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及其插座、插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5477发布日期:2018-08-24 18:5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及其插座、插孔结构。



背景技术:

在连接器领域,插针和插孔的配合方式是连接器组件中常见的导电接触方式,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充电枪和充电插座之间即采用插针和插孔的配合方式,插针插孔配合时,插孔件为弹性件,插孔件的内径略小于插针的直径,在插针插入插孔后,通过插针和插孔件之间的过盈配合实现两者可靠的导电接触。该配合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的缺点是:插针与插孔件在插合及分离过程中始终存在摩擦,导致插针和插孔件镀层磨损,插针和插孔件的表面性质发生变化,接触电阻增大,使得插针和插孔件在传导大电流时发热异常,从而出现充电枪和插座接触部位过温烧蚀的现象,而当前充电枪和充电插座的接触件直接与高压线相连,一旦充电枪、插座内部的接触件损坏,则需要更换整个充电枪、充电插座以及与之相连接的高压线束总成,更换成本高,更换难度大,增大客户与车辆企业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接时插针和插孔件之间不会发生摩擦的插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插座的车辆以及上述插座中使用的插孔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座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内设置有具有弹性的插孔件,所述插孔件的内径大于与之适配的插针的外径,所述插孔件外侧沿周向设置有抱紧套,所述插座还设有在插孔件与相应插针插合后驱动抱紧套周向收缩进而收紧插孔件以使插孔件与相应插针导电接触的驱动机构。

在插针和插孔件插接时,因为插孔件的内径大于插针的外径,所以两者在插接时不会发生摩擦,插针和插孔插接后,驱动机构驱动抱紧套周向收缩进而收紧插孔件以使插孔件与插针导电接触。在整个插接过程中,插针和插孔件之间不会发生摩擦,从而避免插针和插孔件表面镀层磨损,避免了插针和插孔件之间因接触电阻增大而烧坏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插针和插孔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插头和插座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座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抱紧套为开口环状,所述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抱紧套的两端相对运动进而使抱紧套周向收缩。抱紧套的该设置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座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抱紧套为C形开口环状,所述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抱紧套的两端相互靠近进而使抱紧套周向收缩。

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座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为分别设置在抱紧套两端的电磁块以及磁铁吸合部。驱动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座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磁铁吸合部也为电磁块。磁铁吸合部也设置为电磁块的形式,不仅可以提高抱紧套收缩时的收缩速度,而且也提高了抱紧套收紧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座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孔的内壁面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卡槽,所述电磁块和/或磁铁吸合部导向装配在所述卡槽中。卡槽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对电磁块和/或磁铁吸合部的运动进行导向,另一方面也提供了电磁块和/或磁铁吸合部的安装空间,使整个插孔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座的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1-6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的控制开关位于插座与相应插头锁止配合的配合结构处以在两者插装后锁止时被插头上的相应结构触动进而自动启动驱动机构。采用该结构设计实现驱动机构的自动启动,避免因人为疏忽而导致的虽然插头插座插接了,但插针和插孔件未接触,充电未实现的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座的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通过插座壳体外侧设置的锁止孔与相应插头锁止配合,所述控制开关位于所述锁止孔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车辆,包括蓄电池以及与蓄电池连接的插座,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上设置有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内设置有具有弹性的插孔件,所述插孔件的内径大于与之适配的插针的外径,所述插孔件外侧沿周向设置有抱紧套,所述插座还设有在插孔件与相应插针插合后驱动抱紧套周向收缩进而收紧插孔件以使插孔件与相应插针导电接触的驱动机构。

在插针和插孔件插接时,因为插孔件的内径大于插针的外径,所以两者在插接时不会发生摩擦,插针和插孔插接后,驱动机构驱动抱紧套周向收缩进而收紧插孔件以使插孔件与插针导电接触。在整个插接过程中,插针和插孔件之间不会发生摩擦,从而避免插针和插孔件表面镀层磨损,避免了插针和插孔件之间因接触电阻增大而烧坏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插针和插孔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插头和插座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抱紧套为开口环状,所述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抱紧套的两端相对运动进而使抱紧套周向收缩。抱紧套的该设置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抱紧套为C形开口环状,所述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抱紧套的两端相互靠近进而使抱紧套周向收缩。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为分别设置在抱紧套两端的电磁块以及磁铁吸合部。驱动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磁铁吸合部也为电磁块。磁铁吸合部也设置为电磁块的形式,不仅可以提高抱紧套收缩时的收缩速度,而且也提高了抱紧套收紧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孔的内壁面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卡槽,所述电磁块和/或磁铁吸合部导向装配在所述卡槽中。卡槽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对电磁块和/或磁铁吸合部的运动进行导向,另一方面也提供了电磁块和/或磁铁吸合部的安装空间,使整个插孔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1-6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的控制开关位于插座与相应插头锁止配合的配合结构处以在两者插装后锁止时被插头上的相应结构触动进而自动启动驱动机构。采用该结构设计实现驱动机构的自动启动,避免因人为疏忽而导致的虽然插头插座插接了,但插针和插孔件未接触,充电未实现的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通过插座壳体外侧设置的锁止孔与相应插头锁止配合,所述控制开关位于所述锁止孔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孔结构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插孔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内设置有具有弹性的插孔件,所述插孔件的内径大于与之适配的插针的外径,所述插孔件外侧沿周向设置有抱紧套,所述插座还设有在插孔件与相应插针插合后驱动抱紧套周向收缩进而收紧插孔件以使插孔件与相应插针导电接触的驱动机构。

在插针和插孔件插接时,因为插孔件的内径大于插针的外径,所以两者在插接时不会发生摩擦,插针和插孔插接后,驱动机构驱动抱紧套周向收缩进而收紧插孔件以使插孔件与插针导电接触。在整个插接过程中,插针和插孔件之间不会发生摩擦,从而避免插针和插孔件表面镀层磨损,避免了插针和插孔件之间因接触电阻增大而烧坏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插针和插孔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插头和插座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孔结构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抱紧套为开口环状,所述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抱紧套的两端相对运动进而使抱紧套周向收缩。抱紧套的该设置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孔结构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抱紧套为C形开口环状,所述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抱紧套的两端相互靠近进而使抱紧套周向收缩。

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孔结构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为分别设置在抱紧套两端的电磁块以及磁铁吸合部。驱动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孔结构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磁铁吸合部也为电磁块。磁铁吸合部也设置为电磁块的形式,不仅可以提高抱紧套收缩时的收缩速度,而且也提高了抱紧套收紧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孔结构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孔的内壁面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卡槽,所述电磁块和/或磁铁吸合部导向装配在所述卡槽中。卡槽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对电磁块和/或磁铁吸合部的运动进行导向,另一方面也提供了电磁块和/或磁铁吸合部的安装空间,使整个插孔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具体实施例1中插针和插孔件插接时抱紧套未收紧时插接结构处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具体实施例1中插针和插孔件插接时抱紧套收紧时插接结构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具体实施例1中插孔结构处抱紧套未收紧时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具体实施例1中插孔结构处抱紧套收紧时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具体实施例1中抱紧套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具体实施例1中插孔处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具体实施例1中插座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具体实施例1中充电枪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具体实施例5中抱紧套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具体实施例6中抱紧套的结构图;

图中:1、插孔;11、卡槽;2、插孔件;3、抱紧套;4、电磁块;5、插针;6、锁止孔;7、锁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的具体实施例1,包括蓄电池以及与蓄电池连接的插座,所述插座的结构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上设有插孔结构,所述插孔结构包括设置在插座壳体上的插孔1,插孔内设置有具有弹性的插孔件2,插孔件2的内径大于与之适配的充电枪的插针5的外径,插孔件2外侧沿周向设置有抱紧套3,所述插座还设有在插针和插孔件插合后驱动抱紧套3周向收缩进而收紧插孔件以使插孔件2与插针5导电接触的驱动机构。

在上述结构中,抱紧套3为C型开口环状,所述驱动机构为分别设置在C形抱紧套两端的电磁块4和磁铁吸合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铁吸合部也为电磁块4,两个电磁块4通电后相互吸合进而带动C型抱紧套的两端相互靠近而使C型抱紧套周向收缩。所述插孔件可以为C型接触簧,或者为后端连接,前端由多个间隔设置的触指构成的接触簧等,只要插孔件可以周向收缩即可。

此外,所述插孔1的内壁面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卡槽11,两个电磁块4导向装配在卡槽11中并可沿卡槽11运动。插座和充电枪通过插座壳体外侧设置的锁止孔6以及充电枪壳体上设置的锁舌7锁止配合,所述驱动机构的控制开关位于锁止孔6内以在两者插装后锁止时被插头上的锁舌触动进而自动启动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插针5和插孔件2插接时,因为插孔件2的内径大于插针5的外径,所以两者在插接时不会发生摩擦,插针5和插孔1插接后,在插头和插座通过其上的锁舌和锁止孔锁止时,锁舌触动锁止孔内的驱动机构控制开关,C型抱紧套3两端的电磁块4通电并在磁场的作用下相互靠近进而收紧插孔件以使插孔件与插针导电接触。当插针和插孔件分离时,锁舌先解除对控制开关的配合,C型抱紧套两端的电磁块4断电,C型抱紧套在自身的张力下张开,从而解除对插孔件的收紧,插孔件在自身的张力下张开解除与插针的导电接触,之后插针从插孔件中拔出,两者在分离过程中也不会发生摩擦。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插座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插针和插孔件之间不会发生摩擦,从而避免插针和插孔件表面镀层磨损,避免了插针和插孔件之间因接触电阻增大而烧坏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插针和插孔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插头和插座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2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不设置为电磁块结构,而是在插座壳体上设置一个可手动驱动的旋转套,所述C型抱紧套的一端固定,一端与旋转套连接的并在随旋转套旋转过程中靠近和远离C型抱紧套的固定端,实现对插孔件的收紧和放松。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3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磁铁吸合部不设置为电磁块,而是设置为可与电磁块互相吸合的铁块。此外,所述电磁块和磁铁吸合部可以一个固定,一个移动,此时,可以只将移动的部件导向装配在所述卡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4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充电枪和插座可以不通过锁舌和锁止孔锁止配合,而是通过卡块和曲槽的配合实现锁止,此时,驱动机构的控制开关可以设置在曲槽的根部。

或者,插头和插座上的锁止孔和锁舌可以互换位置,此时,控制开关可以设置在锁舌上。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5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抱紧套也可以不设置为C型,而是如图9所示,设置为两端交错的开口环状,此时,抱紧套的两端在相互远离时抱紧套才可以周向收缩。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6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0所示,所述抱紧套也可以设置成封闭环状,只是两个电磁块之间的部分设置成可伸展和收缩的波纹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座的具体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一种车辆各实施例中的插座的具体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孔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一种车辆各实施例中的插孔结构的具体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