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触电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5671发布日期:2019-03-22 19:01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触电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一种防触电蓄电池。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汽车或者通信设备机柜上经常会看到他们的身影,蓄电池的极柱通常是裸露的,如果用户对电池进行测试时没有带绝缘手套,则容易发生触电,因此,目前的蓄电池不够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的防触电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触电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极柱和螺丝,所述电池本体上设有电极,所述极柱通过螺丝安装在电极上,所述电极被包裹在极柱内,所述螺丝包括螺杆和螺帽,所述螺杆穿过极柱与电极连接,所述电极、极柱和螺丝相互之间均为电连接,所述极柱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绝缘层,所述螺帽的表面设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螺帽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极柱上还设有导线,所述导线与电极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

进一步,所述通孔的直径范围为2mm至5mm。

进一步,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还设有与所述通孔匹配的绝缘塞和一个弹性连接件,所述绝缘塞通过弹性连接件与第二绝缘层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池本体上还设有绝缘保护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极柱的外表面增设了第一绝缘层,在螺帽表面增设了第二绝缘层,使得整个电极、极柱和螺丝被绝缘材料包裹起来,因而用户在对蓄电池进行操作时不容易触电,更加安全,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绝缘层上留有通孔,便于用户对蓄电池进行电压或者内阻的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一种防触电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100、极柱101和螺丝102,所述电池本体100上设有电极103,所述极柱101通过螺丝102安装在电极103上,所述电极103被包裹在极柱101内,所述螺丝102包括螺杆102a和螺帽102b,所述螺杆102a穿过极柱101与电极103连接,所述电极103、极柱101和螺丝102均为导体,所述极柱101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绝缘层104,所述螺帽102b表面设有第二绝缘层105,所述第二绝缘层105上设有通孔106,所述通孔106位于螺帽102b的顶部。所述通孔106可以位于螺帽102b顶部的中心,也可以在螺帽102b顶部的其他位置。

所述电极103、极柱101和螺丝102相互之间均为电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层104可以通过注塑的工艺在极柱101上一次成型。所述第二绝缘层105可以通过注塑的工艺在螺帽102b上注塑成型,虽然第二绝缘层105覆盖在螺帽102b上,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被覆盖后的螺帽102b上应该仍然留有一字槽或者十字槽等槽体。所述螺杆102a和电极10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用户可以用螺丝刀拧开螺丝来进行接线。

参照图1,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为了便于用户插入探针测量蓄电池,所述通孔106的形状为圆形。

参照图1,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为了保证蓄电池不容易漏电又便于用户将测量仪器的探针插入,所述通孔106的直径范围为2mm至5mm。

参照图1,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为了防止通孔进水而造成蓄电池漏电,所述第二绝缘层105上还设有与所述通孔106匹配的绝缘塞107,所述绝缘塞107通过弹性材料108与第二绝缘层105连接。所述弹性材料108与第二绝缘层105的连接位置可以位于螺帽102b的侧面,这样可以避免阻挡用户拧螺丝。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为了便于用户接线,所述极柱上还设有导线,所述导线与电极电连接。所述导线应当包括绝缘外皮。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为了便于叠放蓄电池,所述电池本体上还设有绝缘保护盖。本实施例增设绝缘保护盖后,整个蓄电池近似一个长方体,可以避免一块蓄电池直接压在另一个蓄电池的电极上。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