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开关和使用该触发开关的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449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触发开关和使用该触发开关的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触发开关,例如涉及电动驱动器等电动工具中使用的触发开关和使用该触发开关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在电动驱动器等电动工具中使用触发开关,以进行其电源的接通断开,或者对转速进行控制。而且,一般情况下,在这种触发开关中组入对内置于电动工具的马达供给电力的功率电路、以及对马达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进行切换的控制电路。作为这种电动工具中使用的触发开关,例如可举出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的触发开关中,在一张金属制的印刷布线基板上设置有形成控制电路的多个控制元件、以及构成功率电路的功率元件即功率晶体管(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公报2006/0009053a1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触发开关中,由发热量较大的功率元件构成的功率电路和由耐热温度较低的控制元件构成的控制电路配置在同一印刷布线基板上,因此,有时由于功率元件的发热而使控制元件受到不良影响。其结果是,控制元件可能引起动作不良,最差情况下可能被破坏。

具体而言,一般情况下,在配置于印刷布线基板上的功率晶体管中流过较大电流,因此,其发热量较大。并且,当功率晶体管发热时,配置在功率晶体管周围的控制元件受到功率晶体管的发热的影响。特别是当控制元件周围的温度超过耐热温度时,控制元件容易劣化,成为故障的原因。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鉴于所述问题点,提供不容易产生故障的触发开关和使用该触发开关的电动工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触发开关具有:外壳;触发器,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柱塞,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接近和离开的方式连结所述触发器,并且具有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的滑动件;第1印刷布线基板,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滑动件接触的滑动电阻体和与该滑动电阻体一起构成控制电路的控制元件;以及第2印刷布线基板,其与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分开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与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电连接,并且设置有根据所述控制元件的信号供给电流的功率元件。

发明效果

根据所述方式的触发开关,构成控制电路的控制元件和对电动工具等供给电流的功率元件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印刷布线基板上,因此,控制元件不容易受到功率元件的发热的影响。由此,能够实现控制元件不容易劣化且不容易发生故障的触发开关。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动工具构成为具有所述触发开关。

根据所述方式的电动工具,构成控制电路的控制元件和用于对电动工具等供给电流的功率元件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印刷布线基板上。因此,用于形成控制电路的控制元件不容易受到功率元件的发热的影响。由此,能够实现控制元件不容易劣化且不容易发生故障的电动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组入有本发明的触发开关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触发开关单体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从图2所示的触发开关上去除了第2罩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从图2所示的触发开关上去除了复原螺旋弹簧的情况的沿着x-z轴(第1罩和第2罩的贴合面)切断后的剖面立体图。

图5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与图5的分解立体图不同的视点进行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是图2所示的触发开关的沿着x-y轴(与第1罩和第2罩的贴合面正交且横穿柱塞的平面)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9是图2所示的触发开关的沿着y-z轴(与柱塞的操作轴的延伸方向正交且横穿柱塞的操作台的平面)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10是对图8的主要部分进行放大的沿着x-y轴(第1罩和第2罩的贴合面)切断后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图2所示的触发开关的动作前的沿着x-z轴(第1罩和第2罩的贴合面)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图2所示的触发开关的动作中的沿着x-z轴(第1罩和第2罩的贴合面)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图2所示的触发开关的动作后的沿着x-z轴(第1罩和第2罩的贴合面)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触发开关的第2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触发开关的第3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15的附图对本发明的触发开关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对附图所示的结构进行说明时,使用x、y、z方向等表示方向的用语和表示其他方位的其他用语,但是,使用这些用语的目的在于通过附图容易理解实施方式。因此,这些用语不限于表示实际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时的方向。并且,不应该通过这些用语限定性地解释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的技术范围。

(第1实施方式)

例如,如图1~图13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触发开关20固定在作为电动工具的一例的电动驱动器10的电动驱动器主体11上,与电动驱动器主体11一起构成电动驱动器10。

如图1所示,电动驱动器主体11由以下部分构成:驱动机构收纳部111,其收纳有使砧座14转动的马达等驱动机构部(未图示);握持部12,其从该驱动机构收纳部111向与砧座14的转动轴大致正交的方向的下方延伸;以及连接台13,其设置在握持部12的延伸方向的下端,能够以可拆装的方式连接未图示的充电电池。在电动驱动器主体11的握持部12的基部(握持部12的上端部(驱动机构收纳部111侧的端部))设置有触发开关20。另外,驱动机构收纳部111的马达与触发开关20电连接,充电电池与触发开关20电连接。

触发开关20根据从其内部的控制电路输出的控制信号,对具有场效应晶体管(fet)的功率电路(未图示)进行控制。而且,功率电路对供给到电动驱动器10的马达(未图示)的充电电池的电力进行控制,使砧座14以期望的转速转动。

如图2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触发开关20构成在绝缘性的外壳21内。

即,如图5和图6所示,触发开关20在由第1罩22和第2罩25构成的大致矩形箱状的外壳21内组入基体30、柱塞40、第1印刷布线基板60、第2印刷布线基板65、散热器67等内部结构部件、正反切换机构80以及触点机构90。进而,在外壳21上组入触发器70和切换杆75。另外,第1印刷布线基板60、第2印刷布线基板65和散热器67分别具有板状,在其厚度方向上并列配置。并且,在第1印刷布线基板60与散热器67之间配置有第2印刷布线基板65。

如图5所示,第1罩22在其z1方向的面的x1方向的端部具有支承后述切换杆75的半圆形的嵌合凹部23。并且,第1罩22在其x1方向的面上具有支承后述柱塞40的操作轴42的半圆筒形肋24(图5)。即,该半圆筒状肋24位于嵌合凹部23的正下方。

如图6所示,第2罩25具有能够安装在第1罩22上的正面形状,在其z1方向的面的x1方向的端部具有支承后述切换杆75的半圆形的嵌合凹部26。并且,第2罩25在其x1方向的面上具有支承柱塞40的操作轴42的半圆筒形肋27。

另外,所述第2罩25的接合面中的、安装有后述柱塞40的操作轴42和切换杆75的部分以外的接合面利用超声波焊接或粘接剂而与所述第1罩22一体化。即,第1罩22和第2罩25利用超声波焊接或粘接剂一体化。

如图6和图7所示,基体30具有能够收纳在外壳21内部的外形形状,固定在第2罩25上。而且,基体30具有箱形状,在y2方向的面(与第1罩22相对的面)上具有开口部31。如图7所示,在基体30的x1方向的面的半圆筒形肋27的下侧设置有切口部32。并且,基体30被设计成能够利用其z1方向的面(图7的上表面)和外壳21保持后述正反切换机构80。并且,基体30被设计成能够在其内部保持后述触点机构90。

如图6所示,柱塞40从矩形箱形状的操作台41向x1方向突出设置有操作轴42。即,柱塞40具有操作台41和操作轴42。操作台41收纳在外壳21的内部,并且被配置成能够在触发器70相对于外壳21接近或离开的接触分离方向上移动,并且,具有沿着触发器70的接触分离方向延伸且与后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60的滑动电阻体61接触的导电性的滑动件50。并且,操作轴42具有在触发器70的接触分离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延伸方向的一端与触发器70连结,延伸方向的另一端与操作台41连结。在操作轴42的前端设置有卡合肋43。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操作台41的x2方向的面(与连结有操作轴42的面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嵌合孔44,该嵌合孔44配置在与操作轴42相同的轴心上。在该嵌合孔44中插入有复原螺旋弹簧45。并且,如图6所示,在操作台41的y2方向的面(在操作轴42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一个面)上并列设置有2个压入槽46。各压入槽46与操作轴42平行地延伸,在其中央部设置有压入用切口部47。在各压入槽46中分别压入后述滑动件50。并且,在操作台41的z2方向的面(在操作轴42的延伸方向上延伸且与设置有压入槽46的面相邻的面)上设置有操作部48、49,该操作部48、49在操作轴42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锥面。

如图6所示,各滑动件50具有矩形板状,在其两端部设置有触点部51。各触点部51被设置在短边方向中央的切口在短边方向上一分为二。即,该触发开关20的触点构造为双触点构造。并且,在各滑动件50的中央部的短边方向的两缘部设置有弹性爪部52。

而且,滑动件50将滑动件50的弹性爪部52压入设于柱塞40的压入槽46中的压入用切口部47,防止脱落。

如图6所示,第1印刷布线基板60具有能够包覆基体30的开口部31的正面形状。并且,第1印刷布线基板60在其正反面印刷的电路图案(未图示)上安装有电阻、电容器等控制元件100(图5所示)。特别地,如图5所示,在y1方向的面上印刷布线有滑动电阻体61。即,第1印刷布线基板60设置在外壳21的内部,设置有与滑动件50接触的滑动电阻体61和与该滑动电阻体61一起构成控制电路的控制元件100。另外,控制元件100能够设置在第1印刷布线基板60的任意位置。

而且,第1印刷布线基板60具有第1连接孔64(图10所示的第1连接孔的一例)、第2连接孔(未图示)和第3连接孔(未图示)。第1连接孔64、第2连接孔和第3连接孔分别在第1印刷布线基板60的厚度方向上贯通。并且,在第1连接孔64、第2连接孔和第3连接孔的y2方向的面(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相对的面)的开口缘部分别印刷有以第1连接孔64、第2连接孔和第3连接孔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第1布线图案62。由此,第1印刷布线基板60经由后述第1螺旋弹簧84、第2螺旋弹簧96、后述第1轴部83、第2轴部91b和第3轴部95b而与后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电连接。

如图6所示,第2印刷布线基板65具有能够包覆基体30的开口部31的正面形状。并且,第2印刷布线基板65在外向面(即与散热器67相对的面)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布线图案,在该布线图案上安装有发热的功率元件66。功率元件66接收第1印刷布线基板60的滑动电阻体61的电阻值的变化作为控制信号,根据接收到的电阻值的变化,使供给到电动驱动器10的马达的电流值变化。进而,第2印刷布线基板65具有图10所示的第4连接孔68(第2连接孔的一例)、第5连接孔(未图示)和第6连接孔(未图示)。第4连接孔68、第5连接孔和第6连接孔分别在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的厚度方向上贯通。并且,在第4连接孔68、第5连接孔和第6连接孔的y1方向的面(与第1印刷布线基板60相对的面)的开口缘部分别印刷有以第4连接孔68、第5连接孔和第6连接孔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第2布线图案63。由此,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经由后述第1螺旋弹簧84、第2螺旋弹簧96、后述第1轴部83、第2轴部91b和第3轴部95b而与第1印刷布线基板60电连接。另外,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的外向面称作与外壳21相对的相对面中的更接近外壳21的相对面。

如图6所示,散热器67被安装成包覆功率元件66且与其接触。并且,散热器67通过未图示的铆钉等固定金属件安装在第2印刷布线基板65上。而且,散热器67吸收接触着的功率元件66发出的热并将其散热到外部。

如图5所示,触发器70是在沿着包含x1和x2方向以及y1和y2方向的平面的剖面视图中具有コ字形状的成形品,在其相对的内侧面架设有加强肋71(即,触发器70具有中空的大致矩形箱状,其一个面(x2方向的面)开口。与该开口的面相邻的z1方向的面由加强肋71构成)。在加强肋71的上面(z1方向的面)的大致中央突出设置有位置限制突部72。

而且,触发器70使设置在柱塞40的操作轴42前端的卡合肋43与从内侧面向x2方向突出设置的卡合承受部73卡合,由此与柱塞40一体化。即,在触发器70的内部设置有与柱塞40的操作轴42的卡合肋43卡合的卡合承受部73。而且,卡合肋43和卡合承受部73卡合,触发器70和柱塞40一体化。

如图4所示,切换杆75具有在z1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部76、从转动轴部76的上端部向x1方向延伸的操作部77、从其下端部向x2方向延伸的切换部78。转动轴部76被定位在第1罩22和第2罩25的半圆形的嵌合凹部23、26中,被支承成能够转动(图2)。并且,在操作部77设置有从其z1方向的面突出的操作突起77a。而且,在切换部78中,在其z2方向的面上设置有转动接触片79。因此,当切换杆75以转动轴部76为支点转动时,转动接触片79转动。而且,所述转动接触片79与后述正反切换机构80的第1中继端子81接触。其结果是,第1印刷布线基板60和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的电路进行切换,能够切换未图示的马达的旋转方向的正反。

如图7所示,正反切换机构80构成为切换杆75以转动轴部76为中心转动,由此能够切换电路。而且,正反切换机构80具有导电性的第1中继端子81和外部端子82。第1中继端子81具有朝向y2方向延伸的作为导电金属件的一例的第1轴部83。如图10所示,第1轴部83贯穿插入到设置在第1印刷布线基板60和第2印刷布线基板65上的第1连接孔64和第4连接孔68中,通过锡焊,以与第1连接孔64的第1布线图案62和第4连接孔68的第2布线图案63连接的状态进行固定。

并且,如图10所示,所述第1轴部83贯穿插入到配置在第1印刷布线基板60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65之间的第1螺旋弹簧84中。所述第1螺旋弹簧84的伸缩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1布线图案62和第2布线图案63连接,由此,将第1印刷布线基板60和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相互电连接。并且,外部端子82露出到触发开关20的外壳21的外部,与电动驱动器10的马达电连接,供给电力。

如图7所示,触点机构90构成为支承在可动触点端子91上的开闭用可动接触片92转动,由此能够对电动驱动器10供给电力。所述开闭用可动接触片92在x2方向的自由端部设置有开闭用可动触点92a,经由螺旋弹簧94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可动触点端子91上。

并且,以能够接触分离的方式与所述开闭用可动触点92a相对的开闭用固定触点95a设置在固定触点端子95上(图3)。

而且,如图7所示,作为导电金属件的一例的第2轴部91b从所述可动触点端子91向y2方向延伸。并且,作为导电金属件的一例的第3轴部95b从固定触点端子95向y2方向延伸。另外,97是二极管。

综上所述,触发开关20具有:外壳21;触发器70,其设置在外壳21的外部;柱塞40,其以能够相对于外壳21接近和离开的方式连结触发器70,并且具有配置在外壳21的内部的滑动件50;第1印刷布线基板60,其设置在外壳21的内部,设置有能够与滑动件50接触的滑动电阻体61和与该滑动电阻体61一起形成控制电路的控制元件100;以及第2印刷布线基板65,其设置在外壳21的内部,与第1印刷布线基板60电连接,并且设置有根据控制元件100的信号供给电流的功率元件。

接着,对由所述结构物品构成的触发开关2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首先,在基体30的内部组装触点机构90,在基体30的z1方向的面上组装正反切换机构80。此时,以使第1轴部83、第2轴部91b和第3轴部95b朝向y2方向的方式,在基体30中组装第1中继端子81、可动触点端子91和固定触点端子95。

接着,如图6所示,在设置于柱塞40的操作台41上的一对压入槽46中分别组装滑动件50。此时,将滑动件50的弹性爪部52压入设置于压入槽46的压入用切口部47中,在滑动件50的两端的触点部51从压入槽46突出的状态下将各滑动件50固定在各压入槽46中。并且,将设置于柱塞40的操作轴42前端的卡合肋43和触发器70的卡合承受部73卡合,使柱塞40和触发器70一体化。

接着,在基体30的内部组入柱塞40。具体而言,以能够在x1和x2方向上滑动移动的方式将柱塞40的操作台41收纳在基体30的内部。此时,以使柱塞40的操作轴42从半圆筒形肋24、27突出的方式进行组装。并且,以使复原螺旋弹簧45的一端与基体30的内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柱塞40。

然后,在基体30中组装第1印刷布线基板60和第2印刷布线基板65。

即,如图8所示,在设置于第1印刷布线基板60的第1连接孔64(图10)、未图示的第2连接孔和第3连接孔中分别插入第1轴部83、第2轴部91b和第3轴部95b。此时,如图8所示,以使组装于柱塞40的滑动件50的触点部51伴随触发器70的接近动作和离开动作而与第1印刷布线基板60和滑动电阻体61滑动接触的方式配置第1印刷布线基板60。

接着,使第1中继端子81、可动触点端子91、固定触点端子95的第1轴部83、第2轴部91b和第3轴部95b分别贯穿插入到第1螺旋弹簧84和第2螺旋弹簧96中。然后,在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的第4连接孔68、未图示的第5连接孔和第6连接孔中分别插入第1轴部83b、第2轴部91b和第3轴部95b,通过锡焊进行固定。

此时,设置于第1连接孔64、第2连接孔和第3连接孔的开口缘部的第1布线图案62和第2布线图案63与第1螺旋弹簧84和第2螺旋弹簧96的伸缩方向的两端接触。

由此,借助第1螺旋弹簧84和第2螺旋弹簧96的y1和y2方向的作用力,向滑动件50侧(朝向柱塞40的操作台41)对第1印刷布线基板60施力。因此,第1印刷布线基板60与滑动件50的接触压力提高。其结果是,可确保第1印刷布线基板60的滑动电阻体61与滑动件50的接触可靠性。

进而,控制元件100和功率元件66分别分开地设置在第1印刷布线基板60和第2印刷布线基板65上。因此,不容易由于功率元件66的发热而使控制元件100劣化、发生故障。即,根据所述触发开关20,构成控制电路的控制元件100和用于对电动工具等供给电流的功率元件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印刷布线基板60、65上,因此,控制元件100不容易受到功率元件的发热的影响。由此,能够实现控制元件100不容易劣化且不容易发生故障的触发开关。

并且,第1印刷布线基板60和第2印刷布线基板65被配置成在厚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隙而相对。因此,控制元件100更不容易受到功率元件的发热的影响,能够实现控制元件100更不容易劣化且不容易发生故障的触发开关。

但是,一般情况下,构成功率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布线图案以同样厚度形成。而且,当构成功率电路的布线图案过薄时,对马达供给电力的布线图案可能由于流过的电流而熔断,是危险的。

相反,当构成控制电路的布线图案的一部分即滑动电阻体过厚时,在印刷布线基板与所述滑动电阻体之间产生较大阶梯差。因此,当滑动件在印刷布线基板与滑动电阻体之间往复移动时,由于印刷布线基板与滑动电阻体之间的较大阶梯差而使滑动件容易磨损,有时触发开关的寿命缩短。

在所述触发开关20中,控制元件100和功率元件66安装在不同的印刷布线基板上,因此,能够使第1印刷布线基板60的布线图案的厚度和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的布线图案的厚度不同。因此,例如通过减薄第1印刷布线基板60的滑动电阻体61的厚度,能够减少滑动件50的触点部51的磨损,实现寿命较长的触发开关。

另一方面,例如,通过加厚第2印刷布线基板65上的布线图案,可得到能够应对电动驱动器10的马达中流过的大电流的印刷布线基板。即,能够防止由于流过的电流而引起的布线图案的熔断,能够实现安全的触发开关。

接着,在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的功率元件66上配置散热器67,利用未图示的铆钉等固定金属件固定在第2印刷布线基板65上。由此,散热器67吸收功率元件66发出的热并将其散热到外部。

最后,利用第1罩22和第2罩25包覆基体30,形成外壳21。此时,利用第1罩22的嵌合凹部23和第2罩25的嵌合凹部26对切换杆75的转动轴部76进行定位,并且,支承成能够以转动轴部76为支点转动。

进而,利用第1罩22的半圆筒形肋24和第2罩25的半圆筒形肋27支承柱塞40的操作轴42。由此,通过以使触发器70朝向外壳21接近的方式进行推入,复原螺旋弹簧45压缩,通过以使触发器70从外壳21离开的方式进行解除,复原螺旋弹簧45伸长,从而柱塞40在x轴上沿着触发器70的接触分离方向往复移动。最后,利用超声波焊接或粘接剂进行接合而使第1罩22和第2罩25一体化,由此,组装作业完成。

接着,对触发开关20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1所示,在动作前,借助复原螺旋弹簧45的作用力,向x1方向对柱塞40施力。此时,如图8所示,安装在柱塞40上的滑动件50的触点部51与第1印刷布线基板60接触,但是,不与滑动电阻体61接触。并且,如图11所示,通过螺旋弹簧94a向z2方向对开闭用可动接触片92施力。但是,由于位置限制在柱塞40的操作部48,因此,可动触点98以从固定触点99离开的状态相对。

然后,当作业者以使触发器70朝向外壳21接近的方式进行推入时,复原螺旋弹簧45被压缩,柱塞40朝向操作轴42的轴心方向(x2方向)滑动移动。因此,组装于柱塞40的滑动件50在第1印刷布线基板60上滑动,骑在滑动电阻体61上。此时,滑动件50和滑动电阻体61以最大电阻值接触。同时,柱塞40的操作部48对开闭用可动接触片92的位置限制被解除。因此,开闭用可动接触片92借助螺旋弹簧94a的弹力以可动触点端子91的支承部为中心转动,开闭用可动接触片92的开闭用可动触点92a与固定触点端子95的开闭用固定触点95a接触。

进而,当以使触发器70朝向外壳21接近的方式进行推入时,如图12所示,柱塞40被向x2方向推入,滑动件50在滑动电阻体61上滑动。因此,根据触发器70的推入量,电阻值减小。然后,如图9和图10所示,从第1印刷布线基板60经由第1螺旋弹簧84向安装在第2印刷布线基板65上的功率元件66发送所述电阻值作为控制信号。由此,功率元件66根据控制信号对从触点机构90供给的电流进行调整后输出到马达。

进而,当以使触发器70朝向外壳21接近的方式进行推入时,如图13所示,柱塞40被推入到基体30的里侧,滑动电阻值成为零附近。其结果是,从接收到电阻值变化的功率元件66输出控制信号,马达的转速成为最大。

接着,当作业者解除触发器70的推入时,借助复原螺旋弹簧45的弹力,柱塞40从外壳21离开而退回,滑动件50以与所述相反的方向(x1方向)在第1印刷布线基板60上滑动。然后,滑动件50从滑动电阻体61脱离而复原到第1印刷布线基板60上的原来位置。并且,如图11所示,柱塞40的操作部48克服螺旋弹簧94a的弹力而使开闭用可动接触片92在与所述相反的方向上转动,因此,可动触点92a从固定触点95a离开。

另外,在切换杆75位于中立位置时,切换杆75的一端部与触发器70的位置限制突部72接触。因此,无法拉入触发器70,因此防止误操作。

并且,根据所述触发开关20,经由配置在第1印刷布线基板60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65之间的螺旋弹簧84、96,第1印刷布线基板60和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电连接。即,螺旋弹簧84、96的伸缩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设置于各印刷布线基板60、65的各连接孔64、68的开口缘部的同心圆状的第1布线图案62和第2布线图案63接触,相对的第1印刷布线基板60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相互电连接。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振动等而引起的第1印刷布线基板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之间的连接不良,接触可靠性提高。由此,能够减少由于振动等而引起的第1印刷布线基板60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65之间的接触不良,因此,能够实现接触可靠性较高的触发开关。

并且,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的功率元件的热经由散热器67释放到外壳21的外部。因此,能够防止功率元件自身的劣化和破坏。

并且,根据所述电动驱动器10,通过所述触发开关20,能够实现控制元件100不容易劣化且不容易发生故障的电动工具。并且,根据需要按照每个印刷布线基板对布线图案的厚度进行调整,由此,与滑动电阻体滑动接触的滑动件不容易磨损,能够延长寿命,避免由于流过的电流而引起的布线图案的熔断。

(第2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第2实施方式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触发开关20的第1罩22上设置有使散热器67露出到外壳21外部的窗部28。即,通过使散热器67与窗部28嵌合,散热器67从第1罩22露出。由此,能够高效地使从功率元件66产生的热散热到外壳21的外部,能够实现散热特性进一步提高的触发开关20。

另外,其他方面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编号并省略说明。

(第3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第3实施方式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使用3张印刷布线基板。具体而言,利用多个(2张)印刷布线基板构成第1印刷布线基板60。将耐热性较低的控制元件100安装在厚度方向(y1和y2方向)上不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65重合的印刷布线基板85上。厚度方向上不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65重合的印刷布线基板和不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相对的印刷布线基板85被配置成在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面(x-z平面)相互成为同一平面,经由连接器86等进行连接。

这样,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65重合的印刷布线基板85上安装耐热性较低的控制元件,由此,耐热性较低的控制元件更不容易受到从功率元件66产生的发热的影响。由此,能够实现控制元件更不容易劣化且不容易发生故障的触发开关20。

总之,印刷布线基板至少分成2张基板即可。而且,构成为安装在一个印刷布线基板上的功率元件的发热不会对安装在剩余的另一个印刷布线基板上的控制元件带来不良影响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具体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发开关20。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能够如下进行变形来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印刷布线基板60和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经由从第1中继端子81和可动触点端子91延伸的第1轴部83和第2轴部91b以及第1螺旋弹簧84和第2螺旋弹簧96在多个部位电连接,但是,至少在一个部位电连接即可。并且,也可以不是固定中继端子的轴部,而是通过其他公知的电连接方法固定印刷布线基板彼此。

印刷布线基板的配置能够灵活地变更,可以根据组装于柱塞40的滑动件50的配置和滑动方向进行适当变更。因此,第1印刷布线基板60和第2印刷布线基板65不需要必须相对。例如,第1印刷布线基板60和第2印刷布线基板65也可以被配置成形成规定角度。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印刷布线基板60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65之间设置有规定空隙(间隙)。但是,只要是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的功率元件66的热不容易传递到第1印刷布线基板60的控制元件的构造即可。因此,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第1印刷布线基板60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65之间配置公知的绝热片110(绝热部件的一例)。由此,安装于第1印刷布线基板的控制元件不容易受到安装于第2印刷布线基板的功率元件的热的影响,能够防止控制元件的劣化或破坏。

并且,第1实施方式的散热器67具有散热功能即可,能够使用公知的散热部件。而且,也可以在散热器67与功率元件之间夹入容易传递热的传热片等。进而,散热部件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的固定方法不限于基于铆钉等金属金属件的固定方法,也可以是其他公知的固定方法。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最后对本发明的各种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触发开关具有:

柱塞,其具有操作轴,沿着所述操作轴的轴心方向移动;

导电性的滑动件,其沿着所述操作轴的轴心方向设置在所述柱塞上;

第1印刷布线基板,其设置有供所述滑动件滑动接触的滑动电阻体;以及

第2印刷布线基板,其与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电连接,

其中,

在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电阻体一起构成控制电路的控制元件,另一方面,

在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上设置有根据所述控制元件的控制信号供给电流的功率元件。

换言之,第1方式的触发开关具有:

外壳;

触发器,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

柱塞,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接近和离开的方式连结所述触发器,并且具有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的滑动件;

第1印刷布线基板,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滑动件接触的滑动电阻体和与该滑动电阻体一起形成控制电路的控制元件;以及

第2印刷布线基板,其与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分开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与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电连接,并且设置有根据所述控制元件的信号供给电流的功率元件。

根据第1方式的触发开关,构成控制电路的控制元件和对电动工具等供给电流的功率元件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印刷布线基板上,因此,控制元件不容易受到功率元件的发热的影响。由此,能够实现控制元件不容易劣化且不容易发生故障的触发开关。

并且,能够根据需要,按照每个印刷布线基板对布线图案的厚度进行调整。例如,通过减薄第1印刷布线基板的滑动电阻体,能够减少与滑动电阻体滑动接触的滑动件的磨损,能够延长触发开关的寿命。

并且,例如,通过加厚第2印刷布线基板的布线图案,能够防止由于流过的电流而引起的布线图案的熔断,能够实现安全的触发开关。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触发开关也可以是,

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和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被配置成隔开规定间隙而相对,

经由配置在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与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之间的螺旋弹簧使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和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电连接。

换言之,在第2方式的触发开关中,

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和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被配置成在厚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隙而相对,

所述触发开关还具有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配置在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与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之间,伸缩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和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接触,

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和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经由所述螺旋弹簧而电连接。

根据第2方式的触发开关,经由配置在第1印刷布线基板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之间的螺旋弹簧使第1印刷布线基板和第2印刷布线基板电连接。由此,能够减少由于振动等而引起的第1印刷布线基板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之间的接触不良,因此,能够实现接触可靠性较高的触发开关。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触发开关也可以是,

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具有第1连接孔,并且,

在与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相对的面中的所述第1连接孔的开口缘部设置有以所述第1连接孔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第1布线图案,另一方面,

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具有第2连接孔,并且,

在与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相对的面中的所述第2连接孔的开口缘部设置有以所述第2连接孔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第2布线图案,

所述螺旋弹簧的两端与所述第1布线图案和所述第2布线图案接触,并且,

在所述第1连接孔和所述第2连接孔中贯穿插入有导电金属件。

换言之,在第3方式的触发开关中,

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第1连接孔,并且,在与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相对的面的所述第1连接孔的开口缘部具有以所述第1连接孔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第1布线图案,另一方面,

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第2连接孔,并且,在与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相对的面的所述第2连接孔的开口缘部具有以所述第2连接孔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第2布线图案,

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伸缩方向的两端与所述第1布线图案和所述第2布线图案接触,并且,

所述触发开关还具有导电金属件,该导电金属件穿过所述螺旋弹簧的内部进行延伸,与所述第1连接孔的所述第1布线图案和所述第2连接孔的所述第2布线图案连接。

根据第3方式的触发开关,螺旋弹簧的伸缩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各个印刷布线基板的连接孔的开口缘部的同心圆状的布线图案接触,相对的第1印刷布线基板和第2印刷布线基板相互电连接。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振动等而引起的第1印刷布线基板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之间的连接不良,接触可靠性提高。

并且,通过在第1连接孔和第2连接孔中贯穿插入导电金属件,能够形成与由所述螺旋弹簧形成的信号回路不同路径的功率回路。因此,通过有效活用所述螺旋弹簧的中心孔,可得到节省空间的触发开关。

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触发开关也可以是,

所述功率元件设置在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的外向面上,并且被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和散热部件夹持。

换言之,在第4方式的触发开关中,

所述触发开关还具有板状的散热部件,该散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与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和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并列配置,

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配置在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与所述散热部件之间,

所述功率元件设置在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的与所述散热部件相对的面上。

根据第4方式的触发开关,所述功率元件的热经由散热部件释放到外壳的外部。因此,能够防止功率元件自身的劣化和破坏。

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触发开关也可以是,

在收纳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和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的外壳的侧面设置有嵌合所述散热部件的窗部,

使所述散热部件从所述窗部露出到外部。

换言之,在第5方式的触发开关中,

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使所述散热部件露出到所述外壳的外部的窗部。

根据第5方式的触发开关,功率元件的热经由散热部件和窗部释放到外壳的外部。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功率元件自体的劣化和破坏。

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触发开关也可以是,

在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与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之间配置有绝热部件。

换言之,在第6方式的触发开关中,

所述触发开关还具有绝热部件,该绝热部件配置在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与所述第2印刷布线基板之间。

根据第6方式的触发开关,通过绝热部件,安装于第1印刷布线基板的控制元件不容易受到安装于第2印刷布线基板的功率元件的热的影响。因此,能够防止控制元件的劣化或破坏。

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触发开关也可以是,

以与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成为同一面的方式配置安装有所述控制元件的第3印刷布线基板。

换言之,在第7方式的触发开关中,

所述第1印刷布线基板由被配置成在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面相互成为同一面的多个印刷布线基板构成。

根据第7方式的触发开关,例如,利用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相对的印刷布线基板和不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相对的印刷布线基板构成第1印刷布线基板,在不与第2印刷布线基板65相对的印刷布线基板上安装控制元件,由此,能够减少设置于第2印刷布线基板的功率元件的发热对控制元件的影响。因此,能够防止控制元件的劣化或破坏。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第8方式的电动工具构成为具有所述触发开关。

根据第8方式的电动工具,构成控制电路的控制元件和用于对电动工具等供给电流的功率元件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印刷布线基板上。因此,用于形成控制电路的控制元件不容易受到功率元件的发热的影响。由此,能够实现控制元件不容易劣化且不容易发生故障的电动工具。

并且,能够根据需要,按照每个印刷布线基板对布线图案的厚度进行调整。例如,通过较薄地形成第1印刷布线基板的滑动电阻体,与滑动电阻体滑动接触的滑动件不容易磨损,寿命延长。

进而,例如通过加厚第2印刷布线基板的布线图案,能够避免由于流过的电流而引起的布线图案的熔断,能够实现安全的电动工具。

另外,通过适当组合所述各种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任意实施方式或变形例,能够发挥各自具有的效果。并且,能够进行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或实施例彼此的组合或实施方式与实施例的组合,并且,还能够进行不同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的特征彼此的组合。

参照附图,与优选实施方式相关联地充分记载了本发明,但是,熟悉该技术的人明白各种变形和修正。应该理解到只要不脱离基于附加的权利要求书的本发明的范围,则这种变形和修正包含在其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触发开关不限于所述触发开关,当然还能够应用于其他开关。并且,本发明的触发开关不限于应用于电动驱动器的情况,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电动工具,例如冲击起子、电链锯、扫除机等。

并且,本发明的电动工具例如能够用于建筑工地或家庭的扫除。

标号说明

10:电动驱动器(电动工具的一例);11:电动驱动器主体;111:驱动机构收纳部;12:握持部;13:连接台;14:砧座;20:触发开关;21:外壳;22:第1罩;23:嵌合凹部;24:半圆筒形肋;25:第2罩;26:嵌合凹部;27:半圆筒形肋;28:窗部;30:基体;31:开口部;32:切口部;40:柱塞;41:操作台;42:操作轴;43:卡合肋;44:嵌合孔;45:复原螺旋弹簧;46:压入槽;47:压入用切口部;48:操作部;50:滑动件;51:触点部;52:弹性爪部;60:第1印刷布线基板;61:滑动电阻体;62:第1布线图案;63:第2布线图案;64:第1连接孔;65:第2印刷布线基板;66:功率元件;67:散热器(散热部件的一例);68:第4连接孔;70:触发器;71:加强肋;72:位置限制突部;73:卡合承受部;75:切换杆;76:转动轴部;77:操作部;77a:操作突起;78:切换部;79:转动接触片;80:正反切换机构;81:第1中继端子;82:外部端子;83:第1轴部(导电金属件的一例);84:第1螺旋弹簧;85:印刷布线基板;86:连接器;90:触点机构;91:可动触点端子;91b:第2轴部(导电金属件的一例);92:开闭用可动接触片;92a:开闭用可动触点;94a:螺旋弹簧;95:固定触点端子;95a:开闭用固定触点;95b:第3轴部(导电金属件的一例);96:第2螺旋弹簧;97:二极管;100:控制元件;110:绝热片(绝热部件的一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