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壳电池活化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4193发布日期:2019-01-02 22:0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方壳电池活化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活化再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形电池的活化夹具。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因其可再生重复利用的性质,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标准化的动力电池在不同应用环境之下通过串并联能够满足多种需要,小到为小型电机提供能源,大到驱动车船,适用面非常广。但是因为使用环境的限制,一组多个方壳电池单体当中往往会出现部分方壳电池单体损耗较大,需要更换的情况,此时就要对更换下来的方壳电池单体进行活化再生,使其能够投入到下一轮的使用当中。

现有的活化再生方式通常是抽出部分损耗的电解液,并加注部分新的电解液,同时通过逆向通电的方式为正负极提供足够的电子,使其恢复导电的能力。在这些活化过程中,过多的电解液和活化电极时产生的气体都会使电池外壳内部的压力增大,使得电池外壳变形,甚至发生炸裂,影响后续使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在电池活化过程中限制电池外壳发生形变的方壳电池活化夹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方壳电池活化夹具,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具主体和第二夹具主体;还包括若干凸起夹板和锁紧组件,若干所述凸起夹板均匀设置在第一夹具主体和第二夹具主体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夹具主体和第二夹具主体固定连接;电池单体放入第一夹具主体和第二夹具主体之间的状态下,所述锁紧组件将所述第一夹具主体和第二夹具主体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夹板设置有两组,分别于所述第一夹具主体和第二夹具主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夹板设置有至少四组,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具主体和第二夹具主体上,与所述第一夹具主体和第二夹具主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夹具主体的两侧。

再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件和限位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第一夹具主体配合连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锁紧件配合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第一夹具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夹具主体固定连接,在方壳电池单体被所述第一夹具主体和第二夹具主体固定的限位状态下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锁紧件上设置的凸台抵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为螺栓,所述限位件为带有螺纹孔的挡板,所述螺栓的一部分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在方壳电池单体被所述第一夹具主体和第二夹具主体固定的限位状态下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锁紧件上设置的凸台抵接。

再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厚度在1mm到10m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方壳电池单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之间,在锁紧组件的带动下,通过若干凸起夹板与方壳电池单体之间的紧密接触,限定方壳电池单体外壳,防止其在活化过程中膨胀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壳电池活化夹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壳电池活化夹具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夹具主体、2——第二夹具主体、3——凸起夹板、4——锁紧组件、401——锁紧件、402——限位件、5——方壳电池单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为解决现有技术在电池活化过程中,电池外壳出现变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在电池活化过程中限制电池外壳发生形变的方壳电池活化夹具。包括:第一夹具主体1、第二夹具主体2、凸起夹板3和锁紧组件4,所述凸起夹板3设置有若干组,所述凸起夹板3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和所述第二夹具主体2的内侧,所述凸起夹板3用于在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和所述第二夹具主体2的带动下与方形电池单体的外壳紧密贴合将其固定,所述锁紧组件用于电池单体放入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和所述第二夹具主体2之间的状态下,带动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和所述第二夹具主体2 相向运动,并将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和第二夹具主体2在电池两侧锁紧。

具体地,将方壳电池单体5放入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和第二夹具主体2之间的状态下,通过所述锁紧组件4带动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和第二夹具主体2 上所述凸起夹板3与方壳电池单体5的外壳抵接并从方壳电池单体5的两侧紧密贴合,此时对方壳电池单体5进行活化工艺可以保证该工艺进行过程当中,不会出现电池壳体变形等状况。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凸起夹板3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和第二夹具主体2的内侧,所述两组凸起夹板3在方壳电池单体5 的两侧覆盖了方壳电池单体5的主要区域,在锁紧组件4的作用下,两组所述凸起夹板3夹紧所述方壳电池单体5,该方案适用于方壳电池单体5外壳较软的方壳电池单体5,在该实施例中,覆盖了方壳电池单体5的主要区域的凸起夹板 3在整个方壳电池单体5外壳的侧面上施加压力,防止方壳电池单体5的外壳局部凹陷。优选地,所述凸起夹板3的厚度在1mm到10mm之间,如此防止在所述凸起夹板3的挤压下,电池外壳形变过于严重。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夹板3还可以设置有至少四组,所述凸起夹板3分别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和第二夹具主体2的内侧,所述凸起夹板3 在方壳电池单体5的两侧均匀覆盖所述方壳电池单体5的两侧的主要区域,在锁紧组件4的作用下,四组以上所述凸起夹板3夹紧方壳电池单体5,该方案适用于方壳电池单体5外壳较硬的方壳电池单体5,在该实施例中多块凸起夹板3 在所述方壳电池单体5的侧面的主要区域上,分多个受力点均匀的夹紧挤压方壳电池单体5,使其受力均匀,防止较硬的方壳电池单体5外壳翘起开裂。优选地,所述凸起夹板3的厚度在1mm到10mm之间,如此防止在所述凸起夹板3的挤压下,电池外壳形变过于严重。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组件4包括锁紧件401和限位件402,所述锁紧件401 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与所述第二夹具主体2螺纹连接,所述锁紧件401的一端穿过所述限位件402,所述限位件402与所述锁紧件401间隙配合,所述锁紧件401带动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向所述第二夹具主体2挤压到一定程度后所述限位件402与所述锁紧件401上的平台抵接,阻止所述锁紧件401进一步前进。该方案防止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与第二夹具主体2过度挤压方壳电池单体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具主体和第二夹具主体上还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夹具主体的两侧和第二夹具主体的两侧,在电池活化的过程中,方壳电池单体产生大量的热量从所述通孔处排出。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二中,所述凸起夹板3设置有至少四组,所述凸起夹板3分别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和第二夹具主体2的内侧,所述凸起夹板3在方壳电池单体5的两侧均匀覆盖所述方壳电池单体5的两侧的主要区域,在锁紧组件4的作用下,四组以上所述凸起夹板3夹紧方壳电池单体5,该方案适用于方壳电池单体5外壳较硬的方壳电池单体5,在该实施例中多块凸起夹板3在所述方壳电池单体5的侧面的主要区域上,分多个受力点均匀的夹紧挤压方壳电池单体5,使其受力均匀,防止较硬的方壳电池单体5外壳翘起开裂。优选地,所述凸起夹板3的厚度在1mm到10mm之间,如此防止在所述凸起夹板3的挤压下,电池外壳形变过于严重。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夹板3还可以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和第二夹具主体2的内侧,所述两组凸起夹板3在方壳电池单体5的两侧覆盖了方壳电池单体5的主要区域,在锁紧组件4的作用下,两组所述凸起夹板3夹紧所述方壳电池单体5,该方案适用于方壳电池单体5外壳较软的方壳电池单体5,在该实施例中,覆盖了方壳电池单体5的主要区域的凸起夹板3在整个方壳电池单体5外壳的侧面上施加压力,防止方壳电池单体5的外壳局部凹陷。优选地,所述凸起夹板3的厚度在1mm到10mm之间,如此防止在所述凸起夹板3的挤压下,电池外壳形变过于严重。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组件4包括锁紧件401和限位件402,所述锁紧件401 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与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间隙配合,所述锁紧件401的一端与所述限位件402螺纹连接,所述限位件402与所述第二夹具主体2固定连接,所述锁紧件401带动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向所述第二夹具主体2 挤压到一定程度后所述限位件402与所述锁紧件401上的平台抵接,阻止所述锁紧件401进一步前进。该方案防止所述第一夹具主体1与第二夹具主体2过度挤压方壳电池单体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