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及配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178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及配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是一种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及配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配电装置包括配电箱和汇流箱,配电箱主要起分流作用,汇流箱主要起汇流作用,现有技术中的配电装置(配电箱或汇流箱)均主要包括外壳、总开关、多个分开关和导电组件,总开关与多个分开关置于外壳内,总开关与多个分开关之间通过导电组件连接并传输电能,即导电组件的功能是承载电流、分流或汇流,现有的导电组件主要有三种形式:电导线、汇流排、电导线与汇流排的组合。

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导线形式的导电组件,其导电组件由多根电导线组成,每根电导线之间相互独立,电导线的一端与总开关的出线端连接,电导线的另一端与分开关的进线端连接,电能从总开关经电导线进入分开关。因总开关的出线端要接入多根电导线,所以接入总开关端的多根电导线需要用接线端子压接在一起,再接入总开关的出线端,故其存在如下缺点:(1)安装过程过于繁杂,安装效率低,导线越多,布线越杂乱;(2)分开关越多,接入总开关出线端的电导线越多,造成多个电导线接入总开关出线端的难度越大;(3)使用电导线存在浪费,成本高。

现有的电导线与汇流排组合形式的导电组件,其由两根电导线和一个两极的汇流排组成,电导线的一端与总开关的出线端连接,电导线的另一端通过接线头与汇流排连接,然后汇流排与分开关的进线端连接,电能从总开关经电导线、汇流排进入分开关,其中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或螺钉连接,其存在如下缺点:(1)安装过程繁杂,安装效率低;(2)增加了接线头,部件多,成本高;(3)汇流排中各分导体间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适应多种接线端口的开关,也不能根据系统做出调整。

现有的汇流排形式的导电组件,其汇流排有多极,每极包括多个导体,电能从总开关经多个导体流入分开关,或电能从分开关经多个导体汇入总开关,该类汇流排的各导体之间的连接方式有螺钉连接、焊接连接或压接连接,但其存在如下缺点:(1)焊接或压接连接方式的汇流排:分导体需要焊接或压接到总导体上,工序多,包装运输繁琐,生产周期长,且在焊接或压接时,需要较高的定位精度,加大生产难度,而且成型后的汇流排的各分导体之间的位置固定不变,不能适应多种接线端口的开关需求,也不能根据系统做出调整;(2)螺栓或螺钉连接方式的汇流排:增加了螺钉与螺母,部件数量多,成本高,生产工序多,生产周期长,且螺钉或螺栓的松动会造成电路中出现虚接,存在安全隐患,易引发重大事故,而且成型后的汇流排的各分导体之间的位置固定不变,不能适应多种接线端口的开关需求,也不能根据系统做出调整。

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061109Y,其为现有的一种汇流排形式的导电组件,其包括压线框1、紧定螺钉2、汇流体3、接头片4和绝缘槽构件5,其中压线框1设置在绝缘槽构件5内,压线框1的底侧壁位于绝缘槽构件5的槽口内侧,压线框1的一个侧壁中设置有螺纹孔6,紧定螺钉2设置在螺纹孔6内,压线框1的一个底侧壁中设置有通孔,汇流体3沿轴向设置在压线框1内,接头片4的一端穿过通孔并位于汇流体3与紧定螺钉2之间,接头片4的另一端位于绝缘槽构件5的外侧,绝缘槽构件5槽口处的相向内壁上分别设置有钩状体7,两个钩状体7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压线框1的宽度,但是该汇流排存在如下缺点:

(1)在组装过程中:压线框1需排队从汇流体3的一端依次穿入,安装过程繁琐;接头片4需使其一端穿过压线框1的通孔并位于汇流体3与紧定螺钉2之间,需精确定位,安装难度大;为保证接头片4与汇流体3的可靠接触,需上紧紧定螺钉2,生产周期长、工作量大、效率低;(2)在结构方面:螺钉在振动环境下有松动的隐患,易造成接触电阻不稳定;压线框1与紧定螺钉2配合固定,紧定螺钉2上紧和松动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且压线框体积较大,造成汇流排整体体积较大,不利于体积小型化的需求;元件种类多、组装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无法满足快速交货的需求;(3)在后期系统调整方面:因压线框1穿在汇流体3上,汇流排安装后不能增加或减少压线框及接头片的数量,不方便后期系统调整。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结合相关制造领域多年的设计及使用经验,提供一种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及配电装置,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其分导体能根据接线端口的需求进行位置的调整,接触稳定可靠,安装拆卸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上述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的配电装置,其分导体能根据接线端口的需求进行位置的调整,接触稳定可靠,安装拆卸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其包括:总导体,其一端与所述配电装置的总开关相连;至少两个分导体,所述分导体的一端与所述配电装置的分开关相连,所述分导体的另一端能以预定的夹紧力能移动的卡设于所述总导体上,同相位的各所述分导体与所述总导体的连接处共线。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导体的另一端设有导电件,所述分导体通过所述导电件卡设于所述总导体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导体由第一臂和第二臂相贴设形成,所述第一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臂的一端一体的与所述分开关相连,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相互分离而围设形成能卡设于总导体的所述导电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导体包括一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分开关相连,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形成与所述总导体相接触的所述导电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总导体的一侧并排设有长度小于所述总导体的辅助导体,所述辅助导体通过所述分导体的导电件与所述总导体相连。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导体由第一臂和第二臂相贴设形成,所述第一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臂的一端一体的与所述分开关相连,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相互分离且分别卡设于所述总导体和所述辅助导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导体包括一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分开关相连,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总导体和所述辅助导体之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件外套设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形状与所述导电件的形状相匹配。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的下端设有卡扣,所述导电件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扣能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导体外设有绝缘罩,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绝缘罩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导体外设有绝缘罩。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罩由弹性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导电件在所述绝缘罩的作用下卡设于所述总导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分导体一体成型,或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分导体焊接相连,或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分导体能拆卸的插接相连,或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分导体通过螺钉相连。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导体由弹性导电材料制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导体由非弹性导电材料制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总导体和所述分导体外分别设有镀层,所述镀层由银、铜或锡制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总导体包括弯折段导体和直线段导体,所述弯折段导体的一端与所述总开关相连,所述弯折段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段导体相连,所述分导体的导电件能移动的垂直卡设于所述直线段导体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段导体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直线段导体相连,所述弹性连接件呈两端贯通的箱体状,其前侧壁上设有向内凹设的第一弹性臂,其后侧壁上设有向内凹设的第二弹性臂,所述直线段导体夹设于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之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总导体包括弯折头导体和直线段导体,所述直线段导体的一端通过所述弯折头导体与所述总开关相连,所述分导体的导电件能移动的垂直卡设于所述直线段导体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总导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圆环形、方形、方环形、由半圆形和方形围设成的四边形或由半圆环形和方环形围设成的四边环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配电装置,其包括外壳、总开关、至少两个分开关和如上所述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所述总开关和至少两个所述分开关固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移动式弹性汇流排连接于所述总开关与所述分开关之间传输电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配电装置,其包括总开关、至少两个分开关和如上所述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所述移动式弹性汇流排连接于所述总开关与所述分开关之间传输电能。

本实用新型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及配电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总导体与各分导体通过导电件相连,以通过导电件实现在总导体上的可移动性和适应型紧密型接触,方便的实现各分导体的位置调整,便于分开关的更换和系统维护;同时通过导电件将总导体与辅助导体相连,实现不同分开关电流大小的调整;且通过导电件自身恒定的弹性力、套设于导电件外的弹性件的弹性力或套设于导电件外的绝缘罩的弹性力,保证了其与总导体的直线段导体接触时的恒定的接触压力,进而保证了接触电阻的稳定性;并通过弹性连接件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之间恒定的弹性力,保证了其与总导体的直线段导体接触时的恒定的接触压力,进而保证了接触电阻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导线形式的导电组件应用于配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汇流排形式的导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示出的现有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配电装置(含外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配电装置(不含外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配电装置(含外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配电装置(不含外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配电装置(含外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配电装置(不含外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配电装置(不含外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配电装置(不含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配电装置(不含外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配电装置(不含外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A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导体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B为在图17A示出的分导体上设置弹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C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导体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A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导体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8B为在图18A示出的分导体上设置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C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导体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8D为在图18C示出的分导体上设置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E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导体的第二实施例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8F为在图18E示出的分导体上设置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G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导体的第二实施例的再一结构示意图(含绝缘罩);

图18H为在图18G示出的分导体上设置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A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导体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9B为在图19A示出的分导体上设置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C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导体的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9D为在图19C示出的分导体上设置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E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导体的第三实施例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含绝缘罩和弹性件);

图19F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导体的第三实施例的再一结构示意图(含绝缘罩);

图19G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导体的第三实施例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含绝缘罩和弹性件);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导体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A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导体的第五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1B为在图21A示出的分导体上设置绝缘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1C为在图21A示出的分导体上设置弹性件和绝缘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1D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导体的第五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21E为在图21D示出的分导体上设置绝缘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1F为在图21D示出的分导体上设置弹性件和绝缘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件上设有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上设有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件和弹性件通过卡扣和卡槽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罩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的设有绝缘罩的配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A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导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28B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导体的截面形状为方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28C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导体的截面形状为由半圆形与方形组合成的四边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28D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导体的截面形状为圆环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28E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导体的截面形状为方环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28F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导体的截面形状为由半圆环形与方环形组合成的四边环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连接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沿图30中的B-B向剖切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现有技术

1、压线框;2、紧定螺钉;3、汇流体;4、接头片;5、绝缘槽构件;6、螺纹孔;7、钩状体。

本实用新型

100、外壳;200、总导体;201、弯折段导体;202、直线段导体;203、弯折头导体;300、分导体;310a、导电件;311a、弹性件;312a、第一臂;313a、第二臂;310b、导电件;311b、弹性件;312b、连接臂;310c、导电件;311c、弹性件;312c、连接臂;313c、第一卡接臂;314c、第二卡接臂;315c、第三卡接臂;310d、导电件;311d、第一臂;312d、第二臂;310e、导电件;311e、弹性件;312e、连接臂;313e、第一卡接臂;314e、第二卡接臂;320、绝缘罩;330、卡扣;340、卡槽;400、辅助导体;500、总开关;501、上端口;502、下端口;600、分开关;601、上端口;602、侧端口;700、弹性连接件;701、前侧壁;702、后侧壁;703、下侧壁;704、上侧壁;705、第一弹性臂;706、第二弹性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以外,本文中涉及到的上、下、前、后等方向均是以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图5中的上、下、前、后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实施方式一

如图4至图3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其包括:总导体200,其一端与所述配电装置的总开关500相连;至少两个分导体300,所述分导体300的一端与所述配电装置的分开关600相连,所述分导体300的另一端能以预定的夹紧力能移动的卡设于所述总导体200上,同相位的各所述分导体300与所述总导体200的连接处共线。

具体的,总导体200用于从总开关500流出或向总开关500汇入电流,分导体300用于向各分开关600流入或从各分开关600流出电流,分导体300的长度和形状是根据分开关600的极数的多少和两两分开关600接线端口位置的不同而制成的形状和长度各异的导体,以适应各种种类和端口位置的断路器的有效连接,例如分导体300可呈扁平条状,以利于插接于分导体300的端口内,分导体300卡设于总导体200上的所述预定夹紧力的大小为15N~20N(牛顿),该预定夹紧力值的设定,不仅能保证分导体300以稳定的接触压力与总导体200相接触,避免使用中出现松动,保持接触电阻的稳定性,使用可靠,还便于分导体300轻松的卡设于总导体200上,装卸简便,省时省力;同相位的各分导体300与总导体200的连接处共线,也即不同分开关600但同相位的分导体300与同相位的总导体200的连接处共线,保证更好的进行装配及电流分配,适用范围广,其中,各分导体300与总导体200的连接处至各分开关600的端口的距离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相等的。

进一步的,所述分导体300的另一端设有导电件,所述分导体300通过所述导电件卡设于所述总导体200上,具体的,导电件用于将分导体300能移动且易拆卸的连接于总导体200上,其便于各分导体300在总导体200上进行位置的自由选择,还能保证分导体300以预定的夹紧力(也即稳定的接触压力)连接于总导体200,导电件的数量与分导体300的数量相同,即一一对应,各导电件之间间隔设置且互不影响。

如图17A至图17C所示的分导体300的第一实施例,所述分导体300由第一臂312a和第二臂313a相贴设形成,所述第一臂312a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臂313a的一端一体的与所述分开关600相连,所述第一臂312a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臂313a的另一端相互分离而围设形成能卡设于总导体200的所述导电件310a,也即第一臂312a的另一端和第二臂313a的另一端分叉呈半球面状,使导电件310a以预定的夹紧力能移动的卡设于总导体200,也即过盈配合,以呈适应性紧密型接触连接(即使导电件310a与总导体200在形状上相贴合实现适应性接触连接,且导电件310a施加给总导体200夹紧力而实现紧密型接触连接),具体的,第一臂312a与第二臂313a均呈片体状,第一臂312a与第二臂313a于导电件310a的上端相互靠近以形成缩口,缩口的尺寸小于总导体200的横截面的宽度,使导电件310a卡接于总导体200时,能通过预定的弹性力给予总导体200接触压力,当然,第一臂312a与第二臂313a还可分别于缩口处水平向外(即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形成端部,以便于在其外设置弹性件和/或绝缘罩,本实施例中的导电件310a的截面形状与总导体200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具体其可为圆形,或者为方形,或者为半圆形与方形组合成的四边形,或者为三角形与方形组合成的五边形,当然也可为其他合适形状,只要能卡接总导体200并与总导体200以稳定的预定夹紧力相接触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18A至图19G所示的分导体300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所述分导体300包括一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分开关600相连,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形成与所述总导体200相接触的所述导电件,具体的,连接臂大体呈片体状,导电件以预定的夹紧力与总导体200相接触,且导电件的截面形状与总导体200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具体其可为如图示出的圆形,或者也可为方形,或者为半圆形与方形组合成的四边形,当然也可为其他合适形状,只要能卡接总导体200并与总导体200以稳定的预定夹紧力相接触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在分导体300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8A至图18H所示,连接臂312b的上端向上延伸且向一侧弧形弯曲形成钩子状的导电件310b,并于导电件310b远离连接臂312b的一端与连接臂312b之间形成缩口,缩口的尺寸小于总导体200的横截面的宽度,并于缩口处向外弯折形成端部,以便于在其外设置弹性件311b和/或绝缘罩320,其中,导电件310b可为一个,也可为并排设置的两个,当其为两个时,连接臂312b上端的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弯曲形成一能卡设于总导体200的导电件310b,两个导电件310b之间具有间隙(如图18E所示),每个导电件310b的截面形状均与总导体200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即紧密卡设)。

其中,在分导体300的第三实施例中,如图19A至图19G所示,连接臂312c的上端向上延伸且分成交错设置的第一卡接臂313c和第二卡接臂314c,即第一卡接臂313c和第二卡接臂314c呈错开设置,第一卡接臂313c和第二卡接臂314c在延伸过程中先相互远离再相互靠近而围设成能卡设于总导体200的导电件310c,并与导电件310c的端部形成缩口,缩口的尺寸小于总导体200的横截面的宽度,并于缩口处向外弯折形成端部,以便于在其外设置弹性件311c和/或绝缘罩320;当然,还可使连接臂312c的上端向上延伸且分成交错设置的多个卡接臂,例如三个卡接臂,如图19C所示,即第一卡接臂313c和第三卡接臂315c同向弯曲延伸,第二卡接臂314c朝远离第一卡接臂313c和第三卡接臂315c的方向弯曲延伸,且第二卡接臂314c位于第一卡接臂313c和第三卡接臂315c之间,使分导体300通过其上的导电件310c以预定的夹紧力卡设于总导体200上。

如图20至图21F所示的分导体300的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所述总导体200的一侧并排设有长度小于所述总导体200的辅助导体400,所述辅助导体400通过所述分导体300的导电件与所述总导体200相连,其中,辅助导体400大体呈直线状,其形状与总导体200的直线段导体的形状相匹配,当然,辅助导体400也可以呈折线状,使辅助导体400的一端与总导体200的一端一起接入总开关500的端口内,用于调节分配给各分导体300的电流,以适应各种分开关600的使用,适用范围广。

其中,在分导体300的第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所述分导体300由第一臂311d和第二臂312d相贴设形成,所述第一臂311d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臂312d的一端一体的与所述分开关600相连,所述第一臂311d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臂312d的另一端相互分离且分别卡设于所述总导体200和所述辅助导体400,具体的,第一臂311d和第二臂312d均呈片体状,第一臂311d的另一端和第二臂312d的另一端相互远离后再相互靠近而形成所述导电件310d,导电件310d的截面形状大体呈W形,以实现分别以预定的夹紧力(约15N~20N)卡紧总导体200和辅助导体400。

其中,在分导体300的第五实施例中,如图21A至图21F所示,所述分导体300包括一个连接臂312e,所述连接臂312e的一端与所述分开关600相连,所述连接臂312e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总导体200和所述辅助导体400之间,具体的,连接臂312e大体呈片体状,连接臂312e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分支为第一卡接臂313e和第二卡接臂314e,第一卡接臂313e和第二卡接臂314e彼此远离并朝向连接臂312e的一端反向弯曲,以分别卡接总导体200和辅助导体400,即第一卡接臂313e和第二卡接臂314e的截面组合形状大体呈M形(如图21A所示),当然,也可使连接臂312e的另一端分支的第一卡接臂313e和第二卡接臂314e彼此远离并朝向连接臂312e的另一端弯曲,以分别卡接总导体200和辅助导体400,即第一卡接臂313e和第二卡接臂314e的截面组合形状大体呈W形(如图21D所示),同时,还可在第一卡接臂313e和第二卡接臂314e外设置具有弹性的弹性件311e,并在弹性件311e外套设绝缘罩320,或者,在第一卡接臂313e和第二卡接臂314e外仅设置具有弹性的绝缘罩320,而无需设置弹性件,在此不做限制,只要导电件310e能以预定的夹紧力卡设于总导体200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17B、图18B、图18D、图18F、图18H、图19B、图19D、图19E、图19G、图21C、图21F所示,所述导电件外套设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形状与所述导电件的形状相匹配,使导电件能施加给总导体200恒定的夹紧力,具体的,弹性件可以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比如弹簧钢),优选的,所述分导体300外设有绝缘罩320,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绝缘罩320内,或弹性件由非导电材料制成,例如塑料,只要能施加给导电件恒定的弹性力,保证导电件以预定的夹紧力稳定的卡设于总导体200上即可,在此不做限制,下面分别对应各实施例的结构,详细说明弹性件的结构。

对应于分导体300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导电件310a,如图17B所示,套设于导电件310a外的弹性件311a包括上部和下部,其上部有两个弧形簧片组成,上部的形状与导电件310a的形状相匹配,以卡设于导电件310a外给导电件310a的相互分离的第一臂312a和第二臂313a施加弹性力,其下部由两个平板组成,两个平板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形成具有缩口的敞口,缩口用于止退,敞口用于引导便于夹设,使下部夹设于相互贴合的第一臂312a和第二臂313a外,通过弹性件311a的上部和下部的设置,使第一臂312a和第二臂313a保持在预定的形状,避免使用过程中变形,保证预定夹紧力恒定不变,进而保证导电件310a施加给总导体200恒定的接触压力,保持接触电阻的稳定。

对应于分导体300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导电件310b,其外的弹性件311b紧贴于导电件310b外,且呈与导电件310b相匹配的大体的钩子状,以使导电件310b保持在预定的形状,避免使用过程中变形,保证导电件310b施加给总导体200的预定夹紧力恒定不变,保持接触电阻稳定性,如图18B、图18D、图18F、图18H所示。对应于分导体300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导电件310c,其外的弹性件311c的结构、形状和功能与第一实施例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9B、图19D、图19E、图19G所示。对应于分导体300的第四实施例中的导电件310d,其外的弹性件呈与导电件310d相匹配的形状,即W形,同理,对应于分导体300的第五实施例中的导电件310e,其外的弹性件311e呈与导电件310e相匹配的形状,即M形,如图21C、图21F所示。

优选的,如图22至图24所示,所述弹性件的下端设有卡扣330,所述导电件上设有卡槽340,所述卡扣330能卡设于所述卡槽340内,以保证弹性件与导电件的牢固装配,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合适的方式实现弹性件与导电件的连接,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如图18G至图18H、图19E至图19G、图21B至图21C、图21E至图21F、图25至图27所示,所述分导体300外设有绝缘罩320,以隔绝分导体300与其他部件的非必要接触,保证电能的可靠传输,具体的,绝缘罩320套设于分导体300的导电件外,其大体呈方块状,且其截面大体呈U形状,其与分导体300的导电件的形状相匹配或其与套设有弹性件的导电件的形状相匹配,绝缘罩320的一侧为敞口,与敞口相对的另一侧为封闭的底壁,与底壁相邻的四个方向设有四个侧壁,至少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供卡设分导体300的导电件的凹槽或凸起,分导体300的导电件自敞口处装入绝缘罩320内,导电件与绝缘罩320的底壁相邻(如图18G至图18H、图19E、图19G、图21B至图21C、图21F所示),或者,绝缘罩320的底壁上还可设置穿孔,分导体自敞口处装入绝缘罩320内并从穿孔穿出,导电件位于绝缘罩320内且与绝缘罩320的敞口相邻,待分导体300装设完成后,可通过盖板卡设于绝缘罩320的敞口(如图19F、图21E所示)。

优选的,所述绝缘罩320由弹性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导电件在所述绝缘罩320的作用下卡设于所述总导体200,即绝缘罩320同时发挥绝缘和施加弹力的作用,可通过不设置弹性件,仅设置具有弹性的绝缘罩320罩设于分导体300的导电件外,实现分导体300以预定的夹紧力卡设于总导体200,或者,同时设置弹性件和具有弹性的绝缘罩320,其可将弹性件直接固设于绝缘罩320内形成一体,再安装分导体300,也可先将弹性件设置于分导体300上,再罩设绝缘罩320,当然,绝缘罩320也可由非弹性绝缘材料制成,其仅发挥绝缘的作用,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分导体300一体成型,也即二者为一个整体,例如,导电件和分导体300由一条或两条扁平条状导体压设而成,或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分导体300焊接相连,或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分导体300能拆卸的插接相连,例如在分导体300上设置插头,在导电件上设置插槽,使二者可拆卸的插接相连,或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分导体300通过螺钉相连,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连接,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分导体300由弹性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弹性导电材料为不锈钢、弹簧钢、磷铜或锡青铜,即分导体300的导电件可通过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而使其能以预定的夹紧力卡设于总导体200上,其外则无需设置弹性件,当然也可为加强夹紧力,而设置与导电件相匹配的弹性件,同时,还可在分导体300的导电件外套设绝缘罩320,绝缘罩320的形状与导电件的形状相匹配,绝缘罩320的设置既能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又能提高使用寿命,还可提供给导电件辅助的弹性力,保证其施加给总导体200的预定的夹紧力保持不变。

进一步的,所述分导体300由非弹性导电材料制成,所述非弹性导电材料为碳素钢、铜或铝,即分导体300的导电件通过其自身的结构和套设于其外的具有弹性的弹性件,使导电件以预定的夹紧力卡设于总导体200上,其中弹性件的形状与导电件的形状相匹配,当弹性件为金属弹性件时,弹性件可直接套设于导电件外而与导电件呈一体设置,也可当导电件与总导体200相连后,再将弹性件卡设于导电件外,同时,弹性件外还可设置绝缘罩320,绝缘罩320的形状与弹性件的形状相匹配,当弹性件为塑料弹性件时,其弹性件外则无需设置绝缘罩,塑料弹性件既能施加给导电件弹力,还能发挥绝缘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总导体200和所述分导体300外分别设有镀层,所述镀层由银、铜或锡制成,以保证良好的接触性能,避免腐蚀,下面以具体的实例进行详细说明,当然并不限于下面的实例:

(1)当分导体300由非弹性材料制成、导电件外设有金属弹性件、弹性件外套设绝缘罩320时,各部件的材料及总导体200和分导体300外的镀层可按如下表设置(其中823指DJB-823固体薄膜保护剂,6μ指的是厚度),其中,弹性件作发黑处理,绝缘罩320不处理:

例如,每台分开关600的额定电流为16A~25A,碳素弹簧钢或碳素钢镀铜后的导电性能大大加强,且均有两点接触,接触电阻很好,涂覆823后具有抗磨性能,使用寿命可达20年之久,当材料选择铜时,其导电性能较好,再涂锡或823后具有抗磨性能,当材料选择铝时,其导电性能较好,并在与开关接触处焊铜再涂覆823,避免电池效应,保持优越导电性能。

(2)当分导体300由非弹性材料制成、分导体300的导电件外设有塑料弹性件、不设置绝缘罩320时,塑料弹性件由PC或PVC制成,其表面不需要特殊处理,总导体200和分导体300的材质和镀层的选择同上表。

(3)当分导体300由弹性材料制成、分导体300的导电件外不设置弹性件而仅设置绝缘罩320时,各部件的材料及总导体200和分导体300外的镀层可按如下表设置(其中823指DJB-823固体薄膜保护剂,6μ指的是厚度):

进一步的,如图4至图6、图10至图12所示,所述总导体200包括弯折段导体201和直线段导体202,所述弯折段导体201的一端与所述总开关500相连,所述弯折段导体201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段导体202相连,所述分导体300的导电件能移动的垂直卡设于所述直线段导体202上,以适应各种位置的分开关600与总开关500的连接,即各分导体300能沿直线段导体202的延伸方向移动,具体的,当总开关500与各分开关600并排设置、且总导体200与总开关500的下端口502相连、分导体300与分开关600的上端口601相连时,总导体200通过弯折段导体201的下端与总开关500的下端口502相连,弯折段导体201大体呈己字形,其自总开关500的下端口502处向下延伸后再水平延伸、再竖直向上延伸、再水平弯折,以与直线段导体202的一端垂直相连,直线段导体202呈直线形,其与各分开关600的上端口601相对,各导电件能移动的卡设于直线段导体202上,以带动与其相连的各分导体300适应各种间距的分开关600,适应范围广。

进一步的,如图13至图14、图29至图31所示,所述弯折段导体201通过弹性连接件700与所述直线段导体202相连,所述弹性连接件700呈两端贯通的箱体状,其前侧壁701上设有向内凹设的第一弹性臂705,其后侧壁702上设有向内凹设的第二弹性臂706,所述直线段导体202夹设于所述第一弹性臂705与所述第二弹性臂706之间,具体的,弯折段导体201与弹性连接件700相连,使直线段导体202与弯折段导体201呈垂直相连,且直线段导体202夹设于第一弹性臂705与第二弹性臂706之间而成适应性紧密型接触连接(即二者之间的距离与总导体200在形状上相配合实现适应性接触连接,且因二者之间的弹力施加给总导体200夹紧力而实现紧密型接触连接),使第一弹性臂705和第二弹性臂706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给予直线段导体202夹紧力,且因第一弹性臂705和第二弹性臂706之间稳定的弹性力,保证了第一弹性臂705和第二弹性臂706给予直线段导体202恒定的接触压力,进而保证接触电阻的稳定性。

更具体的,弹性连接件700由前侧壁701、后侧壁702、下侧壁703和上侧壁704围设而成,前侧壁701上设有窗口,第一弹性臂705的一端与前侧壁701的窗口的一侧边相连,第一弹性臂705的另一端向弹性连接件700内凹设并于端部设有弯折头,后侧壁702上也设有窗口,第二弹性臂706的一端与后侧壁702的窗口的一侧边相连,第二弹性臂706的另一端向弹性连接件700内凹设并于端部设有弯折头,第一弹性臂705与第二弹性臂706之间的距离于弯折头处最小,第一弹性臂705和第二弹性臂706可由65Mn、60Si2Mn等弹性导电材料制成,以稳定的预定的夹紧力卡紧夹设于二者之间的直线段导体202,其中,弯折段导体201可直接连接于弹性连接件700的下侧壁703上,使直线段导体202能穿设于弹性连接件700中调整长度,或者,如图13至图14示出的,弯折段导体201可自弹性连接件700的一端穿设且夹设于弹性连接件700内,以实现弯折段导体201与直线段导体202的垂直相连。

进一步的,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总导体200包括弯折头导体203和直线段导体202,所述直线段导体202的一端通过所述弯折头导体203与所述总开关500相连,所述分导体300的导电件能移动的垂直卡设于所述直线段导体202上,以适应各种位置的分开关600与总开关500的连接,具体的,当总开关500与各分开关600并排设置、且总导体200与总开关500的上端口501相连、分导体300与分开关600的上端口601相连时,总导体通过弯折头导体203的下端与总开关500的上端口501相连,弯折头导体203大体呈直角形,直线段导体202呈直线形,其与各分开关600的上端口601的连线平行,各导电件能移动的卡设于直线段导体202上,以带动与其相连的各分导体300适应各种间距的分开关600。

当然,弯折段导体201和直线段导体202除了通过弹性连接件700相连外,也可以一体成型,例如由一根导线弯折而成,同理,弯折头导体203和直线段导体202可以通过弹性连接件相连,也可以一体成型,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总导体20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圆环形、方形、方环形、由半圆形和方形围设成的四边形或由半圆环形和方环形围设成的四边环形(如图28A至图28F所示),也即总导体200可以为实心的也可为空心的,该些形状的设置,易于总导体200的弯折,使其弯折不受方向的限制,当然,总导体200还可选择其他合适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制,导电件的截面形状与总导体200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特别的,当总导体20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圆环形时,导电件能于卡设于总导体200上时进行旋转,以便于安装和拆卸。

实施方式二

如图5、图8和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配电装置,其包括外壳100、总开关500、至少两个分开关600和如上所述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所述总开关500和至少两个所述分开关600固设于所述外壳100内,具体的是固设于外壳100内的后壁上,所述移动式弹性汇流排连接于所述总开关500与所述分开关600之间以传输电能,所述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各分导体300通过导电件可调整的垂直连接于总导体200,其中的垂直包括在平行于外壳100的后壁的面上垂直或在垂直于外壳100的后壁的面上垂直。

其中,总开关500与各分开关600可以呈并排设置,如图5、图8和图11所示,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可连接于总开关500的上端口501与各分开关600的上端口601之间(即总开关500为上出线或上进线),也可连接于总开关500的下端口502与各分开关600的上端口601之间(即总开关500为下出线或下进线),当然,总开关500与各分开关600也可呈排骨型或树形设置,如图15和图16所示(外壳未示出),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可连接于总开关500的下端口502与各分开关600的上端口601之间,也可连接于总开关500的下端口502与各分开关600的侧端口602之间,另外,各分开关600的额定电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各分开关600的外形尺寸的宽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同相位的各分开关600的进线端口的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另外,当配电装置为汇流箱时,总导体200连接于总开关500的进线端,分导体300连接于分开关600的出线端,当配电装置为配电箱时,总导体200连接于总开关500的出线端,分导体300连接于分开关600的进线端,以通过相连的总导体200和分导体300实现总开关500与分开关600之间的电能传输。

实施方式三

如图6、图9、图12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配电装置,其相较于实施方式二的区别在于并未设置外壳,具体的,其包括总开关500、至少两个分开关600和如上所述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所述移动式弹性汇流排连接于所述总开关500与所述分开关600之间传输电能,其中,所述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及配电装置在工作时需要安装各部件时,总导体200、各分导体300和导电件的安装包括多种方法:第一种,首先将各分导体300分别连接设置于各分开关600的端口,每个分导体300上远离分开关600的一端设有导电件,然后将总导体200插入或推进至各具有预定夹紧力的导电件内,再将总导体200连接设置于总开关500的端口;第二种,首先将总导体200先连接设置于总开关500的端口,然后将各分导体300分别连接设置于各分开关600的端口,每个分导体300上远离分开关600的一端设置一个导电件,再将导电件插入或推进卡设于总导体200上;第三种,首先将各分导体300分别通过其端部的导电件卡设于总导体200上,然后再将总导体200连接于总开关500的端口,同时分导体300连接于分开关600的端口;当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他安装顺序,在此不做限制,无论安装顺序如何变化,通过分导体300上的导电件进行安装或调整是非常方便快捷的。

本实用新型的配电装置用移动式弹性汇流排及配电装置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总开关500和各分开关600在平行于外壳100的后壁的平面上水平进线或出线中,通过总导体200、各分导体300和连接总导体200和各分导体300的具有弹性力或夹紧力的各导电件,实现总开关500与各分开关600之间的连接,其中,各分导体300通过导电件可调整的垂直连接于总导体200,即通过导电件实现其在总导体200上的可移动性和适应型紧密型接触,方便的实现各分导体300的位置调整,便于分开关600的更换和系统维护,适应范围广,减少安装过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电件的恒定的弹性力、或套设于导电件外的弹性件或绝缘罩320施加给导电件的恒定的弹性力,保证了其与总导体200的直线段导体202接触时的恒定的接触压力,进而保证了接触电阻的稳定性;并通过弹性连接件700的第一弹性臂705和第二弹性臂706之间恒定的弹性力,保证了其与总导体200的直线段导体202接触时的恒定的接触压力,进而保证了接触电阻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导体400的长度小于直线段导体202的长度,通过导电件将辅助导体400并排连接于总导体200的直线段导体202处,以改变电流的大小,使总导体200分配到各分导体300的电流可进行调整,适应范围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和构思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