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门机的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0453发布日期:2018-12-28 19:09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卷门机的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执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卷门机的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微动开关是一种微小接点间隔,可利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的接点机构,其外覆盖有外壳,并含有驱动杆,因其开关的触点间距较小,故名微动开关。现有的微动开关被广泛应用到卷门机,但其存在结构复杂,且结构较为不稳定,易松动,造成产品工作不稳定,影响微动开关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不易松动的卷门机的微动开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卷门机的微动开关,包括壳体底座、均设置在壳体底座内的动片、动触片、弹簧片、推杆、上插脚片、下插脚片,上插脚片、下插脚片均被定位在壳体底座内,壳体底座侧壁上设有安装孔,推杆通过安装孔穿出壳体底座,下插脚片包括插脚触片、与插脚触片连接的连接片、与连接片连接的弯折片,动片一端设有向上弯折的钩部,动片另一端与下插脚片连接,动触片上具有通孔,动片的钩部自下而上穿出通孔并抵着动触片,钩部的顶端抵着推杆底端,弹簧片一端被限制在下插脚片上、另一端被限制在动触片上,上插脚片上设有上触部,动触片上与上触部相应位置设有下触部。

作为优选,连接片与弯折片相连的位置设有用于对动片起到限位作用的第一限位槽,动片上具有可嵌入第一限位槽内的第一凸部。

作为优选,弯折片一端设有向上弯折的下钩片,下钩片与弯折片相连的位置设有用于对弹簧片起到限位作用的第二限位槽,动触片上位于通孔的一端朝下凸设有用于限制弹簧片的限位凹部,弹簧片两端均具有第二凸部,弹簧片一端的第二凸部卡在限位凹部内,弹簧片另一端的第二凸部嵌入第二限位槽内。

作为优选,弹簧片呈弧形。

作为优选,壳体底座上位于下触部下方设有用于限制下触部下移距离的限位平台。

作为优选,壳体底座侧壁上与上插脚片相应位置设有供上导线穿出的穿孔,上插脚片上焊接有上导线,上导线通过穿孔穿出壳体底座。

作为优选,壳体底座侧壁上与下插脚片的插脚触片相应位置设有供下导线穿出的穿孔,下插脚片上焊接有下导线,下导线通过穿孔穿出壳体底座。

作为优选,上触部与下触部之间具有磁性吸力。

[微软用户1] 设置有动片、动触片、弹簧片、上插脚片、下插脚片,上插脚片、下插脚片均固定在壳体底座内,动片被动触片、下插脚片、推杆限制住,动触片被弹簧片、下触部、上触部限制,推杆被定位凸起、定位凸块、动片定位住,因此结构较为稳定,零件不易松动,提高产品的工作稳定性,使用寿命较长,且结构较为简单,安装方便,生产加工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底座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端盖的结构图。

图3是图1的动片的结构图。

图4是图1的弹簧片的结构图。

图5是图1的动触片的结构图。

图6是图1的下插脚片的结构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壳体底座、2—壳体端盖、3—动片、4—动触片、5—弹簧片、6—推杆、7—上插脚片、8—下插脚片、9—安装孔、10—定位凸起、11—定位凸块、12—上钩片、13—上限位凹槽、14—上穿槽、15—穿孔、16—上导线、17—插脚触片、18—连接片、19—弯折片、20—下钩片、21—下限位凹槽、22—下穿槽、23—下导线、24—第一限位槽、25—第二限位槽、26—钩部、27—第一凸部、28—通孔、29—限位凸边、30—限位凹部、31—第二凸部、32—上触部、33—下触部、34—限位平台、35—驱动柄、36—定位孔、37—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卷门机的微动开关,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壳体底座1、壳体端盖2、均设置在壳体底座1内的动片3、动触片4、弹簧片5、推杆6、上插脚片7、下插脚片8,动片3、动触片4、插脚片均采用可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

壳体底座1侧壁上设有安装孔9,推杆6一端具有定位凸起10,推杆6另一端通过安装孔9穿出壳体底座1,安装孔9内端设有与定位凸起10配合的定位凸块11,定位凸起10与等位凸块用于限制推杆6的位置,防止推杆6掉出壳体底座1。

上插脚片7一端设有向上弯折的上钩片12,壳体底座1内具有与上钩片12配合的上限位凹槽13、供上插脚片7穿过的上穿槽14,上插脚片7的上钩片12嵌入上限位凹槽13,上插脚片7穿过上穿槽14被限位在壳体底座1内。壳体底座1侧壁上与上插脚片7临近位置设有供上导线16穿出的穿孔15,上插脚片7上焊接有上导线16,上导线16通过穿孔15穿出壳体底座1。上插脚片7上设有上触部32。

下插脚片8包括插脚触片17、与插脚触片17连接的连接片18、与连接片18连接的弯折片19,弯折片19一端设有向上弯折的下钩片20,插脚触片17与连接片18处置,连接片18与弯折片19垂直,弯折片19与下钩片20垂直,壳体底座1内具有与下钩片20配合的下限位凹槽21、供下插脚片8穿过的下穿槽22,下钩片20嵌入下限位凹槽21内,下插脚片8穿过下穿槽22被限位在壳体底座1内,壳体底座1侧壁上与下插脚片8的插脚触片17临近位置设有供下导线23穿出的穿孔15,下插脚片8上焊接有下导线23,下导线23通过穿孔15穿出壳体底座1。

连接片18与弯折片19相连的位置设有用于对动片3起到限位作用的第一限位槽24,下钩片20与弯折片19相连的位置设有用于对弹簧片5起到限位作用的第二限位槽25。

动片3一端设有向上弯折的钩部26,动片3另一端具有可嵌入第一限位槽24内的第一凸部27。动触片4上具有通孔28,动触片4上位于通孔28的两侧均向上凸设有限位凸边29,动触片4上位于通孔28的一端朝下凸设有用于限制弹簧片5的限位凹部30。动片3的钩部26自下而上穿出通孔28并抵着动触片4,钩部26的顶端抵着推杆6底端。动片3的第一凸部27嵌入第一限位槽24内。弹簧片5呈弧形,弹簧片5两端均具有第二凸部31,弹簧片5一端的第二凸部31卡在限位凹部30内,弹簧片5另一端的第二凸部31嵌入第二限位槽25内,限位凸边29可防止弹簧片5脱出,对弹簧片5的前后位置起到限位作用。动触片4上与上触部32相应位置设有下触部33。壳体底座1上位于下触部33下方设有用于限制下触部33下移距离的限位平台34。限位平台34与下触部33下端具有具有间隙。

下触部33与上触部32均采用可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上触部32与下触部33之间具有磁性吸力,可相互吸引。

常态下,上触部32与下触部33处于相接触的状态,下压推杆6时,推杆6带动动片3下旋,动片3带动动触片4下移,动触片4同时带动弹簧变形,动触片4下移,下触部33也下移,下触部33与上触部32分离,电路断开。松开推杆6,弹簧片5复位带动动触片4上移,同时上触部32和下触部33之间的磁力相吸,同时使动片3、推杆6复位,上触部32和下触部33接触,电路打开。

还包括与壳体底座1连接的驱动柄35,驱动柄35下端面与推杆6抵触,驱动柄35与壳体底座1铰接。

壳体底座1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36,定位孔36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壳体端盖2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37,定位住为圆柱形,壳体端盖2通过定位柱37插入定位孔36内与壳体底座1连接。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定位孔36可较为稳固的将定位柱37卡住。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