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老化扁平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766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老化扁平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扁平数据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老化扁平数据线。



背景技术:

扁平数据线是一种用于信号传输的可弯曲的数据线组件,在现代电器设备中几乎无处不在,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打印机打印头与主板之间的连接,绘图仪、扫描仪、复印机、液晶电器等产品的信号传输及板板连接。常规的扁平数据线只能适用于常规环境中,在极寒极热等恶劣环境下使用时易失效、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抗老化FFC线材(申请号为201620999736.9)包括第一绝缘胶层、铜线、补强板和第二绝缘胶层;第一绝缘胶层设置在所述铜线的上表面上,补强板设置在所述铜线的下表面上并位于铜线的右端部;第二绝缘胶层包括第一贴合部,沿第一贴合部的右端部向下延伸出的倾斜部,沿倾斜部的右端部水平向右延伸出的第二贴合部;第一贴合部设置在所述铜线的下表面上,第二贴合部的上表面、第一贴合部的右端面及铜线的下表面之间围合形成一容纳空间;补强板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补强板的上表面与铜线的下表面接触,其下表面与第二贴合部的上表面接触。该实用新型能防止FFC线材在高温条件下老化,避免线材发生偏位、铜线下陷和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但是在极寒环境下使用时会出现开裂等问题,使用寿命较短。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抗老化性能好,可在极寒极热等恶劣环境下使用,不易开裂,不易分层的抗老化扁平数据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扁平数据线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老化性能好,可在极寒极热等恶劣环境下使用,不易开裂,不易分层的抗老化扁平数据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老化扁平数据线,包括第一绝缘层、导体、第二绝缘层和补强板,所述导体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所述补强板粘接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下表面的两端,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导体相贴合的一面涂覆有第一抗老化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导体相贴合的一面涂覆有第二抗老化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抗老化层和所述第二抗老化层的厚度为25-35μm,该厚度的抗老化层抗老化性能好且具有增强扁平数据线强度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补强板为层状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热熔胶层、油墨层、PET膜层和铝箔层,所述热熔胶层粘接于所述第二绝缘层。铝箔层具有支撑与加固作用,PET膜层具有基础支撑作用,其表面涂覆的油墨层可使补强板呈现不同的颜色,热熔胶层用于黏贴。

优选的,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22-28μm。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0.37~1.0mm,两者具有绝缘和屏蔽作用。

优选的,所述导体由扁平铜线平行排列而成,所述铜线表面覆有镀锡层或镀镍层,镀层能够防止铜线氧化,延长扁平数据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绝缘层表面涂覆第一抗老化层,在第二绝缘层表面涂覆第二抗老化层,两层抗老化层的存在能够提高扁平数据线的抗老化性能和强度,在极寒极热等恶劣环境下可正常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抗老化层和第二抗老化层直接涂覆生产,不需要二次贴合,使用时不易开裂,不易分层。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合生产和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补强板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第一绝缘层;2、第一抗老化层;3、导体;4、第二抗老化层;5、第二绝缘层;6、补强板;61、铝箔层;62、PET膜层;63、油墨层;64、热熔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抗老化扁平数据线,包括第一绝缘层1、导体3、第二绝缘层5和补强板6,导体3设于第一绝缘层1和第二绝缘层5之间,补强板6粘接于第二绝缘层5下表面的两端,第一绝缘层1与导体3相贴合的一面涂覆有第一抗老化层2,第二绝缘层5与导体3相贴合的一面涂覆有第二抗老化层4。第一抗老化层2和第二抗老化层4的厚度为25-35μm,该厚度的抗老化层抗老化性能好且具有增强扁平数据线强度的作用。

补强板6为层状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热熔胶层64、油墨层63、PET膜层62和铝箔层61,热熔胶层64粘接于第二绝缘层5。铝箔层61具有支撑与加固作用,PET膜层62具有基础支撑作用,其表面涂覆的油墨层63可使补强板6呈现不同的颜色,热熔胶层64用于黏贴。其中铝箔层61的厚度为22-28μm。

第一绝缘层1和第二绝缘层5的厚度为0.37~1.0mm,两者具有绝缘和屏蔽作用。

导体3由扁平铜线平行排列而成,铜线表面覆有镀锡层或镀镍层,镀层能够防止铜线氧化,延长扁平数据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为:抗老化性能好,可在极寒极热等恶劣环境下使用,不易开裂,不易分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应用案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