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定位系统的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0688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线领域,特别是一种带定位系统的数据线。



背景技术:

数据线,其作用是来连接移动设备和电脑的,来达到数据传递或通信目的。通俗点说,就是连接电脑与移动设备用来传送视频、铃声、图片等文件的通路工具。现在,随着电子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数据线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数据线很少有专用的,普遍现象是一条数据线可以通用多种手机型号,有些型号的数据线比较夸张,一条线可以用30-40种不同类型的手机。

数据线销售商普遍碰到的问题就是客户反映数据线不能用,如果你确定发货没发错,多数是客户不会用数据线了。首先看一下光盘里面的软件是否支持客户的手机型号,如果不支持就可以去网上下载一个对应的软件了,这样一般问题就解决了。关键一点:数据线是通用的,软件不通用。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毕竟手机型号太多了。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数据线,功能单一,所有的数据线没有定位功能,在众多数据线很难找到自己所需的数据线,或者距离较远,不容易寻找到自己的数据线;同时,容易受到其他信号或障碍物的干扰,且安装专门的定位器价格又相对较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带定位系统的数据线。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定位系统的数据线,包括插头,所述插头右侧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电流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右侧设有电压比较器,所述电压比较器右侧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右侧设有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右侧设有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下方设有集成输出过压保护及短路保护,所述集成输出过压保护及短路保护右侧设有智能温度控制与过温保护,所述智能温度控制与过温保护右侧设有直流电压输出电路。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右侧设有输出驱动模块。

所述电压比较器下方设有输出驱动模块。

所述外壳右侧设有数据线。

所述直流电压输出电路右侧设有AC-DC输入电路。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带定位系统的数据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定位功能,支持全天候工作,可随时随地清楚数据线位置,大大提高寻找数据线的效率,节约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定位系统的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定位系统的数据线的左视图;

图中,1、插头;2、外壳;3、电流电压转换模块;4、电压比较器;5、控制模块;6、定位模块;7、电流检测电路;8、输出驱动模块;9、数据线;10、AC-DC输入电路;11、直流电压输出电路;12、智能温度控制与过温保护;13、集成输出过压保护及短路保护;14、输出驱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带定位系统的数据线,包括插头1,所述插头1右侧设有外壳2,所述外壳2内设有电流电压转换模块3,所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3右侧设有电压比较器4,所述电压比较器4右侧设有控制模块5,所述控制模块5右侧设有定位模块6,所述定位模块6右侧设有电流检测电路7,所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3下方设有集成输出过压保护及短路保护13,所述集成输出过压保护及短路保护13右侧设有智能温度控制与过温保护12,所述智能温度控制与过温保护12右侧设有直流电压输出电路11;所述电流检测电路7右侧设有输出驱动模块8;所述电压比较器4下方设有输出驱动模块14;所述外壳2右侧设有数据线9;所述直流电压输出电路11右侧设有AC-DC输入电路10。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插头右侧设有外壳,外壳内设有电流电压转换模块,电流电压转换模块右侧设有电压比较器,电压比较器右侧设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右侧设有定位模块,定位模块右侧设有电流检测电路,电流电压转换模块下方设有集成输出过压保护及短路保护,集成输出过压保护及短路保护右侧设有智能温度控制与过温保护,智能温度控制与过温保护右侧设有直流电压输出电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定位功能,支持全天候工作,可随时随地清楚数据线位置,大大提高寻找数据线的效率,节约时间。

在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带定位系统的数据线,包括AC-DC输入电路10和直流电压输出电路11,直流电压输出电路11的输出端增设了定位功能;数据线的控制模块5有电流电压转换模块3,电压比较器4和输出驱动模块8,控制模块5,定位模块6构成;电流电压转换模块3与电流检测电路7输出端链接,电压比较器4的其中一个输入端与电流电压转换模块3与电流检测模块7相链接,另一个输入端与参考电压相连接,输出端和输出驱动模块8的输入端相连接,输出电路与所述的定位模块6相链接;数据线,还包括智能温度控制与过温保护12,集成输出过压保护及短路保护13,智能温度控制与过温保护12,集成输出过压保护及短路保护13电路与电压电流转换模块3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