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0257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转换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换器,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转换器。



背景技术:

转换器是将一种信号转换成另一种信号的装置。信号是信息存在的形式或载体,在自动化仪表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中,常将一种信号转换成另一种与标准量比较后的信号,以便将两类仪表联接起来,因此,转换器常常是两个装置间的中间环节,然而控制转换的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转换器,并且克服了以上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转换器,包括转换器本体及与转换器本体相配合的插头,所述转换器本体的一端设有插口及顶点,所述顶点及插口置于同一面上,且该面的周围设有防护凸起边,所述插头的直径小于防护凸起边的内径,所述插头设有三插、温控传感器及置于插头内的簧片,簧片包括动簧片及静簧片,动簧片设有向靠近静簧片方向凸起的凸点,所述插头中部设有孔,动簧片置于孔处。

所述顶点置于转换器本体的正中间位置。

所述转换器本体内置有弹片及短插脚,所述弹片与短插脚连接。

所述弹片置于插口的内部。

所述短插脚的一端裸露在转换器本体外侧。

所述转换器本体包括上本体及下本体,上本体与下本体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取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换器上的顶点触碰到插头中的簧片,是其两簧片导通,反馈一个信号源给控制机构,达到电流大小功能却换,当拔开插头,两簧片断开,控制机构回到原电流大小功能转换,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插头6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本体1的结构拆分图。

图4为图1中簧片8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连接图。

图中1、本体;2、弹片;3、短插脚;4、插口;5、顶点;6、插头;7、三插;8、簧片;81、动簧片;82、静簧片;83、凸点;9、温控传感器;10、孔;11、防护凸起边;12、螺钉;13、控制机构;14、接线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转换器,包括转换器本体1及与转换器本体1相配合的插头6,所述插头6连接有接线端14,所述转换器本体1的一端设有插口4及顶点5,所述顶点5及插口4置于同一面上,且该面的周围设有防护凸起边11,所述插头6的直径小于防护凸起边11的内径,所述插头6设有三插7、温控传感器9及置于插头6内的簧片8,所述温控传感器9连接控制机构13,所述簧片8采用导电材质,簧片8包括动簧片81及静簧片82,动簧片81设有向靠近静簧片82方向凸起的凸点83,凸点83便于静簧片82与动簧片81接触,所述插头6中部设有孔10,动簧片8置于孔10处。

所述顶点5置于转换器本体1的正中间位置。

所述转换器本体1内置有弹片2及短插脚3,所述弹片2与短插脚3连接,所述短插脚3为三个,且弹片2与短插脚3一一对应,所述本体1的插口4与插头6相配合。

所述弹片2置于插口4的内部。

所述短插脚3的一端裸露在转换器本体1外侧。

所述转换器本体1包括上本体及下本体,上本体与下本体之间通过螺钉12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当插头6插入转换器本体1中,转换器本体1上的顶点碰触到插头6中簧片8,使静簧片82与动簧片81碰触连接导通,反馈一个信号源给控制机构13,达到设定切换电流大小功能切换;当拔开插头6,静簧片82与动簧片81断开,控制机构13回到原电流大小功能切换,起到过流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未接地保护及温控保护等,安全实用,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用,制作成本低。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