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047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是一种防火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一般的电力电缆不具有防火功能,并且其在经受外部撞击和喷淋时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引发线路中断,防火电缆是电缆的一种,一般市场上都是采用铜管和氧化镁绝缘并且经过拉伸的防火电缆,成本非常高,并且电缆的长度严重受限,不具有常规电缆的长度,现有的柔性防火电缆采用云母带绕包,一旦受潮,云母带立即失去绝缘,导致线路短路,本身就会引发火灾,严重影响用电安全,这都为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火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火电缆,包括紧压铜导体、绝缘层、绕包层和护套层,所述护套层包括第一护套层和第二护套层,紧压铜导体采用七根裸铜线和紧压工艺制作,绝缘层包围在紧压铜导体的外部并且绝缘层采用氧化镁陶瓷硅橡胶制作,绝缘层和紧压铜导体形成绝缘线芯,四个绝缘线芯形成正方形,绝缘线芯的外部绕包有绕包层并且绝缘线芯和绕包层之间填充有填充物,绕包层采用玻璃纤维带制作,第一护套层包围在绕包层的外部,第二护套层包围在第一护套层的外部,第一护套层采用轧纹不锈钢制作,第二护套层采用热塑膜材料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填充物为玻纤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绝缘层的厚度为1mm,第二护套层的厚度为0.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设计合理,采用紧压铜导体、绝缘层、不锈钢第一护套层和热塑膜第二护套层配合,提升绝缘性能和实用性,减少外力、各种油污和化学品对不锈钢的直接损害,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成本,提高安全性,减少事故隐患,达到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防火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紧压铜导体,2-绝缘层,3-填充物,4-绕包层,5-第一护套层,6-第二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防火电缆,包括紧压铜导体1、绝缘层2、绕包层4和护套层,所述护套层包括第一护套层5和第二护套层6,紧压铜导体1采用七根裸铜线和紧压工艺制作,绝缘层2包围在紧压铜导体1的外部并且绝缘层2采用氧化镁陶瓷硅橡胶制作,绝缘层2和紧压铜导体1形成绝缘线芯,四个绝缘线芯形成正方形,绝缘线芯的外部绕包有绕包层4并且绝缘线芯和绕包层4之间填充有填充物3,绕包层4采用玻璃纤维带制作,第一护套层5包围在绕包层4的外部,第二护套层6包围在第一护套层5的外部,第一护套层5采用轧纹不锈钢制作,第二护套层6采用热塑膜材料制作。填充物3为玻纤绳。绝缘层2的厚度为1mm,第二护套层6的厚度为0.1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紧压铜导体1采用7根1.35mm的裸铜线经紧压制成。绝缘层2采用氧化镁陶瓷硅橡胶组合挤制,均匀挤包在紧压铜导体1上,厚度为1.0mm,氧化镁陶瓷硅橡胶在高温烧蚀时逐渐变成陶瓷,温度越高速度越快,能有效保证线路的通畅,不吸水、不吸潮,在烧蚀后坚硬的铠体断面会产生均匀的陶瓷微孔,温度越高铠体越坚硬,而蜂窝状陶瓷细微孔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火、隔热和不延燃效果,氧化镁是无机物,本身是环保材料,具有较强的防火性能,符合RoHS,REACH,EN71环保检测要求。绝缘线芯采用标准结构,节距控制在30D,方向采用Z方向绞合。绕包层4采用阻燃玻璃纤维带绕包,提供良好的阻燃和圆整作用。第一护套层5采用不锈钢轧纹代替铜材料,拥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柔韧性,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减少敷设费用。第二护套层6采用热塑膜并且涂在第一护套层5的外部,可以有效阻挡各种油污和化学品对不锈钢的侵蚀。对该产品进行性能测试,测到直流电阻值不大于1.83Ω/100m,20摄氏度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5000MΩ·km,在50Hz,0.67KV的电场下1分钟并不被击穿,防火性能符合BS6387标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