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赋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8160发布日期:2019-07-03 04:4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线赋能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线赋能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容芯子的一种直线赋能机,其芯子推送机构、芯子压紧机构、赋能测试机构三者的动力源、传动结构均单独设置,不仅结构复杂,成本高,且生产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线赋能机,其克服了背景技术的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线赋能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机台;

驱动电机,其安装在机台;

芯子推料机构,其安装在机台,其包括第一偏心凸轮和摆动架,第一偏心凸轮转动装接在机台且传动连接驱动电机和摆动架,摆动架摆动装接在机台,摆动架在初始位置和推出位置之间滑动;

赋能测试机构,其安装在机台,且其包括直线式操作台面和位于操作台面上方且沿着操作台面间隔布置的若干组夹爪,每组夹爪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赋能测试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二偏心凸轮、第一移动架和第二移动架,第一夹臂安装在第一移动架,第二夹臂安装在第二移动架,两个第二偏心凸轮分别位于直线式操作台面前后两侧且均传动连接驱动电机,前侧的第二偏心凸轮传动连接第一移动架,后侧的第二偏心凸轮传动连接第二移动架,两个第二偏心凸轮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偏心旋转且带动第一移动架和第二移动架同步向左或向右移动以带动夹爪同步向左或向右移动;

摆动架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推出位置过程中将电容芯子推送至操作台面头端且对应头端的一组夹爪,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在第一移动架和第二移动架的带动下同步向左或向右移动。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赋能测试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三偏心凸轮,两个第三偏心凸轮分别位于直线式操作台面前后两侧且均传动连接驱动电机,前侧的第三偏心凸轮传动连接第一移动架,后侧的第三偏心凸轮传动连接第二移动架,两个第三偏心凸轮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偏心旋转且带动第一移动架和第二移动架同步向内或向外移动以带动夹爪之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同步向内或向外移动。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位于直线式操作台面同一侧的第二偏心凸轮和第三偏心凸轮同轴布置,且第二偏心凸轮之偏心轴孔与最远端处连成的直线与第三偏心凸轮之偏心轴孔与最远端处连成的直线相错开。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一种直线赋能机还包括芯子压紧机构,该压紧机构包括第四偏心凸轮、第三移动架和若干个沿操作台面间隔布置且与每组夹爪一一对应的压紧块,压紧块固接在第三移动架,第四偏心凸轮转动装接在机台且传动连接驱动电机,第三移动架上下活动装接在机台且传动连接第四偏心凸轮,第四偏心凸轮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偏心转动且带动第三移动架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压紧块上下移动。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芯子推料机构还包括压杆,压杆上下活动安装在摆动架且能随着摆动架的移动而同步移动,当摆动架位于初始位置时,压杆向下移动并抵靠在电容芯子上;摆动架从推出位置复位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压杆向上移动进行复位。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机台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设有具有倾斜面的固定块;摆动架转动设置有转动杆,压杆与转动杆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杆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一滚轮,另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与转动杆一端和摆动架相连接,当摆动架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推出位置过程中第一滚轮沿着倾斜面向上滑动直至第一滚轮离开倾斜面以使转动杆一端在第一弹性件作用下向下转动进而带动压杆向下移动;当摆动架从推出位置复位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第一滚轮沿着倾斜面向下滑动以使转动杆一端向上转动进而带动压杆向上移动。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直线式赋能机还包括芯子送料机构,芯子送料机构包括均装接在机台的提升机、振动盘和传送带,提升机用于将电容芯子输送至振动盘内,振动盘用于将电容芯子横向放置,传送带一端对应振动盘出口,传送带另一端对应芯子送料机构。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第一移动架设置有第一活动槽,第一夹臂活动装接在第一活动槽内,另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套接在第一夹臂末端且顶抵在第一夹臂和第一活动槽槽壁之间;第二移动架设置有第二活动槽,第二夹臂活动装接在第二活动槽内,另设有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套接在第二夹臂末端且顶抵在第二夹臂和第二活动槽槽壁之间。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第一偏心凸轮和第二偏心凸轮均通过同一个驱动电机进行驱动,不仅使得结构简单,节约了成本,同时由于采用偏心凸轮的传动结构,使得传动效果好,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由于第三偏心凸轮也通过驱动电机进行驱动,使得一种直线赋能机的结构更加紧凑。

3.位于直线式操作台面同一侧的第二偏心凸轮和第三偏心凸轮同轴布置,且第二偏心凸轮之偏心轴孔与最远端处连成的直线与第三偏心凸轮之偏心轴孔与最远端处连成的直线相错开,以保证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向内和向外移动能与向左和向右移动相错开,也即,第三偏心凸轮带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向内或向外移动时第二偏心凸轮不会带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向左或向右移动。

4.压紧机构中的第四偏心凸轮传动连接驱动电机,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且当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向外移动时,压紧块能抵靠在电容芯子顶面,以使电容芯子不容易从操作平面上掉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赋能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振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绘示了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绘示了芯子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绘示了赋能测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绘示了赋能测试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7绘示了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与第一移动架、第二移动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8绘示了芯子送料机构与赋能测试机构、压紧机构的装配示意图之一。

图9绘示了芯子送料机构与赋能测试机构、压紧机构的装配示意图之二。

图10绘示了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绘示了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11,一种直线赋能机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直线赋能机,它包括机台100、驱动电机200、芯子推料机构300、赋能测试机构400。

驱动电机200安装在机台100。

芯子推料机构300安装在机台100,其包括第一偏心凸轮310和摆动架320,第一偏心凸轮310转动装接在机台100且传动连接驱动电机200和摆动架320,摆动架320摆动装接在机台100,摆动架320在初始位置和推出位置之间滑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芯子推料机构300还包括压杆330,压杆330上下活动安装在摆动架320且能随着摆动架320的移动而同步移动,当摆动架320位于初始位置时,压杆330向下移动并抵靠在电容芯子上;摆动架320从推出位置复位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压杆330向上移动进行复位。

本实施例中,机台100设置有支撑架110,支撑架110固定设有具有倾斜面的固定块111;摆动架320转动设置有转动杆321,压杆330与转动杆321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杆321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一滚轮322,另设有第一弹性件(图中未示出),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与转动杆321一端和摆动架320相连接,当摆动架320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推出位置过程中第一滚轮322沿着倾斜面向上滑动直至第一滚轮322离开倾斜面以使转动杆321一端在第一弹性件作用下向下转动进而带动压杆330向下移动;当摆动架320从推出位置复位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第一滚轮322沿着倾斜面向下滑动以使转动杆321一端向上转动进而带动压杆330向上移动。

赋能测试机构400安装在机台100,且其包括直线式操作台面430和位于操作台面430上方且沿着操作台面430间隔布置的若干组夹爪,每组夹爪包括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赋能测试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二偏心凸轮440、第一移动架450和第二移动架460,第一夹臂410安装在第一移动架450,第二夹臂420安装在第二移动架460,两个第二偏心凸轮440分别位于直线式操作台面430前后两侧且均传动连接驱动电机200,前侧的第二偏心凸轮440传动连接第一移动架450,后侧的第二偏心凸轮440传动连接第二移动架460,两个第二偏心凸轮440在驱动电机200的带动下偏心旋转且带动第一移动架450和第二移动架460同步向左或向右移动以带动夹爪同步向左或向右移动;

摆动架320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推出位置过程中将电容芯子推送至操作台面430头端且对应头端的一组夹爪,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在第一移动架450和第二移动架460的带动下同步向左或向右移动。

本实施例中,赋能测试机构400还包括两个第三偏心凸轮470,两个第三偏心凸轮470分别位于直线式操作台面430前后两侧且均传动连接驱动电机200,前侧的第三偏心凸轮470传动连接第一移动架450,后侧的第三偏心凸轮470传动连接第二移动架460,两个第三偏心凸轮470在驱动电机200的带动下偏心旋转且带动第一移动架450和第二移动架460同步向内或向外移动以带动夹爪之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同步向内或向外移动。

本实施例中,位于直线式操作台面430同一侧的第二偏心凸轮440和第三偏心凸轮470同轴布置,且第二偏心凸轮440之偏心轴孔与最远端处连成的直线与第三偏心凸轮470之偏心轴孔与最远端处连成的直线相错开。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移动架450设置有第一活动槽451,第一夹臂410活动装接在第一活动槽451内,另设有第二弹性件452,第二弹性件452套接在第一夹臂410末端且顶抵在第一夹臂410和第一活动槽451槽壁之间;第二移动架460设置有第二活动槽461,第二夹臂420活动装接在第二活动槽461内,另设有第三弹性件462,第三弹性件462套接在第二夹臂420末端且顶抵在第二夹臂420和第二活动槽461槽壁之间。

如图5和图6所示,赋能测试机构具有23组夹爪,24个工位,其中24个工位分别为:工位1,电容芯子上料;工位2,低压交流赋能1;工位3,短路放电;;工位4,直流2000V正高压赋能1;工位5,直流2000V正高压赋能2;工位6,直流2000V正高压赋能3;工位7,直流2000V正高压赋能4;工位8,电阻放电;工位9,短路放电;工位10,直流2000V反高压赋能1;工位11,直流2000V反高压赋能2;工位12,直流2000V反高压赋能3;工位13,直流2000V反高压赋能4;工位14,电阻放电;工位15,短路放电;工位16,高压交流赋能1;工位17,高压交流赋能2;工位18,高压交流赋能3;工位19,电阻放电;工位20,短路放电;工位21,短路放电;工位22,容损测试;工位23,空工位;工位24,产品下料。

本实施例中,该一种直线赋能机还包括芯子压紧机构,该压紧机构包括第四偏心凸轮510、第三移动架520和若干个沿操作台面430间隔布置且与每组夹爪一一对应的压紧块530,压紧块530固接在第三移动架520,第四偏心凸轮510转动装接在机台100且传动连接驱动电机200,第三移动架520上下活动装接在机台100且传动连接第四偏心凸轮510,第四偏心凸轮510在驱动电机200的带动下偏心转动且带动第三移动架520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压紧块530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该直线式赋能机还包括芯子送料机构,芯子送料机构包括均装接在机台的提升机610、振动盘620和传送带630,提升机610用于将电容芯子输送至振动盘620内,振动盘620用于将电容芯子横向放置,传送带630一端对应振动盘出口621,传送带630另一端对应芯子送料机构。由于提升机610和振动盘620结构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该直线式赋能机还包括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合格品下料输送带710、不合格品下料输送带720、摆动气缸730、推料气缸740,合格品下料输送带710和不合格品下料输送带720纵横交错布置在机台100上,摆动气缸730转动装接在不合格品下料输送带720上,摆动气缸730位于合格品下料输送带710和不合格品下料输送带720的交错位置,推料气缸740装接在机台100且朝向合格品下料输送带710,当从赋能测试机构400输出的电容芯子为合格品时,摆动气缸730处于向下转动的位置以将不合格品下料输送带720中断,推料气缸740将合格品推送至合格品下料输送带710上;当从赋能测试机构400输出的电容芯子为不合格品时,摆动气缸730向上转动以使不合格品下料输送带720保持畅通状态,推料气缸740不动作,此时不合格品在不合格品下料输送带720输送下进行下料。

该一种直线赋能机的工作原理为:

手动将电容芯子倒入提升机610内,然后启动该一种直线赋能机,提升机610将电容芯子提升至振动盘620内,振动盘620将电容芯子横向放置并一一排列至传送带630上;传送带630将电容芯子输送至传送带630末端时,芯子推料机构300进行动作:如图4和图9所示,第一偏心凸轮310在驱动电机200带动下进行偏心旋转,带动摆动架320从左至右摆动以将传送带630末端的电容芯子推至操作台面430的头端,摆动架320在推动电容芯子移动的过程中压杆330向下移动以抵靠在电容芯子顶面,保证电容芯子在移动过程中不易掉落;

当电容芯子被推至操作台面430头端时,第一移动架450和第二移动架460在两个第三偏心凸轮470的带动下向内移动以将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向内移动进而将位于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之间的电容芯子夹紧,接着,第一移动架450和第二移动架460在两个第二偏心凸轮440的带动下向右移动以将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以及两个夹臂内的电容芯子同步向右移动,而向右移动过程中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对电容芯子进行赋能测试,赋能测试完成的同时电容芯子正好位于下一个工位,此时,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停止向右移动,第一移动架450和第二移动架460在两个第三偏心凸轮470的带动下向外移动以将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向外移动进而使该工位的电容芯子置于操作台面430上;而第一移动架450和第二移动架460在向外移动的同时,压紧块530在第四偏心凸轮510的带动下向下移动以抵靠在电容芯子的顶面而使电容芯子不易掉落;接着,第一移动架450和第二移动架460在第二偏心凸轮440的带动下向左移动以带动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同步向左移动至上一个工位,重复上述步骤,再将上一工位的电容芯子进行赋能测试且移动至下一工位,直至一个电容芯子完成24个工位的赋能测试后,在进行下料操作。

该一种直线赋能机能同时对24个电容芯子进行赋能测试,生产效率高,且结构简单且紧凑,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