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单元及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5678发布日期:2018-07-18 02:2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单元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节能减排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其中电动汽车更是成为重中之重。

但是,目前单体动力锂电池普遍存在结构尺寸较小、不便安装、容量不足的缺点,并且存在单体电压不能满足整车工作需求的问题,因此需要将若干动力锂电池进行串并联,组成较大的便于安装固定的电池模组。同时,电池的温度和温度场的均匀性对蓄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模组间电流流动均衡性直接影响到模组内的热均衡,并且进一步影响电性能,因此模组设计是否合理也体现在电流汇流问题上。

因此,一种能够合理解决动力电池汇流问题且便于固定、安装单体电池模组亟待研究。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单元,缓解了现有的动力电池的电池模组存在电池汇流问题,且不便于固定、安装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缓解了现有的动力电池的电池模组存在电池汇流问题,且不便于固定、安装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单元,包括:壳体、电池、正极导片和负极导片,所述壳体内用于放置所述电池;所述正极导片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负极导片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用于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导片上形成有第一触脚,所述第一触脚用于对应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负极导片上形成有第二触脚,所述第二触脚用于对应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正极壳体和负极壳体,所述正极壳体形成有第一格腔,所述负极壳体对应所述第一格腔形成有第二格腔;所述正极壳体和所述负极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格腔与所述第二格腔对接用于容纳所述电池。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壳体用于连接所述负极壳体的一侧形成有凸起结构,所述负极壳体用于连接所述正极壳体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相匹配的凹陷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壳体与所述负极壳体之间设置有固定件,用于固定线束。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顶部预埋有嵌母,用于连接采样线路。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顶部还设置有采样盖板,用于覆盖所述采样线路。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胶粘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或,所述电池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胶垫,以将所述电池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或,所述电池的两端被所述正极导片和所述负极导片压紧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为圆柱电池。

针对上述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一种所述的电池模组单元,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单元之间,第一个所述电池模组单元的负极与第二个所述电池模组单元的正极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单元以及电动汽车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单元,包括壳体、电池、正极导片和负极导片,壳体用于放置电池,正极导片设于壳体的一侧用于连接电池的正极,负极导片设于壳体的另一侧用于连接电池的负极。其中,正极导片和负极导片能够将电池的电流快速导出。当多个电池模组单元串联形成电池模组,任意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单元组合时采用前一个电池模组单元的负极导片同后一个电池模组单元的正极导片连接的方式,增加了过流面积,有效避免了电池汇流问题引起的模组内温升不同导致热失衡,进而影响蓄电池的性能,结构合理,适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设置有由上述电池模组单元串联形成的电池模组,能够取得上述电池模组单元所能取得的所有有益效果,对混合动力汽车及动力电池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标:1-正极导片;2-正极壳体;3-电池;4-负极壳体;5-负极导片;6-采样盖板;7-方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池模组单元,包括:壳体、电池3、正极导片1和负极导片5,壳体内用于放置电池3;正极导片1设于壳体的一侧用于连接电池3的正极,负极导片5设于壳体的另一侧用于连接电池3的负极。

壳体用于放置电池3,壳体内形成有放置电池3的结构,以将电池3的正极正对正极导片1,电池3的负极正对负极导片5,使得正极导片1连接电池3正极、负极导片5连接电池3负极,形成电流的流通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内能够放置多个电池3。而本实施例中的电池3为柱体结构,其柱体的两端分别为电池3的正极和负极。而且,电池3的轴线垂直于壳体用于连接正极导片1和负极导片5的两侧,即电池3与正极导片1垂直连接、与负极导片5垂直连接。

其中,正极导片1和负极导片5都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够从电池3正极和负极导出电流并汇集。本实施例中,电池3的正极与负极之间的连接线垂直于正极导片1和负极导片5,进一步提高了电流的流动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正极导片1和负极导片5的均为镍片,镍片具有点焊效果好、内阻更低、电池点焊更牢固的优势。

在使用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电池模组单元是多个连接在一起使用的,多个电池模组单元首尾相连构成电池模组。其中,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单元之间,第一个电池模组单元的正极与第二个电池模组单元的负极连接,从而实现电流的导通。

两个电池模组单元之间连接是否贴合,影响到电流的过流面积,进而影响电池模组的热平衡。正极导片1与负极导片5能够优化两个电池模组单元的电池之间电流导通效果,增加两个电池模组单元之间的过流面积,有效避免了汇流问题引起的模组内温升不同的问题。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单元,结构设计合理,当多个电池模组单元串联形成电池模组,任意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组合时采用前一个电池模组单元的负极导片5同后一个电池模组单元的正极导片1连接的方式,增加了过流面积,有效避免了电池汇流问题引起的模组内温升不同导致热失衡,有效提高了蓄电池的性能,对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适于推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的电池3为圆柱电池。

具体地,电池3固定于壳体内的结构具有多种实现方式。

举例说明,电池3胶粘固定于壳体内。

或者,电池3与壳体之间设置有胶垫,以将电池3固定于壳体内;

又或者,电池3的两端被正极导片1和负极导片5压紧固定于壳体内。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三种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电池3固定于壳体内具体方式的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单元结构能够有效地将圆柱电池3固定,便于组模安装。

具体地,在正极导片1上形成有第一触脚,第一触脚用于对应连接电池3的正极;且在负极导片5上形成有第二触脚,第二触脚用于对应连接电池3的负极。

正极导片1用于导出电池3正极的电流,而本实施例中电池3有多个,则相对于多个电池3,正极导片1上的第一触脚也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触脚与多个电池3的正极一一对应。同样地,负极导片5用于导出电池3负极的电流,而本实施例中电池3有多个,则相对于多个电池3,负极导片5上的第二触脚也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触脚与多个电池3的负极一一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脚一体成型于正极导片1,同样的第二触脚也一体成型于负极导片5。且第一触脚与电池3的正极、第二触脚与电池3的负极为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包括正极壳体2和负极壳体4,正极壳体2形成有第一格腔,负极壳体4对应第一格腔形成有第二格腔;正极壳体2和负极壳体4固定连接,第一格腔与第二格腔对接用于容纳电池3。

正极壳体2形成有第一格腔,电池3正极的一端能够穿设于该第一格腔,且使电池3的正极与正极导片1连接;负极壳体4形成有第二格腔,电池3负极的一端能够穿设于该第二格腔,且使电池3的负极与负极导片5连接。

当正极壳体2和负极壳体4连接形成整个壳体,第一格腔和第二格腔对接形成容纳一整个电池3的腔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池3有多个,则第一格腔和第二格腔的也对应电池3设置有多个,且第一格腔和第二格腔一一对应。在安装时,第一格腔和第二格腔能够在电池3的径向对电池3进行初步定位,便于电池3的安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正极壳体2与负极壳体4之间设置有固定件,用于固定电池3模组单元内的线束。

优选地,该固定件为型号为M3的方螺母7。

在安装中,将正极壳体2与负极壳体4安装在一起时,为了方便第一格腔和第二格腔对应,本实用新型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正极壳体2用于连接负极壳体4的一侧形成有凸起结构,负极壳体4用于连接正极壳体2的一侧形成有与凸起结构相匹配的凹陷结构。

安装正极壳体2和负极壳体4时,正极壳体2上的凸起结构恰好与负极壳体4上的凹陷结构想匹配,实现正极壳体2与负极壳体4安装时的对准定位,防止二者之间出现错位。

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单元在工作中还需要与采样线路连接,以采集电池模组单元的温度以及电压。本实用新型至少一种实施例中的壳体顶部预埋有嵌母,用于连接采样线路。而且,在壳体的顶部,还设置有采样盖板6,以覆盖上述采样线路,保证采样线路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嵌母的数量为三个。

进一步的,其中的采样线路电压采集线和温度采集线。电压采集线用于采集电池模组单元的电压大小,以获得电池模组的电量供应情况;温度采集线则用于采集电池模组单元的温度,以获得模组内部的热均衡情况。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电池模组单元的外形和大小都可以根据实际使用中蓄电池的大小调整,但是其内部结构以及原理不会发生变化。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如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任一种电池模组单元,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单元之间,第一个电池模组单元的负极与第二个电池模组单元的正极相连。

其中,电池模组单元的具体结构已在上文中做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多个电池模组单元依次串联组成电池模组,每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单元中,第一个电池模组单元的负极同第二个电池模组单元的正极在电池正负极的轴向上连接,增加了过流面积,有效避免了汇流问题引起的模组内温升不同的问题,对混合动力汽车及动力电池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适于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