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储存装置及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2217发布日期:2019-08-03 16:2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电能储存装置及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能储存装置及使用该电能储存装置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在园林机械、动力工具行业,电动工具通常具有一个额定的工作电压,即,不同电压平台的整机需要不同电压平台的电池包来提供动力,如此,需要准备不同的电池包以适配不同额定工作电压的电动工具,增加了使用成本,造成了资源浪费。

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电能储存装置及使用该电能储存装置的电动工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三种输出电压的电能储存装置及使用该电能储存装置的电动工具。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能储存装置,包括四个电压相等的能量单元,所述四个能量单元通过串并联组合可提供三种输出电压;所述四个能量单元均等分为两个能量单元模块,两个所述能量单元模块的正负电极对应连接有四个电压输出端子;所述电能储存装置还设有控制部,一个所述能量单元模块对应与一个所述控制部连接,单个所述控制部包括两个常闭开关和一个常开开关;所述两个常闭开关和一个常开开关共同控制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串联或者并联连接;在初始状态下,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处于并联连接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常闭开关和所述常开开关均包括两个与能量单元的电极连接的接触部;两个所述常闭开关的两个接触部分别与不同能量单元的极性相同的电极连接,控制同一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的极性相同的电极连接或者断开;所述常开开关的两个接触部分别与不同能量单元的其中一组极性相反的电极连接,控制同一能量单元模块内不同能量单元的极性相反的电极断开或者连接,所述一个常开开关和两个常闭开关共同控制同一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处于并联或者串联连接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能量单元模块之间通过所述四个电压输出端子与对接插头的插接以实现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四个电压输出端子呈上下两排设置,分别为设置于上排的不同能量单元模块的极性相反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和设置于下排的剩余的两个极性相反的电压输出端子,且沿上下方向设置于一列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的极性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四个电压输出端子呈前后两排设置,分别为设置于第一排的不同能量单元模块的极性相反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和设置于第二排的剩余的两个极性相反的电压输出端子,且沿前后方向设置于一列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的极性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控制部的共四个所述常闭开关和两个所述常开开关分四列设置,分别为第一列与第三列的第一常开开关与第二常开开关、第二列的第一常闭开关与第二常闭开关、第四列的第三常闭开关及第四常闭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控制部的四个所述常闭开关设置于一列,两个所述控制部的两个所述常开开关设置于一列;或者两个所述控制部的四个所述常闭开关和两个所述常开开关设置于一列;或者两个所述控制部的四个所述常闭开关设置于一列,两个所述控制部的两个所述常开开关分设于两列;或者两个所述控制部的四个所述常闭开关两两设置于一列,两个所述控制部的两个所述常开开关设置于一列;或者一个所述控制部的两个常闭开关与一个常开开关设置于一列,另一个所述控制部的两个常闭开关与一个常开开关设置于一列。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用于与前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能储存装置配合使所述电能储存装置输出三种输出电压中的一种至所述电动工具;所述电动工具具有低压插头,所述低压插头上设有两个连接片,其中一个连接片用于连接所述电能储能装置的不同能量单元模块的极性相同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另一个连接片用于连接剩余的两个不同能量单元模块的极性相同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以并联连接所述电能储存装置的两个所述能量单元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连接片均为单片结构,呈左右方向相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连接片均具有两个用于与不同对接端子接触的接触臂和连接所述两个接触臂的连接臂。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用于与前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能储存装置配合使所述电能储存装置输出三种输出电压中的一种至所述电动工具;所述电动工具具有中压插头,所述中压插头上设有第一连接片和两个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具有两个用于与不同对接端子接触的接触臂和连接所述两个接触臂的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两个接触臂分别与所述电能储存装置的四个电压输出端子中其中一组不同能量单元模块的极性相反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接触;所述第二连接片为单片结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片对应的与剩余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接触,以串联连接所述电能储存装置的两个所述能量单元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片及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片直列设置,分别为设置于中间的所述第一连接片和分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片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片呈上下两排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于下排,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片设置于上排;或者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于上排,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片设置于下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片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片呈前后两排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于前排,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片设置于后排;或者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于后排,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片设置于前排。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用于与前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能储存装置配合使所述电能储存装置输出三种输出电压中的一种至所述电动工具;所述电动工具具有高压插头,所述高压插头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部配合的切换部及与所述四个输出端子配合的输出部;所述切换部包括与所述常闭开关配合的绝缘部和与所述常开开关配合的导电部;所述绝缘部与所述常闭开关的两个接触部接触,以使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不同能量单元的极性相同的电极从连接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常开开关的两个接触部接触,以使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不同能量单元的极性相反的电极从断开状态切换为连接状态,以控制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串联连接;所述输出部包括第三连接片和两个第四连接片;所述第三连接片具有两个接触臂和连接所述两个接触臂的连接臂,所述第三连接片的两个接触臂分别与所述四个电压输出端子中其中一组不同能量单元模块的极性相反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接触;所述第四连接片为单片结构,两个所述第四连接片对应的与剩余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接触,以串联连接所述电能储存装置的两个所述能量单元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绝缘部是一体设置的;或者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绝缘部是分开设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部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控制部的共两个所述常开开关配合的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所述绝缘部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控制部的共四个所述常闭开关对应配合的第一绝缘部、第二绝缘部、第三绝缘部及第四绝缘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是分开设置的;或者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是一体设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绝缘部与所述第二绝缘部为一体设置的,所述第三绝缘部与所述第四绝缘部为一体设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能储存装置包括四个电压相等的能量单元,四个能量单元均等分为两个能量单元模块,每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设有控制部,控制部包括两个常闭开关和一个常开开关;两个常闭开关和一个常开开关共同控制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串联或者并联连接;在初始状态下,控制部将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能量单元并联连接。通过使用不同的插头与该电能储存装置插接以使其输出三种输出电压中的一种电压至使用该电能储存装置的电动工具。如此设置,增加了电能储存装置的适用范围,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能储存装置的四个能量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能储存装置的四个能量单元的初始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能储存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端子排布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电能储存装置与低压插头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电能储存装置与低压插头配合时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的电能储存装置与中压插头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的电能储存装置与中压插头配合时的电路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的电能储存装置与高压插头配合时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的电能储存装置与高压插头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一的电能储存装置与高压插头配合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一的电能储存装置与高压插头配合时的电路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能储存装置的实施例二与低压插头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二的电能储存装置与中压插头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能储存装置的实施例三与低压插头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三的电能储存装置与中压插头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绝缘部与导电部分开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绝缘部与导电部一体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请参阅图1至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能储存装置,包括四个电压相等的能量单元,四个能量单元通过串并联组合可提供三种输出电压。能量单元是指能够提供电能的物体,例如电芯、锂电池或者其他能量载体,当然,也可以将多个电池电性组合以形成为一个能量单元;所述的电池包括但不限于为锂电池、镍氢电池、镉镍电池等可充电电池。四个能量单元的额定电压均为nV。需要说明的是,每个能量单元的实测电压为n±5%V均可视为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四个能量单元均等分为两个能量单元模块,分别为能量单元模块10和能量单元模块20;两个能量单元模块的正负电极对应连接有四个电压输出端子,分别为:与能量单元模块10的正负电极对应连接的第一正极端子101与第一负极端子102及与能量单元模块20的正负电极对应连接的第二正极端子201与第二负极端子202。

每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对应设有控制部,控制部包括两个常闭开关和一个常开开关。常开开关、常闭开关均包括两个与能量单元的电极连接的接触部(未标号),两个常闭开关的两个接触部均分别与同一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不同能量单元的极性相同的电极连接。即,一个常闭开关的两个接触部分别与不同能量单元的负极相连,另一个常闭开关的两个接触部分别与不同能量单元的正极相连;常开开关的两个接触部分别与不同能量单元的其中一组极性相反的电极连接。两个常闭开关和一个常开开关共同控制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的连接状态。即,在初始状态下,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处于并联连接状态,如图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常闭开关是指在初始状态下,其两个接触部是处于接触状态以实现与两个接触部电性连接的电极处于连接状态,且可通过外物作用改变两个接触部的电性连接状态,使两个接触部从接触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例如,常闭端子。常开开关是指在初始状态下,其两个接触部是处于断开状态以实现与两个接触部电性连接的电极处于断开状态,且可通过外物作用改变两个接触部的电性连接状态,使两个接触部从断开状态切换为连接状态,例如,常开端子。当然,常开开关并不限于为常开端子,常闭开关也不限于为常闭端子,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实施方式均在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具体来讲,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能量单元模块10和能量单元模块20共设有四个常闭开关和两个常开开关,分别为设置于能量单元模块10的第一常闭开关41、第二常闭开关42、第一常开开关31及设置于能量单元模块20的第三常闭开关43、第四常闭开关44、第二常开开关32。四个常闭开关41、42、43、44和两个常开开关31、32由左至右分四列设置,分别为设置于第一列与第三列的第一常开开关31与第二常开开关32、第二列的第一常闭开关41与第二常闭开关42、第四列的第三常闭开关43及第四常闭开关4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常开开关与常闭开关的排布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排布,不应以此为限。例如,可以将两个控制部的四个常闭开关41、42、43、44设置于一列,两个控制部的两个常开开关31、32设置于一列;或者将两个控制部的四个常闭开关41、42、43、44和两个常开开关31、32设置于一列;或者将两个控制部的四个常闭开关41、42、43、44设置于一列,两个控制部的两个常开开关31、32分设于两列;或者将两个控制部的四个常闭开关41、42、43、44两两设置于一列,两个控制部的两个常开开关31、32设置于一列;或者将控制能量单元模块10的控制部的两个常闭开关41、42与一个常开开关31设置于一列,将控制能量单元模块20的两个常闭开关43、44与一个常开开关32设置于一列。总之,电能储存装置上的常开开关、常闭开关的排布方式变化多样,在此不一一列举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排布方式的变化均在此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四个电压输出端子101、102、201、202呈上下两排设置,分别为设置于上排的第一负极端子102与第二正极端子201和设置于下排的第二负极端子202与第一正极端子101。

请参阅图4至图5并结合图1所示,工作电压为nV的电动工具具有低压插头,低压插头上设有两个连接片71a、72a,连接片71a、72a为单片结构,其中一个连接片71a将上下叠放的第一正极端子101与第二正极端子连接201,另一个连接片72a将第一负极端子102与第二负极端子202连接,以并联连接电能储存装置的两个能量单元模块10、20。

即,低压插头与电能储存装置配合时,同一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通过控制部保持并联连接,两个能量单元模块10、20的电压输出端子通过两个连接片71a、72a并联连接,以使四个能量单元并联连接,四个能量单元的电路连接如图5所示,以输出低压nV至该电动工具。

请参阅图6与图7并结合图1所示,工作电压为2nV的电动工具具有中压插头,中压插头上设有第一连接片81a和两个第二连接片82a。第一连接片81a具有两个接触臂811a和连接两个接触臂811a的连接臂812a;第二连接片82a为单片结构。当中压插头与电能储存装置配合时,第一连接片81a的两个接触臂811a分别与设置于下排的第二负极端子202与第一正极端子101接触并通过连接臂812a连接,两个第二连接片82a分别对应的与设置于上排的第一负极端子102与第二正极端子201连接;同一能量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通过控制部保持并联连接,四个能量单元的连接电路如图7所示,以输出中压2nV至该电动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第一连接片81a设置于上排以连接设置于上排的第一负极端子102与第二正极端子201,将两个第二连接片82a设置于下排以分别与下排的第二负极端子202与第一正极端子101对应连接,只需保证,第一连接片81a与四个电压输出端子中其中一组不同能量单元模块的极性相反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连接,两个第二连接片82a与剩余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对应连接以实现串联连接电能储存装置的两个能量单元模块10、20以输出中压2nV至该电动工具即可。

请参阅图8至图11并结合图1所示,工作电压为4nV的电动工具具有高压插头,高压插头上设置有与控制部配合的切换部及与四个电压输出端子配合的输出部。切换部包括与两个常闭开关配合的绝缘部和与一个常开开关配合的导电部。绝缘部包括分别与第二列的第一常闭开关41及第二常闭开关42配合的第一绝缘部61a及与第四列的第三常闭开关43和第四常闭开关44配合的第二绝缘部62a,导电部包括分别与第一列及第三列的第一常开开关31与第二常开开关32配合的第一导电部91a和第二导电部92a,当高压插头与电能储存装置配合时,第一绝缘部61a与第一常闭开关41、第二常闭开关42接触,第二绝缘部62a与第三常闭开关43、第四常闭开关44接触,第一导电部91a和第二导电部92a分别对应与第一常开开关31与第二常开开关32接触以使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不同能量单元的极性相反的电极从断开状态切换为连接状态,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不同能量单元的极性相同的电极从连接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以控制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串联连接,串联电压为2nV。

输出部包括第三连接片51a和两个第四连接片52a;第三连接片51a具有两个接触臂511a和连接两个接触臂511a的连接臂512a,第三连接片51a的两个接触臂分别与四个电压输出端子中其中一组不同能量单元模块的极性相反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接触;第四连接片52a为单片结构,两个第四连接片52a对应的与剩余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接触,以串联连接电能储存装置的两个能量单元模块10、20。

即,高压插头与电能储存装置配合时,第三连接片51a的两个接触臂511a分别与设置于下排的第二负极端子202与第一正极端子101接触并通过连接臂512a连接,两个第二连接片52a分别对应的与设置于上排的第一负极端子102与第二正极端子201连接,控制两个能量单元模块之间串联连接;同一能量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之间通过切换部与控制部配合,使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不同能量单元的极性相反的电极从断开状态切换为连接状态,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不同能量单元的极性相同的电极从连接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模块之间从并联连接切换为串联连接,两个能量单元模块之间串联连接,四个能量单元串联连接,四个能量单元连接的电路如图11所示,以输出高压4nV至该电动工具。

同样的,第三连接片51a和两个第四连接片52a的上下位置关系也可以对换,只需保证,第三连接片51a与四个电压输出端子中其中一组不同能量单元模块的极性相反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连接,两个第四连接片52a与剩余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对应连接以实现串联连接电能储存装置的两个能量单元模块10、20即可。

请参阅图12至图13所示,在实施例二中,四个电压输出端子101、102、201、202直列设置,依次为第一负极端子102、第二负极端子202、第一正极端子101以及第二正极端子201。

请参阅图12并结合图5所示,工作电压为nV的电动工具具有低压插头,低压插头上设有两个连接片71b、72b,两个连接片71b、72b均具有两个接触臂711b、712b(721b、722b)和连接两个接触臂的连接臂713b(723b)。

当低压插头与电能储存装置配合时,连接片71b的两个接触臂711b、712b分别对应的与第一负极端子102及第二负极端子202接触,连接片72b的两个接触臂721b、722b分别对应的与第一正极端子101及第二正极端子201接触,以控制两个能量单元模块10、20并联连接;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通过控制部保持并联连接状态,控制部及连接片共同控制四个能量单元并联连接,四个能量单元的电路连接如图5所示,以输出低压nV至该电动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四个电压输出端子101、102、201、202可以按任意顺序排布于一列,只需保证一个连接片将不同能量单元模块的极性相同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连接,另一个连接片将剩余的两个极性相同的电压输出端子连接即可。

请参阅图13并结合图7所示,工作电压为2nV的电动工具具有中压插头,中压插头上设有第一连接片81b及设置于第一连接片81b两侧的两个第二连接片82b。第一连接片81b具有两个接触臂811b与连接两个接触臂811b的连接臂812b。

当中压插头与电能储存装置配合时,第一连接片81b的两个接触臂811b分别对应的与第二负极端子202及第一正极端子101接触并通过连接臂812b连接,两个第二连接片82b对应的与第一负极端子102及第二正极端子201接触,以控制两个能量单元模块10、20串联连接;同一能量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通过控制部保持并联连接,控制部及中压插头共同控制两个能量单元模块串联连接,四个能量单元的连接电路如图7所示,以输出中压2nV至该电动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该中压插头也适用于四个电压输出端子直列排布的其他形式,当中间两个电压输出端子为不同能量单元模块的极性相反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剩余的两个不同能量单元模块的极性相反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设置于两侧时,可直接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中压插头,当四个电压输出端子101、102、201、202为其他排布方式时,只需相应调节各连接片的位置,以确保第一连接片81b将不同能量单元模块的其中一组极性相反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连接,两个第二连接片82b对应与剩余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连接即可。

请结合图10所示,工作电压为4nV的电动工具具有高压插头,高压插头上设置有与控制部配合的切换部及与四个电压输出端子配合的输出部。切换部与控制部的配合关系及相互作用与实施例一中使用高压插头时基本相同,请参考图10所示,在此不再赘述。其输出部的结构及与四个电压输出端子配合的关系与本实施例二中中压插头与四个电压输出端子配合的方式基本相同,请参考图13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即,高压插头与电能储存装置配合时,其切换部与控制部配合,使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不同能量单元的极性相反的电极从断开状态切换为连接状态,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不同能量单元的极性相同的电极从连接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模块之间从并联连接切换为串联连接;输出部与四个电压输出端子配合控制同一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模块之间串联连接;即,四个能量单元串联连接,四个能量单元连接的电路如图11所示,以输出高压4nV至该电动工具。

请参阅图14至图15,在实施例三中,四个电压输出端子101、102、201、202呈前后两排设置,分别为设置于第一排的第一负极端子102与第二正极端子201和设置于第二排的第二负极端子202与第一正极端子101。

请参阅图14并结合图5所示,工作电压为nV的电动工具具有低压插头,低压插头上设有两个连接片71c、72c,两个连接片71c、72c均为单片结构。

当低压插头与电能储存装置配合时,连接片71c与第一负极端子102及第二负极端子202接触以连接第一负极端子102与第二负极端子202;连接片72c与第一正极端子101及第二正极端子201接触以连接第一正极端子101与第二正极端子201,以控制两个能量单元模块10、20并联连接;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通过控制部保持并联连接状态,控制部及连接片共同控制四个能量单元并联连接,四个能量单元的电路连接如图5所示,以输出低压nV至该电动工具。

请参阅图15并结合图7所示,工作电压为2nV的电动工具具有中压插头,中压插头上设有设于第一排的第一连接片81c及设置于第二排的两个第二连接片82c,第一连接片81c与第二连接片82c不接触。第一连接片81c具有两个接触臂811c与连接两个接触臂811c的连接臂812c。

当中压插头与电能储存装置配合时,第一连接片81c的两个接触臂811c分别对应的与第一负极端子102及第二正极端子201接触并通过连接臂812c连接,两个第二连接片82c对应的与设置于第二排的第二负极端子202与第一正极端子101接触,以控制两个能量单元模块10、20串联连接;同一能量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通过控制部保持并联连接,控制部及中压插头共同控制两个能量单元模块串联连接,四个能量单元的连接电路如图7所示,以输出中压2nV至该电动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四个电压输出端子101、102、201、202也可以前后排对换为设置于第二排的第一负极端子102与第二正极端子201和设置于第一排的第二负极端子202与第一正极端子101,位于同一排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也可以对换位置,只需保证,位于同一排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子为不同能量单元模块的两个极性相反的电压输出端子即可。

请参阅图8与图14并结合图11所示,工作电压为4nV的电动工具具有高压插头,高压插头上设置有与控制部配合的切换部及与四个电压输出端子配合的输出部。切换部与控制部的配合关系及相互作用与实施例一中使用高压插头时基本相同,请参考图10所示,在此不再赘述。其输出部的结构及与四个电压输出端子配合的关系与该实施例三中中压插头与四个电压输出端子配合的方式基本相同,请参考图15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即,高压插头与电能储存装置配合时,其切换部与控制部配合,使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不同能量单元的极性相反的电极从断开状态切换为连接状态,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不同能量单元的极性相同的电极从连接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模块之间从并联连接切换为串联连接;输出部与四个电压输出端子配合控制同一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模块之间串联连接;即,四个能量单元串联连接,四个能量单元连接的电路如图11所示,以输出高压4nV至该电动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控制部常开开关与常闭开关的排布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排布,不应以此为限。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前述实施例中对应于每一个常闭开关设置有一个绝缘部,对应于每一个常开开关设置有一个导电部。如:设置有与第一常开开关31及第二常开开关32配合的第一导电部91a与第二导电部92a;设置有与第一常闭开关41、第二常闭开关42、第三常闭开关43及第四常闭开关44对应配合的第一绝缘部61a、第二绝缘部62a、第三绝缘部63a及第四绝缘部64a。应当理解,这里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并不是对于数量的限制,仅是对对应关系的说明,实际上,导电部与绝缘部可以分开设置,第一导电部91a与第二导电部92a可以分开设置,如图10所示;第一导电部91a与第二导电部92a也可以一体设置,相邻设置的导电部之间设有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分隔部90a,如图16所示;导电部与绝缘部也可以一体设置,例如,一段为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部,一段为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电部,如图17所示;也可以部分绝缘部一体设置,部分绝缘部分开设置,例如,第一绝缘部61a与第二绝缘部62a为一体设置的,第三绝缘部63a与第四绝缘部64a为一体设置的,如图10所示。总之,绝缘部与导电部的设置可以根据电能储存装置上常开开关、常闭开关的排布相应设置,排布方式变化多样,在此不一一列举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排布方式的变化均在此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综上所述,通过使用不同的插头与该电能储存装置插接以改变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的连接状态及不同能量单元模块之间的连接状态,以使四个能量单元处于全部并联连接、全部串联连接、同一能量单元模块内的能量单元串联连接,不同能量单元模块之间并联连接、或者同一能量单元模块内的能量单元并联连接,不同能量单元模块之间串联连接状态中的一种以输出电能储存装置可提供的三种电压中的一种电压至使用该电能储存装置的电动工具。且在不同的连接状态下,四个能量单元均与电动工具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能储存装置包括四个电压相等的能量单元,四个能量单元均等分为两个能量单元模块,每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具有控制部,在初始状态下,控制部将同一个能量单元模块内的两个能量单元并联连接。通过使用不同的插头与该电能储存装置插接以使四个能量单元呈全部并联连接、全部串联连接、或者同一模块内的能量单元串联或者并联连接,能量单元模块之间串联或者并联连接中的一种以输出至少三种输出电压中的一种电压至使用该电能储存装置的电动工具。如此设置,增加了电能储存装置的适用范围,降低了使用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