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端子的电线及向电线压接的端子压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96660发布日期:2019-01-14 19:44阅读:1799来源:国知局
带端子的电线及向电线压接的端子压接方法与流程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带端子的电线及向电线压接的端子压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将端子连接到包覆电线的末端的结构中,分别在包覆电线中的通过剥皮而露出的芯线上将设置于端子的线筒紧固,在剩余的绝缘包覆层的末端将绝缘筒紧固。在此,已知如下:在使铝电线与铜制的端子连接的情况等、不同种类的金属彼此连接的情况下,当在两者的接触部分夹着水分时,两种金属作为离子溶入到水分中,发生通过电化学反应而进行贱金属的腐蚀的电腐蚀。

因此,以往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通过用由模塑树脂等构成的防腐剂将端子中的电线连接部(线筒和绝缘筒)密封,从而防止电腐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9744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与上述的防止电腐蚀对策关联地,例如当将线筒紧固于铝电线的芯线时,由于铝电线的末端处理(剥皮)的误差,芯线的露出长度过长,或者由于将芯线载置于线筒的底板上时的位置的误差等,芯线的顶端有可能从紧固的线筒的前缘突出需要量以上。那样的话,即使防腐剂附着于电线连接部,也有可能芯线的顶端突出到防腐剂外,其结果是,留有由于水分夹在里面而发生电腐蚀的可能性。

为了避免该情况,考虑到以将芯线覆盖到顶端的形式将线筒紧固,但是那样的话,不能确认是否可确保需要的紧固长度、即是否可担保需要的固定力,有时不能单纯地采用。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带端子的电线构成为,具备:包覆电线,其通过芯线由绝缘包覆层覆盖而构成;端子,其具有线筒,所述线筒压接到所述包覆电线的末端部的露出的所述芯线;以及防腐剂,其以覆盖压接的所述线筒的周围的方式附着,所述线筒呈从底板的两侧缘延伸形成有一对筒片的形状,在所述底板上以将所述芯线的顶端控制在比所述筒片的前缘靠后方的方式载置有所述芯线,并且所述一对筒片在以各所述筒片的延伸端侧对接并且将所述芯线包住的方式卷弯的形态下压接,且在压接的所述线筒的前缘部,通过形成为所述一对筒片的对接部的对应间隔扩大的形态,从而形成有芯线确认开口部。

在完成线筒的压接后,目视芯线确认开口部,确认包覆电线的芯线的顶端是否与该芯线确认开口部相对。如果能够确认出芯线的顶端与芯线确认开口部相对,则防腐剂以覆盖线筒的周围的方式附着,由此,可形成具备防蚀功能的带端子的电线。

在这样的带端子的电线中,因为芯线的顶端留在防腐剂内,所以可更确实地防止电腐蚀的发生。另外,通过芯线的顶端达到线筒的前缘附近,从而可对芯线确保需要的压接长度,结果是可担保需要的固定力。

芯线确认开口部在压接线筒的工序中形成,所以对压接线筒前的端子不会施加形状变更,能保留为与以前相同的形状而形成。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芯线确认开口部成为宽度朝向前方逐渐变宽并在所述线筒的前缘开口的形状。

不会使线筒的筒片产生过大的应力,能够正确地形成芯线确认开口部。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向电线压接的端子压接方法,将设置于端子的线筒压接到包覆电线中的露出的芯线,所述包覆电线通过所述芯线由绝缘包覆层覆盖而构成,所述线筒呈从底板的两侧缘延伸形成有一对筒片的形状,在所述芯线以所述芯线的顶端被控制在比所述筒片的前缘靠后方的方式载置于所述底板上后,所述一对筒片以各所述筒片的延伸端侧对接并且将所述芯线包住的方式卷弯地压接,并且在所述线筒的前缘部,所述一对筒片的对接部形成为扩大间隔地对应的形态,从而形成芯线确认开口部。

发明效果

根据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能够在担保芯线的固定力的基础上更确实地防止电腐蚀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局部俯视图。

图2是带端子的电线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切断的示意端面图。

图4是沿图1的iv-iv线切断的示意端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4说明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x构成为在铝电线10的末端导通连接有阴端子20。以覆盖该阴端子20中的电线连接部22的周围的方式附着(涂敷)有防腐剂35。

如图1及图2所示,铝电线10是包覆电线,是用合成树脂制的绝缘包覆层12覆盖芯线11的外周而构成的结构,芯线11是将铝或者铝合金制的多根金属线材11a捆扎而成的。

当在铝电线10连接阴端子20时,在铝电线10的末端,将绝缘包覆层12的末端切除(剥皮)预定长度,实施使芯线11露出的末端处理。

阴端子20通过对铜或者铜合金制的基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是在与对方的阳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21的后方设置有电线连接部22的结构,铝电线10的末端通过压接而连接到电线连接部22。

端子连接部21形成为大致方筒形,在内部设置有未图示的弹性接触片,通过在该端子连接部21内插入对方的阳端子的突片,从而取得电连接。

电线连接部22具备在前后隔开间隔地配置的线筒23和绝缘筒24,线筒23的后缘和绝缘筒24的前缘通过槽形连结部25连结。

线筒23发挥对铝电线10的露出的芯线11进行压接的作用,最初形成为宽度宽且高度低的一对筒片23b从底板23a(参照图3)的两侧缘立起的形状。

绝缘筒24发挥对铝电线10中的在剥皮处理后残留的绝缘包覆层12的末端进行压接的作用,形成为宽度窄且高度高的一对筒片24b从底板24a的两侧缘立起的形状。

作为上述的阴端子20中的线筒23和绝缘筒24的压接装置,装配有由砧座和卷边器构成的压接治具40(参照图3及图4。在该图中仅图示出线筒23侧的卷边器41)。

砧座作为接纳阴端子20中的线筒23的底板23a和绝缘筒24的底板24a的下模发挥作用。

卷边器作为能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砧座的上方的上模发挥作用,部分如前文所述,具备线筒23侧的卷边器41和绝缘筒24侧的卷边器(未图示)。

通过卷边器41在线筒23的底板23a由砧座接纳的状态下下降,从而实施线筒23的压接作业,基本上如图3所示,左右的筒片23b以使顶端彼此对接并且将芯线11包住的方式卷弯,以变形为所谓的心形的方式压接。因此,在卷边器41的内部,如该图3所示,形成有如左右的圆弧槽44中的内侧的侧缘彼此连接那样的呈m字形的压接槽43。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筒23中的前缘侧的预定长度区域l(全长的20%程度)中,对压接形状施加了变更。

因此,在卷边器41中的前端侧的预定长度区域中,对压接槽43的形状施加了变更。详细如图4所示,该区域的压接槽43从后缘朝向前缘(开放缘)形成为:左右的圆弧槽44逐渐减小直径,并且内侧的侧缘彼此的间隔逐渐拓宽。当着眼于“m字形”时,中央的向下突出的部分45形成为:在后缘,如图3所示,顶端较尖,与此相对,随着朝向前缘,如图4所示,顶端的宽度逐渐变宽。

通过卷边器41的前端侧的预定长度区域中的压接槽43形成为上述形状,从而在线筒23中的前缘侧的预定长度区域l中,左右的筒片23b以一边使得顶端彼此对接一边将芯线11包住的方式卷弯,并且如图4所示,压接成各筒片23b的顶端的对应间隔朝向前缘逐渐扩大的形态。

由此,在压接的线筒23的上表面、且在前端部的中央宽度位置上形成有呈三角形的芯线确认开口部30,芯线确认开口部30的宽度朝向前方逐渐变宽,且芯线确认开口部30在该线筒23的前缘开口。

此外,在绝缘筒24侧,省略详细的说明,但是伴随卷边器下降,左右的筒片24b以使顶端彼此重叠并且呈圆筒形地缠绕在绝缘包覆层12的末端的方式压接。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首先,使用压接治具40进行将阴端子20压接到铝电线10的末端的作业。具体地,在设置成在压接治具40的砧座上接纳从阴端子20中的线筒23到绝缘筒24的底板23a、24a的状态后,分别将如上所述实施了末端处理的铝电线10的露出的芯线11载置于线筒23的底板23a上,另外将绝缘包覆层12的末端载置于绝缘筒24的底板24a上。此时特别是关于芯线11,以顶端被控制在比筒片23b的前缘靠后方预定尺寸的形态载置于底板23a上。

通过卷边器从该状态开始下降,从而线筒23和绝缘筒24紧固。关于绝缘筒24,左右的筒片24b以使顶端彼此重叠并且呈圆筒形地缠绕在绝缘包覆层12的末端的方式压接。

关于线筒23,在后部侧的大部分区域中,如图3所示,左右的筒片23b在以使顶端彼此对接并且将芯线11包住的方式卷弯的形态下压接。另一方面,在前缘侧的预定长度区域l中,如图4所示,左右的筒片23b以使顶端彼此对接并且将芯线11包住的方式卷弯,并且压接成各筒片23b的顶端的对应间隔朝向前缘逐渐扩大的形态。

由此,如图1所示,在压接的线筒23的上表面、且在前端部的中央宽度位置形成有三角形的芯线确认开口部30,芯线确认开口部30的宽度朝向前方逐渐变宽,且芯线确认开口部30在该线筒23的前缘开口。

在此,目视上述的芯线确认开口部30,如图1所示,如果能够确认芯线11的顶端与芯线确认开口部30相对,则利用防腐剂附着装置,如图1及图2的点划线所示,将防腐剂35以覆盖包括线筒23的电线连接部22整体的方式附着并固化。由此,可形成具备防蚀功能的带端子的电线x。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x,因为铝电线10的芯线11的顶端留在防腐剂35内,所以可更确实地防止电腐蚀的发生。另外,因为芯线11的顶端到达芯线确认开口部30的位置、即线筒23的前缘附近,所以可确保需要的压接长度,结果是可担保需要的固定力。

因为芯线确认开口部30在压接线筒23的工序中形成,所以关于压接线筒23(电线连接部22)前的阴端子20,不会施加形状变更,能够保留为与先前相同的形状地形成。

芯线确认开口部30成为宽度朝向前方逐渐变宽并在线筒23的前缘开口的呈三角形的形状,所以不会使筒片23b产生过大的应力(应力集中),例如不会赋予出现龟裂等的损伤,能够正确地形成芯线确认开口部30。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包含下面的实施方式。

(1)在线筒的前缘部形成的芯线确认开口部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三角形,只要在压接筒片时不产生过大的应力,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另外,也可以不在线筒的前缘开口,而形成于前缘的内侧。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以覆盖从线筒到绝缘筒的电线连接部整体的方式附着有防腐剂的情况,但是只要能覆盖芯线有可能露出地配置的区域,也可以使得仅在线筒的周围附着防腐剂。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端子例示了阴端子,但是也能够适用于具有端子连接部的阳端子,该端子连接部为使突片突出的形状。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有由多条金属线材构成的芯线的包覆电线,例如,也可以是芯线由直径比较大的1根金属线材形成的包覆电线、即单芯线型的包覆电线。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带端子的电线,例示了在铝电线连接有铜或者铜合金制的端子的带端子的电线,但是不限于此,也能够广泛使用于包覆电线的芯线和与其连接的端子由不同种类的金属形成的全部带端子的电线。

附图标记说明

x:带端子的电线

10:铝电线(包覆电线)

11:芯线

12:绝缘包覆层

20:阴端子(端子)

23:线筒

23a:底板

23b:筒片

30:芯线确认开口部

35:防腐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