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38384发布日期:2018-06-30 13:2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转换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PC级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采用一体式转换结构,通过励磁驱动,动作时间快,触头分离速度快,有专门设置的灭弧罩。PC级双电源分断需常用侧电源和备用侧电源的负载电流,由于PC级双电源断开速度快,产生的电弧大,不仅对触头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会使断开电路的时间延长,因此对灭弧罩的要求较高。现有的PC级双电源转换开关接触系统的灭弧罩设置在同侧,虽然有绝缘隔板将常用侧的灭弧罩和备用侧的灭弧罩分隔开,倘若电弧过大或使用年限过久,容易造成灭弧困难,甚至会出现电弧带至操作机构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本体内结构合理、灭弧效果强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转换机构和开关本体,所述开关本体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结构相同的常用侧组件和备用侧组件,所述常用侧组件包括常用侧灭弧罩,备用侧组件包括备用侧灭弧罩,常用侧灭弧罩和备用侧灭弧罩分别设置在壳体内的两侧,常用侧灭弧罩包括多片灭弧栅片,灭弧栅片呈一定角度倾斜,所述顶层灭弧栅片一侧形成向下弯曲的引弧板,顶层以下的灭弧栅片一侧形成凹槽,各层凹槽交错排布,所述常用侧灭弧罩和备用侧灭弧罩结构一致。

上述常用侧组件和备用侧组件有具备独立的灭弧罩,常用侧灭弧罩和备用侧灭弧罩设置在两侧,完全隔断两者相互之间的影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首次采用了动触头引弧板的结构,引弧板能改善电弧区域中的电场分布,防止电弧电流过零时的重击穿,交错的凹槽能分散电弧产生的电位差,保护灭弧栅片因温度过高而受损,提高散热能力和通断能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常用侧组件包括常用侧摇柄、常用侧接线板、常用侧转臂、常用侧动触头、常用侧接线端子,所述常用侧摇柄与常用侧转臂连接形成联动,常用侧转臂与常用侧动触头连接形成联动,常用侧动触头的一端铰接在壳体内,常用侧接线板的一端设置在常用侧灭弧罩底部,常用侧接线板的另一端与常用侧接线端子连接固定在壳体上,常用侧接线板靠常用侧灭弧罩上形成常用侧静触点,常用侧动触头对应常用侧静触点的位置形成常用侧动触点。

上述常用侧组件连接精简、结构设置合理,方便加工过程中的装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引弧板朝偏常用侧灭弧罩内倾斜,引弧板设置在常用侧动触头断开时常用侧动触头点的运动的轨迹边上。

上述常用侧的动触头断开时,电弧随动触点移动,在转动过程中动触点上的电弧被紧靠动触点的引弧板吸引至灭弧罩,引弧板朝偏常用侧灭弧罩内倾斜使电弧朝下方的灭弧栅片移动,增加灭弧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壳体内的底部形成一段接线槽,所述备用侧组件包括备用侧接线板和备用侧接线端子,所述备用侧接线板的一端设置在备用侧灭弧罩底部,备用侧接线板的另一端与备用侧接线端子连接固定在壳体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常用侧接线端子和备用侧接线端子设置在壳体两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备用侧接线板穿置在接线槽内,常用侧接线端子和备用侧接线端子设置在壳体同侧。

上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接线端子有两种出线方式,一种是出线端子在两侧,另一种出线方式在同侧,生产此型号的双电源时只需一副模具壳体就可以达到双向出线的效果,在实际安装中,根据用户安装方式的需要进行选择,提高产品的安装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开关本体内部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开关本体内部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灭弧罩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灭弧罩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常用侧组件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常用侧组件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开关本体内部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开关本体内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转换机构1和开关本体2,所述开关本体包括壳体3和设置在壳体3内、结构相同的常用侧组件4和备用侧组件5,所述常用侧组件4包括常用侧灭弧罩41,备用侧组件5包括备用侧灭弧罩51,常用侧灭弧罩41和备用侧灭弧罩51分别设置在壳体3内的两侧,常用侧灭弧罩41包括多片灭弧栅片411,灭弧栅片411呈一定角度倾斜,顶层灭弧栅片411一侧形成向下弯曲的引弧板412,顶层以下的灭弧栅片411一侧形成凹槽413,各层凹槽413交错排布,所述常用侧灭弧罩41和备用侧灭弧罩51结构一致。

如图3、6、7所示,常用侧组件4包括常用侧摇柄44、常用侧接线板42、常用侧转臂45、常用侧动触头46、常用侧接线端子43,所述常用侧摇柄44与常用侧转臂45连接形成联动,常用侧转臂45与常用侧动触头46连接形成联动,常用侧动触头46的一端铰接在壳体3内,常用侧接线板42的一端设置在常用侧灭弧罩41底部,常用侧接线板42的另一端与常用侧接线端子43连接固定在壳体3上,常用侧接线板42靠常用侧灭弧罩41上形成常用侧静触点47,常用侧动触头46对应常用侧静触点47的位置形成常用侧动触点48。

如图4和7所示,引弧板412朝偏常用侧灭弧罩41内倾斜,引弧板412设置在常用侧动触头46断开时常用侧动触头点48的运动的轨迹边上。

如图8所示,壳体3内的底部形成一段接线槽31,所述备用侧组件5包括备用侧接线板52和备用侧接线端子53,所述备用侧接线板52的一端设置在备用侧灭弧罩51底部,备用侧接线板52的另一端与备用侧接线端子53连接固定在壳体3上,常用侧接线端子43和备用侧接线端子53设置在壳体3两侧。

如图9所示,除了上述实施例,备用侧接线端子53的另一种设置如下:备用侧接线板52穿置在接线槽内,常用侧接线端子43和备用侧接线端子53设置在壳体3同侧。

根据以上实施例,常用侧组件和备用侧组件有具备独立的灭弧罩,常用侧灭弧罩和备用侧灭弧罩设置在两侧,完全隔断两者相互之间的影响,动触头断开时,电弧随动触点移动,在转动过程中动触点上的电弧被紧靠动触点的引弧板吸引至灭弧罩,引弧板朝偏常用侧灭弧罩内倾斜使电弧朝下方的灭弧栅片移动,增加灭弧效果,凹槽呈交错排布的灭弧栅片能分散电弧产生的电位差,保护灭弧栅片因温度过高而受损,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接线端子有两种出线方式,一种是出线端子在两侧,另一种出线方式在同侧,在装配过程中只需要一种模具壳体就可以生产出两种出线方式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