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翻编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3109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翻编织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线加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后翻编织机构。



背景技术:

在连接线的加工生产中,线材编织需要把多余部分进行后翻,生产趋势在于如果使得生产更加的高效节能,所以有必要研发一种结构简单、能完全自动化代替人手和高效率的加工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完全自动化代替人手和高效率的后翻编织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后翻编织机构,包括底座、机架、线材固定机构和后翻编机构;

所述底座承载整个机构;所述机架安装于所述底座;

所述线材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和机械手;所述固定板为长方体,所述固定板沿长方体长轴方向安装在所述机架一侧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械手有二个,分别安装于所述固定板左、右两端;所述机械手具有夹手和手指气缸,所述夹手左右开合;

所述后翻编机构具有导轨、驱动固定板、驱动机构、移动板和后翻编手;所述导轨设于所述机架上端并与所述固定板垂直设置,所述移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移动板上垂直所述导轨方向的安装凹槽;该安装凹槽中设有带动块,所述驱动机构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机架另一侧,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驱动固定板,所述驱动机构的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带动块;所述后翻编手有两个,沿与所述导轨平行的方向对称安装在所述移动板下方;所述后翻编手具有后翻编气缸和后翻编件,所述后翻编件为夹头状,所述后翻编件夹持部分挖设有漏斗型凹槽,所述后翻编件通过螺丝与所述螺丝安装孔安装于所述后翻编气缸上,所述后翻编气缸带动所述后翻编件上下开合。

所述夹手夹持处设有V型凹槽。

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

所述后翻编件上下两端设有螺丝安装孔。

所述螺丝安装孔上挖设有沉孔。

所述底座安装有固定螺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后翻编织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完全自动化生产、高效率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后翻编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后翻编织机构的后翻编件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2所示,一种后翻编织机构,包括底座1、机架2、线材固定机构3 和后翻编机构4。

所述底座1承载整个机构,所述底座1安装有固定螺丝11。

所述机架2安装于所述底座1。

所述线材固定机构3安装于所述机架2的一侧。所述线材固定机构3具有固定板31和机械手32,所述固定板31为长方体形,所述固定板31沿长方体的长轴方向设于所述机架2上,所述机械手32数量为二个,分别安装于所述固定板 31左右两端,所述机械手32具有夹手和手指气缸,所述夹手夹持处设有V型凹槽33,所述夹手左右开合。应理解,所述机械手32用于固定线材两端,所述V 型凹槽33是为了更好的夹住圆柱形的物件。

所述后翻编机构4具有导轨41、驱动固定板42、驱动机构43、移动板44 和后翻编手45。所述导轨41设于所述机架2上端,并与所述固定板31垂直设置。所述移动板44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41上,所述移动板44上开设有垂直所述导轨的安装凹槽442,所述安装凹槽442中设有带动块441。所述驱动固定板 42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另一侧。所述驱动固定板的上端伸出所述机架2上端,所述驱动机构43安装在所述驱动固定板42上,所述驱动机构43的转轴连接于所述带动块44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43为气缸。所述后翻编手45有两个,沿平行所述导轨的方向对称安装在所述移动板下方,所述导轨的两侧。所述后翻编手45具有后翻编气缸和后翻编件451,所述后翻编件451 为夹头状,所述后翻编件451夹持部分挖设有漏斗型凹槽4511,所述后翻编件 451上下两端设有螺丝安装孔4512,所述螺丝安装孔4512上挖设有沉孔4513,所述后翻编件451通过螺丝与所述螺丝安装孔4512安装于所述后翻编气缸上,所述后翻编气缸带动所述后翻编件451上下开合。应理解,所述驱动43推动后翻编手45前进,所述漏斗型凹槽4511是为了更好的将线材进行定位,所述后翻编件451张开再扣合将线材多余部分进行翻折。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