具有可浮动自身调整接触点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45318发布日期:2019-03-05 19:3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具有可浮动自身调整接触点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浮动自身调整接触点的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密度接触点的连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连接器为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线缆、电路板和其他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已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生活周遭的各种电子产品等。现有连接器通常是对两个“面”机构做连接,其接触点分布于x轴及y轴上,因此难以提高接触点的密度。

现有连接器可应用于医疗器材等领域,部分医疗器材所需的接触点设备的新技术、新功能的整合,需求功能提升,相对的对于连接器可供传输的点数增多,单一个连接器的接触点数量有限,因此必需同时设置多个连接器,方可达到电气连接的效果。然而,连接器设置数量的增加,会占用较大的空间,造成医疗器材操作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现有已知的空间限制下具有可浮动自身调整接触点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其连接方式是立体的三维机构连接,可以有效地提高接触点的密度,且可以产生垂直于接点的力量,又导通端子形成浮动式的设计,可提供导通端子较佳的弹性,能有效保证接触力,使其达到最佳的电性接触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可浮动自身调整接触点的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二本体、多个导通板、多个第一接点组以及多个第二接点组,所述导通板浮动地设置于该第二本体上,所述导通板各具有一绝缘本体及多个导通端子,所述导通端子浮动地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每一导通端子各具有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及该第二接触部形成于该导通端子的两端处,该第一接触部的外缘呈弧面,该第二接触部的外缘呈弧面,该第一接触部及该第二接触部分别曝露于该绝缘本体的两面;所述第一接点组设置于该第一本体上且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接点组各具有多个第一接点,所述第一接点曝露于该第一接点组的外缘;所述第二接点组设置于该第二本体上且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接点组各具有多个第二接点,所述第二接点曝露于该第二接点组的内缘,所述导通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点相对应接触;以及其中,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相互插接时,能使所述导通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点相对应接触,以通过所述导通端子接触导通所述第一接点及所述第二接点,使所述第一接点组及所述第二接点组达成电性连接。

优选地,该第二接触部弯折呈弧形片体,且该第二接触部的内侧呈空心状,使该第二接触部形成为弹性臂。

优选地,该第二本体上间隔的设有多个浮动空间,所述浮动空间环设于该第二本体上,该浮动空间的一侧设有一开口,所述导通板浮动地设置于所述浮动空间中,该导通板能在该浮动空间中朝向或背向该第一接点组移动,该开口的两侧各突设有一第一限位部,当该导通板朝向该第一接点组移动时,能以该两个第一限位部挡止限位,所述导通端子的第一接触部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接点相对应接触。

优选地,每一导通板的绝缘本体上设有多个端子容置孔,所述导通端子分别浮动地设置于所述端子容置孔中,每一导通端子具有一端子本体,该第一接触部及该第二接触部连接于该端子本体相对的两侧,该端子本体浮动地设置于相对应的端子容置孔中,该端子容置孔的两端各设有第二限位部及第三限位部,所述导通端子活动时,该端子本体能以该第二限位部及该第三限位部挡止限位。

优选地,每一导通板的绝缘本体上设多个导柱,且于该第二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导柱相对应的导孔,所述导柱滑动配合于所述导孔,用以导引该导通板浮动。

优选地,该第一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接点组设置于所述第一斜面上,该第二本体的内部设有一收容槽,该收容槽内设有多个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接点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斜面上,定义该第一接点组的斜度为θ1,0°<θ1<90°,定义该第二接点组的斜度为θ2,0°<θ2<90°。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可浮动自身调整接触点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种具有可浮动自身调整接触点的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二本体、多个导通板、多个第一接点组及多个第二接点组,所述导通板浮动地设置于该第二本体上,所述导通板各具有一绝缘本体及多个导通端子,所述导通端子浮动地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每一导通端子各具有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及该第二接触部形成于该导通端子的两端处,该第一接触部的外缘呈弧面,该第二接触部的外缘呈弧面,该第一接触部及该第二接触部分别曝露于该绝缘本体的两面,所述第一接点组设置于该第一本体上且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接点组各具有多个第一接点,所述第一接点曝露于该第一接点组的外缘,所述第二接点组设置于该第二本体上且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接点组各具有多个第二接点,所述第二接点曝露于该第二接点组的内缘,所述导通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点相对应接触;将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相互插接,使所述导通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点相对应接触,以通过所述导通端子接触导通所述第一接点及所述第二接点,使所述第一接点组及所述第二接点组达成电性连接。

优选地,该第二接触部弯折呈弧形片体,且该第二接触部的内侧呈空心状,使该第二接触部形成为弹性臂。

优选地,该第二本体上间隔的设有多个浮动空间,所述浮动空间环设于该第二本体上,该浮动空间的一侧设有一开口,所述导通板浮动地设置于所述浮动空间中,该导通板能在该浮动空间中朝向或背向该第一接点组移动,该开口的两侧各突设有一第一限位部,当该导通板朝向该第一接点组移动时,能以两个该第一限位部挡止限位。

优选地,每一导通板的绝缘本体上设有多个端子容置孔,所述导通端子分别浮动地设置于所述端子容置孔中,每一导通端子具有一端子本体,该第一接触部及该第二接触部连接于该端子本体相对的两侧,该端子本体浮动地设置于相对应的端子容置孔中,该端子容置孔的两端各设有第二限位部及第三限位部,所述导通端子活动时,该端子本体能以该第二限位部及该第三限位部挡止限位,所述导通端子的第一接触部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接点相对应接触。

优选地,每一导通板的绝缘本体上设多个导柱,且于该第二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导柱相对应的导孔,所述导柱滑动配合于所述导孔,用以导引该导通板浮动。

优选地,该第一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接点组设置于所述第一斜面上,该第二本体的内部设有一收容槽,该收容槽内设有多个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接点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斜面上,定义该第一接点组的斜度为θ1,0°<θ1<90°,定义该第二接点组的斜度为θ2,0°<θ2<9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可浮动自身调整接触点的连接装置,其连接方式是立体的三维机构连接,本发明的斜面比直面可以产生更多的接触点,可以提高接触点的密度,且导通板浮动地设置于第二本体上,导通端子浮动地设置于绝缘本体上,使导通端子形成浮动式的设计,导通板内的各别导通端子,可以各别自动调整出各接点的最佳接触下压力,可达到最佳的电性接触效果。本发明导通端子可以借由浮动的状态,找到自身最佳的接触方式,克服因为加工尺寸公差,与本体接触面变形所造成的接触高度不一致的现象。

所述导通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靠近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的一面呈弧面,可施予所述第一接点与所述第二接点较大的正向力,所述导通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可提供垂直于所述第一接点与所述第二接点的接触正向力量,以达到最佳的电性接触效果。

再者,所述导通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为弹性臂,可施予所述第二接点更大的正向力,以达到更佳的电性接触效果。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连接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连接装置母端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接点组及第一本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连接装置公端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连接装置公端的侧视图。

图6为图5的ⅵ部分详图。

图7为本发明连接装置公端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导通板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导通板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导通板、第二接点组及第二本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发明导通板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的ⅹⅱ部分详图。

图13为本发明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可浮动自身调整接触点的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本体1、一第二本体2、多个导通板(针板)3、多个第一接点组4及多个第二接点组5。

该第一本体1能以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第一本体1的材料及构造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为母端型式。第一接点组4设置于第一本体1上,且第一接点组4呈倾斜状。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本体1设有锥体10,例如圆锥体或角锥体等,第一本体1上设有多个第一斜面11,以形成角锥体,所述第一斜面11以组合或一体成型方式设置于第一本体1上。所述第一接点组4设置于所述第一斜面11上,使所述第一接点组4设置于第一本体1上且形成倾斜状设置。第一斜面11及第一接点组4的斜度并不限制,可定义第一接点组4的斜度为θ1,0°<θ1<90°。该第一本体1的锥体10呈角锥体,可具有更好的定位效果。

所述第一接点组4可以是软性电路板(fpc),或蚀刻电镀后的导通线路与接点,第一接点组4的构造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点组4为软性电路板,第一接点组4呈长条的片状体,且所述第一接点组4贴置于所述第一斜面11上。

所述第一接点组4也可利用黏接、卡接或螺丝锁附等方式适当地固定于所述第一斜面11上。第一接点组4具有导通线路(图略)与接点,亦即第一接点组4具有多个第一接点41,所述第一接点41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或其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接点41的数量及排列并不限制,可因需实际需要而加以变化,所述第一接点41可曝露于第一接点组4的外缘,以便通过导通板3与所述第二接点组5达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点组4也可以进一步电性连接于线缆或电路板等装置。

该第二本体2能以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第二本体2的材料及构造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本体2为公端型式。第二接点组5设置于第二本体2上,且第二接点组5呈倾斜状。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本体2的内部可设有一收容槽21,收容槽21可呈锥孔,例如呈圆锥孔或角锥孔等,该收容槽21内形成有多个第二斜面22,以形成角锥孔,所述第二斜面22以组合或一体成型方式设置于第二本体2上。所述第二接点组5设置于所述第二斜面22上,使所述第二接点组5设置于第二本体2上且形成倾斜状设置,第二斜面22及第二接点组5的斜度并不限制,可定义第二接点组5的斜度为θ2,0°<θ2<90°。第一接点组4及第二接点组5形成相同的斜度,且第一接点组4及第二接点组5间隔的设置。该第二本体2的收容槽21呈角锥孔,可具有更好的定位效果。

所述第二接点组5可以是软性电路板(fpc),或蚀刻电镀后的导通线路与接点,第二接点组5的构造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点组5为软性电路板,第二接点组5呈长条的片状体,且第二接点组5贴置于第二斜面22上。

所述第二接点组5也可利用黏接、卡接或螺丝锁附等方式适当地固定于所述第二斜面22上。第二接点组5具有导通线路(图略)与接点,亦即第二接点组5具有多个第二接点51,所述第二接点51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或其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接点51的数量及排列并不限制,可因需实际需要而加以变化,所述第二接点51可曝露于第二接点组5的内缘,以便通过导通板3与所述第一接点组4达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接点组5也可以进一步电性连接于线缆或电路板等装置。

所述导通板3浮动地设置于第二本体2上,亦即第二本体2上可间隔的设有多个浮动空间23,所述浮动空间23环设于第二本体2上,浮动空间23靠近收容槽21的一侧设有一开口24,使所述导通端子32的第一接触部321可以通过所述开口24与所述第一接点41相对应接触。所述导通板3浮动地设置于所述浮动空间23中,导通板3可在浮动空间23中朝向或背向第一接点组4移动,导通板3也可在浮动空间23中朝向或背向第二接点组5移动。开口24的两侧可各突设有一第一限位部25,当导通板3朝向第一接点组4移动时,可利用两个第一限位部25挡止限位,以避免导通板3脱离浮动空间23,第一限位部25与导通板3接触的部位亦可呈斜面状。该第二斜面22设置于浮动空间23远离开口24的一侧。

所述导通板3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点组4与所述第二接点组5之间,可用以导通所述第一接点组4及所述第二接点组5。所述导通板3各具有一绝缘本体31及多个导通端子32,绝缘本体31能以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绝缘本体31的材料及构造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31对应于第一接点组4及第二接点组5而形成一长条状,绝缘本体31的斜度与第一接点组4及第二接点组5的斜度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导通板3的绝缘本体31上设多个导柱314,且于第二本体2上设有与所述导柱314相对应的导孔26,导柱314滑动配合于导孔26中,使得导通板3的能准确的装配在第二本体2上,同时能导引导通板3浮动,使导通板3与第二本体2作垂直方向活动,使得导通板3不能左、右活动,只能上、下活动(浮动),亦即导通板3只能朝向或背向第一接点组4、第二接点组5移动。

所述导通端子32浮动地设置于绝缘本体31上,所述导通端子32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或其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导通端子32可选自弹性系数高的材料,使得导通端子32具有较佳的弹性。所述导通端子32的形状、数量及排列并不限制,可因实际需要而加以变化,所述导通端子32曝露于绝缘本体31的两面,所述导通端子32与所述第一接点41及所述第二接点51相对应,以便通过所述导通端子32接触导通所述第一接点41及所述第二接点51,使导通板3得以导通第一接点组4及第二接点组5。

每一导通端子32具有一第一接触部321及一第二接触部322,第一接触部321及第二接触部322形成于导通端子32的两端处,第一接触部321的外缘呈弧面,也可进一步的形成球面。第二接触部322的外缘呈弧面,也可进一步的形成球面,第二接触部322可弯折呈弧形片体,使其形成弹性臂,且第二接触部322的内侧呈空心状,使第二接触部322具有较佳的弹性。第一接触部321及第二接触部322分别曝露于绝缘本体31的两面,所述导通端子32的第一接触部321与所述第一接点41相对应,所述导通端子32的第二接触部322与所述第二接点51相对应,且所述导通端子32的第二接触部322与所述第二接点51相对应接触,亦即所述导通端子32的第二接触部322与所述第二接点51固定保持接触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导通板3的绝缘本体31上设有多个端子容置孔311,所述导通端子32分别浮动地设置于所述端子容置孔311中。每一导通端子32具有一端子本体323,第一接触部321及第二接触部322连接于端子本体323相对的两侧,端子本体323浮动地设置于相对应的端子容置孔311中,使所述导通端子32浮动地设置于绝缘本体31上。端子容置孔311的两端可各设有一第二限位部312及一第三限位部313,所述导通端子32活动(浮动)时,端子本体323能以第二限位部312及第三限位部313挡止限位,以避免导通端子32脱离端子容置孔311。

该导通板3能与第一接点组4及第二接点组5形成接触导通,亦即该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相互插接时,可使所述导通端子32的第一接触部321与所述第一接点41相对应接触,借以通过所述导通端子32接触导通所述第一接点41及所述第二接点51,使所述第一接点组4及所述第二接点组5达成电性连接。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具有可浮动自身调整接触点的连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首先,提供一种具有可浮动自身调整接触点的连接装置(如图1至图12所示),包括一第一本体1、一第二本体2、多个导通板3、多个第一接点组4及多个第二接点组5,所述导通板3浮动地设置第二本体2上,所述导通板3各具有一绝缘本体31及多个导通端子32,所述导通端子32浮动地设置于绝缘本体31上,每一导通端子32各具有第一接触部321及第二接触部322,第一接触部321及第二接触部322形成于导通端子32的两端处,第一接触部321的外缘呈弧面,第二接触部322的外缘呈弧面,第一接触部321及第二接触部322分别曝露于绝缘本体31的两面。所述第一接点组4设置于第一本体1上且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接点组4各具有多个第一接点41,所述第一接点41曝露于第一接点组4的外缘。所述第二接点组5设置于第二本体2上且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接点组5各具有多个第二接点51,所述第二接点51曝露于第二接点组5的内缘,所述导通端子32的第二接触部322与所述第二接点51相对应接触。由于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导通板3、第一接点组4及第二接点组5的构造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予以赘述。

接着,将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相互插接,使所述导通端子32的第一接触部321与所述第一接点41相对应接触,以通过所述导通端子32接触导通所述第一接点41及所述第二接点51,使所述第一接点组4及所述第二接点组5达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321的外缘呈弧面,第二接触部322的外缘亦呈弧面,使所述导通端子32的第一接触部321及第二接触部322能提供垂直于所述第一接点41与所述第二接点51的接触正向力量。

因此,本发明的具有可浮动自身调整接触点的连接装置,其连接方式是立体的三维(3d)机构连接,本发明的斜面比直面可以产生更多的接触点,可以提高接触点的密度,且能有效保证接触力。

所述导通端子32的第一接触部321及第二接触部322的外缘呈弧面,可施予所述第一接点41与所述第二接点51较大的正向力,亦即所述导通端子32的第一接触部321及第二接触部322可提供垂直于所述第一接点41与所述第二接点51的接触正向力量,以达到最佳的电性接触效果。再者,导通板3浮动地设置于第二本体2上,导通端子32浮动地设置于绝缘本体31上,使导通端子32形成浮动式的设计,导通板3内的各别导通端子32,可以各别自动调整出各接点的最佳接触下压力,可达到最佳的电性接触效果。本发明导通端子32可以借由浮动的状态,找到自身最佳的接触方式,克服因为加工尺寸公差,与本体接触面变形所造成的接触高度不一致的现象。

本发明第一本体1及第二本体2亦可相对旋转,使所述导通端子32可以对所述第一接点41产生摩擦与接触,用以除去所述第一接点41的氧化层,使所述导通端子32可与所述第一接点41确实的接触。

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可应用于医疗器材、电子装置或电机装置等各种装置,可提供更多的接触点,因此不需较多的连接装置,可节省占用的空间,以便利于操作。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