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设备地线连接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006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接地装置技术领域,涉及到输电设备地线连接点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输电设备如果没有接地、或者没有可靠接地将会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为此,需要使用地线连接点结构将输电设备的地线与大地连接。现有的地线连接点结构是在铜板上开设一组螺孔,螺孔内设置有螺丝,连接时,先将螺丝拧松,然后将地线放置在螺丝与铜板之间,最后拧紧螺丝,将地线拧紧在铜板上,每个螺丝只能用于连接一个地线,当需要连接的地线较多时,反复拧螺丝,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输电设备地线连接点结构,拧两个螺栓可以将至少四个地线夹紧固定在上铜板与下铜板之间,与拧一个螺栓固定一个地线相比,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输电设备地线连接点结构,包括门形的上铜板,关键是:连接点结构还包括在上铜板内水平设置的下铜板,下铜板与上铜板的顶板之间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三个具有伸缩自由度的绝缘隔板,使下铜板上方被分隔成至少四个地线容纳腔,下铜板借助两个竖直设置的螺栓与上铜板的顶板锁紧固定形成为地线的锁紧结构。

所述的绝缘隔板包括插装在一起的上板体和下板体,上板体的上端与上铜板的顶板锁紧固定,下板体的下端与下铜板锁紧固定。

所述的上板体上端和下板体下端都设置有燕尾条,上铜板的顶板下端面和下铜板的上端面都开设有燕尾槽,上板体借助燕尾条和燕尾槽的配合与上铜板的顶板插接固定,下板体借助燕尾条和燕尾槽的配合与下铜板插接固定。

所述的燕尾槽的深度为5-10mm,上铜板与下铜板的厚度相等,上铜板厚度与燕尾槽深度之比的比值大于等于1.5。

所述的螺栓由上向下依次穿过上铜板的顶板、下铜板后与设置在下铜板下方的螺母锁紧固定,螺母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螺母的旋紧方向相反形成为唐氏螺纹防松结构。

所述的上铜板底部的两端都向外侧弯折形成为水平设置的支撑部,螺栓下端面位于支撑部下端面的上方,支撑部上开设有安装孔。

每个下铜板上绝缘隔板的数量为三个,所有的绝缘隔板位于两个螺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绝缘隔板将相邻的地线隔开,可以避免相邻的地线接触而产生静电,更加安全可靠。拧两个螺栓可以将至少四个地线夹紧固定在上铜板与下铜板之间,与现有的拧一个螺栓固定一个地线相比,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上铜,2代表下铜板,3代表绝缘隔板,4代表螺栓,5代表螺母,6代表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输电设备地线连接点结构,包括门形的上铜板1,还包括在上铜板1内水平设置的下铜板2,下铜板2与上铜板1的顶板之间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三个具有伸缩自由度的绝缘隔板3,使下铜板2上方被分隔成至少四个地线容纳腔,下铜板2借助两个竖直设置的螺栓4与上铜板1的顶板锁紧固定形成为地线的锁紧结构。利用绝缘隔板3将相邻的地线隔开,可以避免相邻的地线接触而产生静电,更加安全可靠。拧两个螺栓4可以将至少四个地线夹紧固定在上铜板1与下铜板2之间的地线容纳腔内,与现有的拧一个螺栓固定一个地线相比,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这种挤压方式可以增大地线与铜板的接触面积,接地效果好,更加安全可靠。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绝缘隔板3包括插装在一起的上板体和下板体,上板体的上端与上铜板1的顶板锁紧固定,下板体的下端与下铜板2锁紧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伸长或者是收缩时省时省力。上板体和下板体的插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上板体的下端开设插槽,在下板体的上端设置插头;另一种是在下板体的上端开设插槽,在上板体的下端设置插头,不管是哪种方式,插头插入插槽内后都可以在插槽内上下移动,从而改变下铜板2的上下位置,方便省力。

上板体上端和下板体下端都设置有燕尾条,上铜板1的顶板下端面和下铜板2的上端面都开设有燕尾槽,上板体借助燕尾条和燕尾槽的配合与上铜板1的顶板插接固定,下板体借助燕尾条和燕尾槽的配合与下铜板2插接固定,拆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当地线数量小于地线容纳腔的数量时,可以将多余的绝缘隔板3拆卸下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节约成本。

燕尾槽的深度为5-10mm且优选为8mm,对应地,燕尾条的高度为5-10mm且优选为8mm,足够大的高度使得燕尾条具有足够大的强度,同时使得燕尾条与上铜板1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连接牢固可靠。上铜板1与下铜板2的厚度相等,上铜板1厚度与燕尾槽深度之比的比值大于等于1.5且优选为2,足够大的厚度使上铜板1和下铜板2具有足够大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同时具有足够大的泄流能力。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螺栓4由上向下依次穿过上铜板1的顶板、下铜板2后与设置在下铜板2下方的螺母5锁紧固定,螺母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螺母5的旋紧方向相反形成为唐氏螺纹防松结构,可以防止下铜板2松动下滑而导致地线松动,确保地线被牢固连接,避免接地不良情况的发生,更加安全可靠。由于螺栓4和螺母5都需要埋设在土壤内,所以为了提高螺栓4和螺母5的耐腐蚀性,在螺栓4和螺母5的表面都设置有0.5-1mm厚且优选为0.8mm厚的防腐蚀层。

上铜板1底部的两端都向外侧弯折形成为水平设置的支撑部6,螺栓4下端面位于支撑部6下端面的上方,利用支撑部6可以增大上铜板1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稳定性更好,支撑部6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时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本实用新型在制作好时,下铜板2位于最低处,确保地线可以被快速地插入地线容纳腔内,使用时,先将地线插入各个地线容纳腔内,然后拧螺栓4使下铜板2上移,将地线夹紧在上铜板1与下铜板2之间,最后将两个螺母5旋转到合适位置即可,省时省力。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下铜板2上绝缘隔板3的数量为三个,所有的绝缘隔板3位于两个螺栓4之间,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确保每个地线都被牢固地夹紧在上铜板1与下铜板2之间,安全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