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接收锅用背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2118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号接收锅用背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圈,特别涉及一种信号接收锅用背圈。



背景技术:

信号接收锅又俗称卫星锅,就是我们常说的天线,是一个金属抛物面,负责将卫星信号反射到位于卫星天线焦点处的馈源和高频头内,卫星锅的作用是收集由卫星传来的微弱信号,并尽可能去除杂讯,大多数卫星锅通常是抛物面状的,也有一些多焦点卫星锅是由球面和抛物面组合而成,卫星信号通过抛物面卫星锅的反射后集中到它的焦点处,现有的信号接收锅的背圈在使用时,常常需要借助外物对其进行固定,这样给信号接收锅的固定带来巨大的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信号接收锅用背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接收锅用背圈,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不仅对原有的形状发生改变,还增加了一些结构,使其对信号接收锅的稳定性更好,便于大范围推广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信号接收锅用背圈,包括支撑座、支撑架和固定圈,所述支撑座内设有固定圈,所述支撑座底部焊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座底部焊接有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三固定架和第四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三固定架和第四固定架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支撑架表面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与第三固定架和第四固定架之间关于水平轴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圈的直径为368mm。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具体设置有三组且两组之间关于圆心的夹角为120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固定架与第四固定架之间的距离为218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架与第四固定架的表面螺母的中心之间相距30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设置有三组支撑架且各两组之间关于圆心的夹角为120度,能够使背圈在使用时更加的稳固,由于设置有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三固定架和第四固定架且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三固定架和第四固定架表面均设有螺母,能够使背圈在使用时方便与外接设备进行固定连接,在制造背圈时,首先将圆管进行圈圆,使其的直径达到368mm,然后对圈圆后的圆管进行拍打,使其的形状发生变化,变成扁状,对拍打后的圆管进行焊接支撑架和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三固定架和第四固定架,且要保证第三固定架与第四固定架之间的距离为218mm,第一固定架与第四固定架的表面螺母的中心之间相距302mm,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不仅对原有的形状发生改变,还增加了一些结构,使其对信号接收锅的稳定性更好,便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信号接收锅用背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信号接收锅用背圈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信号接收锅用背圈的侧视图。

图中:1、支撑座;2、固定圈;3、支撑架;4、第一固定架;5、第二固定架;6、第三固定架;7、第四固定架;8、螺母;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信号接收锅用背圈,包括支撑座1、支撑架3和固定圈2,所述支撑座1内设有固定圈2,所述支撑座1底部焊接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座1底部焊接有第一固定架4、第二固定架5、第三固定架6和第四固定架7,所述第一固定架4、第二固定架5、第三固定架6和第四固定架7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螺母8,所述支撑架3表面设有通孔9,所述第一固定架4和第二固定架5与第三固定架6和第四固定架7之间关于水平轴对称。

本实用新型一种信号接收锅用背圈,由于设置有三组支撑架3且各两组之间关于圆心的夹角为120度,能够使背圈在使用时更加的稳固,由于设置有第一固定架4、第二固定架5、第三固定架6和第四固定架7且第一固定架4、第二固定架5、第三固定架6和第四固定架7表面均设有螺母8,能够使背圈在使用时方便与外接设备进行固定连接,在制造背圈时,首先将圆管进行圈圆,使其的直径达到368mm,然后对圈圆后的圆管进行拍打,使其的形状发生变化,变成扁状,对拍打后的圆管进行焊接支撑架3和第一固定架4、第二固定架5、第三固定架6和第四固定架7,且要保证第三固定架6与第四固定架7之间的距离为218mm,第一固定架4与第四固定架7的表面螺母8的中心之间相距302mm,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不仅对原有的形状发生改变,还增加了一些结构,使其对信号接收锅的稳定性更好,便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其中,所述固定圈2的直径为368mm。

其中,所述支撑架3具体设置有三组且两组之间关于圆心的夹角为120度。

其中,所述第三固定架6与第四固定架7之间的距离为218mm。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架4与第四固定架7的表面螺母8的中心之间相距302m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