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牛角铝电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6517发布日期:2018-08-31 23:3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改良型牛角铝电容。



背景技术:

铝电容作为一种储能电子元件,具有容量大的优点,适用于电源滤波或低频电路中。牛角铝电容因其引脚形状似牛角而得名,其在工业电源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上被大量运用,性能上要求满足耐高纹波、低阻抗、耐高压等条件。现有的牛角铝电容内部发热高、阻抗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子产品的性能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良型牛角铝电容,设置独特的结构,能够有效提升芯子散热效率,降低电容内部阻抗的改良型牛角铝电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良型牛角铝电容,包括铝外壳、芯子、盖板,芯子设置于铝外壳内,盖板固定连接在铝外壳顶部,芯子由一电解纸、一负极铝箔、一电解纸、一正极铝箔依次叠置卷绕而成,负极铝箔伸出电解纸和正极铝箔底部边沿,负极铝箔底部与铝外壳底部邻接;负极铝箔上设置有与负极铝箔电连接的负极引条A、负极引条B,负极引条A和负极引条B分别固定连接在负极铝箔两侧,正极铝箔上设置有与正极铝箔电连接的正极引条A、正极引条B,正极引条A和正极引条B分别固定连接在正极铝箔两侧,负极引条A和负极引条B均与盖板的负极电连接,正极引条A和正极引条B均与盖板的正极电连接。

优选地,负极引条A和负极引条B尺寸一致,正极引条A和正极引条B尺寸一致。

优选地,负极铝箔底部伸出电解纸底部边沿0.5mm。

优选地,负极引条A和负极引条B均铆接在负极铝箔上,正极引条A和正极引条B均铆接在正极铝箔上。

优选地,负极引条A和负极引条B均铆接在负极铝箔中部,正极引条A和正极引条B均铆接在正极铝箔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良型牛角铝电容,设置独特的结构,将负极铝箔伸出电解纸和正极铝箔底部边沿并且与铝外壳底部邻接,导电可直接从铝外壳与负极铝箔之间进行导通,可大大缩短电流在负极铝箔上通过的距离,有效降低电容ESR,减少了产品发热。负极铝箔直接与铝外壳接触,芯子工作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负极铝箔向铝外壳传递,热量散发效率高,降低电容温升。负极引条A与负极引条B共同连接在负极铝箔上,正极引条A与正极引条B共同连接在正极铝箔上,减小了电流在负极铝箔上流动的距离,可有效降低电容ESR。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降低电容的ESR,降低电容发热量,降低产品温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容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芯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铝外壳1、芯子2、盖板3、电解纸4、负极铝箔5、正极铝箔6、负极引条A7、负极引条B8、正极引条A9、正极引条B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改良型牛角铝电容,包括铝外壳1、芯子2、盖板3,芯子2设置于铝外壳1内,盖板3固定连接在铝外壳1顶部,芯子2由一电解纸4、一负极铝箔5、一电解纸4、一正极铝箔6依次叠置卷绕而成,负极铝箔5伸出电解纸4和正极铝箔6底部边沿,负极铝箔5底部与铝外壳1底部邻接;负极铝箔5上设置有与负极铝箔5电连接的负极引条A7、负极引条B8,负极引条A7和负极引条B8分别固定连接在负极铝箔5两侧,正极铝箔6上设置有与正极铝箔6电连接的正极引条A9、正极引条B10,正极引条A9和正极引条B10分别固定连接在正极铝箔6两侧,负极引条A7和负极引条B8均与盖板3的负极电连接,正极引条A9和正极引条B10均与盖板3的正极电连接。

具体组装时,将负极引条A7和负极引条B8电连接在负极铝箔5上,将正极引条A9和正极引条B10电连接在正极铝箔6上,由电解纸4、负极铝箔5、电解纸4、正极铝箔6依次叠置卷绕成芯子2。通过负极引脚11将负极引条A7和负极引条B8电连接,以及通过正极引脚12将正极引条A9和正极引条B10电连接。将芯子2置入铝外壳1内并电连接到盖板3上,再压上盖板3,即完成电容的组装。将负极铝箔5伸出电解纸4和正极铝箔6底部边沿并且与铝外壳1底部邻接,导电可直接从铝外壳1与负极铝箔5之间进行导通,可大大缩短电流在负极铝箔5上通过的距离,有效降低电容ESR,减少了产品发热。负极铝箔5直接与铝外壳1接触,芯子2工作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负极铝箔5向铝外壳1传递,热量散发效率高,降低电容温升。

基于上述实施例,负极引条A7和负极引条B8尺寸一致,正极引条A9和正极引条B10尺寸一致。

基于上述实施例,负极铝箔5底部伸出电解纸4底部边沿0.5mm。

基于上述实施例,负极引条A7和负极引条B8均铆接在负极铝箔5上,正极引条A9和正极引条B10均铆接在正极铝箔6上。铆接具有稳定性高、易于操作的优势,采用铆接的形式将负极引条A7和负极引条B8连接在负极铝箔5上,以及将正极引条A9和正极引条B10连接在正极铝箔6上,电容稳定性高,生产效率高。

基于上述实施例,负极引条A7和负极引条B8均铆接在负极铝箔5中部,正极引条A9和正极引条B10均铆接在正极铝箔6中部。将负极引条A7和负极引条B8均铆接在负极铝箔5中部,以及将正极引条A9和正极引条B10均铆接在正极铝箔6中部,可缩短电流流动路程,有效降低电容ESR。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1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