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式三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5002阅读:1063来源:国知局
插入式三极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极管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插入式三极管。



背景技术:

三极管,全称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晶体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整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

传统的三极管在生产时,三极管的引脚被固定连接在三极管主体上。在安装过程中,传统的安装首先是将三极管的引脚分别插入线路板上焊接孔内,根据线路板上的实际安装情况调整三极管的高度,然后焊接,焊接完成后剪掉多余的引脚,而多余的引脚必须经过再加工才能被再次利用,这样既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安装步骤,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插入式三极管,以解决传统三极管安装时浪费材料、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插入式三极管,包括三个引脚、主体,三个引脚分别连接于主体的下部,引脚的前端设置有插头,主体的下部设置有与插头相匹配的连通接口,连通接口的下端设置有引脚插口,引脚插口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凹槽,引脚插口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称设置,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控制结构,第二凹槽内设置有与第一控制结构相同的第二控制结构,第一控制结构包括控制体、限位挡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控制体由右至左垂直设有卡槽,限位挡板放置于卡槽内,第一弹簧的左端垂直连接于卡槽左端的上部,第一弹簧的右端垂直连接于限位挡板左端的上部,第二弹簧的左端垂直连接于卡槽左端的下部,第二弹簧的右端垂直连接于限位挡板左端的下部。

本实技术方案提供的插入式三极管,在加工过程生产不同长度的引脚,安装时根据实际安装环境的需要选择不同长度的引脚,既省去了焊接完成后剪掉多余的引脚工序,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避免剪切掉的引脚部分的浪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其工作原理为:安装时,将引脚前端的插头从引脚插口插入主体,插头推动限位挡板向卡槽内部运动,当插头完全进入连通接口后,限位挡板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与插头的下端紧密接触,将插头控制在连通接口内。

进一步限定,限位挡板为直角梯形结构,直角梯形结构的斜面位于限位挡板右部的下侧。

限位挡板设置成直角梯形结构,且将其斜面设置在限位挡板右部的下侧,一是在插头插入引脚插口时先与限位挡板上的斜面接触,保证其顺利插入;二是插头完全插入连通接口后,增大限位挡板上端与插头下端接触面积,更加稳定的将插头控制于连通接口内,防止其松动带来的接触不良,保证三极管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限定,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与卡槽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与限位挡板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槽。

通过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作用,防止弹簧的偏移或扭曲,导致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对挡板上部和下部的作用力不平衡,影响挡板上端对插头下端支撑的平衡性,保证插头与三极管连通接口的良好接触。

进一步限定,插头为半球型,插头下端的直径为引脚的2倍。

将插头设置成半球型,一是有效减小插头插入时与左右两块挡板的摩擦力,二是增大与三极管连通接口的接触面积,减少接触不良的可能性;插头下端的直径为引脚的2倍,保证了插头插入连通接口后限位挡板与其下端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限位的稳定性。

进一步限定,限位挡板能完全放入卡槽内。

限位挡板能完全放入卡槽内,保证了插头插入引脚插口的过程中,插头的下端能够顺利进入连通接口,避免插头无法插入引脚插口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入式三极管的结构示意;

图2为图1中A局部放大图;

图3为第一控制结构的右视图;

主要原件符号说明如下:

引脚1、插头11、主体2、连通接口21、引脚插口22、第一凹槽23、第二凹槽24、第一控制结构25、控制体251、卡槽251A、第一限位槽251B、限位挡板252、第二限位槽252A、第一弹簧253、第二弹簧254、第二控制结构2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入式三极管,包括三个引脚1、主体2,三个引脚1分别连接于主体2的下部,引脚1的前端设置有插头11,主体2的下部设置有与插头11相匹配的连通接口21,连通接口21的下端设置有引脚插口22,引脚插口22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凹槽23,引脚插口22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凹槽24,第一凹槽23与第二凹槽24对称设置,第一凹槽23内设置有第一控制结构25,第二凹槽24内设置有与第一控制结构25相同的第二控制结构26,第一控制结构25包括控制体251、限位挡板252、第一弹簧253和第二弹簧254,控制体251由右至左垂直设有卡槽251A,限位挡板252放置于卡槽251A内,第一弹簧253的左端垂直连接于卡槽251A左端的上部,第一弹簧253的右端垂直连接于限位挡板252左端的上部,第二弹簧254的左端垂直连接于卡槽251A左端的下部,第二弹簧254的右端垂直连接于限位挡板252左端的下部。

限位挡板252为直角梯形结构,直角梯形结构的斜面位于限位挡板252右部的下侧。

第一弹簧253和第二弹簧254与卡槽251A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51B,第一弹簧253和第二弹簧254与限位挡板252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52A。

插头11为半球型,插头11下端的直径为引脚1的2倍。

限位挡板252能完全放入卡槽251A内。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技术方案提供的插入式三极管,在加工过程生产不同长度的引脚,安装时根据实际安装环境的需要选择不同长度的引脚,既省去了焊接完成后剪掉多余的引脚工序,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避免剪切掉的引脚部分的浪费。

其工作原理为:安装时,将引脚前端的半球型插头从引脚插口插入主体,半球型插头与限位挡板的斜面接触,推动限位挡板向卡槽内部运动,当插头完全进入连通接口后,限位挡板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与插头的下端紧密接触,将插头控制在连通接口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入式三极管。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