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芯聚氯乙烯绝缘护套圆形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946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芯聚氯乙烯绝缘护套圆形电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铜芯聚氯乙烯绝缘护套圆形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电缆按其用途可分为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控制电缆等。与架空线相比,电缆的优点是线间绝缘距离小,占地空间小,地下敷设而不占地面以上空间,不受周围环境污染影响,送电可靠性高,对人身安全和周围环境干扰小。但造价高,施工、检修均较麻烦,制造也较复杂。因此,电缆多应用于人口密集和电网稠密区及交通拥挤繁忙处;在过江、过河、海底敷设则可避免使用大跨度架空线。在需要避免架空线对通信干扰的地方以及需要考虑美观或避免暴露目标的场合也可采用电缆。

电缆的载流能力通常与导体线芯的截面积有关,当电流增大时会使导体表面的温度升高,导体外壁包覆的绝缘层温度超过上限时会导致绝缘层发生性能上的改变,从而使绝缘层的可靠性能大大降低,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现有的电缆存在着结构不稳定,且易燃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电缆的正常运行,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铜芯聚氯乙烯绝缘护套圆形电缆投入使用,以改变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芯聚氯乙烯绝缘护套圆形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电缆绝缘层温度过高,电缆结构不稳定和易燃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芯聚氯乙烯绝缘护套圆形电缆,包括电缆束,所述电缆束外壁包覆有聚氯乙烯绝缘护套,所述聚氯乙烯绝缘护套内腔填充有保护垫棉,所述聚氯乙烯绝缘护套内腔居中位置设有软体塑形管,所述聚氯乙烯绝缘护套包括聚氯乙烯绝缘包膜层,所述聚氯乙烯绝缘包膜层外壁设有绝缘外层护套,且绝缘外层护套内腔均匀设有鱼鳞绝缘片,所述聚氯乙烯绝缘护套外壁设有尼龙编织网。

优选的,所述电缆束内部均匀设置有多组电缆芯,所述电缆芯内腔居中设置有铜芯导体,所述铜芯导体四周外壁均通过加强肋片与电缆芯的内壁相连接,两组所述加强肋片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填充有弹性缓冲绝缘垫。

优选的,所述电缆束以软体塑形管为圆心呈中心对称分布在聚氯乙烯绝缘护套内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铜芯聚氯乙烯绝缘护套圆形电缆,通过加强肋片和弹性缓冲绝缘垫能够使电缆结构稳定,使用聚氯乙烯材料能够增加电缆的张力强度,绝缘可靠性大,阻燃效果好,从而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通过尼龙编织网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电缆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缆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聚氯乙烯绝缘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缆束、11电缆芯、12铜芯导体、13加强肋片、14弹性缓冲绝缘垫、2保护垫棉、3聚氯乙烯绝缘护套、31聚氯乙烯绝缘包膜层、32绝缘外层护套、321鱼鳞绝缘片、4软体塑形管、5尼龙编织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铜芯聚氯乙烯绝缘护套圆形电缆,包括电缆束1,所述电缆束1外壁包覆有聚氯乙烯绝缘护套3,所述聚氯乙烯绝缘护套3内腔填充有保护垫棉2,所述聚氯乙烯绝缘护套3内腔居中位置设有软体塑形管4,所述聚氯乙烯绝缘护套3包括聚氯乙烯绝缘包膜层31,所述聚氯乙烯绝缘包膜层31外壁设有绝缘外层护套32,且绝缘外层护套32内腔均匀设有鱼鳞绝缘片321,所述聚氯乙烯绝缘护套3外壁设有尼龙编织网5。

其中,所述电缆束1内部均匀设置有多组电缆芯11,所述电缆芯11内腔居中设置有铜芯导体12,所述铜芯导体12四周外壁均通过加强肋片13与电缆芯11的内壁相连接,两组所述加强肋片1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填充有弹性缓冲绝缘垫14,加强肋片13的设置能够提高电缆的结构稳定性,所述电缆束1以软体塑形管4为圆心呈中心对称分布在聚氯乙烯绝缘护套3内腔。

工作原理:通过聚氯乙烯绝缘薄膜层31和绝缘外层护套32能够有效的增强电缆的绝缘性能,不会使电缆在过载较大电流时出现电缆绝缘层因温度过高而改变其性能,从而影响电缆的绝缘性能,采用加强肋片13可是电缆本体的结构更加稳定,聚氯乙烯绝缘护套3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利用聚氯乙烯材料的特性,可是电缆的绝缘性能稳定,阻燃效果好,大大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能够广泛运用于室内、隧道以及电缆沟等场所。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