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充电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3429发布日期:2018-09-15 00:3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能源充电桩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以节约能源、环保无污染等众多优点逐渐取代传统汽车而被广泛使用。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是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载体,然而传统中充电桩设置模式单一,充电过程中仅仅是依靠充电端头与充电端部插接时的摩擦力保持不动状态,如果不小心碰触到充电端头或是受拉扯充电线的影响匀有可能导致充电端头的脱落,从而造成充电中断现象,另外,传统中,充电端部内的导电片一般设置相对靠外,这种导电片很容易被金属片或者金属杆件接触到,因此,当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将金属片或者金属杆件插入到充电端部中时容易发生触电的事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充电桩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基座上的充电桩体以及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所述充电桩体顶部固定设有防雨棚,所述充电桩体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充电端头配合连接的充电插口,所述充电插口中设置有口部朝右的插孔以及位于两个插孔之间的滑接腔,所述滑接腔与所述插孔之间设置有相通的通接槽,所述通接槽贴近所述插孔的一端设置有斜切块,所述斜切块右端面设置有第一斜切面,所述充电插口中还设置有口部朝右且位于两个插孔之间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滑接腔之间设置有相通的通接孔,所述滑接腔安装有可左右滑接的滑接块,所述滑接块中固定安装有电转机,所述电转机右端动力安装有向右伸长的转接轴,所述转接轴通贯所述通接孔并与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槽中的螺状杆固定连接,所述滑接腔右端壁中上下对等设置有口部朝左的与市电连接的送电槽,所述滑接块右端面上下对等设置有与所述送电槽配合的连电块,所述通接槽中可左右滑接地安装有与所述滑接块固定连接的滑接臂,所述滑接臂中设置有上下伸长的推顶槽,所述推顶槽中滑行安装有推顶臂,所述推顶臂朝向所述插孔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切面配合的第二斜切面,所述推顶臂朝向所述插孔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连电块电连接的触接片;所述充电端头中设置有口部朝左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中安装有可左右滑接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槽配合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左端伸出第二连接槽,且所述连接柱设置有口部朝左且与所述螺状杆配合的螺状孔,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上下对等设置有与所述插孔配合的插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接腔左端壁中设置有凹接槽,所述凹接槽左端壁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滑接块固定连接的拉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推顶槽左右端壁中设置有第一导接槽,所述第一导接槽中滑行安装有与所述推顶臂固定连接的第一导接块,所述第一导接槽中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导接块相抵的第一弹性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槽上下端壁中对等设置有第二导接槽,所述第二导接槽中滑行安装有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的第二导接块,所述第二导接槽中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导接块相抵的第二弹性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拉簧的拉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压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发明装置中的充电插口在初始状态时,在所述拉簧的作用下,所述滑接块被向左拉伸而使所述滑接块左端面与所述滑接腔左端壁相抵,并可使所述螺状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左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被压缩而使所述第二斜切面与所述第一斜切面相抵,从而可使所述触接片收缩在所述通接槽中,且所述连电块与所述送电槽脱离配合,由此可使所述触接片不带电,且所述触接片收缩在所述通接槽中,可防止安全意识较差的人群将金属杆件插入到所述插孔中而发生触电事故,大大增加了充电安全性;

本发明装置使用时,将所述插杆和连接柱分别插入到所述插孔和第一连接槽中,当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与所述充电插口右端面相抵时,所述螺状孔左端与所述螺状杆右端相抵,此时正向启动所述电转机,所述电转机通过所述转接轴驱动所述螺状杆转动,所述螺状杆可与所述螺状孔配合,由此可使所述滑接块克服所述拉簧的作用向右滑动,所述滑接块向右滑接的过程中,所述连电块逐渐贴近所述送电槽,而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触接片可与所述插杆相抵,而当所述滑接块右端面与所述滑接腔右端壁相抵时,停止所述电转机,此时所述连电块与所述送电槽完全配合,从而可使所述触接片带电,由此可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

在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过程中,由于所述螺状杆与所述螺状孔的配合,所述充电端头被触碰也不会造成松动和掉落,因此,大大提高了充电稳定性,可防止意外断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充电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充电插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充电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推顶臂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基座301上的充电桩体300以及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200,所述充电桩体300顶部固定设有防雨棚302,所述充电桩体300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充电端头200配合连接的充电插口100,所述充电插口100中设置有口部朝右的插孔101以及位于两个插孔101之间的滑接腔105,所述滑接腔105与所述插孔101之间设置有相通的通接槽102,所述通接槽102贴近所述插孔102的一端设置有斜切块,所述斜切块右端面设置有第一斜切面118,所述充电插口100中还设置有口部朝右且位于两个插孔101之间的第一连接槽103,所述第一连接槽103与所述滑接腔105之间设置有相通的通接孔,所述滑接腔105安装有可左右滑接的滑接块111,所述滑接块111中固定安装有电转机107,所述电转机107右端动力安装有向右伸长的转接轴106,所述转接轴106通贯所述通接孔并与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槽103中的螺状杆104固定连接,所述滑接腔105右端壁中上下对等设置有口部朝左的与市电连接的送电槽109,所述滑接块111右端面上下对等设置有与所述送电槽109配合的连电块108,所述通接槽102中可左右滑接地安装有与所述滑接块111固定连接的滑接臂119,所述滑接臂119中设置有上下伸长的推顶槽115,所述推顶槽115中滑行安装有推顶臂110,所述推顶臂110朝向所述插孔10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切面118配合的第二斜切面116,所述推顶臂110朝向所述插孔1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连电块108电连接的触接片117;所述充电端头200中设置有口部朝左的第二连接槽202,所述第二连接槽202中安装有可左右滑接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槽103配合的连接柱206,所述连接柱206左端伸出第二连接槽202,且所述连接柱20设置有口部朝左且与所述螺状杆104配合的螺状孔207,所述充电端头200左端面上下对等设置有与所述插孔101配合的插杆201。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滑接腔105左端壁中设置有凹接槽120,所述凹接槽120左端壁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滑接块111固定连接的拉簧121,所述拉簧121用以将所述滑接块111向左拉伸而使所述滑接块111左端面与所述滑接腔105左端壁相抵,并可使所述螺状杆104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103左侧。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推顶槽115左右端壁中设置有第一导接槽112,所述第一导接槽112中滑行安装有与所述推顶臂110固定连接的第一导接块113,所述第一导接槽112中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导接块113相抵的第一弹性件114,所述第一弹性件114用以将所述第一导接槽112朝向所述插孔101顶压。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槽202上下端壁中对等设置有第二导接槽204,所述第二导接槽204中滑行安装有与所述连接柱206固定连接的第二导接块205,所述第二导接槽204中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导接块205相抵的第二弹性件203,所述第二弹性件203用以将所述第二导接块205向左顶压205。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拉簧121的拉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14的顶压力。

本发明装置中的充电插口100在初始状态时,在所述拉簧121的作用下,所述滑接块111被向左拉伸而使所述滑接块111左端面与所述滑接腔105左端壁相抵,并可使所述螺状杆104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103左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114被压缩而使所述第二斜切面116与所述第一斜切面118相抵,从而可使所述触接片117收缩在所述通接槽102中,且所述连电块108与所述送电槽109脱离配合;

本发明装置中的充电端头200在初始状态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203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导接块205被向左顶压205而使所述连接柱206不与所述第二连接槽202右端壁接触。

使用时,将所述插杆201和连接柱206分别插入到所述插孔101和第一连接槽103中,当所述充电端头200左端面与所述充电插口100右端面相抵时,所述螺状孔207左端与所述螺状杆104右端相抵,此时正向启动所述电转机107,所述电转机107通过所述转接轴106驱动所述螺状杆104转动,所述螺状杆104可与所述螺状孔207配合,由此可使所述滑接块111克服所述拉簧121的作用向右滑动,所述滑接块111向右滑接的过程中,所述连电块108逐渐贴近所述送电槽109,而在所述第一弹性件114的作用下,所述触接片117可与所述插杆201相抵,而当所述滑接块111右端面与所述滑接腔105右端壁相抵时,停止所述电转机,此时所述连电块108与所述送电槽109完全配合,从而可使所述触接片118带电,由此可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

充电完毕后,反向启动所述电转机107,所述电转机107可通过所述转接轴106驱动所述螺状杆104反向转动,由此可使所述滑接块111向左滑动,当所述滑接块111左端面与所述滑接腔105左端壁相抵时,所述螺状杆104与所述螺状孔207脱离配合,所述充电插口100回复到初始状态,此时可允许所述插杆201向右拔出。

本发明装置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装置中的充电插口在初始状态时,在所述拉簧的作用下,所述滑接块被向左拉伸而使所述滑接块左端面与所述滑接腔左端壁相抵,并可使所述螺状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左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被压缩而使所述第二斜切面与所述第一斜切面相抵,从而可使所述触接片收缩在所述通接槽中,且所述连电块与所述送电槽脱离配合,由此可使所述触接片不带电,且所述触接片收缩在所述通接槽中,可防止安全意识较差的人群将金属杆件插入到所述插孔中而发生触电事故,大大增加了充电安全性;

本发明装置使用时,将所述插杆和连接柱分别插入到所述插孔和第一连接槽中,当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与所述充电插口右端面相抵时,所述螺状孔左端与所述螺状杆右端相抵,此时正向启动所述电转机,所述电转机通过所述转接轴驱动所述螺状杆转动,所述螺状杆可与所述螺状孔配合,由此可使所述滑接块克服所述拉簧的作用向右滑动,所述滑接块向右滑接的过程中,所述连电块逐渐贴近所述送电槽,而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触接片可与所述插杆相抵,而当所述滑接块右端面与所述滑接腔右端壁相抵时,停止所述电转机,此时所述连电块与所述送电槽完全配合,从而可使所述触接片带电,由此可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

在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过程中,由于所述螺状杆与所述螺状孔的配合,所述充电端头被触碰也不会造成松动和掉落,因此,大大提高了充电稳定性,可防止意外断电。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