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安全运送的旅行转换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288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行转换插头(travelplugadapter),在此也将其简称为“旅行转换器(traveladapter)”。使用此转换器,可以将某一(国内)标准的电源插头插入旅行目的地的电源插座中。为此,所述旅行转换插头需要第一标准的插座及另一标准的电源插头。在本申请中,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能插入至少第一标准及第二标准的电源插座的旅行转换插头。为此,在所述旅行转换插头中可以择一使用第一标准及第二标准的电源插头。
背景技术
::在全球旅游及贸易日益增加的时候,正越来越多的用到这种类型的旅行转换插头或旅行转换器。因此,就需要简洁的、易于运送的适合于若干不同标准的电源插座的旅行转换插头。中国专利申请CN101872911A公开了一种具有基本圆形壳体的旅行转换器。电源插头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可以移出所述壳体。以此种方式,可以使用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电源插头。在相对下壳体部分旋转上壳体部分时可以选择所需的电源插头。所述上壳体部分具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驱动滑块。可以使该驱动滑块接合各个电源插头元件。为此,将该滑块旋转至所述电源插头上方的位置,所述电源插头就会自下方从所述壳体移出。该旅行转换插头具有很多用途。但是,人们仍期望提供一种操作上更容易的旅行转换器。尤其是,若对不同的插头分配不同的控制元件并且通过对被分配的控制元件进行操作可将所述插头转移到使用位置上似乎是有利的。并且,将所述插头返回至可清晰辨认且牢固的待命位置也应该是很容易实现的。德国专利DE102011014920B4公开了另一种旅行转换器,其被称为“通用转换插头”。在此旅行转换器中,在外部壳体中设置了多组插脚。每组插脚连接一控制元件,借由该些控制元件所述每组插脚可以从外部移动。为此通过滑槽在所述壳体上对所述控制元件进行导引。此外还使用设置在外部壳体内的挡板对所述控制元件进行导引。该挡板具有导轨,并且所述控制元件可以穿过其上的凹槽。所述导轨提供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对所述挡板弹性地预加应力,以使控制元件可牢固地保持在所述上端位置或下端位置。所述控制元件及对应组插脚可以从所述端部位置释放出来,并向上或向下移动,在此除启动所述控制元件外还启动了也设置在外面的选择杆。按压该选择杆会移动所述挡板对抗弹簧弹力。用这种方法,通过使用控制元件插脚可从其上或下端位置移出来。在此方案中,外部的控制元件既用于将该些组插脚从第一端部位置(待命位置)移出至第二端部位置(使用位置),还用于将该些组插脚锁定在这些位置上。其存在的一个弊端是在使用控制元件移动插脚组期间选择杆也必须处于运行状态。这样就不能进行舒适的单手操作。所述控制元件还占据了插头表面的大量空间,这样就不能自由地进行设计导向型配置,并且不能获得简洁的结构形式。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的改进的旅行转换插头。该旅行转换器应能够经济并可靠地进行制造,易于运输和操作,并且电方面是非常安全的。本实用新型的旅行转换插头具有壳体,该壳体可具有各种形状。例如,通常,块状对运输来说是很实用的。但是,本实用新型旅行转换插头的结构(mechanics)设计成可在很大程度上自由选择壳体的形状。当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平面时是有利的,但实用新型的结构也可适于弯曲的壳体表面。该壳体可设计成一块或多块。已经证实,将所述壳体构造成两部分是有用的,具体而言为下壳体部分和上壳体部分。其彼此间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例如使用机械手段,使用螺钉连接是有用的。所述壳体应具有至少一个插座。该插座有效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面上。该插座可具有不同的形状,这取决于其上要安插的电源插头(下文简称“插头”)的类型。举例而言,如果该插座上要安插Schuko插头,则该插座上就具有基本呈圆柱形的凹陷部分,此外还具有用于安插该Schuko插头的触脚(contactpins)的母接头(femaleconnector)。对于其他类型的插头,不需要具有凹陷或凹槽。设置平的上壳体面是有用的,在该面上可设置多个母接头(femalecontact)。通常,应设置至少两个母接头,其形成用于安插标准插头的母接头对。为了能够安插多个不同标准的插头,设置多个母接头对是有用的。如果插头还具有接地导体,并且该插座意将提供接地的机会,通常,对每个要安插的插头设置第三母接头或第三接头(contact)也是必要的。所述旅行转换插头还应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标准的插头及第二标准的第二插头。(这些插头有时也被称为“插入式插脚组(plug-inpinsets)”)。所述第一标准的插头可以是,例如EU欧式插头,第二标准的插头可以是US美式插头。这些插头可具有两个插脚,即,它们不接地;或者,它们可具有三个插脚,以提供接地插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旅行转换插头适于在一个以上国家使用。有用地,且通常来说,择一使用所述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是必要的。所述旅行转换插头还可包括三个或更多个插头。已经证实,带有三个或四个插头的旅行转换插头是非常有用的。至少其中一个插头(但通常是所有的插头)可被从待命位置(在此位置,插头基本置于壳体内)移动到使用位置上。在使用位置,插头可使用地完全或至少部分置于壳体外。经常性地,当插头返回至待命位置时,插头可完全移回壳体内。插头可移回壳体内足够远至其不妨碍其他插头是有用的。所述第一插头与一驱动元件连接,该驱动元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插头从待命位置移至使用位置。所述第二插头也与一驱动元件连接,其用于将第二插头从待命位置移至使用位置。因此,所述旅行转换插头至少具有第一驱动元件和第二驱动元件。该些驱动元件可有效地设计成按钮状方式,以使其易于用一根手指移动。为了容置所述驱动元件,可在壳体上设置滑槽。该些滑槽还可以彼此相连以形成用于所述驱动元件的导轨。一般来说,为每个驱动元件都设置一个滑槽,并将这些滑槽布置成彼此平行,是有用的。可在所述旅行转换插头上设置滑动选择器,该滑动选择器至少可被移至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该滑动选择器择一地在其第一位置释放所述第一插头,在其第二位置释放第二插头,由此,可以将所述插头移至使用位置上。为此目的,所述滑动选择器具有卡止元件(blockingelement),例如可使用凸块(cam)作为卡止元件,所述凸块与移动导轨(displacementtrack)接合。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没有必要设置这样的滑动选择器。所述滑动选择器为可选的,除了下面描述的手段之外可以选择使用所述滑动选择器。由于旅行转换插头应总是构造得简洁些,因此,所述驱动元件通常彼此离得很近。所述驱动元件经常设计成滑块,因此,下文中将就驱动滑块对其功能和优点进行描述。所以,诸如手指没有精确地放置在驱动滑块上的话就会不经意地同时移动邻近的驱动滑块的情况就会很容易发生。然而,由于本实用新型仅允许驱动一个插头,由此(通常)也只允许驱动一个驱动滑块,所以不小心触碰到的驱动滑块不会移动(或者其至少不会移动相关插头)。这会使所述旅行转换插头的操作变得更容错。如所提及的,当所述旅行转换插头的壳体上具有滑槽或类似凹槽时是有用的。所述驱动滑块可在这些滑槽内运行。也可以为所述滑动选择器设置一滑槽。这些滑槽可使滑块在被导引的同时进行移动。因此,其体现了一种有利且成本高效的机械方案。由于通常在旅行转换插头上设置多个驱动滑块,所以当可以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在所述滑槽中导引多个驱动滑块时,是特别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下,所述驱动滑块必须只引起所述插头的运动,通常是向上和向下的运动。(与其他普通的转换器相比)所述驱动滑块不必将所述插头锁定在使用位置上,也不必确保任何时候只可选择一个插头。因为本实用新型背景下的驱动滑块只被允许执行一种功能,所以可以容易并可靠地在滑槽中对其进行导引。例如,如果给所述驱动滑块装上弹簧,那么在滑槽中对其进行导引就会变得不太好用,这通常是由于这样滑块就会趋于倾斜,会“像钩子(hook-like)”那样运行,当然就会有更大的阻力。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插头被分配一止动元件(arrestingelement)。通过此止动元件,所述插头可被阻止在待命位置上。由于此阻止作用,所述插头的自由可移动性由此降低,即,在待命位置对移动至使用位置的抵抗能力大于在所述驱动元件的中间位置上的(待命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的位置)。所述止动元件可呈现一打开位置和一闭合位置,其中,通过所述第一插头的移动可将所述止动元件由所述打开位置转移到所述闭合位置上。通过所述第一插头的移动可将所述止动元件由所述打开位置转移到所述闭合位置上。在此,通常是将所述第一插头向上移动,即移至其待命位置。用于将所述止动元件移至所述闭合位置的螺钉(bolt)或元件的额外驱动是不必要的。还可以做如下设置,通过所述第一插头的移动还可以将所述止动元件由所述闭合位置移到所述打开位置上。用于将所述止动元件移至所述打开位置的螺钉或元件的额外驱动同样也是不必要的。由此,所述元件适于其作为一止动元件的功能,但是,这种转移必须是至少针对一阻力进行实施,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转移还可以被阻止,例如,当另一插头已处于使用位置上时。这种阻止可由一滑动选择器或以其他方式(例如通过一锁定机构)提供。在任何情况下,所述止动元件都可以确保将所述插头阻止在所述待命位置上。当所述旅行转换插头只具有一个第一插头时,设置一种不与其他插头进行协作的机构。举例而言,可以设置一单独的锁定解除杆(unlockinglever)。在某些实施利中,还可以设置用于弹性地偏置所述止动元件进入所述闭合位置的元件。在任何情况下,所述止动元件都可以确保有清晰界定的待命位置。没有此类止动元件的已知旅行转换器中,通常可以沿使用位置的方向将所述驱动元件(例如,滑动启动器)移动一小段,而当设置了防止两个插头同时移到使用位置上的机构时,这种情况通常也可以发生。因此,这些插头就有待命位置不以明确的方式呈现的缺陷。例如,用户可以通过两个驱动元件的同时驱动将两个插头卡在至使用位置的中途上。此外,对于旅行转换插头这样一种就其导电安全而言为一敏感物体的情况,即便是驱动元件自待命位置的仅仅部分移动(而所述插头并没有完全地移到使用位置上)是可能发生的,对用户而言也是不让人放心的。所述止动元件由此提供了清晰界定的待命位置。在这里,所述止动元件的闭合位置对应于插头的待命位置。当插头移到其使用位置上时,相比之下,所述止动元件则转移至其打开位置。当所述止动元件构造成一与所述驱动元件完全分离的部件时是有利的。所述止动元件例如可以构造成一可动杆(movablelever)。在此,明智的是构造成一可倾斜杆(tiltablelever),特别是绕单个旋转轴倾斜的杆(lever),所述旋转轴优选横向于所述驱动元件的运动方向的旋转轴。可向所述杆闭合位置的方向对所述杆弹性地预加应力;还可以将此替代地或额外地提供给另一闭合机构。这样的旅行转换插头是有利的:其每个插头都被分配支撑元件且所述止动元件作用于所述支撑元件,即,视情况对其进行阻止并由此将所述插头阻止在待命位置上。所述支撑元件例如可构造成支撑臂,其一方面承载所述插头的触脚,另一方面建立与所述驱动元件的连接。特别是当所述支撑元件具有凹陷(depression)而所述止动元件具有凸起,且所述止动元件的该凸起可接合在所述凹陷内以将所述插头保持在止动位置(arrestedposition)上,是有利的。这样的凸起可以极其简单且有利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杆端。这样的旅行转换插头是有用的:其还设置有第二标准的第二插头,其同样被分配一驱动元件,该驱动元件被设计成在待命位置与使用位置间移动所述第二插头,于待命位置,所述第二插头基本置于所述壳体内,于使用位置,所述第二插头可用地置于所述壳体外。在此,所述第二插头被分配第二止动元件,通过该第二止动元件可将所述第二插头阻止在所述待命位置,并可呈现一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对于这种类型的旅行转换插头,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的移动路径界定了一移动平面。所述止动元件有利地设置于此平面后侧。这样可允许旅行转换器极其简洁的设计并防止所述驱动元件的结构(mechanics)干扰所述止动元件的结构。此外,当所述止动元件的结构透过用于所述驱动元件的直通通道(通常为所述滑槽)不可见时,认为更符合审美。当所述止动元件绕所述移动轴后面的枢轴点转动时是有利的。举例而言,可在那里设置旋转轴以旋转所述肘杆(togglelever)。所述移动平面“后面”的位置应理解为是指向壳体内部方向的位置。此外,当所述止动元件设置于所述驱动元件上方并由此基本位于所述滑槽(或相应地所述壳体开口)上方时,是有利的。对于具有两个插头的旅行转换插头的情况,当通过所述第一插头的移动可将所述第二插头的止动元件由打开位置转移到闭合位置上时是有利的。这种转移还可包括只固定在闭合位置上。则所述止动元件不仅具有精确界定插头的与安全相关的待命位置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确保所述第二插头受所述第一插头的位置影响的功能。因此,所述止动元件可具有例如为选择一插头所述插头壳体的旋转具有的功能,或具有所述滑动选择器在此上下文中可具有的功能。当所述至少一个止动元件(或可能全部止动元件)与控制杆相连时是有利的,所述控制杆允许或阻止所述至少一个止动元件(或可能全部止动元件)移到打开位置上。所述控制杆或指可构造成一单独的元件,并可与所述止动元件相连或可与所述止动元件一体成型。举例而言,已经证实U形杆(lever)是有用的,其一个杆端具有一元件或特别是一凸起,可以与插头或特别是插头的支撑元件配合。所述U形杆的另一端部则可作为控制杆或指。当所述控制杆接合在一挡持单元中时是有利的,所述挡持单元将所述至少一个止动元件固定在闭合位置上。有利地,所述挡持元件可具有至少一个挡持滑块,其可以基本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止动元件的旋转轴移动。当所述至少一个挡持滑块(优选全部挡持滑块)设置于一移动导轨上时是有利的。当朝着所述移动导轨的一端对所述至少一个挡持滑块弹性地预加应力时也是有利的。关于所述挡持单元的全部这些措施导致了各个插头间的有效配合。在此,所述位置信息(使用位置或卡止位置)通过所述止动元件及控制杆的位置、然后通过所述挡持滑块的位置被传递(forwarded)至控制杆,进而传递至止动元件。设置所述至少一个挡持滑块(或可能全部挡持滑块)位于所述滑槽上方是极其有利的。设置所述至少一个挡持滑块(或可能全部挡持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后面也是有利的。这样会产生有利的简洁型设计及具有吸引人外观的优化的操作原理——如上面针对所述止动元件的位置所提及的。当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长度的第一挡持滑块及第二长度的第二挡持滑块时也是有利的。在此,所述第二长度可等于所述第一长度,但是,所述第二长度也可以大于所述第一长度。较大的第二长度使得可以使各个插头间的距离不等,甚至可通过所述挡持滑块的适合长度使各个插头间的距离可相对自由地选择,而仍提供所述挡持单元的可靠运行。在所述驱动元件的帮助下可将所述插头移至使用位置上。对于旅行转换插头的安全使用来说,即使当所述插头对抗压力插入电源插座时,其仍保持在使用位置上是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体系中,可设置止动或锁定元件(arrestingorlockingelement)以确保所述插头保持在使用位置上并将它们阻止于此。该锁定元件可阻止所述旅行转换插头的至少一个插头;该锁定元件还可以有效地将多个或所有的插头阻止在使用位置上。当所述锁定元件连接一释放按钮时是有用的,该释放按钮设置于壳体外部并沿释放方向被驱动。当将一插头由使用位置移回待命位置时,这样的释放按钮可使所述锁定元件直观并安全地释放。这样的设计较那些靠驱动滑块、或滑动选择器、甚至插头自身的某些运动来释放插头的设计显得更安全,也更可靠。以便所述释放按钮不会被无意间驱动,其也可以装有报警指示器或设计警戒色,例如红色。所述释放按钮可为壳体的一部分,例如,当由于合适的设计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可被按下(depressed)时。通常,在壳体上设置一凹口并在此凹口中设置该释放按钮作为独立于壳体的部分,是有用的。有用地,所述释放按钮可与所述滑动选择器和/或所述驱动滑块相对布置。逆着所述释放方向对所述锁定元件(若设置了的话)弹性地预加应力是有用的。对所述锁定元件弹性地预加应力可使所述插头一进入使用位置就被可靠地卡入锁定状态。当弹簧精确地逆着所述释放方向动作时,在机械方面也是有利的。(可选)锁定元件的一有效实施例是所述锁定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锁定支腿,并且该锁定支腿具有滑动面和锁定凸起。与一被移动的插头相连的元件可在该滑动面上滑动。之后该元件可卡在该锁定凸起处,以锁定与该元件相连的插头。这样的旅行转换插头是有用的:其至少一个插头具有滑动凸起或机械上与这样的滑动凸起牢固连接,并且所述滑动凸起在所述滑动面上运行且能够在所述锁定凸起上呈现锁定状态,若设置了的话。这样的旅行转换插头也是有用的:其锁定机构具有多个锁定支腿,例如2个、3个或4个锁定支腿。所述锁定支腿的数量与插头的数量完全相同。当所述锁定支腿的数量少于插头的数量时也是有用且足够的。尤其是在后面的情况中,当至少两个插头中的每个都连接有滑动凸起,且这两个滑动凸起都在所述锁定元件的同一条锁定支腿上运行时是有用的。由于这两个滑动凸起在同一条锁定支腿上运行,因此,这就意味着这两个滑动凸起在同一滑动面及同一锁定凸起(该两个滑动凸起可在其上呈现锁定状态)上运行。因为所述旅行转换插头上的两个插头不会被同时移动到使用位置上,所以所述滑动凸起会择一地在所述锁定凸起上呈现此锁定状态。然而,如果两个滑动凸起,例如相邻插头的两个滑动凸起,共享一个尺寸合适的锁定支腿的话,则可减少锁定支腿的数量,所述旅行转换插头由此可构造得更简洁。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及优势可从下面的附图及其相关描述中得到。结合图示及其相关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进行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主题的其他组合中。因此,公开的每个特征也应理解为公开于与其他特征技术上合理的组合中。部分图示稍作了简化,且为示意性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旅行转换插头的立体图;图2为此示范性实施例中旅行转换插头的类似视角的立体图,其中US美式插头移到了使用位置上;图3为图2中旅行转换插头的立体图,其中,底部可见;图4为图3中旅行转换插头对应的立体图,其中Schuko插头移到了使用位置;图5为旅行转换插头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立体图;图6为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类似立体图;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立体图;图8从另一视角示出了图7中的组件。附图标记说明:10-旅行转换器/旅行转换插头;12-上壳体部分;14-下壳体部分16-插座;18-母接头;18A-UK英式母接头对;18B-AUS澳式母接头对;18C-US美式母接头对;18D-UK英式接地插脚的母接头;18E-US美式接地插脚;20-释放按钮;22-第一驱动元件;24-第二驱动元件;26-第三驱动滑块;28-US美式插头;30-导电触脚(US美式插头);32-接地插脚(US美式插头);34-插头本体(Schuko插头);36-开口;36A-导电触脚的开口(Schuko);36B-导电触脚的开口(Schuko);36C-导电触脚的开口(US);36D-导电触脚的开口(US);36E-另一接地触脚的开口;38-Schuko插头;40-Schuko插头本体;42-Schuko插头的导电触脚;44-Schuko插头的接地触脚;46-保险丝舱(fusecompartment)48-锁定机构;50-支撑杆US;52-接地插脚的开口;54-支撑杆AU;56-支撑杆端部AU;58-导引槽;90-挡持单元;92-移动轨道;94-第一端部部件;96-第二端部部件;98-螺旋弹簧;100-挡持滑块;102-导颊板;104-斜面;106-摇杆;108-控制杆;110-卡凸;112-卡凸接合部;114-反凸;116-压力表面;118-支撑杆AU;120-导电触脚AU;122-接地触脚AU。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实用新型旅行转换插头10的立体图,图中的旅行转换插头处于待用状态,但尚未处于使用位置上。而是,所有插头都处于待命位置上,即都位于壳体内。下面首先对旅行转换插头10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进行描述。所述旅行转换插头具有一壳体,所述壳体由上壳体部分12及下壳体部分14组成。上壳体部分12与下壳体部分14共同形成主插头壳体。插座16位于所述旅行转换插头的顶部,从而其位于上壳体部分12的区域内。更具体而言,这些为用于安插导电UK英式触脚(contactpins)的母接头对18A、用于安插导电AU澳式触脚的母接头对18B、用于安插导电US美式触脚的母接头对18C、用于安插UK英式接地插脚的连接头18D、及用于安插US美式接地插脚或AU澳式接地插脚的接头18E。释放按钮20也设置于壳体侧面上。所述释放按钮用于锁定及释放驱动元件。于壳体正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元件22、第二驱动元件24及第三驱动滑块26,第一驱动元件22和第二驱动元件24均构造成驱动滑块,借由所述第一驱动元件22可将US美式触脚滑出,借由所述第二驱动元件24可将所述AU澳式触脚滑出,借由所述第三驱动滑块可将Schuko插头滑出。图2为此示范性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旅行转换插头的立体图,其中,第一驱动元件22移到了其下部位置上。相应地,US美式插头28的触脚伸出壳体。US美式插头28包括两个导电触脚(插脚30A和30B)及接地插脚32。于图中所示位置,所述旅行插头可插入一根据US标准的电源插座中。此标准不需要使用插头本体。则,旅行转换插头10的壳体底部齐平地位于根据US标准的所述插头的平面上。在图3中从不同的视角示出了同一旅行插头。于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底部34为一平面。然而,在此底部上设置了多个开口36及元件。为导电Schuko触脚提供开口36A与36B。为导电AU澳式触脚提供开口36C与36D。为额外的接地插脚提供开口36E。开口36E与开口36A及36B一起设置于Schuko插头的插头本体40上。除了此插头本体外,还设置了一保险插入件(securinginsert)。图4从相同视角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旅行转换插头,其中,所述Schuko插头移到了使用位置上。相应地,第三驱动滑块26移至了其下部位置上。Schuko插头的插头本体40伸出壳体的底部34。Schuko插头的导电触脚42A与42B转而从Schuko插头伸出。根据此标准,接地触角44设置于所述插头本体的侧面上。图5为旅行插头10中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立体图。随着上壳体部分的移除,可以看到插头的内部,即大体上可以看到那些由下壳体部分14容纳的部件。应注意的是,图中并没有示出插头功能必需的全部部件。为清楚起见,作了选择。可以看到Schuko插头的插头本体40。在该插头本体上,为所述Schuko插头的导电触脚提供了开口36A与36B。还可以看到为接地触脚所提供的开口36E。在此图中还可以看到另外的开口——用于AU澳式插头的接地插脚的开口56。图中还示出了US美式插头的导电触脚30A与30B,其处于待命位置上,即缩回至壳体内。相应地,第一驱动元件22处于上部位置。可通过锁定机构48将第一驱动元件22保持在此位置。第一驱动元件22移动支撑元件,支撑元件构造成支撑杆US50,触脚30A与30B固定至此支撑杆US50。当沿壳体底部的方向移动第一驱动元件22时,支撑杆US50会相应地向下移动。这样做,会在Schuko插头的插头本体40中对触脚30A与30B进行导引。因此,所述Schuko插头为另一标准的触脚提供了导向。图6为类似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类似立体图。作为与图5的关键不同,在此还可以看到用于AU澳式插头的支撑杆52。支撑杆52与第二驱动元件24相连。支撑杆52具有三个杆端,杆端54A、54B及54C,其合并于区域54。杆端54A与54B支撑AU澳式插头的导电触脚(current-conductingcontacts),他们机械地将这些触脚由(示出的)待命位置导引至使用位置。杆端54C导引所述AU澳式接地插脚(groundingpin)。由此,所述接地插脚通过图5中可见的开口56由(示出的)待命位置移到使用位置上。因此,与Schuko插头的插头壳体40内的接地插脚相比,为AU澳式插头选择在Schuko插头的插头壳体外对导电触脚进行导引的设置方式。相比之下,US美式插头的导电触脚是在Schuko插头的插头本体40内被导引的。这两种方案都允许有利且节约空间的设置方式。为不同的插头可选择不同的方案。图7示出了所选部件的立体图,基于此可以确定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有利的锁定机构。三个驱动元件以用于US美式插头的第一驱动元件84、用于UK英式插头的第二驱动元件86、及用于AU澳式插头的第三驱动滑块88的形式示出,第一驱动元件84和第二驱动元件86均构造成驱动滑块。当然,示出的挡持单元90还可以与其他插头协作,例如图1所示的设置方式。挡持单元90转而包括移动轨道92作为一元件。此移动轨道92在第一端部部件94与第二端部部件96间延伸。螺旋弹簧98抵靠于第一端部部件94且适于朝着移动轨道92的第二端部部件96以弹性方式对各个挡持滑块预加应力。螺旋弹簧98设置于第一挡持滑块100A,其也作用于(通过该滑块传递)第二挡持滑块100B及相邻的第三挡持滑块100C。每个挡持滑块都设置有导颊板(guidecheeks),即导颊板102A、102B及102C。在每个挡持滑块的端部还设置斜面(bevels),即斜面104A、104B及104C。摇杆(rockerlevers)设置于移动导轨92上方。分配给每个驱动元件及(由此)插头其自己的摇杆。第一止动元件106A分配给第一驱动元件84,第一止动元件106B分配给第二驱动元件86,第一止动元件106A和第二止动元件106B均构造成摇杆,摇杆106C分配给第三驱动滑块88。摇杆绕移动轨道92下方的旋转轴(图未示出)旋转。旋转轴大体上平行于移动轨道92运行。每个摇杆具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控制杆(controlfinger)108。为清楚起见,此只针对摇杆106C进行了详细标示。卡凸110与控制杆108相对设置。此卡凸可与相关联的驱动元件接合并能够将其固定在待命位置。下面将结合下一幅图示对此处的有效机构进行详细说明。从此图中可以看出的是摇杆106C位于下部位置。在此位置,控制杆108位于移动轨道92的正上方。在此位置,只有当第三挡持滑块100C与第二端部部件96之间具有合适的空隙时所述控制杆才能通过。控制杆108接合在此空隙内。导颊板102C及斜面104C确保了随着摇杆106C移动,控制杆108可确实地伸入此空隙。该空隙在尺寸上做成一旦所述控制杆伸入所述空隙内,则第一挡持滑块100A、第二挡持滑块100B及第三挡持滑块100C就不能再移动。对其他摇杆的控制杆也是一样的。当摇杆106C转移到其上部位置时,其对应于第三驱动滑块88的待命位置,在此位置控制杆108位于第三挡持滑块100C上方,有空间来移动全部三个挡持滑块。相应地,分配给第二驱动元件86的第二止动元件106B则可转移到下部位置。在此,其由导颊板102B及斜面104B导引的控制杆将朝着第二端部部件96向右滑动第三挡持滑块110C。然而,这可能是因为由于摇杆106C的对应位置使那里有可用的空隙。图8从不同的视角示出了图7所示的所选部件,再次示出了第一驱动元件84、第二驱动元件86及第三驱动滑块88。第一驱动元件84和第二驱动元件86与对应的插头处于待命位置。第三驱动滑块88与对应的插头处于使用位置。图中只示出了对描述摇杆的操作原理必要的部件。对于摇杆106C,可以看出卡凸110C可以与第三驱动滑块88上对应的卡合部112C接合。这样的卡合部可通常方便地设计成一凹槽。所述驱动滑块上另外还设置有反凸(countercam)114C。当所述驱动滑块移到对应于其待命位置的上部位置时,反凸114C会压向摇杆106C上的压力面116C。这样会使摇杆106C移回至其上部位置。在此,卡凸110C与卡合部112C接合。由此建立起形状配合式连接,将第三驱动滑块88保持在上部位置。所述摇杆还可以加载弹簧,以独立于挡持滑块的位置牢固地保持所述位置。然而,一旦第三挡持滑块100C移动,且摇杆106C的位置通过控制杆108固定住,第三驱动滑块88就会牢固并固定地保持在其上部位置。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驱动元件86的上部位置的固定。在此位置,卡凸110B与第二驱动元件86的卡合部112B固定连接。此外,反凸114B与所述摇杆接合。第三挡持滑块100C防止了控制杆108B及摇杆106B作为一个整体向下移动。从此视图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卡凸110C的区域的固定可以牢固地固定该插头的全部元件。只有当所述摇杆释放卡合部112时,用于AU澳式插头的支撑杆AU118才可以向下移动。此支撑杆再对导电触脚120A、120B及接地触脚122可靠地向下及向上导引。以概括描述的及附图中更具体的描述的方式,可生产操作非常舒适并且几乎不会有操作错误发生的旅行转换器。然而,有吸引力的是,生产该旅行转换器并不贵,并且即使在大批量生产中必须允许较大容错的情况下,也可以廉价并可靠地生产该旅行转换器。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