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金属侧插母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0039发布日期:2018-07-20 22:0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指一种全金属侧插母端。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电路板和导线的连接是采用焊接,连接不方便,操作效率低,连接不牢固、不稳定。后有业者,研究开发了多种适用于电路板和导线的电连接器,但各种电连接器的结构却不相同,连接的效果也不相同。为了达到更佳的电连接效果,业者仍不懈地研发,以藉获得更可靠的电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金属侧插母端,其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可靠。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全金属侧插母端,具有一个顶面和一个前侧面、一个后侧面,后侧面上开设导向孔供导线或插针插入,前侧面和后侧面之间具有一对弹片构成正对导向孔的弹性夹供夹住导线或插针,前侧面上开设正对导向孔的限位孔,限位孔用于限制插入的导线或插针的摆动幅度,前侧面和后侧面的下方形成前焊脚和后焊脚,前焊脚和后焊脚供与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一对弹片由后侧面的左右两边相对弯折而成。

所述前焊脚和后焊脚由前侧面和后侧面的下方弯折而成,供与电路板通过回流焊固定。

所述前焊脚和后焊脚由前侧面和后侧面的下方延伸而成,供插入电路板的插孔并通过波峰焊固定。

所述导向孔的边缘形成导角以导引导线或插针插入。

所述限位孔的边缘形成导角以导引导线或插针插入。

所述全金属侧插母端采用一个金属片材冲压、弯折而成。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结构简单,组装时,借助前焊脚和后焊脚与电路板焊接,而安装在电路板上,并实现电连接。本发明使用时,将导线或插针通过导向孔插入后,弹片和导线或插针接触,导线或插针继续往前从限位孔穿出,实现导线或插针与电路板的电连接。本发明使电连接操作方便,限位孔和导向孔一起限制了插入的导线或插针的摆动幅度,以保护弹片,以免弹片被压坏,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三个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4-图8是图1的正视图、俯视图、后视图、仰视图和侧视图;

图9是图8的剖视图;

图10和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使用的二个角度分解示意图;

图12和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使用的二个角度组合示意图;

图14-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三个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17-图21是图14的正视图、俯视图、后视图、仰视图和侧视图;

图22是图21的剖视图;

图23和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使用的二个角度分解示意图;

图25和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使用的二个角度组合示意图。

标号说明

全金属侧插母端10,顶面1,前侧面2,限位孔21,前焊脚22,导角23,后侧面3,导向孔31,后焊脚32,导角33,弹片4;

导线20;

电路板3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6所示,本发明揭示了全金属侧插母端10,具有一个顶面1和一个前侧面2、一个后侧面3。

顶面1可以供SMT表面贴装吸取。

后侧面3上开设导向孔31,导向孔31可以供导线20(或插针)插入。本发明在导向孔31的边缘形成导角33,以导引导线20(或插针)插入。

前侧面2和后侧面3之间具有一对弹片4构成正对导向孔31的弹性夹,弹性夹可以用于夹住导线20(或插针)。具体地,本发明的一对弹片4由后侧面3的左右两边相对弯折而成。

前侧面2上开设正对导向孔31的限位孔21,限位孔21用于限制插入的导线20(或插针)的摆动幅度。本发明在限位孔21的边缘形成导角23,以导引导线20(或插针)插入。

前侧面2和后侧面3的下方形成前焊脚22和后焊脚32,前焊脚22和后焊脚32供与电路板30电连接。其中,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前焊脚22和后焊脚32由前侧面2和后侧面3的下方弯折而成,供与电路板30通过回流焊固定,并实现电连接。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前焊脚22和后焊脚32由前侧面2和后侧面3的下方延伸而成,供插入电路板30的插孔,并通过波峰焊固定,并实现电连接,完成DIP双列直插式封装。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时,将导线20(或插针)通过导向孔31插入后,弹片4夹住导线20(或插针),实现导线20(或插针)与电路板30的电连接,操作方便,导线20(或插针)继续往前从限位孔21穿出,限位孔21和导向孔31一起限制了插入的导线20(或插针)的摆动幅度,以保护弹片4,以免弹片4被压坏,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本发明可以采用一个金属片材冲压、弯折而成,结构更简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