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接头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8880发布日期:2018-07-25 00:1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缆接头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接头又称电缆头。电缆铺设好后,为了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线路,各段线必须连接为一个整体,这些连接点就称为电缆接头。电缆线路中间部位的电缆接头称为中间接头,而线路两末端的电缆接头称为终端头。电缆接头是用来锁紧和固定进出线,起到防水防尘防震动的作用。但是电缆对接接头一旦没做好就容易出现意外情况,造成重大损失,现在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绝缘胶布来防水绝缘,但是由于材料限制,绝缘胶带容易老化磨损,很难达到完好的绝缘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接头防水装置,解决了目前的电缆对接接防水绝缘效果不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接头防水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连接橡胶层,所述橡胶层内腔连接氢氧化铝板层,所述壳体内腔底部连接海绵吸水层,所述壳体内腔连接电缆对接接头,所述电缆对接接头一侧连接短路器,所述壳体两侧连接卡扣,所述卡扣底部连接紧固螺栓,所述卡扣一侧连接束线器,所述束线器内腔设有橡胶环套。

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部连接避雷器,所述避雷器通过线路连接接地线

优选的,所述壳体外侧壁涂覆环氧树脂胶或者醒目颜色油漆,其厚度为2-3cm。

优选的,所述壳体分为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采用销轴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电缆对接接头顶部连接有湿度传感器,所述壳体内腔顶部设有信号传递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接头防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壳,橡胶层,氢氧化铝板层三重防水,通过橡胶层的凹凸装置基本防止了外来水汽进入接头影响电缆的使用,壳体内腔设有湿度传感器和信号发射器,在内腔湿度超过一定程度时,随即开启短路器,并由信号发射器传递警报信号给监控中心,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更换相应零件,防止了水汽影响对接接头,造成短路火灾等安全事故,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安全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侧视剖面图;

图中1、壳体;101、上壳体;102、下壳体;2、橡胶层;3、氢氧化铝板层;4、海绵吸水层;5、电缆对接接头;6、短路器;7、卡扣;8、紧固螺栓;9、束线器;10、橡胶环套;11、避雷器;12、接地线;13、销轴;14、湿度传感器;15、信号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电缆接头防水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腔连接橡胶层2,橡胶层2有很好的减震绝缘效果,能够保护电缆对接接头也能起到防止触电的作用,橡胶层2内腔连接氢氧化铝板层3,氢氧化铝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和阻燃性,氢氧化铝板层3不光可以起到防水作用还能在防止因为短路或者电气老化引起的火灾发生,壳体1内腔底部连接海绵吸水层4,壳体1内腔连接电缆对接接头5,电缆对接接头5一侧连接短路器6,短路器6能够在危险情况下切断电源以此来防止事故发生,壳体1两侧连接卡扣7,卡扣7底部连接紧固螺栓8,卡扣7一侧连接束线器9,束线器9内腔设有橡胶环套10。

壳体顶部连接避雷器11,避雷器11通过线路连接接地线12,避雷器11能够防止雷击灾害保证电缆安全无故障的使用。壳体1外侧壁涂覆环氧树脂胶或者醒目颜色油漆,其厚度为2-3cm,涂抹覆盖环氧树脂或者油漆能够防止壳体与空气直接接触,防止壳体氧化或者老化,同时也具有防水作用,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年限。壳体1分为上壳体101,下壳体102,所述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采用销轴13连接固定。电缆对接接5头顶部连接有湿度传感器14,壳体1内腔顶部设有信号发射装置15,湿度传感器14能够随时监测壳体内腔的空气湿度,在湿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可能是由于其他部位部件老化磨损造成的,由信号发射器15传递警报讯号给检测中心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更换相应组件,保障电缆对接接头良好运行。

具体工作原理:一种电联对接接头防水装置,使用时,将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分开,将电缆对接接头5放置于壳体1内腔当中,合上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并有卡扣7和紧固螺栓8给予固定,在运行中,氢氧化铝板层3和海绵吸水层4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水吸水效果,壳体1内腔的湿度传感器14和信号发射器15能够配合实时监测空气中水汽浓度,当浓度超标时,能够及时的通过信号发射器15传递讯号给监测中心,提醒工作人员更换维修相应组件,避雷器11和接地线12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防止雷击伤害,防止事故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