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组件以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0375发布日期:2018-11-09 21:4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组件以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组件以及灯具。



背景技术:

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具有很多灯具,由于体积庞大,支架与光源模组经常需要拆分出货,使用时再对其进行组装。

传统的组装方式通常需要较多连接件(例如螺钉等)连接支架与光源模组,结构复杂,拆装不便。因此,如何实现灯具的快速拆装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灯具拆装时的便捷性,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组件以及灯具。

一种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二者之一用于与支架连接,另一个用于与光源模组连接:

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导电端子,定义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为由内向外的方向,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外表面具有弹性按压部,所述弹性按压部配置为可按压;

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导电端子,且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卡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时,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所述弹性按压部与所述卡接孔卡接并阻止所述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分离;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分离时,所述弹性按压部与所述卡接孔脱离从而结束第一、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及第一、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二外壁部,所述卡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壁部上,所述第二外壁部环绕所述第一绝缘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内部,所述卡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上,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连接时,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伸入所述第二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安装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外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连接时,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形成收容腔,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第一导电端子、第二绝缘本体以及第二导电端子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上以及所述第二外壳上设有第一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材质为金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具有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插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孔内,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朝向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一端具有插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内具有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由所述第二容置孔内朝向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延伸有插针,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连接时,所述插针插置于所述插孔。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插接部以及环绕所述第一插接部的第一外壁部,所述第一容置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部上,所述弹性按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壁部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一外壁部之间具有第一插接空间;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呈环形设置并围成第二插接空间,所述插针位于所述第二插接空间;

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连接时,所述第一插接部插置于所述第二插接空间,所述第二插接部插置于所述第一插接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外表面具有定位槽,定义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为由内向外的方向,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内表面具有定位块,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连接时,所述定位块定位于所述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壁部具有开孔,所述开孔围绕所述弹性按压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正端子、第一负端子以及第一控制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正端子、第二负端子以及第二控制端子,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连接时,所述第一正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正端子,所述第一负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负端子,所述第一控制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端子。

一种灯具,包括支架以及组装于支架上的若干光源模组,所述支架与光源模组通过以上所述的连接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灯具还包括吸顶盒,所述吸顶盒连接所述支架且用于将所述灯具安装于安装基础。

进一步地,所述灯具还包括驱动组件以及控制器,所述驱动组件以及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吸顶盒内部,所述光源模组通过连接组件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以及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模组包括光源基板、安装于所述光源基板上的光源以及覆盖所述光源的光学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元件为透光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与所述支架或光源模组通过螺丝锁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通过弹性按压部与卡接孔卡接,进而使得连接组件结构简单、拆装简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组件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连接组件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连接组件分解图;

图5为图1所示连接组件沿A-A’方向剖面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连接器;11-第一绝缘本体;111-弹性按压部;112-第一插接部;113-第一外壁部;11a-第一容置孔;11b-开孔;11c-定位槽;12-第一导电端子;121-插孔;13-第一外壳;1a-第一插接空间;

2-第二连接器;21-第二绝缘本体;211-第二插接部;2111-定位块;21a-第二容置孔;22-第二导电端子;221-插针;23-第二外壳;2a-卡接孔;2b-第二插接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以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未图示),包括支架以及组装于支架上的若干光源模组,支架与光源模组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灯具还可以包括吸顶盒,吸顶盒连接支架且用于将灯具安装于安装基础。此外,在吸顶盒内部,还可以设置有驱动组件以及控制器。光源模组通过连接组件电性连接驱动组件以及控制器。其中,光源模组可以包括光源基板、安装于光源基板上的光源以及覆盖光源的光学元件。光学元件可以为透光罩,还可以是透镜、反射器等。当然,光源模组也可以为球泡,本实用新型对光源模组的类型并不做限制。

如图1所示,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以及第二连接器2。

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连接器1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1以及第一导电端子12。定义第一连接器1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为由内向外的方向,第一绝缘本体11的外表面具有弹性按压部111。弹性按压部111配置为可按压。第一导电端子12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11,用于实现电性连接。

第二连接器2包括第二绝缘本体21以及第二导电端子22。定义第二导电端子22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21,同样也用于实现电性连接。第二连接器2还具有卡接孔2a,用于卡接弹性按压部111。

参考图5,第二连接器2与第一连接器1连接时,第二导电端子22电性连接第一导电端子12,弹性按压部111与卡接孔2a卡接并阻止第二连接器2与第一连接器1分离。第二连接器2与第一连接器1拆分时,只需按下弹性按压部111,然后将第二连接器2与第一连接器1分离即可。第二连接器2与第一连接器1分离时,弹性按压部111与卡接孔2a脱离从而结束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的连接及第一导电端子12与第二导电端子22之间的电性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灯具的支架与光源模组通过连接组件可实现快速拆装,大大提高了灯具拆装的便捷性。实际安装时,可将第一连接器1安装至支架且通过第一导电端子12以及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电端子12的导线与之电性连接,第二连接器2安装至光源模组且通过第二导电端子22以及电性连接至第二导电端子22的导线与之电性连接,当然,也可反过来,将第一连接器1安装至光源模组且通过第一导电端子12以及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电端子12的导线与之电性连接,第二连接器2安装至支架且通过第二导电端子22以及电性连接至第二导电端子22的导线与之电性连接。其中,第一连接器1或第二连接器2与支架或光源模组的安装方式可采用螺丝锁固连接,当然也可以用其他安装方式(例如套接、卡接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为了使得弹性按压部111与卡接孔2a卡接时,第二连接器2与第一连接器1不分离,本实施例优选第二连接器2还包括第二外壳23。第二绝缘本体22安装于第二外壳23内部,并且卡接孔2a设置在第二外壳23上。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连接时,第一绝缘本体11伸入第二外壳23,进而使得第一绝缘本体11外表面上的弹性按压部111卡接于第二外壳23上的卡接孔2a,使得第二连接器2与第一连接器1可以相互固定而不分离。

当然,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另设第二外壳23,而是形成一个第二外壁部(例如在第二绝缘体22上形成第二外壁部),然后将卡接孔2a设置在第二外壁部上,第二外壁部环绕第一绝缘体11。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还包括第一外壳13,第一外壳13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12外部。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连接时,第一外壳13与第二外壳23形成收容腔,收容腔内收容第一绝缘本体11、第一导电端子12、第二绝缘本体21以及第二导电端子22,进而对其进行保护。由于金属材料硬度高、刚性强,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因此,优选第一外壳13以及第二外壳23材质为金属,使得第一外壳13以及第二外壳23在连接组件连接其他部件(如支架、光源模组)时,可以很好地对收容腔内的各组件进行保护。

第一外壳13上以及第二外壳23上还可以设有第一螺纹孔,灯具还可以包括若干连接件(如螺丝),第一连接器1或第二连接器2与支架或光源模组通过连接件与第一螺纹孔锁固连接,进而将支架及光源模组与连接组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由于第一外壳13上以及第二外壳23比较结实,尤其当其材料为金属时,第一螺纹孔设置在上第一外壳13上以及第二外壳23上使得支架及光源模组与连接组件的连接更加牢固,为了进一步增加连接的牢固性,还可以将第一外壳13上以及第二外壳23上设有第一螺纹孔的部分厚度大于其他部分厚度,以增强其强度。第一螺纹孔在第一外壳13上以及第二外壳23上的具体位置方向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进行设计,例如,可以沿着第一外壳13以及第二外壳23的轴向延伸方向在第一外壳13上以及第二外壳23上进行开孔。

第一外壳13上以及第二外壳23上还可以设有第二螺纹孔,并且相应地,在第一绝缘本体11以及第二绝缘本体21上设有第三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第三螺纹孔与连接件(如螺丝)配合将第一绝缘本体11与第一外壳13连接,同时,将第二绝缘本体21与第二外壳23连接。

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绝缘本体11内具有第一容置孔11a,第一导电端子12插置于第一容置孔11a内。第一导电端子12朝向第二绝缘本体21一端具有插孔121。

参考图4,第二连接器2的第二绝缘本体21内具有第二容置孔21a,第二导电端子22由第二容置孔21a内朝向第一绝缘本体11延伸有插针221。参考图5,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连接时,插针221插置于插孔121,进而实现第一导电端子12与第二导电端子22的电性连接。

同时,第一容置孔11a除了容置第一导电端子12外,还可以具有部分空间用于容置导线,通过导线实现第一导电端子12与其他部件(例如支架或光源模组)的电性连接。第二容置孔21a除了容置第二导电端子22外,也可以具有部分空间用于容置导线,通过导线实现第一导电端子12与其他部件(例如支架或光源模组)的电性连接。

第一导电端子12以及第二导电端子22的数量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优选第一导电端子12以及第二导电端子22的数量分别三个,第一导电端子12包括第一正端子、第一负端子以及第一控制端子,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第二正端子、第二负端子以及第二控制端子,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连接时,第一正端子电性连接第二正端子,第一负端子电性连接第二负端子,第一控制端子电性连接第二控制端子。正、负端子为光源模组提供电源信号,控制端子为光源模组提供控制信号,进而控制光源模组发光亮度、颜色以及分布等。当灯具包括吸顶盒以及设置于吸顶盒内的驱动组件及控制器时,正、负端子电性连接驱动组件,进而为光源模组提供电源信号,控制端子电性连接控制器,进而为光源模组提供控制信号。

参考图2以及图5,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本体11还具有第一插接部112以及第一外壁部113。第一外壁部113环绕第一插接部112,弹性按压部111设置在第一外壁部113的外表面上。第一外壁部113具有开孔11b,开孔11b围绕弹性按压部111,进而使得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组装过程中,第二外壳23对弹性按压部111施力时,弹性按压部111连通其周围的部分第一绝缘本体可以较容易向内压缩,使得第一绝缘体1可以顺利伸入第二外壳23,并且在弹性按压部111在到达卡接孔2a相对位置后,使得弹性按压部111及时弹起,将弹性按压部111卡接于卡接孔2a。

第一容置孔11a设置在第一插接部112上。第一外壁部113与第一插接部112之间具有第一插接空间1a。

参考图2、图4以及图5,第二绝缘本体21具有第二插接部211,第二插接部211呈环形设置并围成第二插接空间2b,插针221位于第二插接空间2b。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连接时,第一插接部112插置于第二插接空间2b,第二插接部211插置于第一插接空间1a。同时,第二插接空间2b内的插针221插置于第一插接部112内收容的第一导电端子12的插孔121。进而使得第一导电端子12与第二导电端子22电性连接的同时,第一绝缘本体1与第二绝缘本体2插接,达到第一绝缘本体1与第二绝缘本体2对第一导电端子12与第二导电端子22连接处周围进行绝缘的目的,确保用电安全性。

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连接时,三个第一导电端子12要分别于对应的三个第二导电端子22位置相对,以实现正确的电性连接;同时,弹性按压部111要与卡接孔2a位置相对,以确保弹性按压部111可以卡接于卡接孔2a进而将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连接在一起。为了便于准确对位,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设有定位结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112的外表面具有定位槽11c,定义第二连接器2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为由内向外的方向,第二插接部211的内表面具有定位块2111,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连接时,定位块2111定位于定位槽11c,进而方便地实现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的各组成部分精确对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第二连接器2,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通过弹性按压部111与卡接孔2a卡接,进而使得连接组件结构简单、拆装简便。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