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光伏电站用直流汇流电缆用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8078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电流光伏电站用直流汇流电缆用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电流光伏电站用直流汇流电缆用接线盒。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逆变器、连接电缆四大部分组成。单个的光伏电池所提供的电压很小,不能直接作为电源使用。实际工程应用中,总是根据需要将多个单体电池经串、并联起来,并封装形成独立的电池组件单元。目前单片光伏组件的功率为80~160Wp(peakwatt,峰值功率),将多块光伏组件串、并联,连结相适应的直流电,通过直流汇流线(电缆)送到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然后升压、并网。光伏直流汇流电缆主要用于汇流箱到逆变器之间的直流电力传输。目前实际工程应用为ZC-YJV22-1kV交流电缆,规格为50mm2~95mm2不等,基于光伏实际发电项目需求,都采用数根或数十根ZC-YJV22-1kV交流电缆并联实现大电流传输,该类电缆的使用成本比较高,因此急需一种替代产品,以满足光伏电站行业日益激烈的成本竞争。

基于以上情况,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大电流光伏电站用直流汇流电缆,通过在一根主干电缆上连接多根分支电缆,以满足光伏电站电力分布汇入总线电缆的设计要求。而主干电缆与分支电缆的连接点就需要设计专门的接线盒来进行保护并实现铠装的电气和机械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大电流光伏电站用直流汇流电缆进行保护,并实现铠装的电气和机械连接的接线盒。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电流光伏电站用直流汇流电缆用接线盒,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的左右侧面上均设有主干电缆压接口;所述金属壳体的前端面或者后端面上设有分支电缆压接口;所述金属壳体的内腔中填充有绝缘填充物。

所述金属壳体左右侧面上的主干电缆压接口对称设置。

所述金属壳体左右侧面上的主干电缆压接口呈腰形。

所述金属壳体的上端面或者下端面上设有两个填充注入口和两个空气溢出口;所述填充注入口的尺寸大于空气溢出口的尺寸。

所述主干电缆压接口和分支电缆压接口的内壁上均设有垫层。

所述垫层采用导电橡皮胶带或者导电塑料胶带。

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主干电缆压接口用于连接主干电缆,分支电缆压接口用于连接分支电缆,能够对大电流光伏电站用直流汇流电缆的主干电缆与分支电缆的连接点进行保护,并实现主干电缆与分支电缆铠装的电气和机械连接,金属壳体的内腔中填充有绝缘填充物能够将主干电缆的第一绝缘层和分支电缆的第二绝缘层进行恢复,并实现良好密封。

(2)本实用新型的主干电缆压接口和分支电缆压接口的内壁上均设有垫层,能够实现软连接,避免对主干电缆与分支电缆的铠装层造成伤害。

(3)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壳体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安装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金属壳体1、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螺栓13、主干电缆压接口2、分支电缆压接口3、填充注入口4、空气溢出口5、垫层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大电流光伏电站用直流汇流电缆用接线盒,包括金属壳体1。

金属壳体1的左右侧面上均设有主干电缆压接口2。主干电缆压接口2对称设置,并呈腰形。金属壳体1的前端面或者后端面上设有分支电缆压接口3。金属壳体1的内腔中填充有绝缘填充物。金属壳体1的上端面或者下端面上设有两个填充注入口4和两个空气溢出口5,填充注入口4的尺寸大于空气溢出口5的尺寸。主干电缆压接口2和分支电缆压接口3的内壁上均设有垫层6,垫层6采用导电橡皮胶带或者导电塑料胶带。金属壳体1包括通过螺栓13固定连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