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抱杆安装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4018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抱杆安装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天线安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抱杆安装件。



背景技术:

随着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各电信运营商都在大规模建设LTE网络,建设网络需要在可布放通信天线的站点建设配套的通信天线,从而增大通讯信号的覆盖面积。目前,由于城市楼层较高且楼宇密布,通信天线的站点多设置于较高楼层的楼顶时,通过在楼顶设置抱杆,并在抱杆上安装通信天线的方式来实现网络的建设,如图1所示,抱杆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主抱杆件011和辅抱杆件012,且主抱杆件011和辅抱杆件012通过长螺栓013连接来抱紧抱杆01,主抱杆件011远离抱杆01的一侧连接有天线挂架02,天线挂架02用于连接通信天线03,并对通信天线03的下倾角进行调节,以使通信天线03达到最佳的覆盖范围。

但是由于居民对无线电磁环境的恐惧和抵触,使得开辟新站点时物业协调较为困难,目前新开辟站点的可能性很小。而在很多现有的站点上,已经部署了三家运营商的多个系统,通信天线建设的天面空间已经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情况,技术人员通过合路、更换多端口多系统天线等方法,利用原有站点来实现网络的建设,但合路的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对现有通信天线进行改动,实现过程中技术难度较大且耗费工时较长,而更换多端口多系统天线的方法,原有天线只能废弃,造成资源浪费情况,且会导致实现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抱杆安装件,能够在一根抱杆上安装多个通信天线,增大同一抱杆上的通信天线的通讯信号覆盖面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抱杆安装件,包括棱柱体结构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横截面为凸多边形,所述主体部具有多个侧面,所述侧面用于安装通信天线;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贯通所述主体部上、下底面的抱杆孔,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抱杆孔套设于抱杆上并通过固定结构固定,使所述主体部固定安装于所述抱杆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抱杆安装件,在安装通信天线时,首先将该抱杆安装件的主体部安装于抱杆上,且使抱杆孔的孔壁与抱杆的侧壁相接触。此时,主体部的多个侧面上均可安装通信天线,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覆盖需求选择在主体部的部分侧面或是全部侧面上安装通信天线,由于该抱杆安装件的主体部为棱柱体结构,因而主体部的两个相邻侧面之间有夹角,且由于主体部的横截面为凸多边形,这使得安装于主体部的不同侧面上的多个通信天线所发出的通讯信号的方向不相交,因此安装于主体部的侧面上的通信天线的覆盖区域不同,因而可在不增加新站点的前提下,实现在同一抱杆上安装的通信天线所覆盖的区域形成蜂窝小区,从而实现通信天线的通讯信号覆盖面积增大的目的。

所述主体部为正三棱柱体结构,所述抱杆孔的轴线与所述正三棱柱体结构的轴线重合。

沿所述抱杆的轴向方向设置有两个所述主体部,位于上方的所述主体部为第一主体部,所述通信天线的上端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侧面上;位于下方的所述主体部为第二主体部,所述通信天线的下端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侧面上,且所述通信天线的上端相对于下端远离所述抱杆。

所述主体部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抱杆固连的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条侧边抵靠于所述主体部的下方,且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抱杆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抱杆贴靠并固连于所述抱杆。

所述主体部的下方均匀分布有多个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的数目与所述主体部的侧面的数目相同。

所述支撑板的第一侧面与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侧侧面之间形成有夹角。

所述主体部的顶角与所述抱杆孔之间形成有贯通所述主体部的上、下底面的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与所述抱杆孔间隔设置。

所述支撑板通过固定螺栓固连于所述抱杆上。

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抱箍,以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抱杆固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通信天线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抱杆安装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抱杆安装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抱杆安装件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应用的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抱杆安装件,系统架构如图2和图4所示,包括棱柱体结构的主体部1,主体部1的横截面为凸多边形,主体部1具有多个侧面11,侧面11用于安装通信天线;主体部1上开设有贯通主体部1上、下底面的抱杆孔12,主体部1通过抱杆孔12套设于抱杆2上并通过固定结构固定,使主体部1固定安装于抱杆2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抱杆安装件,在安装通信天线时,首先将该抱杆安装件的主体部1安装于抱杆2上,且使抱杆孔12的孔壁与抱杆2的侧壁相接触。此时,主体部1的多个侧面11上均可安装通信天线,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覆盖需求选择在主体部1的部分侧面11或是全部侧面11上安装通信天线,由于该抱杆安装件的主体部1为棱柱体结构,因而主体部1的两个相邻侧面11之间有夹角,且由于主体部1的横截面为凸多边形,这使得安装于主体部1的不同侧面11上的通信天线所发出的通讯信号的方向不相交,因此安装于主体部1的侧面11上的通信天线的覆盖区域不同,因而可在不增加新站点的前提下,实现在同一抱杆2上安装的多个通信天线所覆盖的区域形成蜂窝小区,从而实现通信天线的通讯信号覆盖面积增大的目的。

根据抱杆2的强度、通讯信号的覆盖需求等实际因素,目前同一抱杆2上连接三个通信天线为最佳安装方案,为此,如图2至图4所示,将主体部1设置为正三棱柱体结构,抱杆孔12的轴线与正三棱柱体结构的轴线重合,并在主体部1的每个侧面11上均安装有一个通信天线,此时,抱杆2上安装的通信天线可实现全方位覆盖的目的,且抱杆2上连接三个通信天线不会超出抱杆2的承载能力,确保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同时,由于抱杆孔12的轴线与正三棱柱结构的主体部1的轴线重合,这使得分布于安装件上的载荷均匀,使用过程中抱杆2不会出现倾弯甚至折断的问题。

为确保通信天线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强风等外界因素出现偏移,避免通讯信号的覆盖面出现偏差,沿抱杆2的轴向方向设置有两个主体部1,位于上方的主体部1为第一主体部1,通信天线的上端安装于第一主体部1的侧面11上;位于下方的主体部1为第二主体部1,通信天线的下端安装于第二主体部1的侧面11上,且通信天线的上端相对于下端远离抱杆2。两个主体部1分别连接通信天线的上端和下端时,使得通信天线的两端均被固定,通信天线受外界因素影响时也不易出现偏移,确保了通讯信号的覆盖面不会出现偏差。同时,在通信天线的两端均固定的情况下,若采用同一主体部1可同时连接通信天线两端的技术方案,主体部1的体积必须较大,这使得抱杆2的负荷较大,受到强风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时抱杆2容易断裂。而当沿抱杆2轴向方向设置两个主体部1时,这两个主体部1的体积可缩小至满足连接需求即可,极大程度上减小了主体部1的体积,也即使得主体部1的质量较小,因而抱杆2的负荷较小,受到强风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时,抱杆2也不易出现断裂。

主体部1的侧面11上连接有通信天线,这使得主体部1所受载荷较大,为避免主体部1沿抱杆2向下滑落,造成通信天线的覆盖面偏移,如图3和图4所示,主体部1的下方设置有与抱杆2固连的支撑件。主体部1可将自身受到的载荷的一部分转移至支撑件上,从而减小主体部1自身所受载荷,避免主体部1沿抱杆2向下滑落,确保了通信天线所发出的通讯信号的覆盖面不会产生变化。

支撑件为支撑板3,支撑板3的一条侧边31抵靠于主体部1的下方,且支撑板3靠近抱杆2的第一侧面32与抱杆2贴靠并固连于抱杆2。支撑板是一种板状结构,其厚度尺寸远小于其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因而将该板状结构中由厚度和长度或宽度围成的表面称为板状结构的侧边,而将长度与宽度围成的表面称为板状结构的侧面。支撑板3的一条侧边31与主体部1的下底面抵靠,增大了主体部1的受力面积,使得主体部1单位面积上所分布的载荷较小,确保了主体部1使用时的可靠性。同时,支撑板3靠近抱杆2的第一侧面32与抱杆2固连,使得主体部1不会因重力因素向下滑动,确保了通信天线的覆盖面不会发生变化,且分布于主体部1上的载荷还可传递至抱杆2上,进一步增强了该主体部1使用时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件的主体的侧面11上设置有多个通信天线,因而主体部1所受载荷较大,为确保该安装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如图3和图4所示,主体部1的下方均匀分布有多个支撑板3,且支撑板3的数目与主体部1的侧面11的数目相同。支撑板3的数目与主体部1的侧面11的数目相同且均匀设置于主体部1的下方,能够确保支撑板3可对主体部1的每个侧面11都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效果达到最佳。

示例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主体部1为正三棱柱结构,具有三个侧面11,且每个侧面11上均连接有通信天线,主体部1的下方均匀分布有三个支撑板3,当主体部1的三个侧面11上均连接有通信天线时,三个支撑板3可确保该安装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为增大支撑板3的支撑面积,如图3所示,支撑板3的第一侧面32与主体部1的至少一侧侧面11之间形成有夹角。在确保支撑板3的第一侧面32与抱杆2连接的前提下,支撑板3远离第一侧面32的第二侧面33与主体部1的侧面11之间形成的夹角越小,支撑板3与主体部1的接触面积越大,支撑效果越好。

示例地,如图3所示,支撑板3的第一侧面32与主体部1的一侧侧面11形成的夹角为α,α的取值范围为15°~45°。当α小于15°时,支撑板3远离抱杆2的侧边过于靠近正三棱柱结构的主体部1的棱角处,而通信天线的连接多在主体部1的侧面11中心位置处,这会造成支撑板3的支撑范围出现浪费。而当α大于45°时,支撑板3与主体部1的接触面积过小,支撑板3的受力较大,容易出现变形甚至损坏。因此,仅当α的取值范围为15°~45°时,既能够确保支撑板3不易损坏,又能确保支撑板3的支撑范围不会出现浪费。

为减小主体部1的重量,如图2和图3所示,主体部1的顶角与抱杆孔12之间形成有贯通主体部1的上、下底面的镂空区域4,镂空区域4与抱杆孔12间隔设置。镂空区域4的存在使得主体部1的重量减小,同时,镂空区域4不与抱杆孔12连通,以确保主体部1与抱杆2的连接强度。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当主体部1为正三棱柱体结构时,镂空区域4的横截面为正三角形,且横截面为正三角形的镂空区域4的一个顶角靠近主体部1的棱角,且围成该顶角的两条侧边与主体部1的侧边平行,以使主体部1的侧面11与镂空区域4的边界之间形成一个厚度均匀的壁板,从而确保了壁板上所受载荷均匀。将镂空区域4靠近抱杆孔12的一侧边界面设置为弧形面时,能够最大程度上减轻主体部1的质量,但加工难度较大,因而将镂空区域4设置为横截面是正三角形的结构,能够减小主体部1的质量,且加工难度不高。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通信天线通过天线挂架5连接于主体部1的侧面11上,天线挂架5与主体部1通过连接螺栓51连接,主体部1的侧面11与镂空区域4的边界之间形成的壁板上开设有贯通的螺栓孔,以使连接螺栓的端部能够穿过该螺栓孔伸入镂空区域4内,便于旋拧螺母,降低了天线挂架5的安装难度。

为实现通信天线的准确安装,如图4所示,支撑板3通过固定螺栓34固连于抱杆2上。螺栓连接较为紧固,不易出现错动等情况,有利于实现通信天线的准确定位,在使用过程中,通信天线不会出现错位等情况。同时,螺栓连接便于拆装,方便技术人员进行安装或维修更换等操作。

可选地,支撑板3上开设有通孔(图中未示出),通孔内穿设有抱箍,以使支撑板3与抱杆2固连。由于螺栓连接需在抱杆2上对应开设螺栓孔,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抱杆2的强度,为避免这一情况,将支撑板3通过抱箍连接于主体部1的下方,不会降低抱杆2的强度,确保了该安装件的使用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