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充电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1004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充电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配件,尤其是一种手机充电线。



背景技术:

手机等智能设备,按照现在这种数码时代下,应该说是人手都肯定会有一部,而对于数码设备充电,也是每天都在进行。

如图1所示,现有的手机充电线结构如下:

手机充电线主要包括手机连接端11、USB接口端12和线身13。线身13两端分别与手机连接端11和USB接口端12连接;其中,线身13通过第一连接部14与手机连接端11连接,线身13通过第二连接部15与USB接口端12。

上述结构的手机充电线都存在一个严重的技术问题:手机充电线长时间使用后,由于线芯与手机连接端11、USB接口端12的连接部自身发出的大量热量加剧了此处线芯外部塑料保护层的老化,在外力作用下,极其容易磨破塑料保护层并且折断线芯,严重影响手机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手机充电线,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手机充电线长时间使用后,由于线芯与手机连接端、USB接口端的连接部自身发出的大量热量加剧了此处线芯外部塑料保护层的老化,在外力作用下,极其容易磨破塑料保护层并且折断线芯,严重影响手机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手机充电线,包括手机连接端(11)、USB接口端(12)和线身(13),所述线身(13)两端分别与手机连接端(11)和USB接口端(12)连接;其中,线身(13)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14)与手机连接端(11)连接,线身(13)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部(15)与USB接口端(12)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身(13)径向从内至外依次由以下层结构组成:线芯(131)、绝缘层(132)、导热层(133)和塑料保护层(134);所述导热层(133)沿着线身(13)的轴向包覆整根线芯(131)。

进一步,所述导热层(133)与塑料保护层(134)之间还设有一隔热层,所述塑料保护层(134)和所述隔热层开有供导热连接片(135)通行的通行孔,导热连接片(135)一端与线身(13)内部的导热层(133)连接,导热连接片(135)一端与线身(13)外部的外部散热弹性凸起(136)连接,外部散热弹性凸起(136)和导热连接片(135)的长度不小于整根线芯(131)的长度。

进一步,导热连接片(135)与所述塑料保护层(134)的接触处以及外部散热弹性凸起(136)与所述塑料保护层(134)的接触处都设有隔热膜。

进一步,所述导热连接片(135)的一端为T字型结构,对应的在导热层(133)设有T字型卡槽,T字型结构的导热连接片(135)从导热层(133)轴向进入。

该手机充电线与现有手机充电线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手机充电线充电时热量集中在线身两端的连接部模式,使得充电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层沿着整个线身均匀分布和散热,避免连接部的塑料保护层过热而会加速老化且易断,延长了手机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导热连接片将内部导热层与外部散热凸起建立散热通道,直接将充电产生的热量导出线身,实现了不仅仅可以通过增加散热面积进行散热,而且还可以高效率向外传热,所以进一步延长了手机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手机充电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手机充电线的线身第一种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手机充电线的线身第二种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4:图3中导热层与导热连接片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手机连接端;12—USB接口端;13—线身;131—线芯;132—绝缘层;133—导热层;134—塑料保护层;135—导热连接片;136—外部散热弹性凸起;14—第一连接部;15—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2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手机充电线第一种实施例结构如下:包括手机连接端11、USB接口端12和线身13,线身13两端分别与手机连接端11和USB接口端12连接;其中,线身13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14与手机连接端11连接,线身13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部15与USB接口端12连接,线身13径向从内至外依次由以下层结构组成:线芯131、绝缘层132、导热层133和塑料保护层134;导热层133沿着线身13的轴向包覆整根线芯131。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手机充电线充电时热量集中在线身两端的连接部模式,使得充电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层沿着整个线身均匀分布和散热,避免连接部的塑料保护层过热而会加速老化且易断,延长了手机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手机充电线第二种实施例结构如下:包括手机连接端11、USB接口端12和线身13,线身13两端分别与手机连接端11和USB接口端12连接;其中,线身13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14与手机连接端11连接,线身13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部15与USB接口端12连接,线身13径向从内至外依次由以下层结构组成:线芯131、绝缘层132、导热层133和塑料保护层134;导热层133沿着线身13的轴向包覆整根线芯131。导热层133与塑料保护层134之间还设有一隔热层,塑料保护层134和隔热层开有供导热连接片135通行的通行孔,导热连接片135一端与线身13内部的导热层133连接,导热连接片135一端与线身13外部的外部散热弹性凸起136连接,外部散热弹性凸起136和导热连接片135的长度不小于整根线芯131的长度。

导热连接片135与塑料保护层134的接触处以及外部散热弹性凸起136与塑料保护层134的接触处都设有隔热膜。增加隔热膜可以使得塑料保护层134吸收的热量更少。

如图4所示,导热连接片135的一端为T字型结构,对应的在导热层133设有T字型卡槽,T字型结构的导热连接片135从导热层133轴向进入。此种结构可以节省安装时间,并且可以确保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导热连接片将内部导热层与外部散热凸起建立散热通道,直接将充电产生的热量导出线身,实现了不仅仅可以通过增加散热面积进行散热,而且还可以高效率向外传热,所以进一步延长了手机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