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系统设备集成的一体化盲插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0198发布日期:2019-04-16 22:2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系统设备集成的一体化盲插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微基站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能与系统设备集成的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天线技术随着通信系统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不同的通信系统及应用环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天线。随着4G通信系统向5G通信系统演进,系统设备及天线的数量也随之大幅增加,导致移动通信基站上的设备越来越杂乱繁臃,即不利于各种通信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也影响基站与周围城市环境的协调。甚至需要重新选址建设新的站址用于架设增加的设备和天线,这样既增加了通信基站的选址建设难度,也大大增加了通信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

因此,如何能在天线技术不断提高、功能不断完善的同时,将天线与通信设备一体化、集成化设计,减小天线的体积、降低天线的重量,进而满足节能降耗、创建易居环境的发展理念,成为当前通信天线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设计、外观轻薄、结构可靠、性能稳定的天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系统设备集成的一体化盲插天线,其包括天线保护罩、天线阵列模块、校准模块、盲插连接器、金属固定腔壳体,所述天线保护罩固定于金属固定腔壳体上,所述天线保护罩与所述金属固定腔壳体密闭稳定相连,所述天线阵列模块、校准模块、盲插连接器位于天线保护罩与金属固定腔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并紧固于所述金属固定腔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天线阵列模块、校准模块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所述天线阵列模块、校准模块各自独立预组装完毕后整体嵌入金属固定腔壳体内。

优选的,所述天线阵列模块包括辐射单元、馈电基板及支撑铝板,所述辐射单元焊接在所述馈电基板上,所述馈电基板固定在所述支撑铝板上,所述支撑铝板固定在所述金属固定腔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金属固定腔壳体上设置有天线安装孔、防水透气孔、连接器安装孔、校准板固定孔、天线罩安装孔、安装定位销、腔体加强筋、密封槽。

优选的,所述天线保护罩上设有天线罩密封支撑柱、振子支撑保护柱、结构加强筋。

优选的,该一体化盲插天线在结构上设计了三重防水密封措施,包括天线保护罩与金属固定腔之间的防水密封、金属固定腔与对接设备间安装孔防水密封、天线内部与外界空气间防水透气孔防水设计。

优选的,天线保护罩与金属固定腔之间的防水密封的结构包括沿所述金属固定腔壳体的边缘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天线保护罩上设有与所述密封槽形状对应的密封压合筋,所述密封压合筋压住所述密封圈实现所述天线保护罩与所述金属固定腔壳体之间的防水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天线保护罩的外轮廓设有内外两层边沿,外层边沿高于所述内层边沿,所述密封压合筋设置在所述内层边沿上。

优选的,金属固定腔壳体与对接设备间安装孔防水密封通过盲槽式天线安装孔设计、密封式盲插连接器来实现金属固定腔与对接设备间安装孔的防水密封。

优选的,天线内部与外界空气间防水透气孔防水设计是通过在金属固定腔底端设计有防水透气孔,同时在防水透气孔上粘贴防水透气膜。

优选的,所述金属固定腔壳体底面设有系统对接设备容纳腔,所述金属固定腔壳体的底面设有连接器安装孔,所述连接器安装孔与所述盲插连接器位置对应,所述盲插连接器与所述金属固定腔壳体密封连接,所述连接器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系统对接设备容纳腔内。

优选的,所述天线的连接器为盲插对接式连接器。

如上所述,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天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天线结构设置天线保护罩、金属固定腔壳体两部分,将天线阵列模块、校准模块等部件模块化设置安装在金属固定腔内,同时在金属固定腔内设置盲插连接器,能实现天线与通信设备的快速连接,该天线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外观轻薄、结构可靠、性能稳定;外观结构上使用多种密封设计确保了天线整体的密闭防水;连接器使用盲插对接式方便测试及在网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天线保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金属固定腔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图。

1、天线保护罩;11、天线罩密封支撑柱;12、振子支撑保护柱;13、加强筋;14、外层边沿;15、密封压合筋;2、金属固定腔壳体;21、天线安装孔;22、防水透气孔;23、连接器安装孔;24、校准板固定孔;25、天线罩安装孔;26、安装定位销;27、加强筋;28、密封槽;29、密封圈;30、防水透气膜;3、校准模块;4、辐射单元;5、馈电基板;6、支撑铝板;7、盲插连接器;8、系统对接设备容纳腔;9、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与系统设备集成的一体化盲插天线,其包括天线保护罩1和金属固定腔壳体2,天线保护罩1固定在金属固定腔壳体2上,天线保护罩1与金属固定腔壳体2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在金属固定腔壳体2内设有天线阵列模块、校准模块3及盲插连接器7,天线阵列模块、校准模块3及盲插连接器7电连接实现信号传输。天线阵列模块、校准模块3及盲插连接器7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各自独立预装完毕后再整体嵌入金属固定腔壳体内。天线阵列模块、校准模块3、盲插连接器7与均金属固定腔壳体连接。

如图2、3所示,金属固定腔壳体2上设有校准板固定孔24,用于固定校准模块3。金属固定腔壳体2上还设有连接器安装孔23,连接器安装孔23用于安装盲插连接器7。天线阵列模块包括辐射单元4、馈电基板5及支撑铝板6,辐射单元4焊接在馈电基板5上,馈电基板5固定在支撑铝板6上,支撑铝板6固定在金属固定腔壳体2上。金属固定腔壳体2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天线保护罩1的天线罩安装孔25。为了能起到快速定位的效果,金属固定腔壳体2上还设有安装定位销26。

金属固定腔壳体2由铝合金机加或压铸成型,金属固定腔壳体2既是天线阵列、天线罩等的安装载体,同时也是天线与系统设备的对接结合面,因此上述设计细节确保了金属固定腔的密封防水性、表面平整性。该一体化盲插天线在结构上设计了三重防水密封措施,包括天线保护罩与金属固定腔之间的防水密封、金属固定腔与对接设备间安装孔防水密封、天线内部与外界空气间防水透气孔防水设计。

对应第一重防水措施,天线保护罩1与金属固定腔壳体2之间为防水密封连接的一种具体实施结构:包括沿金属固定腔壳体2的边缘设有密封槽28,密封槽28内设有O型密封圈29,天线保护罩1上设有与密封槽28形状对应的密封压合筋15,密封压合筋15压住O型密封圈29实现天线保护罩1与金属固定腔壳体2之间的防水密封连接。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天线保护罩1的外轮廓可设置为内外两层边沿,其中外层边沿14高于内层边沿,外层边沿14用于定位高度,内存边沿用于设置密封槽28安装O型密封圈29。

对应第二重防水措施,金属固定腔壳体2与对接设备间安装孔防水密封可通过将金属固定腔壳体2上天线安装孔21设置为盲槽式天线安装孔、使盲插连接器采用密封式盲插连接器来实现,密封式盲插连接器与金属固定腔壳体2之间密封连接。

对应第三重防水措施,可在金属固定腔壳体2上设有防水透气孔22,防水透气孔22上粘贴有防水透气膜30,实现金属固定腔壳体内与外界空气间的防水透气设计。

盲插连接器7固定在金属固定腔壳体的底板上,金属固定腔壳体2的底面设有连接器安装孔9,连接器安装孔9用于盲插连接器7的安装以及系统对接设备与盲插连接器的连接。盲插连接器7采用密封式盲插连接器,盲插连接器7与金属固定腔壳体2密封连接。外部通信设备能通过连接器安装孔9实现与盲插连接器7的快速连接。

如图4所示,金属固定腔壳体2底面设有系统对接设备容纳腔8,系统对接设备容纳腔8用于固定安装与天线对接的通信设备,系统对接设备容纳腔8与系统对接设备形状相适应,外形轮廓与系统对接设备完全匹配,保证整个装置剖面低薄。安装孔位预设连接器安装孔9设置在系统对接设备容纳腔8内,盲插连接器7采用对接式连接器,这样方便指标测试及系统设备的快速对接。天线的连接器均为盲插对接式连接器。

为了确保天线保护罩的稳定性,天线保护罩1的内表面上还设有天线罩密封支撑柱11和振子支撑保护柱12,天线保护罩1、金属固定腔壳体2上分别还设有加强筋13、27,天线罩密封支撑柱11、振子支撑保护柱12及加强筋13、27等用于确保天线保护罩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稳定可靠。

该天线结构设置天线保护罩、金属固定腔壳体两部分,将天线阵列模块、校准模块等部件模块化设置安装在金属固定腔内,同时在金属固定腔内设置盲插连接器,能实现天线与通信设备的快速连接,该天线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外观轻薄、结构可靠、性能稳定;外观结构上使用多种密封设计确保了天线整体的密闭防水;连接器使用盲插对接式方便测试及在网使用。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