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转向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9710发布日期:2018-10-23 17:0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雷达转向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雷达转向座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转向座的转角控制精度会逐渐降低,其转动角的调节精度容易出现误差,从而需要频繁地对调节精度进行检查和修正,后续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达转向座,其调节精度、测角实时性和准确性更高,能够有效保证雷达调节精度,大大降低了后期检查和维护频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雷达转向座,其包括:雷达传动装置、雷达转台框架和动力装置。

雷达传动装置包括:支座、密封环、转盘、传动轴和编码器。支座和转盘平行且间隔设置,密封环设于支座和转盘之间,密封环同转盘固定连接,沿密封环的周向,密封环同支座活动连接。编码器连接于支座的远离转盘的一侧。传动轴一端固定连接于转盘,另一端贯穿支座并同编码器传动连接。支座、密封环、转盘和传动轴同轴设置。

雷达转台框架包括:框架本体、多个第一加强板和多个第二加强板。框架本体具有内腔以及与内腔连通的开口。支座盖设于开口,编码器由开口进入内腔。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均设于内腔,多个第一加强板分设于框架本体的相对两侧,第一加强板均垂直于框架本体的内侧壁设置并沿框架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二加强板也分设于框架本体的相对两侧且连接于第一加强板的远离内侧壁的一端,位于框架本体相对两侧的第二加强板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以围成用于容置编码器的间隙。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二者均与框架本体的底壁相连,第一加强板贯穿框架本体的顶壁,第二加强板延伸至开口,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二者的上壁面均同顶壁的外壁面共平面。

动力装置设于内腔,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部经开口贯穿支座并与转盘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转盘和支座之间还设置有轴承,轴承的外圈具有外齿圈,外圈同转盘固定连接,轴承的内圈同支座固定连接。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部具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同外圈啮合。

进一步地,密封环与支座之间设置为动密封。

进一步地,传动轴包括同轴设置的扩径段、第一缩径段和第二缩径段。第一缩径段连接于扩径段和第二缩径段之间,第二缩径段的外径小于第一缩径段的外径。扩径段同转盘固定连接。支座具有编码器安装座,编码器安装座固定连接于支座并容置于间隙,编码器安装座抵接于第二加强板之间。编码器安装座的靠近转盘的一侧凹设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均与支座同轴设置。第一盲孔的孔径略大于扩径段的外径,第二盲孔的孔径略大于第一缩径段的外径。第二盲孔凹设于第一盲孔的底部。第二缩径段贯穿编码器安装座,编码器安装座的远离转盘的一侧具有用于同编码器可拆卸地连接的连接部。

进一步地,扩径段的远离第一缩径段的一端具有环形凸缘,转盘的远离支座的一侧具有容置槽,环形凸缘容置于容置槽并同容置槽的底部贴合。扩径段贯穿转盘,环形凸缘与容置槽的底部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沿传动轴的轴向,扩径段、第一缩径段和第二缩径段三者的长度比为15~20:1:6~10。沿传动轴的轴向,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二者的长度比为1:3~5。扩径段、第一缩径段和第二缩径段三者的外径比为2~3:1.2~1.5:1。

进一步地,开口呈圆形,第一加强板均沿开口的径向设置,第二加强板同第一加强板垂直。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均为两个。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二者的上壁面、以及开口的周缘均做光滑处理。

进一步地,框架本体和内腔均呈四棱柱状。雷达转台框架还包括四个设于内腔的第三加强板,第三加强板分设于内腔的四角,每个第三加强板同相邻两个侧壁之间的夹角相等,且第三加强板均沿框架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三加强板同时与框架本体的底壁和顶壁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雷达转向座雷达传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支座和转盘平行且间隔设置,支座和转盘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当转盘开始转动后,转盘带动密封环和传动轴一同转动,当转盘带动传动轴相对支座转动时,转盘会对传动轴施加扭力,而支座会对传动轴提供支持力,由于支座和转盘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支座和转盘对传动轴的施力点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这使得传动轴所受的力能够沿其轴向进行有效分散,防止受力过于集中,大大提高了传动轴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这样进一步减小了传动轴在转动过程中的偏移量,提高了传动轴转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少传动轴误差,提高精确度。

进一步地,由于支座和转盘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支座和转盘之间由密封环来实现相对转动,避免了支座和转盘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转盘和支座之间的磨损,并有效降低了相对转动过程中的震动和发热,有助于保证雷达传动装置传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雷达传动装置在传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其传动精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地,将传动轴同编码器传动连接,利用编码器能够实时、更精确地对传动轴和转盘的转动角进行监控,从而进一步提升转动角的调节精度,使雷达传动装置的传动精确度和可靠性更高。需要说明的是,雷达传动装置利用支座来承载传动轴和编码器,支座能够对传动轴的轴向震动进行有效消除,避免轴向震动对编码器造成干扰,确保编码器的监控精度。

而雷达转向座的雷达转台框架利用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来对框架本体进行加强支撑,第一加强板直接对框架本体的顶壁和底壁进行支撑,提高了框架本体沿其高度方向的承载抗压强度,以确保雷达传动装置的顺利运行。由于第一加强板同时连接于框架本体的顶壁和底壁之间,第一加强板对框架本体整体上也具有加固作用,能够有效避免框架本体发生形变。

此外,第二加强板能够对第一加强板的连接强度进行提升,有效防止第一加强板发生变形,提升第一加强板的整体强度,从而提高第一加强板对框架本体的支持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雷达转台框架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变形强度。

雷达传动装置的传动轴和编码器均容置在第二加强板之间的间隙中,传动轴穿过开口与转盘传动连接。第二加强板能够对传动轴和编码器进行限位和保护,减小周围其他电气元件对传动轴的干扰,同时防止其他硬件意外划伤传动轴。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还能够对框架本体的顶壁形成支撑,提高框架本体对雷达天线的承载能力,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特别是第二加强板,能够经开口伸向支座并对支座形成支撑,从而对支座的靠近中心的位置形成加强,提高支座的配合稳定性,防止支座发生凹陷变形,在提高支撑强度的同时还能够辅助改善传动精度。

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雷达转向座调节精度、测角实时性和准确性更高,能够有效保证雷达调节精度,大大降低了后期检查和维护频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雷达转向座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雷达转向座的雷达传动装置未安装轴承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雷达转向座的雷达转台框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雷达转台框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0-雷达转向座;110-支座;111-编码器安装座;120-密封环;130-转盘;140-传动轴;141-扩径段;141a-环形凸缘;142-第一缩径段;143-第二缩径段;150-编码器;161-外圈;162-内圈;310-框架本体;311-内腔;312-开口;320-第一加强板;330-第二加强板;340-间隙;350-第三加强板;500-动力装置;510-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平行”、“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雷达转向座1000。雷达转向座1000包括:雷达传动装置、雷达转台框架和动力装置500。

雷达传动装置包括:支座110、密封环120、转盘130、传动轴140和编码器150。支座110和转盘130平行且间隔设置,密封环120设于支座110和转盘130之间,密封环120同转盘130固定连接,沿密封环120的周向,密封环120同支座110活动连接。编码器150连接于支座110的远离转盘130的一侧。传动轴140一端固定连接于转盘130,另一端贯穿支座110并同编码器150传动连接。支座110、密封环120、转盘130和传动轴140同轴设置。

雷达转台框架包括:框架本体310、多个第一加强板320和多个第二加强板330。框架本体310具有内腔311以及与内腔311连通的开口312。支座110盖设于开口312,编码器150由开口312进入内腔311。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均设于内腔311,多个第一加强板320分设于框架本体310的相对两侧,第一加强板320均垂直于框架本体310的内侧壁设置并沿框架本体310的高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二加强板330也分设于框架本体310的相对两侧且连接于第一加强板320的远离内侧壁的一端,位于框架本体310相对两侧的第二加强板330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以围成用于容置编码器150的间隙340。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二者均与框架本体310的底壁相连,第一加强板320贯穿框架本体310的顶壁,第二加强板330延伸至开口312,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二者的上壁面均同顶壁的外壁面共平面。

动力装置500设于内腔311,动力装置500的动力输出部经开口312贯穿支座110并与转盘130传动连接。

雷达转向座1000的雷达传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支座110和转盘130平行且间隔设置,支座110和转盘13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当转盘130开始转动后,转盘130带动密封环120和传动轴140一同转动,当转盘130带动传动轴140相对支座110转动时,转盘130会对传动轴140施加扭力,而支座110会对传动轴140提供支持力,由于支座110和转盘13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支座110和转盘130对传动轴140的施力点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这使得传动轴140所受的力能够沿其轴向进行有效分散,防止受力过于集中,大大提高了传动轴140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这样进一步减小了传动轴140在转动过程中的偏移量,提高了传动轴140转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少传动轴140误差,提高精确度。

进一步地,由于支座110和转盘13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支座110和转盘130之间由密封环120来实现相对转动,避免了支座110和转盘130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转盘130和支座110之间的磨损,并有效降低了相对转动过程中的震动和发热,有助于保证雷达传动装置传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雷达传动装置在传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其传动精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地,将传动轴140同编码器150传动连接,利用编码器150能够实时、更精确地对传动轴140和转盘130的转动角进行监控,从而进一步提升转动角的调节精度,使雷达传动装置的传动精确度和可靠性更高。需要说明的是,雷达传动装置利用支座110来承载传动轴140和编码器150,支座110能够对传动轴140的轴向震动进行有效消除,避免轴向震动对编码器150造成干扰,确保编码器150的监控精度。

而雷达转向座1000的雷达转台框架利用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来对框架本体310进行加强支撑,第一加强板320直接对框架本体310的顶壁和底壁进行支撑,提高了框架本体310沿其高度方向的承载抗压强度,以确保雷达传动装置的顺利运行。由于第一加强板320同时连接于框架本体310的顶壁和底壁之间,第一加强板320对框架本体310整体上也具有加固作用,能够有效避免框架本体310发生形变。

此外,第二加强板330能够对第一加强板320的连接强度进行提升,有效防止第一加强板320发生变形,提升第一加强板320的整体强度,从而提高第一加强板320对框架本体310的支持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雷达转台框架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变形强度。

雷达传动装置的传动轴140和编码器150均容置在第二加强板330之间的间隙340中,传动轴140穿过开口312与转盘130传动连接。第二加强板330能够对传动轴140和编码器150进行限位和保护,减小周围其他电气元件对传动轴140的干扰,同时防止其他硬件意外划伤传动轴140。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还能够对框架本体310的顶壁形成支撑,提高框架本体310对雷达天线的承载能力,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特别是第二加强板330,能够经开口312伸向支座110并对支座110形成支撑,从而对支座110的靠近中心的位置形成加强,提高支座110的配合稳定性,防止支座110发生凹陷变形,在提高支撑强度的同时还能够辅助改善传动精度。

总体而言,通过雷达传动装置和雷达转台框架的配合,雷达转向座1000的调节精度、测角实时性和准确性更高,能够有效保证雷达调节精度,大大降低了后期检查和维护频率。

进一步地,转盘130和支座110之间还设置有轴承,轴承的外圈161具有外齿圈,外圈161同转盘130固定连接,轴承的内圈162同支座110固定连接。动力装置500的动力输出部具有传动齿轮510,传动齿轮510同外圈161啮合。

通过该设计,在动力装置500的驱动下,轴承的外圈161相对内圈162开始转动,外圈161同时带动转盘130转动,而转盘130则带动密封环120和传动轴140转动,传动轴140的转动角度情况则由编码器150捕捉监控。利用轴承作为传动媒介,能够有效提高传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发生径向偏移而造成传动失真。

进一步地,密封环120与支座110之间设置为动密封。通过该设计,支座110不仅能够对密封环120和转盘130提供支撑,还能够确保密封环120和转盘130顺利转动,同时还能够避免水雾、盐雾等进入到转盘130和支座110之间,减小传动轴140、转盘130、轴承和支座110所受到的腐蚀,从而提高传动的精确度,减小误差。

进一步地,传动轴140包括同轴设置的扩径段141、第一缩径段142和第二缩径段143。第一缩径段142连接于扩径段141和第二缩径段143之间,第二缩径段143的外径小于第一缩径段142的外径。扩径段141同转盘130固定连接。

支座110具有编码器安装座111,编码器安装座111固定连接于支座110并容置于间隙340,编码器安装座111抵接于第二加强板330之间。编码器安装座111的靠近转盘130的一侧凹设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均与支座110同轴设置。第一盲孔的孔径略大于扩径段141的外径,第二盲孔的孔径略大于第一缩径段142的外径。第二盲孔凹设于第一盲孔的底部。第二缩径段143贯穿编码器安装座111,编码器安装座111的远离转盘130的一侧具有用于同编码器150可拆卸地连接的连接部。

通过以上设计,能够大大提高支座110对传动轴140的承载能力,一方面能够对传动轴140的轴向震动进行缓冲消除,另一方面还能够地传动轴140沿其径向的震动进行缓冲消除,第一盲孔的内侧壁、第二盲孔的内侧壁以及编码器安装座111本体都能够对传动轴140进行限位,防止传动轴140沿其径向发生偏移,进一步提高了传动轴140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整个雷达传动装置的稳定性和精确度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进一步地,扩径段141的远离第一缩径段142的一端具有环形凸缘141a,转盘130的远离支座110的一侧具有容置槽,环形凸缘141a容置于容置槽并同容置槽的底部贴合。扩径段141贯穿转盘130,环形凸缘141a与容置槽的底部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沿传动轴140的轴向,环形凸缘141a的厚度略小于容置槽的深度。通过该设计,使传动轴140能够更好地嵌入转盘130,使传动轴140与转盘130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从而在转盘130对传动轴140施加扭力时,扭力的传导能够更加顺利、平稳,保证了传动轴140在随转盘130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雷达传动装置的整体可靠性和精确度。

进一步地,沿传动轴140的轴向,扩径段141、第一缩径段142和第二缩径段143三者的长度比为15~20:1:6~10。沿传动轴140的轴向,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二者的长度比为1:3~5。扩径段141、第一缩径段142和第二缩径段143三者的外径比为2~3:1.2~1.5:1。

在本实施例中,沿传动轴140的轴向,扩径段141、第一缩径段142和第二缩径段143三者的长度比为20:1:8。沿传动轴140的轴向,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二者的长度比为1:3。扩径段141、第一缩径段142和第二缩径段143三者的外径比为3:1.5:1。

通过以上设计,雷达传动装置在传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平稳性,在应用于雷达调节过程中,有助于提高雷达转动角的调节精确度。雷达传动装置调节精度、测角实时性、准确性更高,能够有效保证雷达调节精度,大大降低了后期检查和维护频率。

进一步地,开口312呈圆形,第一加强板320均沿开口312的径向设置,第二加强板330同第一加强板320垂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均为两个。通过以上设计,在确保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能够对框架本体310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大大减少了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的数量,使得框架本体310能够有更大的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320和第二加强板330二者的上壁面、以及开口312的周缘均做光滑处理。通过该设计,能够大大提高支座110安装到框架本体310之后支座110与框架本体310之间的密封效果,防止水雾、盐雾等进入内腔311,减少腐蚀的发生。

进一步地,框架本体310和内腔311均呈四棱柱状。雷达转台框架还包括四个设于内腔311的第三加强板350,第三加强板350分设于内腔311的四角,每个第三加强板350同相邻两个侧壁之间的夹角相等,且第三加强板350均沿框架本体310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三加强板350同时与框架本体310的底壁和顶壁相连。

通过该设计,进一步提高了雷达转台框架整体的支撑强度,对沿高度方向和横向的作用力都有更好的抵抗能力。此外,第三加强板350还能够重点改善框架本体310在四个角的位置的抗形变能力,防止四角发生扭曲,确保雷达转台框架整体空间构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雷达转向座1000整体的运行可靠性。

综上所述,雷达转向座1000调节精度、测角实时性和准确性更高,能够有效保证雷达调节精度,大大降低了后期检查和维护频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