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防雷接地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8676发布日期:2018-09-11 22:52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防雷接地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防雷接地构件。



背景技术: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能差生强烈的闪光、霹雳,有时落到地面上,击毁房屋、杀伤人畜,给人类带来极大危害,特别是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如何防止雷电的危害,保证建筑物及设备、人身的安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防雷与接地是关系建筑物及人身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雷击时有强大电流通过,产生机械力和热效应,破坏建(构)筑物和电气设备。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防雷接地重视不够,认为其技术性不强,工艺较简单,范围又窄小,往往在施工中出现不规范作业或纸漏,也未能引起人们的警觉。

而现有技术是利用结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将人工接地体敷设在基础防水层下方的混凝土垫层内,并周圈设置,但该做法仅适用于板式基础,且防水层使用橡胶或塑料类材料,适用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防雷接地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防雷接地构件,包括接线板,穿过接线板中心且与其固定连接的导体柱,接线板下方固定连接两根平行设置的连接板;接线板的四角均分别通过过渡梁与对应立柱中部连接,相邻的立柱之间通过金属弹簧连接;立柱底端连接导电体;导体柱底端连接盒体,且伸入其内部;盒体内放置多个保水凝珠。

所述导体柱置于两根连接板之间的间隙中。

所述连接板由 “ㄇ”字形中段和与中段两立壁垂直连接的连接段组成,连接板的水平长度大于接线板的水平长度。

所述导电体(9)为正四面体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防雷接地构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采用预埋型设计,实现工厂化预制,现场安装,安装稳定牢固,接地防雷效果好,同时,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

1 接线板 2 导体柱

3 连接板 4 过渡梁

5 立柱 6 弹簧

7 盒体 8 保水凝珠

9 导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防雷接地构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建筑防雷接地构件,包括接线板1,穿过接线板1中心且与其固定连接的导体柱2,接线板1下方固定连接两根平行设置的连接板3;接线板1的四角均分别通过过渡梁4与对应立柱5中部连接,相邻的立柱5之间通过金属弹簧6连接;立柱5底端连接导电体9;导体柱2底端连接盒体7,且伸入其内部;盒体7内放置多个保水凝珠8。

所述导体柱2置于两根连接板3之间的间隙中。

所述连接板3由 “ㄇ”字形中段和与中段两立壁垂直连接的连接段组成,连接板3的水平长度大于接线板1的水平长度。

所述导电体9为正四面体框架结构。

所述导体柱2为石墨烯材质。

所述保水凝珠8可以使导体柱2保持湿润,能够增加防雷接地构件的导电性。

所述弹簧6选用金属弹簧,使其在增强立柱之间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增加导电的导体间通路。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使用时,根据建筑物的防雷系统设置不同选择不同的连接模式:

对于将建筑柱内钢筋直接作为防雷引下线的建筑,将两个连接板3与一根作为防雷引下线的建筑柱内主筋焊接,另外两个连接在一起的支腿2 与另一根作为防雷引下线的建筑柱内主筋焊接即可;

对于设置有单独避雷系统的建筑,将防雷引下线直接与导体柱2连接即可。

预埋时应保证接线板所在平面应与建筑物外表面平行且在同一个平面。接线板1以下均埋入地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防雷接地构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采用预埋型设计,实现工厂化预制,现场安装,安装稳定牢固,接地防雷效果好,同时,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