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穿戴式设备的天线结构和穿戴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3794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用于穿戴式设备的天线结构和穿戴式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戴式设备及其天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包括金属底座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的用于穿戴式设备的天线结构和穿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在穿戴式电子产品的需求日益渐增的今日,可穿戴式的电子产品除了提供基本通信需求之外,另须兼顾整体外观的设计感及美观性。在众多应用于穿戴式设备的壳体材质中,金属仍是受到较为优选的一种材质。不论是金属实体可以提供的坚硬度或是金属外观所带来的时尚质感,都是普罗大众对于个人化产品的挑选的优先考虑因素。

然而,现有的穿戴式设备,特别是具有金属壳体的穿戴式设备,仅能支援近端的信号传输,无法支援较大通信力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现有的技术手段为了解决金属壳体造成对天线信号的屏蔽效应,往往将天线设计在穿戴式设备的腕带上,或是放弃选用金属作为壳体的材质。然而这样的手段仍无法满足使用者对于穿戴式设备的更高频段的通信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穿戴式设备的天线结构和穿戴式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穿戴式设备的天线结构,其中,所述天线结构包括一金属底座,一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以及一绝缘件。所述金属底座的外侧具有一第一围绕状边缘。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设置于所述金属底座之上,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具有位于所述金属底座的上方的一开口,且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的外侧具有一第二围绕状边缘,其中,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具有面向所述金属底座的一第一天线馈入点以及一第二天线馈入点。所述绝缘件设置在所述金属底座与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之间,以使得所述金属底座与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彼此绝缘且分离。其中,所述金属底座的所述第一围绕状边缘与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的所述第二围绕状边缘之间具有一环绕状间隙,且所述绝缘件容置于所述环绕状间隙内且围绕状地连接于所述金属底座与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之间。

优选地,所述金属底座具有一第一板状部以及从所述第一板状部弯折而出的一第一围绕状弯折部。

优选地,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具有一第二板状部以及从所述第二板状部弯折而出的一第二围绕状弯折部。

优选地,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金属底座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金属底座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环绕状间隙的宽度是大于或等于0.3mm。

优选地,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具有与所述金属底座相对应的形状。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穿戴式设备,所述穿戴式设备使用一天线结构,其中,所述天线结构包括一金属底座,一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以及一绝缘件。所述金属底座的外侧具有一第一围绕状边缘。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设置于所述金属底座之上,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具有位于所述金属底座的上方的一开口,且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的外侧具有一第二围绕状边缘,其中,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具有面向所述金属底座的一第一天线馈入点以及一第二天线馈入点。所述绝缘件设置在所述金属底座与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之间,以使得所述金属底座与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彼此绝缘且分离。其中,所述金属底座的所述第一围绕状边缘与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的所述第二围绕状边缘之间具有一环绕状间隙,且所述绝缘件容置于所述环绕状间隙内且围绕状地连接于所述金属底座与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之间。

优选地,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具有一板状部以及从所述板状部弯折而出的一围绕状弯折部。

优选地,所述环绕状间隙的宽度是大于或等于0.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穿戴式设备及其天线结构,其能通过“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具有面向所述金属底座的一第一天线馈入点以及一第二天线馈入点”,“所述金属底座的所述第一围绕状边缘与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的所述第二围绕状边缘之间具有一环绕状间隙”以及“所述绝缘件容置于所述环绕状间隙内且围绕状地连接于所述金属底座与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之间,以使得所述金属底座与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彼此绝缘且分离”的技术手段,使得所述穿戴式设备及其天线结构不仅能以金属外观呈现,并且还可提供多频段的天线信号。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戴式设备使用天线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有关“穿戴式设备及其天线结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的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予以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穿戴式设备的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包括一金属底座,一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以及一绝缘件。金属底座的外侧具有第一围绕状边缘。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设置于金属底座之上,且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具有位于金属底座的上方的开口,且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的外侧具有第二围绕状边缘。其中,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具有面向金属底座的第一天线馈入点以及第二天线馈入点。再者,绝缘件设置在金属底座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之间,以使得金属底座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彼此绝缘且分离。其中,金属底座的第一围绕状边缘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的第二围绕状边缘之间具有环绕状间隙,且绝缘件容置于环绕状间隙内且围绕状地连接于金属底座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之间。

承上所述,金属底座可以具有一第一板状部以及从第一板状部弯折而出的第一围绕状弯折部。同样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也可以具有第二板状部以及从第二板状部弯折而出的第二围绕状弯折部。

以下将根据附图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穿戴式设备的天线结构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由上述图中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穿戴式设备的天线结构D,其包括一金属底座1,一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以及一绝缘件3。首先,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设置在金属底座1之上,且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具有位于金属底座1的上方的一开口200。换句话说,开口200裸露金属底座1的一表面。金属底座1的直径是大于开口200的直径,因此,如图1所示,从俯视的角度,可看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并透过其开口200看到设置在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下的部分金属底座1。如图2所示,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直径大于金属底座1的直径,从仰视的角度可同时看到金属底座1以及部分的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金属底座1的外侧具有第一围绕状边缘10,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外侧具有第二围绕状边缘20。第一围绕状边缘10以及第二围绕状边缘20之间具有一环绕状间隙G。由于金属底座1的直径大于开口200的直径,因此从俯视的角度,并不会看到设置在金属底座1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之间的环绕状间隙G。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结构D的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是连续地完整的环形结构。换句话说,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实际上可以是金属环结构,而且没有任何的断口。

事实上,金属底座1可以具有一第一板状部以及从第一板状部弯折而出的第一围绕状弯折部。然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底座1仅为平板状,并没有具有弯折而出任何的弯折部分,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另一方面,请参阅图3以及图4,图3是天线结构D的主视图,图4是天线结构D沿着线段IV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具有第二板状部21以及从第二板状部21弯折而出的第二围绕状弯折部22。以平视的角度而言,第二围绕状弯折部22没有完全将金属底座1遮盖,仍会有部分的金属底座1裸露出来。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底座1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第二板状部21是平行地设置。同时,第二围绕状弯折部22从第二板状部21弯折而出,其弯折角度可以为符合实际需求的任意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以90度作为示例。弯折而出的第二围绕状弯折部22的外侧边缘就是第二围绕状边缘20。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结构D的金属底座1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两者具有可互相对应的形状。举例来说,金属底座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四边形。同时,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需对应金属底座1的形状而分别是圆形围绕状,椭圆形围绕状或四边形围绕状的金属结构。在此,本实施例以圆形作为示例,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承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平板状的金属底座1的第一围绕状边缘10以及具有第二围绕状弯折部22的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第二围绕状边缘20之间具有一环绕状间隙G。环绕状间隙G也是对应于金属底座1以及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形状而可以是任意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环绕状间隙G呈现一圆环状(如图2)。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结构D还包括绝缘件3。绝缘件3是设置在金属底座1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之间。更具体地说,绝缘件3是容置在环绕状间隙G之内,使金属底座1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两者相互连接。绝缘件3可以是任何电性绝缘材质,例如塑料、橡胶、硅胶等。在本实施例中,是在金属底座1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之间的环绕状间隙G中填入塑料,以作为绝缘件3的设置。如此,绝缘件3沿着环绕状间隙G设置,如此可围绕状地使金属底座1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两者完整地相连。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的天线结构D中,天线馈入点是设置在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内侧。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面向金属底板1的一侧设置两个天线馈入点,分别为第一天线馈入点41以及第二天线馈入点42。将第一天线馈入点41以及第二天线馈入点42分别设置在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具有面向金属底座1的一表面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天线馈入点41以及第二天线馈入点42设置在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内侧上,而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与金属底座1彼此绝缘且电性分离,第一天线馈入点41与第二天线馈入点42两者实际上可以不与金属底座1有电性连接。换句话说,在实际操作上,整体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是作为天线辐射体,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可以不通过其他元件(例如电路板)与金属底座1有电性连接,亦即,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不接地。

同时参阅图1以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天线馈入点41与第二天线馈入点42两者之间需间隔一固定距离设置。详细说明,第一天线馈入点41到圆形的围饶状金属结构的圆心O连成线段L1,与第二天线馈入点42至围饶状金属结构的圆心O连成线段L2。线段L1与线段L2之间的所夹的圆心角θ的优选角度为介于55°到180°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以圆心角θ为180°作为示例,如此一来第一天线馈入点41与第二天线馈入点42是排列在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直径上,并设置在圆心O的两端。第一天线馈入点41与第二天线馈入点42可分别馈入不同频段信号的天线种类。举例来说,第一天线馈入点41可设计为主天线,用以接受蜂窝频段类型的网路连线。另外,第二天线馈入点42可设计用于卫星定位系统,蓝牙以及无线网路传输Wifi 2.5GHz及5.0G Hz等天线系统。由于第一天线馈入点41与第二天线馈入点42彼此之间具有一定间隔,两种天线系统彼此之间的干扰可以降低。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结构D主要包括金属底座1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两部分,因此,将天线馈入点设置在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内侧,可同时维持天线结构的金属外观的完整性,亦可以通过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整体作为天线辐射体而向外侧传送辐射信号,相对所受到金属材质的屏蔽效应有限。环绕状间隙G内部的绝缘件可使得金属底座1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彼此绝缘且分离,环绕状间隙G的宽度是大于或者等于0.3mm,如此可以达到较佳的信号传输的效果。

再者,通过直接在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上设置天线馈入点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结构可不需要另外设置接地点,同时得以维持完整无断口的金属环的外观,达成了整体金属质感。此外,通过间隔一定距离的两个天线馈入点的设置,本实施例的天线结构D可同时提供多频段的天线信号。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结构D同样也包括金属底座1、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以及绝缘件3。同样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设置在金属底座1之上,且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具有位于金属底座1的一开口200。金属底座1的直径是大于开口200的直径,且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直径大于金属底座1的直径。金属底座1的外侧具有第一围绕状边缘10,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外侧具有第二围绕状边缘20。第一围绕状边缘10以及第二围绕状边缘20之间具有一环绕状间隙G。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具有面向金属底座1的第一天线馈入点41以及第二天线馈入点42。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结构D的差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金属底座1具有第一板状部11以及从第一板状部11弯折而出的第一围绕状弯折部12。金属底座1的第一围绕状弯折部12的外侧是第一围绕状边缘10。如图5所示,金属底座1的第一围绕状弯折部12向上包覆天线结构D的侧边,其第一围绕状边缘10与第二围绕状边缘20之间具有环绕状间隙G,且绝缘件3容置于环绕状间隙G之间,并填满环绕状间隙G。

本实施例的第一天线馈入点41以及第二天线馈入点42的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馈入点的设置相同。请参阅前述的说明,于此不再赘述。

同样地,本实施例的天线结构D同时维持天线结构的金属外观的完整性并达到较佳的信号传输的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天线结构D可不需要另外设置接地点,同时得以维持完整无断口的金属环外观,达成了整体金属质感。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天线结构D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的差别仅在于,本实施例的金属底座1具有第一板状部11以及第一围绕状弯折部12;而本实施例的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也具有第一板状部21以及第二围绕状弯折部22。如此一来,从天线结构D的主视角度可获得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外观。换句话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通过金属底座1的第一围绕状弯折部12以及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第二围绕状弯折部22之间的设置来获得所需的外观设计。

同样地,第一围绕状弯折部12的第一围绕状边缘10与第二围绕状弯折部22的第二围绕状边缘20之间具有环绕状间隙G,绝缘件3同样可设置在环绕状间隙G内。关于绝缘件3,第一天线馈入点41以及第二天线馈入点42的设置请参阅前述的说明,不再赘述。

同样地,本实施例的天线结构D可同时维持天线结构的金属外观的完整性并达到较佳的信号传输的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天线结构D可不需要另外设置接地点,同时得以维持完整无断口的金属环外观,达成了整体金属质感。

实施态样

请参阅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戴式设备使用天线结构的俯视图。穿戴式设备可为智能手表。在本实用新型是以智能手表作为示例。如图7所示,从外观上看,穿戴式设备A使用圆形金属壳体的天线结构D,其包括金属底座1以及设置于其上的圆形的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同样地,金属底座1的外侧具有第一围绕状边缘(未示出),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具有第二围绕状边缘(未示出)。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位于金属底座1的上方的开口200上可设置玻璃或压克力表面。

再者,穿戴式设备A使用的天线结构D包括绝缘件(未示出),绝缘件是设置在金属底座1的第一围绕状边缘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第二围绕状边缘之间的环绕状间隙(未示出)内。绝缘件容置于环绕状间隙内且围绕状地连接于金属底座1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穿戴式设备A中,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具有一板状部21以及从板状部21弯折而出的围绕状弯折部(图未示)。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板状部21与金属底座1平行地设置。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具有面向金属底座1的第一天线馈入点41以及第二天线馈入点42。通过前述圆形的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以及对应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形状的金属底座1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穿戴式设备A可同时提供多种频段的天线通信功能,也可维持无断口的天线结构D的完整金属外观并达到较佳的信号传输的效果,提升了整体的金属质感。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穿戴式设备及其天线结构,其能通过“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具有面向金属底座1的第一天线馈入点41以及第二天线馈入点42”,“金属底座1的第一围绕状边缘10与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的第二围绕状边缘20之间具有环绕状间隙G”以及“绝缘件3容置于环绕状间隙G内且围绕状地连接于金属底座1与所述连续围绕状金属结构2之间”的技术手段,使得所述穿戴式设备A及其天线结构D不仅能以金属外观呈现,并且还可提供多频段的天线信号。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穿戴式设备A及其天线结构D具有较提升的金属质感。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