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的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2561发布日期:2020-02-22 03:1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燃料电池的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8月8日提出的韩国专利申请号为10-2018-0092207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纳入本文。

本申请的示例性的形式涉及用于车辆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系统。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加湿装置,其对供应到燃料电池的空气进行加湿。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提供涉及本发明的背景信息,并不能构成现有技术。

通常,燃料电池系统是一种发电系统,其通过燃料电池从氢与空气之间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例如,燃料电池系统用作驱动用于车辆、船舶、火车和飞机等的电动机的动力源。

燃料电池系统设置有电池堆、空气供应系统、氢供应系统和水管理装置;所述电池堆是燃料电池的组件,每个燃料电池由空气电极和燃料电极形成,所述空气供应系统向燃料电池的空气电极供应空气,所述氢供应系统向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极供应氢,所述水管理装置用于控制电池堆的驱动温度和冷却。

空气供应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和加湿器。空气压缩机吸入外部空气、压缩外部空气并将压缩空气供应到每个燃料电池的空气电极,并且加湿器加湿从空气压缩机排出的空气以具有适当的湿度并将加湿的空气供应到每个燃料电池的空气电极。

这里,加湿器通过使用从燃料电池的空气电极排出的排气中的水分来加湿从空气压缩机供应的空气,并将加湿的空气供应到燃料电池的空气电极。

当在燃料电池车辆中采用上述燃料电池系统时,燃料电池系统需要根据车辆的行驶情况调节将加湿空气供应到燃料电池的空气电极的加湿器的加湿量。由于加湿器的加湿程度影响电池堆的性能和耐久性,因此调节燃料电池系统中的加湿量是重要的。

例如,当加湿量不足时,电池堆被干燥,从而导致电池堆的性能劣化,而当加湿量过多时,电池堆内部发生溢流(flooding),从而导致电池堆的耐久性问题。

在传统技术中,使供应空气和排放气体旁通的旁通流动路径设置在加湿器壳体外部以调节加湿器的加湿量,并且旁通阀设置在旁通流动路径中。

然而我们发现,在传统技术中,为与加湿器壳体连接的不同路径的每个旁通流动路径单独地设置了旁通阀,因此在燃料电池系统的布局中可能包括不必要的空间。

公开于背景技术部分的上述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的信息并不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加湿器,其能够以简单的配置根据车辆行驶状况实现排放气体和供应空气旁通而同时保持加湿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种形式中,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加湿器使得水分能够在从空气压缩机供应的供应空气与从燃料电池排出的排放气体之间交换,所述加湿器包括:i)壳体主体;ii)加湿薄膜模块,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中;以及iii)旁通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中以选择性地使从空气压缩机供应的供应空气以及从燃料电池排出的排放气体旁通。

所述旁通单元包括:旁通流动路径部分,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中,并形成所述供应空气和排放气体的旁通流动路径;和阀体部分,其设置在旁通流动路径部分中,并且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供应空气和排放气体的旁通流动路径。

阀体部分可以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旁通流动路径部分中,并且作为单体,通过旁通流动路径部分在三个方向上使供应空气和排放气体旁通。

旁通流动路径部分可以从壳体主体的内部部分地突出到外部。

阀体部分可以能够旋转地设置在壳体主体中的旁通流动路径部分中。

阀体部分可以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外部的旁通流动路径部分中。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形式的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加湿器使得水分能够在从空气压缩机供应的供应空气与从燃料电池排出的排放气体之间交换,所述加湿器包括:壳体主体,其包括:第一盖部分,其具有供应空气入口部分,第二盖部分,其具有加湿空气出口部分,以及中间壳体,其具有排放气体入口部分和排放气体出口部分,并设置在第一盖部分与第二盖部分之间;加湿薄膜模块,其设置在所述中间壳体的内部,并连接所述第一盖部分和第二盖部分;旁通流动路径部分,其设置在所述中间壳体内部,并形成连接排放气体入口部分与第二盖部分的第一旁通路径,连接排放气体出口部分与第一盖部分的第二旁通路径,以及连接第一旁通路径和第二旁通路径的阀通道;以及阀体部分,其可旋转地设置在阀通道中并包括多个阀孔,每个阀孔形成为圆柱形,其相对的端部可以是封闭的。

阀驱动器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盖部分中以使所述阀体部分在预定的旋转角度范围内旋转。

另外,所述阀体部分可以通过所述阀通道穿过所述第一旁通路径和第二旁通路径并连接到阀驱动器。

阀体部分可以包括:第一阀孔,其设置在第一旁通路径与阀通道连接的部分中,并且选择性地与第一旁通路径连接,一对第二阀孔和第三阀孔,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阀孔以预定角度布置。特别地,所述一对第二阀孔和第三阀孔设置在第二旁通路径与阀通道连接的部分中,并且选择性地与第二旁通路径连接。

所述第二阀孔和第三阀孔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阀孔以大约60度的间隔形成。

所述阀体部分可以分别在预定的参考位置处关闭所述第一旁通路径和所述第二旁通路径。

所述阀体部分能够以预定的角度旋转,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连接第一旁通路径和第二旁通路径,并连接所述第一盖部分与第二盖部分。

所述阀体部分能够以预定的角度旋转,通过所述第一阀孔和第三阀孔连接第一旁通路径和第二旁通路径,并连接所述排放气体入口部分与排放气体出口部分。

所述阀体部分能够以预定的角度旋转,通过所述第二阀孔和第三阀孔连接第二旁通路径的第一盖部分与排放气体出口部分。

另外,所述加湿薄膜模块通过灌封层固定到中间壳体的相对两侧。

所述加湿薄膜模块可以在所述中间壳体中的中空纤维薄膜的周围处形成作为排放气体流动路径的壳侧。

所述第一旁通路径的一端可以固定到所述灌封层。

可以在所述第一旁通路径的另一端处形成有向中间壳体的外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

第一突出部分可以与排放气体入口部分连接。

所述第二旁通路径的一端可以固定到所述灌封层。

可以在所述第二旁通路径的另一端处形成有向中间壳体的外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分。

第二突出部分可以与排放气体出口部分连接。

通过本文提供的说明,进一步的应用领域将变得明显。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和具体实施例仅是旨在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可以很好地理解本申请,现在参考所附附图来描述以示例的方式给出的本申请的各种形式,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应用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的燃料电池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的用于燃料电池的加湿器的组合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的燃料电池加湿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的燃料电池加湿器组件的横截面图;

图5为应用于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的燃料电池加湿器的阀体部分的立体图;

图6至图9为显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的燃料电池加湿器的操作的视图;

图10为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示例性形式的燃料电池的视图。

本文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说明在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应用或用途。应当理解,在整个说明书和附图中,相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和特征。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对所描述的形式进行各种不同方式的修改,所有这些修改将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

图1是应用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的燃料电池系统的示例的示意性框图。

参照图1,应用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的燃料电池系统1是一种通过氢与空气之间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发电系统。燃料电池系统1可以设置在由电动机使用上述电能驱动的燃料电池车辆中。

燃料电池系统1包括燃料电池堆2和空气供应系统3;所述燃料电池堆2包括燃料电极、空气电极和冷却通道;所述空气供应系统3向燃料电池堆2供应空气。

燃料电池堆2在燃料电极处接收氢并在空气电极处接收氧,并且由氢与氧之间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空气供应系统3包括过滤外部空气中的杂质的过滤器4,抑制进气噪声的噪声吸收器5,吸入并压缩空气的空气压缩机6,以及冷却从空气压缩机6排出的空气的空气冷却器7。

由于设置在空气供应系统3中的过滤器4、噪声吸收器5、空气压缩机6和空气冷却器7在本申请所属领域中是已知的,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另外,空气供应系统3还包括加湿器100,其加湿来自空气冷却器7的空气并将加湿的空气供应到燃料电池堆2的空气电极。

加湿器100通过从燃料电池堆2的空气电极排出的含水排放气体与从空气压缩机6供应的供应空气之间的水分交换来加湿供应空气,并将加湿的供应空气供应到燃料电池堆的空气电极。

此外,燃料电池系统1包括用于将空气从加湿器100排放到空气中的排气系统8。

燃料电池系统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压力控制阀9,该压力控制阀9改变空气流动路径(空气通过其排出到外部)的空气流动横截面,并控制燃料电池堆2的压力。

当这种燃料电池系统1应用于燃料电池车辆时,燃料电池系统1需要根据车辆的行驶情况调节加湿器的加湿量。

例如,当车辆行驶时,供应到燃料电池堆2的空气流量增加,因此需要增加加湿器100的加湿量,这是正常情况。在下文中,这种正常情况将被称为第一情况。

当车辆起动、停止或怠速时,供应到燃料电池堆2的空气的流量减少,因此需要减小加湿器100的加湿量。这种情况将被称为第二情况。

另外,为了满足通过排气系统8排出的空气中的氢浓度的调节,需要将从空气压缩机6排出的空气供应到排气系统8以稀释排放气体中的氢浓度。此外,当车辆在长钢板上行驶时,空气压缩机6用作消耗再生能量的能量消耗器。在下文中,这种氢浓度稀释情况和再生能量消耗情况将被称为第三情况。

第一情况至第三情况可以由空气压缩机6消耗的功率确定。另外,可以通过测量燃料电池系统1的流量和压力来确定第一情况至第三情况。此外,第一情况至第三情况可以由控制器的预定控制逻辑根据感测燃料电池车辆的行驶情况的各种传感器的感测信号来确定。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中,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清楚地确定燃料电池系统1的第一情况、第二情况和第三情况,并且因此上述第一情况至第三情况不限于特定的数值范围。

同时,在第一情况下,从燃料电池堆2排出的空气和从空气压缩机6排出的空气都可以供应到加湿器100。

另外,在第二情况下,从空气压缩机6供应的一部分空气可以被旁通到加湿器100的加湿空气出口侧,或者从燃料电池堆2排出的一部分排放气体可以被旁通到加湿器100的排放气体出口侧。

另外,在第三情况下,从空气压缩机6供应的一部分供应空气可以被旁通到加湿器100的排放气体出口侧。

在一种形式中,加湿器100具有这样的结构,该结构能够在保持加湿性能的同时根据车辆的行驶情况以简单的配置实现排出气体和供应空气的旁通。

图2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的用于燃料电池的加湿器的组合立体图,图3为图2的分解立体图,而图4为图2的组合截面图。

参照图2至图4,加湿器100基本上包括壳体主体10、加湿薄膜模块30和旁通单元50,并且这些元件中的每一个将在下文中描述。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中,壳体主体10是加湿器100的壳体,并且包括第一盖部分11、第二盖部分12和中间壳体15。

第一盖部分11也称为入口盖或者入口管,并且设置成将通过空气压缩机6(下文中参考图1)供应的空气喷射到加湿薄膜模块30中。稍后将详细描述加湿薄膜模块30。

第一盖部分11组合到中间壳体15的一端,这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第一盖部分11形成供应空气入口部分13,用于将供应空气引入加湿薄膜模块30。这里,空气冷却器(未示出)可以设置在第一盖部分11中以冷却供应空气。

第二盖部分12在本领域中也称为出口盖或出口管,并且第二盖部分12设置成将从加湿薄膜模块30引入的加湿空气排出到燃料电池堆2的阴极。

第二盖部分12组合到中间壳体15的另一端。第二盖部分12形成加湿空气出口部分14,用于将加湿空气排放到燃料电池堆2。

另外,中间壳体15在本领域中也称为壳体,并且其相对侧开口并设置在第一盖部分11与第二盖部分12之间。例如,中间壳体15可以具有如图中所示的四边形横截面,或者可以具有圆形横截面(图中未示出)。

中间壳体15形成排放气体入口部分21和排放气体出口部分23,通过该排放气体入口部分21引入从燃料电池堆2(下文中参考图2)排出的排放气体,通过该排放气体出口部分23将经受或不经受供应空气加湿的排放气体排出到外部。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中,加湿薄膜模块30通过从空气压缩机6供应到第一盖部分11的供应空气入口部分13的供应空气与从燃料电池堆2排出的排放气体之间的水分交换来产生加湿空气。

加湿薄膜模块30对供应空气和排放气体进行薄膜加湿,并通过第二盖部分12的加湿空气出口部分14将加湿空气供应到燃料电池堆2的阴极。

加湿薄膜模块30设置在壳体主体10中的中间壳体15中。加湿薄膜模块30包括多个中空纤维薄膜33。中空纤维薄膜33是供应空气和排放气体的薄膜加湿实质上进行的地方,并且它们以束的形式嵌入中间壳体15中并连接第一盖部分11和第二盖部分12。

例如,中空纤维薄膜33通过网状网络(未示出)成束包装,并且可以插入中间壳体15中。网状网络在中间壳体15中提供均匀的排放气体分布,并且防止在中空纤维薄膜33插入中间壳体15中时中空纤维薄膜33被损坏。

上述加湿薄膜模块30通过灌封层(pottinglayer)38固定到中间壳体15的相对两侧。灌封层38由聚合物材料形成,并封闭中间壳体15的相对的开口两端。

灌封层38固定设置在中间壳体15内部的旁通单元50,并支撑每个中空纤维薄膜33的相对两端。旁通单元50将在下文详细描述。中空纤维薄膜33在由灌封层38支撑的同时连接第一盖部分11的内侧和第二盖部分12的内侧。

另外,在中间壳体15中的中空纤维薄膜33的周围处形成用作排放气体流动路径的壳侧(shell-side)34。这样的壳侧34与上述排放气体入口部分21和排放气体出口部分23连接。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中,旁通单元50被设置用于使供应到中间壳体15的供应空气和排放气体旁通。旁通单元50设置在壳体主体10中。

这里,旁通单元50可以将通过第一盖部分11的供应空气入口部分13从空气压缩机6供应到中间壳体15的一部分供应空气旁通到第二盖部分12的加湿空气出口部分14。

另外,旁通单元50可以将通过排放气体入口部分21从燃料电池堆2供应到中间壳体15的一部分排放气体旁通到排放气体出口部分23。

此外,旁通单元50可以将通过第一盖部分11的供应空气入口部分13从空气压缩机6供应到中间壳体15的一部分供应空气旁通到排放气体出口部分23。

旁通单元50包括设置在壳体主体10中的中间壳体15中的旁通流动路径部分51,以及设置在旁通流动路径部分51中的阀体部分71。

旁通流动路径部分51形成上述供应空气和排放气体的旁通流动路径,并且阀体部分71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供应空气和排放气体的旁通流动路径。

旁通流动路径部分51在壳体主体10中(即在中间壳体15中)部分地凸出到外部。作为单体,阀体部分71可旋转地设置在旁通流动路径部分51中,以通过旁通流动路径将供应空气和排放气体旁通至三个方向。另外,阀体部分71可旋转地设置在中间壳体15中的旁通流动路径部分51中。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旁通流动路径部分51的旁通流动路径结构,阀体部分71与旁通流动路径部分51的组合结构,以及旁通实施结构。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中,旁通流动路径部分51包括作为旁通流动路径的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以及连接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的阀通道63。

第一旁通路径61设置为管的形状,该管连接中间壳体15中的排放气体入口部分21和第二盖部分12。第一旁通路径61的一端固定到灌封层38,并连接到第二盖部分12的内侧。

在第一旁通路径61的另一端形成有向中间壳体15的外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65。第一突出部分65与中间壳体15的排放气体入口部分21连接,并且可以与连接管线连接,该连接管线通过额外的支线连接排放气体入口部分21和燃料电池堆2的空气出口侧。

第二旁通路径62设置为管的形状,该管连接中间壳体15的排放气体出口部分23和第一盖部分11。第二旁通路径62的一端固定到灌封层38,并与第一盖部分11的内侧连接。

在第二旁通路径62的另一端形成有向中间壳体15的外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分67。第二突出部分67与中间壳体15的排放气体出口部分23连接,并且可以与连接管线连接,该连接管线通过额外的支线连接排放气体出口部分23和排气系统8。

阀体部分71(稍后将进一步详细描述)设置在阀通道63中,阀通道63连接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阀通道63设置成管状,并连接到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的中心部分。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中,阀体部分71设置成具有封闭的相对两端的圆筒形状,并且包括选择性地连接旁通流动路径部分51的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的阀孔81、82和83。

阀体部分71通过阀驱动器73可旋转地设置在阀通道63中。阀驱动器73可以包括作为用于使阀体部分71旋转的致动器的伺服电机,该伺服电机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并且能够在例如转速和方向上进行伺服控制。

这种阀驱动器73可以根据车辆的上述行驶情况(即,第一情况至第三情况)在预定的旋转角度范围内旋转阀体部分71。这里,阀体部分71通过阀通道63穿过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并且连接到阀驱动器73的驱动轴。

如图5所示,阀孔81、82和83现在分别称为第一阀孔81、第二阀孔82和第三阀孔83。

第一阀孔81形成在第一旁通路径61与阀通道63连接的部分中,并且选择性地与第一旁通路径61连接。另外,第二阀孔82和第三阀孔83形成在第二旁通路径62与阀通道63连接的部分中。

上述第二阀孔82和第三阀孔83设置成相对于第一阀孔81具有预定角度,并且选择性地与第二旁通路径62连接。例如,第二阀孔82和第三阀孔83相对于第一阀孔81形成60度的间隔。

这里,阀体部分71可以分别在预定的参考位置(例如,上述第一情况的参考位置)处关闭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

另外,阀体部分71在参考位置以预定角度旋转,并且通过第一阀孔81和第二阀孔82连接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72,并连接第一盖部分11和第二盖部分12。

另外,阀体部分71在参考位置以预定角度旋转,并且通过第一阀孔81和第三阀孔83连接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并连接排放气体入口部分21和排放气体出口部分23。

此外,阀体部分71在参考位置以预定角度旋转,并且通过第二阀孔82和第三阀孔83连接第二旁通路径62的第一盖部分11以及排放气体出口部分23。

在下文中,将参考上面公开的附图以及随附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的燃料电池的上述加湿器100的操作和效果。

提供图6至图9以解释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的燃料电池的加湿器的工作。

参照图6,阀体部分71在车辆的行驶状态的第一情况下被放置在预定的参考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阀体部分71的第一阀孔至第三阀孔81、82和83可以全部关闭,或者如图所示,可以仅打开第一阀孔81。因此,阀体部分71分别关闭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

在这种情况下,从空气压缩机6供应的供应空气通过供应空气入口部分13被引入第一盖部分11,并且通过第一盖部分11中的加湿薄膜模块30的中空纤维薄膜33流入第二盖部分12。

同时,从燃料电池堆2排出的排放气体通过中间壳体15的排放气体入口部分21引入中间壳体15。因此,排放气体在中间壳体15中的中空纤维薄膜33的周围处流到壳侧34。

因此,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中,供应空气的加湿可以借由通过第一盖部分11中的中空纤维薄膜33流到第二盖部分12的供应空气与流过壳侧34的排放气体之间的水分交换来进行。加湿空气被引入第二盖部分12并通过加湿空气出口部分14排出,然后被供应到燃料电池堆2的阴极。

在上述过程中,经历了供应空气的加湿的排放气体以及作为未经历加湿的排放气体而排出的气体通过中间壳体15中的排放气体输出部分23排出,然后排放到排气系统8。

由于阀体部分81在第一情况下关闭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所以不能通过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使供应空气和排放气体旁通。

参照图7,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中,在车辆行驶状态的第二情况下,阀体部分71通过阀驱动器73而相对上述第一情况以预定角度(例如150度)旋转。

然后,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中,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通过阀体部分71的第一阀孔81和第二阀孔82彼此连接,并且第一盖部分11和第二盖部分12可以通过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彼此连接。

因此,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中,通过第一盖部分11的供应空气入口部分13从空气压缩机6供应到中间壳体15的供应空气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的旁通流动路径而旁通到第二盖部分12的加湿空气出口部分14。

另外,参照图8,在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的车辆的行驶情况的第二情况中,阀体部分71通过阀驱动器73而相对上述第一情况以预定角度(例如30度)旋转。

然后,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中,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分别通过阀体部分71的第一阀孔81和第三阀孔83彼此连接,并且排放气体入口部分21和排放气体出口部分23可以通过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彼此连接。

因此,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中,通过排放气体入口部分21从燃料电池组2供应到中间壳体15中的排放气体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第一旁通路径61和第二旁通路径62的旁通流动路径而旁通到排放气体出口部分23。

同时,参照图9,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的车辆的行驶情况的第三情况中,阀体部分71通过阀驱动器73而相对上述第一情况以预定角度(例如90度)旋转。

然后,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中,第二旁通路径62的第一盖部分11和排放气体出口部分23可以通过阀体部分71的第二阀孔82和第三阀孔83彼此连接。

因此,可以将通过第一盖部分11的供应空气入口部分13从空气压缩机6供应到中间壳体15的一部分供应空气通过第二旁通路径62旁通到排放气体出口部分23。

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的上述燃料电池加湿器100使得旁通单元50能够一体地设置在壳体主体10内,从而实现根据车辆行驶情况实现排放气体和供应空气的旁通。

也就是说,可以根据车辆行驶情况选择性地使供应空气和排放气体旁通,并且可以调节供应到燃料电池堆2的空气的加湿量。另外,在本申请的一种形式中,可以根据车辆行驶情况选择性地使供应气体旁通,并且可以减少通过排气系统8排出的空气中的氢浓度,并且可以将空气压缩机6用作用于消耗再生能量的能量消耗装置。

因此,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形式中,通过将旁通单元50集成到加湿器100,可以在保持加湿器100的加湿性能的同时减少燃料电池系统1的布局中的不必要空间,并且因此,可以紧凑地实现燃料电池系统1的整个布局。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示例性形式的燃料电池。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分配给与先前形式相同的组件。

参照图10,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形式的用于燃料电池的加湿器200基于先前形式的构造,并且可以包括旁通单元150,其中阀体部分171在壳体主体10的外部可旋转地设置在旁通流动路径部分151中。

在本示例性形式中,旁通流动路径部分151包括第一旁通路径161和第二旁通路径162,如在先前示例性形式中那样。然而,旁通流动路径部分151的阀通道163在中间壳体15的外部连接第一旁通路径161和第二旁通路径162的第一突出部分65和第二突出部分67。

在本示例性形式中,阀体部分171基于先前示例性形式的构造,并且可旋转地设置在中间壳体15的外部的阀通道163中。

这里,驱动阀体部分171旋转的阀驱动器173在中间壳体15的外部固定到中间壳体15,并且与阀体部分171连接。

根据本示例性形式的用于燃料电池的加湿器200的其他构造、操作和/或效果与先前示例性形式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随着参考目前被视为是实际的示例性的形式描述本发明,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形式,相反的,本发明旨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的布置形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