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功率的背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8072发布日期:2019-01-08 21:48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功率的背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能能电池组件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功率的背板。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由多个电池片串联或并联组成,组件的输出功率与电池片的受光面积和受光强度有直接关系,受光面积、强度越大,组件输出功率越高。

传统组件背板在400-1100μm波长范围内太阳光的反射率为70%-80%,这使得一部分太阳光透过电池背面及背板到到达组件外,导致能量转换损失,降低了组件的转换效率。

另外,由于电池片互联会使用焊带连接相邻电池片的正负极,并且考虑热胀冷缩,电池片之间会留有2-3mm的缝隙。常规组件中这些缝隙面积入射的太阳光一部分被背板反射出组件,一部分被背板吸收,一部分透过背板,导致光生电流损失,影响了组件的转换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功率的背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功率的背板。

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功率的背板,包括若干个按矩形阵列设置在背板上的电池片,相邻的电池片之间设有间隙,在对应于间隙的位置所述背板的表层设有三棱体结构,还包括依次沉积在背板表面的铝膜层和铜膜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三棱体的高度为30-50um,底边尺寸为100-180um,所述的三棱体的延伸方向与电池片边长之间的夹角为20°-7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铝膜层设置在背板的表面,所述的铜膜层设置在所述的三棱体结构的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铝膜层的厚度为20-100u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铜膜层的厚度为50-100u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涂覆在铝膜层和铜膜层上面的PET绝缘层,所述的PET绝缘层的顶面为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背板上电池片间隙位置处设置的三棱体的沟壑体,并结合背板表面的金属反光层对太阳光进行对此反射,使得照射电池片间隙位置的太阳光通过多次反射摄入电池表面,提高了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转化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理背板的工艺流程图;

其中:1-背板,101-三棱体,2-电池片,3-铝膜层,4-铜膜层,5-PET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背板1,在所述的背板1的表面按矩形阵列的方式排布了电池片2,相邻的电池片2之间设有间隙,在该间隙的位置设置了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转化功率的结构。所述的机构为在背板1的表面,对应于间隙的位置采用机械刻花法或者化学腐蚀的方法形成的与组件边框呈一定角度的三棱体101结构,所述的三棱体101的高度为30-50um,底边尺寸为100-180um,所述的三棱体101的延伸方向与电池片2边长之间的夹角为20°-70°。

之后在所述的三棱体101的表面沉积具有反光作用的金属薄膜层,所述的金属薄膜层包括依次采用金属蒸镀的方法沉积在背板1表面的铝膜层3和铜膜层4。其中所述的铝膜层3沉积在整体背板1的表面,其厚度为20-100um。所述的铜膜层4只沉积在所述的三棱体101结构的表面,其厚度为50-100um。对应于电池片2下面的铝膜层3主要用于对长波段的光线的反射,位于三棱体101表面的金属层反射膜可实现对全波段的太阳光进行反射。

同时还在所述的包括涂覆在铝膜层3和铜膜层4上面的PET绝缘层5,所述的PET绝缘层5的底面与所述的金属薄膜层完全贴合,所述的PET绝缘层5顶面为水平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