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自补偿锌银储备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0571发布日期:2018-08-29 00:4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锌银贮备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自补偿锌银储备电池。



背景技术:

锌银贮备电池是一种比能量和比功率高的化学电源,具有大电流长时间放电、寿命长及高安全性的优点。自上世纪50年代起,锌银贮备电池一直是世界各国武器装备系统的主要化学电源。贮备式锌银电池因又具有准备时间短的特性,因而在各种导弹武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贮备式锌银电池采用将电解液与单体电池分开存放的方式,使用时,将电解液快速注入单体电池,通过电化学反应,提供电能。但是,在低温条件下,电解液粘度增加,电池极化内阻大,电池堆的输出能力降低,产生电压下降的现象,这极大的降低了电池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低温自补偿锌银储备电池。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低温自补偿锌银储备电池,包括壳体、保温装置,所述壳体外围侧壁上设置有所述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远离所述壳体侧壁四角处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保温装置包括绝缘胶、温度继电器、温度继电器引出脚、电阻丝,所述壳体内底端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壳体内远离所述固定槽上方设置有电池堆,所述电池堆内设置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正极、隔膜、负极,所述壳体一侧壁上端设置有电极引出板,所述电极引出板上设置有导线、电池堆输出线,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中部设置有贮液器,所述贮液器内设置有电解液。

上述结构中,使用前首先将所述壳体放置于合适的位置,然后通过打开所述贮液器,通过所述连接板使所述电解液进入到所述单体电池内,所述电解液进入到所述单体电池内后在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的作用下,所述电解液内的离子会透过所述隔膜进行移动,从而产生电能,所述单体电池产生电能后护送至所述电极引出板处,所述电极引出板上的电能一部分输送到负载,一部分输入给所述保温装置,正常温度下所述温度继电器断开,所述保温装置停止工作,当所述电池堆温度过低时,所述保温装置得电后会使所述温度继电器接通,所述温度继电器接通后使所述电阻丝工作,所述电阻丝工作后会给所述保温装置加热,热量通过所述壳体传至所述单体电池内,使所述单体电内电解液维持在正产个温度,提高所述电池堆的输出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堆的输出能力,所述保温装置与所述电池堆输出线的负载并联,所述固定螺栓旋接于所述保温装置上,所述保温装置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堆的输出能力,所述保温装置内四周侧壁上粘接有所述绝缘胶,所述温度继电器通过卡槽固定于所述保温装置内中部,所述电阻丝远离所述温度继电器两端焊接在所述保温装置两侧壁中部,所述温度继电器引出脚焊接在所述温度继电器上端两侧。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堆的输出能力,所述电阻丝一端与所述温度继电器引出脚相连,所述电阻丝另一端与所述导线相连。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堆的输出能力,所述电池堆包括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通过所述固定槽固定于所述壳体底端。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堆的输出能力,所述电极引出板焊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电池堆输出线粘接在所述电极引出板上端中部,所述导线粘接在所述电极引出板上远离所述电池堆输出线正下方。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温装置,可在低温条件下自动给电池堆进行加热,保证电池堆内最佳工作温度,提高了电池堆在低温条件下的输出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低温自补偿锌银储备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低温自补偿锌银储备电池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低温自补偿锌银储备电池中保温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贮液器;2、隔膜;3、正极;4、负极;5、壳体;6、固定槽;7、单体电池;8、保温装置;9、固定螺栓;10、电池堆;11、连接板;12、电解液;13、导线;14、电极引出板;15、电池堆输出线;16、绝缘胶;17、温度继电器;18、电阻丝;19、温度继电器引出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低温自补偿锌银储备电池,包括壳体5、保温装置8,壳体5外围侧壁上设置有保温装置8,保温装置8远离壳体5侧壁四角处设置有固定螺栓9,固定螺栓9起固定作用,保温装置8包括绝缘胶16、温度继电器17、温度继电器引出脚19、电阻丝18,壳体5内底端设置有固定槽6,固定槽6起固定作用,壳体5内远离固定槽6上方设置有电池堆10,电池堆10可产生电能,电池堆10内设置单体电池7,单体电池7包括正极3、隔膜2、负极4,壳体5一侧壁上端设置有电极引出板14,电极引出板14可将电能输出,电极引出板14上设置有导线13、电池堆输出线15,壳体5上端设置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起连接作用,连接板11上端中部设置有贮液器1,贮液器1内设置有电解液12。

上述结构中,使用前首先将壳体5放置于合适的位置,然后通过打开贮液器1,通过连接板11使电解液12进入到单体电池7内,电解液12进入到单体电池7内后在正极3和负极4的作用下,电解液12内的离子会透过隔膜2进行移动,从而产生电能,单体电池7产生电能后输送至电极引出板14处,电极引出板14上的电能一部分输送到负载,一部分输入给保温装置8,正常温度下温度继电器17断开,保温装置8停止工作,当电池堆10温度过低时,保温装置8得电后会使温度继电器17接通,温度继电器17接通后使电阻丝18工作,电阻丝18工作后会给保温装置8加热,热量通过壳体5传至单体电池7内,使电池堆内单体电池7维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提高电池堆10的输出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堆的输出能力,保温装置8与电池堆输出线15的负载并联,固定螺栓9旋接于保温装置8上,保温装置8通过固定螺栓9固定于壳体5上,保温装置8内四周侧壁上粘接有绝缘胶16,温度继电器17通过卡槽固定于保温装置8内中部,电阻丝18远离温度继电器17两端焊接在保温装置8两侧壁中部,温度继电器引出脚19焊接在温度继电器17上端两侧,电阻丝18一端与温度继电器引出脚19相连,电阻丝18另一端与导线13相连,电池堆10包括单体电池7,单体电池7通过固定槽6固定于壳体5底端,正极3、隔膜2和负极4叠加组成单体电池7,电极引出板14焊接在壳体5上,电池堆输出线15粘接在电极引出板14上端中部,导线13粘接在电极引出板14上远离电池堆输出线15正下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