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6689发布日期:2018-08-28 23:0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电子元器件中的电容器,具体来说是防爆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电子电路中常用到的电子元器件,电容器在电路中的电容量较大,在实际使用中如出现超负荷的现象极易出现膨胀甚至爆炸的现象,在实际使用中,电容器若出现爆炸,则会对附近的其他电子元器件造成连带的损伤,因此,电容器的设计需要将防爆性能考虑在内,现行的防爆电容的防爆设计主要是在电容器内设置防爆丝,在电容器超负荷时防爆丝可以断开,电容器断电后即不会出现爆炸,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该种形式的电容器的防爆性能不佳,经常出现电容器爆炸后防爆丝才断开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防爆电容器,它采用气动式的结构,在电容器发生膨胀尚未爆炸时通过气动的形式将电容器进行断开,从而实现电容器的防爆效果。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防爆电容器,它包括相对应的壳体和设在壳体内的电容器。

所述的电容器将壳体分为上下部的两个腔体,两个腔体外侧设有将两个腔体相联通的通道,上下部的腔体内填充高压气体;电容器上设有凹陷的触点,壳体底部设有贯穿到壳体内部的支脚,所述的支脚顶部对应到电容器上的触点。

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对通道进行打开和关闭的锁止装置。

所述的壳体包括外壳和内壳,外壳和内壳为同心的圆柱形筒状;所述的电容器设在内壳内,电容器与内壳的内壁相啮合。

所述的内壳下部设有环状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对电容器进行支撑。

电容器上部的腔体包括电容器与壳体的顶板之间的腔体,电容器下部的腔体包括支撑板与壳体的底板之间的腔体;所述的通道包括外壳和内壳之间的空隙。

所述的内壳底部设有将下部的腔体与通道进行联通的通槽,内壳顶部中心处设有将上部的腔体与通道进行联通的锁孔;上部的腔体内设有对锁孔进行封堵和松开的锁止装置。

所述的锁止装置包括阶梯柱状的滑块,滑块的下部与内壳相啮合,滑块的上部与锁孔相啮合;滑块上设有将上部的腔体与通道联通的通气孔。

滑块中心处设有圆柱槽,圆柱槽顶部设有横向的通气孔,滑块顶部与内壳顶部齐平时,通气孔通过锁孔侧壁进行封堵。

滑块与壳体顶板之间形成平衡腔,内壳顶部侧面设有将平衡腔与通道进行联通的通槽。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两个腔体的结构设计,使电容器在膨胀发热的过程中打破两个腔体之间的压力差,从而实现对电容器的推动,使电容器断电,使膨胀爆炸终止,实际使用效果优良,结构设计合理,可以有效的防止电容器的爆炸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防爆电容器,它包括相对应的壳体1和设在壳体内的电容器2。

壳体1包括外壳101和内壳102,外壳101和内壳102为同心的圆柱形筒状;所述的电容器2设在内壳102内,电容器2与内壳102的内壁相啮合,内壳102下部设有环状的支撑板3,所述的支撑板3对电容器2进行支撑;上下部的腔体内填充高压气体。

电容器2上部的腔体包括电容器2与内壳102的顶板之间的腔体,电容器2下部的腔体包括支撑板3与内壳102的底板之间的腔体;外壳101和内壳102之间的空隙处为联通上下部腔体的通道4。

内壳102底部设有将下部的腔体与通道4进行联通的通槽,内壳102顶部中心处设有将上部的腔体与通道4进行联通的锁孔7;上部的腔体内设有对锁孔7进行封堵和松开的锁止装置5。

锁止装置5包括阶梯柱状的滑块501,滑块501的下部与内壳102相啮合,滑块501的上部与锁孔7相啮合;滑块501上设有将上部的腔体与通道4联通的通气孔502。

滑块501中心处设有圆柱槽503,圆柱槽503顶部设有横向的通气孔502,滑块501顶部与内壳102顶部齐平时,通气孔502通过锁孔7侧壁进行封堵。

滑块501与壳体102顶板之间形成平衡腔6,内壳102顶部侧面设有将平衡腔6与通道4进行联通的通槽。

电容器2上设有凹陷的触点201,壳体1底部设有贯穿到壳体1内部的支脚202,所述的支脚202顶部对应到电容器2上的触点201。

本装置的原理如下:

上部的腔体和下部的腔体之间呈平衡的状态,当电容器膨胀发热后,上部的腔体被压缩,打破腔体之间的平衡,滑块向上部滑动,当通气孔超出内壳顶板时,上部的腔体内的高压空气沿通道进入到电容器下部的腔体,上下部腔体之间的压力平衡被打破,从而将电容器向上推,使支脚和触点分开,实现断电。

滑块和内壳的顶板之间的平衡腔和之间联通,使滑块在上升的过程中不会受到阻隔。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为防爆电容器,它包括相对应的壳体和设在壳体内的电容器,电容器将壳体分为上下部的两个腔体,两个腔体外侧设有将两个腔体相联通的通道,上下部的腔体内填充高压气体;电容器上设有凹陷的触点,壳体底部设有贯穿到壳体内部的支脚,支脚顶部对应到电容器上的触点。它采用气动式的结构,在电容器发生膨胀尚未爆炸时通过气动的形式将电容器进行断开,从而实现电容器的防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潘静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新静亚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1.31
技术公布日:2018.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