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用的带针脚导通功能的扣合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6345发布日期:2018-07-31 22:4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配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变压器用的带针脚导通功能的扣合件。



背景技术:

变压器主要由线架、针脚、线圈和磁芯等组成,该针脚固定在线架上,该线圈缠绕在线架上并与针脚导通连接,磁芯固定在线架上。磁芯一般为两件式组合形成,在磁芯组合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扣合件进行扣合固定。现有技术中,磁芯组合所采用的扣合件仅仅具有扣合固定的功能,使得变压器零部件较多,生产组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器用的带针脚导通功能的扣合件,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扣合件仅仅具有扣合固定功能导致变压器零部件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变压器用的带针脚导通功能的扣合件,包括有弹性塑胶件以及导电金属件;该弹性塑胶件包括有第一基板部,该第一基板部的一端向下一体折弯延伸出有第一弹性扣臂,第一基板部的另一端向下一体折弯延伸出有第二弹性扣臂,该第二弹性扣臂与第一弹性扣臂彼此左右对称;该导电金属件包括有第二基板部和针脚,该第二基板部镶嵌成型固定在第一基板部内,第二基板部凸设有接触平台,该接触平台凸出第一基板部的上表面,该针脚于第二基板部的一端水平延伸出并向外伸出第一基板部的一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性扣臂为前后间隔设置两个,该第二弹性扣臂亦为前后间隔设置的两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针脚位于两第二弹性扣臂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板部的两端均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第一固定孔,第二基板部的两端均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与第一固定孔正对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设置有弹性塑胶件和导电金属件,在弹性塑胶件上形成第一弹性扣臂和第二弹性扣臂,可实现扣合固定功能,在导电金属件形成针脚,可实现针脚导通功能,从而使变压器零部件减少,为生产组装带来方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本体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弹性塑胶件 11、第一基板部

12、第一弹性扣臂 13、第二弹性扣臂

14、第一固定孔 20、导电金属件

21、第二基板部 22、针脚

23、接触平台 24、第二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弹性塑胶件10以及导电金属件20。

该弹性塑胶件10包括有第一基板部11,该第一基板部11的一端向下一体折弯延伸出有第一弹性扣臂12,第一基板部11的另一端向下一体折弯延伸出有第二弹性扣臂13,该第二弹性扣臂13与第一弹性扣臂12彼此左右对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扣臂12为前后间隔设置两个,该第二弹性扣臂13亦为前后间隔设置的两个。

该导电金属件20包括有第二基板部21和针脚22,该第二基板部21镶嵌成型固定在第一基板部11内,第二基板部21凸设有接触平台23,该接触平台23凸出第一基板部11的上表面,该针脚22于第二基板部21的一端水平延伸出并向外伸出第一基板部11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针脚22位于两第二弹性扣臂13之间。

以及,所述第一基板部11的两端均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第一固定孔14,第二基板部21的两端均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第二固定孔24,第二固定孔24与第一固定孔14正对连通。

详述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使用时,第一弹性扣臂12和第二弹性扣臂13分别与磁芯上的扣槽配合卡扣固定,固定后,磁芯上的线圈与接触平台23导通连接,此时,即可将针脚22与外部电路板插装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设置有弹性塑胶件和导电金属件,在弹性塑胶件上形成第一弹性扣臂和第二弹性扣臂,可实现扣合固定功能,在导电金属件形成针脚,可实现针脚导通功能,从而使变压器零部件减少,为生产组装带来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