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碳电池极群的辅助安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118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铅碳电池极群的辅助安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铅碳电池极群的辅助安装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池制造过程中,需要人工将极群安装到电池壳内,通常极群被放置到电池壳内之后,由于电池壳内侧壁与极群外侧壁之间的间隙较小,摩擦力较大,极群通常不会直接由于重力作用下落至电池壳底部,此时就需要人工将极群向下按压极群,直至极群至电池壳底部为止,费时费力,受力不均,容易损坏极群,且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铅碳电池极群的辅助安装设备,能够轻松将待安装极群压入电池壳内,且待安装极群各部分受力均匀,避免损坏极群,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铅碳电池极群的辅助安装设备,包括支架、上下气缸、伸缩杆、横梁以及至少一个顶柱,所述上下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上下气缸与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底端与所述横梁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横梁垂直设置,各所述顶柱相互平行且并列一排设置在所述横梁底部,且各所述顶柱的顶端均与所述横梁的底部固定连接,各所述顶柱的底端均为与待安装极群的顶面结构和尺寸适配的自由端。

进一步地,各所述顶柱包括柱体和端头,所述柱体的顶端与所述横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的底端与所述端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端头与所述待安装极群的顶面结构和尺寸适配。只需通过更换顶柱的端头就能够实现将本设备适用于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极群,所以只要产能能跟得上,只需要一台本设备,需要安装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极群时,只需相应地更换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端头即可,节省设备投入。

优选地,所述柱体的底端与所述端头之间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柱体与的底端与所述端头之间插销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柱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的铅碳电池极群的辅助安装设备还包括限位传感器和控制设备,所述限位传感器固定在所述顶柱侧壁上,所述限位传感器和所述上下气缸均与所述控制设备信号连接。限位传感器和控制设备的设置使得本设备能够自动控制下压距离,避免顶柱对待安装极群过度挤压而损坏极群。

有益效果:使用本设备对位于电池壳内且没有下沉到电池壳底部的极群顶面进行下压,一次性可以辅助安装多个极群,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中铅碳电池极群的辅助安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方式1中将待安装极群置于铅碳电池极群的辅助安装设备中放置区域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方式2中铅碳电池极群的辅助安装设备中的顶柱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方式3中铅碳电池极群的辅助安装设备中的顶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铅碳电池极群的辅助安装设备,如图1所示,该设备由支架1、上下气缸2、伸缩杆3、横梁4、两个顶柱5、限位传感器7以及控制设备(图中为示出)组成,上下气缸2固定在支架1上且与控制设备信号连接,伸缩杆3垂直于水平的横梁4,伸缩杆3的顶端与上下气缸2固定连接,底端与横梁4的顶部固定连接,横梁4的底部与两个顶柱5的顶端均固定连接,顶柱5的底端为自由端,两个顶柱5平行且并排设置在横梁4底部,且顶柱5的底端端面结构和尺寸与待安装极群6的顶面结构和尺寸适配,限位传感器7固定在其中一个顶柱5的侧壁上,限位传感器7与控制设备信号连接。

在使用本设备时,如图2,首先将已经放入电池壳8内且没有下沉到电池壳8底部的待安装极群6组件放置于顶柱5正下方的样品放置区域9,然后启动上下气缸2(伸缩杆3的原始状态为收缩状态),上下气缸2带动伸缩杆3向下伸长,伸缩杆3的向下伸长带动横梁4下移,进而带动顶柱5下移,当顶柱5的底端端面与待安装极群6的顶面接触后开始下压待安装极群6直至将其下压到电池壳8内底部,此时限位传感器7将顶柱5下压到位的信号传递给控制设备,控制设备再信号控制上下气缸2带动伸缩杆3收缩到原始状态,此时就完成一次下压动作。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1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各顶柱3的底端结构和尺寸都已固定,所以当需要辅助安装与该结构和尺寸不适配的极群时,就需要换用与待安装极群6顶面结构和尺寸适配的设备,这样就需要多台设备备用,设备成本较高,而本实施方式中的设备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说:

本实施方式中的各顶柱5由柱体501和端头502组成,柱体501的顶端与横梁4的底部固定,端头502与柱体501的底端螺纹连接,如图3所示,端头502与待安装极群6的顶面结构和尺寸适配,当待安装极群6顶面的尺寸和结构变化了之后,只需要将端头502取下,然后换上与待安装极群6顶面的尺寸和结构适配的端头502即可,无需将整个设备更换,无需备用多台设备,设备成本较低。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方式2中的端头502与柱体501底端之间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而本实施方式中的端头502与柱体501底端之间通过插销503可拆卸连接。如图4所示,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