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簧片及其拍合式继电器的动簧片与轭铁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227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动簧片及其拍合式继电器的动簧片与轭铁的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簧片及其拍合式继电器的动簧片与轭铁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拍合式继电器通常包括底座、线圈、铁芯、衔铁、轭铁、动簧、静簧等部件,线圈装在底座上,铁芯插在线圈中,轭铁配合于线圈;动簧包括动簧片和动触点,动簧片通常设有弯折形成大致L型,动簧片的一边与轭铁相固定,动簧片的另一边与轭铁相固定,衔铁则配合在轭铁的刀口处,当线圈工作时,衔铁吸向铁芯并带动动簧的动触点与静簧的静触点相接触。这种结构的拍合式继电器的动簧片与轭铁之间的连接通常是采用铆接方式,在动簧片的用来与轭铁相固定的另一边的对应位置处设有铆接孔,在轭铁的对应位置设有铆接用凸苞,通过将轭铁的凸苞插入动簧片的铆接孔并采用铆接方式使两者铆接相固定,这种动簧片与轭铁之间的连接结构,由于铆接时需要在被铆接零件(轭铁)下方插入工装进行支撑,造成生产效率较慢,而且由于轭铁零件与线圈之间的距离很小,工装插入时很容易将线圈擦伤造成继电器断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动簧片及其拍合式继电器的动簧片与轭铁的连接结构,通过对动簧片以及动簧片与轭铁之间连接结构的改进,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解决传统方式铆接时容易擦伤继电器线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簧片,包括簧片本体;该簧片本体设有弯折部使之形状大致成L型;该簧片本体的一边设有用来与衔铁相固定的第一连接部,该边的端头设有动触点连接处;该簧片本体的另一边设有用来与轭铁相固定的第二连接部,该边的端头设有引出脚;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由簧片本体的宽度的两边沿着所述簧片本体的另一边的内弯面大致90度弯折延伸出的翼片,以用来从轭铁的宽度方向将轭铁夹持在两翼片之间;所述翼片的末端部设有朝内弯折伸出的卡钩,以用来与簧片本体配合从轭铁的厚度方向将轭铁夹持在卡钩与簧片本体之间。

所述翼片设有通孔,所述卡钩由翼片的通孔中,在靠近翼片末端的孔沿处向内反折形成。

所述翼片的末端向外折,以用来对轭铁装入时的导向。

所述翼片的末端相对于翼片向外折的角度与所述卡钩相对于翼片向内弯折的角度大致相同。

一种拍合式继电器的动簧片与轭铁的连接结构,包括动簧片和轭铁;所述动簧片设有弯折部使之形状大致成L型;该动簧片的一边设有用来与衔铁相固定的第一连接部,该边的端头设有动触点连接处;该动簧片的另一边设有用来与轭铁相固定的第二连接部,该边的端头设有引出脚;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由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沿着所述动簧片的另一边的内弯面大致90度弯折延伸出的翼片,所述翼片的末端部设有朝内弯折伸出的卡钩,所述轭铁在宽度的两边与所述动簧片的两翼片相接触,所述轭铁在厚度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动簧片的另一边的内弯面、所述翼片的卡钩相抵。

所述动簧片的翼片设有通孔,所述卡钩由翼片的通孔中,在靠近翼片末端的孔沿处向内反折形成。

所述动簧片的翼片的末端向外折,以用来对轭铁装入时的导向。

所述动簧片的翼片的末端相对于翼片向外折的角度与所述卡钩相对于翼片向内弯折的角度大致相同。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磁片,所述导磁片固定在轭铁的厚度的一面,所述动簧片的另一边的内弯面与轭铁的厚度的另一面相贴;在导磁片的宽度的两边,对应于动簧片的翼片位置,还设有凹槽,以在动簧片与轭铁相固定时,能够利用导磁片的宽度的两边的工装工具将动簧片的翼片末端及其卡钩顶进导磁片的凹槽中实现模具整形的效果而牢固地将所述轭铁扣住。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设有沿着所述动簧片的另一边的内弯面大致90度弯折延伸出的翼片,所述翼片的末端部设有朝内弯折伸出的卡钩,所述轭铁在宽度的两边与所述动簧片的两翼片相接触,所述轭铁在厚度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动簧片的另一边的内弯面、所述翼片的卡钩相抵;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在动簧片安装时,直接将卡钩压入轭铁,卡钩变形后回弹,便可将轭铁扣入其中,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没有铆接,还可解决传统方式铆接时容易擦伤继电器线圈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导磁片的宽度的两边,对应于动簧片的翼片位置,还设有凹槽,以在动簧片与轭铁相固定时,能够利用导磁片的宽度的两边的工装工具将动簧片的翼片末端及其卡钩顶进导磁片的凹槽中实现模具整形的效果而牢固地将所述轭铁扣住;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确保动簧安装的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卡钩设计成反折,即卡钩为翼片的通孔中,在靠近翼片末端的孔沿处向内反折形成,这种结构,能够便于将所述轭铁从所述卡钩处导入动簧片的连接位置,导入后利用反折的钩子实现反钩固定。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簧片及其拍合式继电器的动簧片与轭铁的连接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动簧片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动簧片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动簧片与轭铁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动簧片、轭铁、导磁片三者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簧片,包括簧片本体1;该簧片本体1设有弯折部11使之形状大致成L型;该簧片本体1的一边12设有用来与衔铁相固定的第一连接部121,该边12的端头设有动触点连接处122;该簧片本体1的另一边13设有用来与轭铁相固定的第二连接部,该边13的端头设有引出脚131;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由簧片本体的宽度的两边沿着所述簧片本体的另一边的内弯面(指相对于弯折部11内角的一面,弯折部的外角一面为外弯面,衔铁也是固定在内弯面上)大致90度弯折延伸出的翼片14,以用来从轭铁的宽度方向将轭铁夹持在两翼片14之间;所述翼片14的末端部设有朝内弯折伸出的卡钩15,以用来与簧片本体配合从轭铁的厚度方向将轭铁夹持在卡钩15与簧片本体的另一边13之间。

本实施例中,翼片14设有通孔141,所述卡钩15由翼片的通孔141中,在靠近翼片末端的孔沿处向内反折形成。

本实施例中,翼片的末端142向外折,以用来对轭铁装入时的导向。

本实施例中,翼片的末端142相对于翼片14向外折的角度与所述卡钩15相对于翼片14向内弯折的角度大致相同。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拍合式继电器的动簧片与轭铁的连接结构,包括动簧片1(即簧片本体)和轭铁2;所述动簧片1设有弯折部11使之形状大致成L型;该动簧片的一边12设有用来与衔铁相固定的第一连接部121,该边12的端头设有动触点连接处122;该动簧片的另一边13设有用来与轭铁2相固定的第二连接部,该边13的端头设有引出脚131;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由动簧片1的宽度的两边沿着所述动簧片的另一边的内弯面大致90度弯折延伸出的翼片14,所述翼片14的末端部设有朝内弯折伸出的卡钩15,所述轭铁2在宽度的两边与所述动簧片的两翼片14相接触,所述轭铁2在厚度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动簧片的另一边的内弯面132、所述翼片的卡钩15相抵。

本实施例中,动簧片的翼片14设有通孔141,所述卡钩15由翼片的通孔中,在靠近翼片末端的孔沿处向内反折形成。

本实施例中,动簧片的翼片14的末端142向外折,以用来对轭铁2装入时的导向。

本实施例中,动簧片的翼片14的末端142相对于翼片向外折的角度与所述卡钩15相对于翼片向内弯折的角度大致相同。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磁片3,所述导磁片3固定在轭铁2的厚度的一面,所述动簧片1的另一边12的内弯面与轭铁2的厚度的另一面相贴;在导磁片3的宽度的两边,对应于动簧片的翼片位置,还设有凹槽31,以在动簧片1与轭铁2相固定时,能够利用导磁片的宽度的两边的工装工具将动簧片的翼片末端142及其卡钩15顶进导磁片的凹槽31中实现模具整形的效果而牢固地将所述轭铁扣住。由于在与轭铁2固定的导磁片3两侧面相应位置上设置有凹型的结构(即凹槽31),其在固定动簧时的作用相当于模具的下模型腔,当动簧卡钩扣入轭铁2后,再用工装从侧面对动簧卡钩15处进行顶压,工装凸块与导磁片3侧面的凹型结构形成模具整形的作用,使动簧片的侧面卡钩发生塑性变形,从而使动簧片卡钩15将轭铁牢固的扣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簧片及其拍合式继电器的动簧片与轭铁的连接结构,采用了在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设有沿着所述动簧片的另一边的内弯面大致90度弯折延伸出的翼片14,所述翼片14的末端部设有朝内弯折伸出的卡钩15,所述轭铁2在宽度的两边与所述动簧片的两翼片14相接触,所述轭铁在厚度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动簧片的另一边的内弯面132、所述翼片的卡钩15相抵;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在动簧片1安装时,直接将卡钩15压入轭铁2,卡钩15变形后回弹,便可将轭铁2扣入其中,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没有铆接,还可解决传统方式铆接时容易擦伤继电器线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簧片及其拍合式继电器的动簧片与轭铁的连接结构,采用了在导磁片3的宽度的两边,对应于动簧片的翼片位置,还设有凹槽31,以在动簧片1与轭铁2相固定时,能够利用导磁片的宽度的两边的工装工具将动簧片的翼片末端及其卡钩顶进导磁片的凹槽31中实现模具整形的效果而牢固地将所述轭铁扣住;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确保动簧安装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簧片及其拍合式继电器的动簧片与轭铁的连接结构,采用了将卡钩15设计成反折,即卡钩15为翼片的通孔中,在靠近翼片末端的孔沿处向内反折形成,这种结构,能够便于将所述轭铁2从所述卡钩15处导入动簧片1的连接位置,导入后利用反折的钩子实现反钩固定。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