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9019发布日期:2019-01-22 22:3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属于开关装置,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避免事故发生。现有的断路器在过压或过流时仅仅通过脱扣器进行切断动作,万一脱扣器或联动机构发生故障不能及时切断,故应该在电压或电流接近设定电压或电流时切断回路为最佳时间点;且现有的接线端子连接不牢,易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断路器,并且克服了以上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电磁脱扣器、动触头、静触头、接线端子、主导线,所述主导线上设有三个互感器,三个互感器分别连接控制LED发光二极管、电磁脱扣器及报警器,所述接线端子呈“匚”型结构,其底部设有包括钩置端和驱动端的固定结构Ⅰ,钩置端穿过接线端子,驱动端与壳体螺纹连接,接线端子上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壳体上设有与固定螺钉对应的通孔;壳体外侧设有安全板,所述安全板设置手柄的两侧,接线端子侧面通过软连接连接动触头。

所述LED发光二极管及报警器安装在靠近手柄处。

所述钩置端由至少两个端部设有倒钩的杆状结构组成。

固定螺钉靠近顶部设有凸缘,通孔的孔径小于凸缘直径。

所述通孔侧壁上设有环形槽,且通孔配设有盖体,盖体设有与环形槽对应的凸边,所述盖体选用橡胶材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该多功能断路器结构设计合理简单,通过在主线路上设置多个互感器,分别孔脱扣器及指示灯和报警器,在电压或电流接近临界点之前提醒人员,及时做好断电准备或者及时手动断开,保护断路器内部元器件,延长使用寿命;接线端子双重连接,避免接线端子与外界导线连接不牢,同时安全板设置防止手柄被不小心碰触而启闭断路器,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电磁脱扣器;3、静触头;4、接线端子;41、固定结构Ⅰ;411、钩置端;412、驱动端;42、固定螺钉;421、凸缘;5、主导线;6、互感器;7、LED发光二极管;9、报警器;10、通孔;101、环形槽;11、盖体;111、凸边;12、安全板;13、软连接;14、动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结合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1、及位于壳体1内的电磁脱扣器2、静触头3、动触头14、接线端子4、主导线5,所述主导线5上设有三个互感器6,三个互感器6分别经过整流器连接控制LED发光二极管7、电磁脱扣器2及报警器9,以电磁脱扣器2被驱动时主导线中的电流或电压为临界值,LED发光二极管7及报警器9驱动所需要的电压或电流值小于临界值,在主导线中电流或电压接近临界值时,首先发出报警信号,人员及时做好停电准备或者手动断电,消除安全隐患。所述接线端子4呈“匚”型结构,其底部设有包括钩置端411和驱动端412的固定结构Ⅰ41,钩置端411穿过接线端子4,驱动端412与壳体1螺纹连接;接线端子4上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42,壳体1上设有与固定螺钉42对应的通孔10;壳体1外侧设有安全板12,所述安全板12设置手柄的两侧;接线端子4侧面通过软连接13连接动触头14。

所述LED发光二极管7及报警器9安装在靠近手柄处。

所述钩置端411由至少两个端部设有倒钩的杆状结构组成。

固定螺钉42靠近顶部设有凸缘421,通孔10的孔径小于凸缘421直径,避免螺钉42脱离出通孔10,从而遗失,影响接线端子4的使用。

所述通孔10侧壁上设有环形槽101,且通孔10配设有盖体11,盖体11设有与环形槽101对应的凸边111,所述盖体11选用橡胶材质。

接线端子4连接外接导线时,首相将外接导线的端部裸露在外的铜丝放入接线端子4内,此时多根铜丝穿过钩置端411,并与之交叉在一起,通过旋拧驱动端412使钩置端411相驱动端412方向移动,直至钩置端412上的倒钩将与之交叉部分的铜丝扣紧在接线端子4内壁上;其次用螺丝刀穿过通孔10旋拧螺钉42,使螺钉42压紧在铜丝的上部,再次将所有铜丝压制在接线端子4的内部上,通过双重固定,即便螺钉42有松动,外接导线的铜丝也不会全部脱离接线端子4,连接牢固。

该多功能断路器结构设计合理简单,通过在主线路上设置多个互感器,分别孔脱扣器及指示灯和报警器,在电压或电流接近临界点之前提醒人员,及时做好断电准备或者及时手动断开,保护断路器内部元器件,延长使用寿命;接线端子双重连接,避免接线端子与外界导线连接不牢,同时安全板设置防止手柄被不小心碰触而启闭断路器,造成安全隐患。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