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6349发布日期:2019-10-09 05:3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导电座包括一对用于压紧在导电插脚的外侧壁上的弹片及用于连接一对弹片的连接片,弹片与连接片一体成型,弹片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沿弹片长度方向分布的防滑槽,该传统的结构中,导电插脚插入由弹片和连接片组成的内封闭式的结构内,导电插脚与弹片之间的压紧力仅通过弹片内壁的防滑槽进行压紧,由于弹片和连接片为一体成型,当将导电插脚插入到导电座内时,导电座的出口位置的宽度与导电座内部的宽度为大小不一,当导电插脚与导电座多次插拔后,导电座的出口位置宽度越来越大,防滑槽已经起不到防滑的作用,则容易使得导电插脚从导电座内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导电插脚脱落的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包括外壳和电路板,电路板安装在外壳内,所述外壳的首端设有一对导电插脚,该导电插脚的一端用于与插座电连接,导电插脚的另一端伸入外壳内,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有两个导电座,两个导电座分别与上述一对导电插脚插接,所述导电座包括用于压紧导电插脚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导电插脚的端部向外伸出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

其中,第一弹片上设有压紧导电插脚一侧的第一接触部,第二弹片上设有压紧导电插脚另一侧的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朝向第二接触部凸出,第二接触部朝向第一接触部凸出,该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导电插脚的外径。

其中,所述导电座还包括第一主板、第二主板、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位置对应,第一弹片自第一主板延伸形成,第二弹片自第二主板延伸形成,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的自由端均先向内收缩再向外扩张,且第一主板的一端的端部与第二主板的一端的端部通过第一连接片连接,第二主板的另一端的端部与第一主板的另一端的端部通过第二连接片连接,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自由端向外扩张。

其中,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一弹片的收缩段与扩张段的连接部,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二弹片的收缩段与扩张段的连接部。

其中,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均朝向电路板的方向延伸有插件,两个插件插入电路板上的插孔内。

其中,还包括端盖,端盖连接在外壳的尾部,端盖开设有通孔,通孔中安装有用于按压电路板上按键的胶塞。

其中,所述胶塞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可与通孔的侧壁卡合的卡槽。

其中,所述胶塞位于端盖内侧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台阶,台阶上设有凹槽,端盖的内侧朝向台阶的方向凸伸有限位柱,限位柱凸伸入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导电插脚的端部凸出第一弹片的上表面和第二弹片的上表面,使得大部分导电插脚均能够凸伸出第一弹片的上表面和第二弹片的上表面,该结构设置在插拔的时候需要的力较多,不容易因为晃动,导致导电插脚掉出,或者误操作将导电插脚拔出,可以防止误操作。第一接触部朝向第二接触部凸出,第二接触部朝向第一接触部凸出,该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导电插脚的外径,利用第一弹片的弹性力和第二弹片的弹性力,将导电插脚压紧在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之间,防止导电插脚从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的间隙中脱落,即使导电插脚经过多次插拔,依旧能够将导电插脚压紧在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之间的间隙内。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的电路板、端盖连接的一个视角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的电路板、端盖连接的另一视角图。

图5为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的端盖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的端盖与胶塞、导电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的胶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的导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的导电座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的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11中包括:

外壳1,电路板2,端盖3,通孔30,胶塞31,环形卡槽32,台阶33,凹槽34,限位柱35,导向面36,插槽37,按杆38,接线柱4,容纳槽40,凸台41,导电孔42,导电片43,插接段44,固定段45,导电段46,倒齿47,U型槽48,导电座5,第一主板50,第二主板51,第一弹片52,第二弹片53,第一连接片54,第二连接片55,第一接触部56,第二接触部57,插件58,导电插脚6。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11所示,其包括外壳1、安装在外壳1中的电路板2和连接在外壳1尾端的端盖3,端盖3的底部设置有通孔30,通孔30中安装有用于按压电路板2上按键的胶塞31,胶塞3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可与通孔30的侧壁卡合的环形卡槽32,胶塞31位于端盖3内侧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非环形台阶33,台阶33上设有凹槽34,端盖3的内侧朝向台阶33的方向凸伸有限位柱35,限位柱35凸伸入凹槽34内,能够将胶塞31的位置固定在通孔30上,使得胶塞31仅仅能够在通孔30内上下移动,而胶塞31不能够相对通孔30转动,以使胶塞31中环形卡槽32与通孔30的侧壁之间的摩擦减少,能够稳定胶塞31的位置,避免胶塞31从端盖3中脱落,胶塞31的寿命增长。相比现有的胶塞31的台阶33为环形,环形台阶33能够相对通孔30转动,现有的技术中,当按压胶塞31的同时,也会对胶塞31有转动的力,使得胶塞31在通孔30内转动,不仅容易使得胶塞31中与通孔30侧壁卡合的环形卡槽32被磨损,当磨损过大时,环形卡槽32已经不能再和通孔30侧壁卡合,胶塞31在通孔30中晃动,导致胶塞31按压失效,严重时,胶塞31甚至会从通孔30中脱落。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柱3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台阶33的左右两侧,凹槽34的数量对应限位柱35的数量设置,设置两个限位柱35与两个凹槽34卡合,能够进一步防止胶塞31相对通孔30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该台阶33为长方形,也可以为正方形或者椭圆形。并且凹槽34贯穿台阶33的上下表面,使得限位柱35能够与凹槽34充分卡合,稳定胶塞31的位置。设置环形卡槽32与通孔30侧壁卡合,这样一来,能够使得胶塞31与通孔30之间形成防脱结构,避免胶塞31在被按动的过程中出现脱落端盖3的现象。

胶塞31位于端盖3外侧的一端的端部为按压部,按压部上设有导向面36,导向面36设置为弧形面,在安装的时候,胶塞31的导向面36首先通过通孔30,由于导向面36设置为弧形面,能够提高胶塞31与通孔30导向效果,使得胶塞31更加方便的穿过通孔30。

胶塞31的端部设置有可供电路板2上的按键的按杆38部分插入的插槽37;通过插槽37的设置,按键的按杆38能够插入到插槽37中,在胶塞31推动按杆38的过程中,能够避免按杆38出现偏位的现象,从而能够避免按杆38出现脱落胶塞31的现象。

端盖3的尾部还设有接线柱4,接线柱4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圣诞灯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接线柱4内设有容纳槽40,容纳槽40内设有凸台41,该凸台41自容纳槽40底壁向上延伸,凸台41上设有两个导电孔42,一对导电片43分别安装在两个导电孔42内,该导电片43包括插接段44、固定段45和导电段46,固定端上设有多个倒齿47,安装导电片43的时候,将导电片43从导电孔42的底部朝向上插入,使得固定端上的倒齿47与导电孔42内侧壁卡合,能够防止导电片43从导电孔42冲脱落,起到稳固作用。导电段46自固定段45向上延伸,一U型槽48将导电段46分设为左右两个,圣诞灯的插接头插入到U型槽48内,并与左右两个导电段46电连接。

电路板2上安装有两个导电座5,两个导电座5分别与一对导电片43插接实现电连接,每一导电座5包括第一主板50、第二主板51、第一弹片52、第二弹片53、第一连接片54和第二连接片55,第二主板51与第一主板50结构相同,第一弹片52自第一主板50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弹片53自第二主板51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弹片52和第二弹片53的自由端先向内收缩再向外扩张,第一主板50和第二主板51位置对应,且第一主板50的一端的端部与第二主板51的一端的端部通过第一连接片54连接,第二主板51的另一端的端部与第一主板50的另一端的端部通过第二连接片55连接,第一连接片54和第二连接片55的自由端向外扩张,且第一弹片52、第二弹片53的自由端的向外扩张的方向为朝向外壳1内部的方向,第一连接片54、第二连接片55的自由端向外扩张的方向为朝向远离外壳1内部的方向,导电片43自第一连接片54、第二连接片55的自由端的方向向下插入第一弹片52和第二弹片53之间的间隙。第一主板50和第二主板51均朝向电路板2的方向延伸有插件58,两个插件58用于插入电路板2上的插孔内,用于将导电片43通过导电座5连接电路板2。

第一弹片52和第二弹片53用于压紧导电片43的插接段44的侧壁,导电片43的端部凸伸出第一弹片52的上表面和第二弹片53的上表面,并朝向外壳1的内部方向延伸,第一弹片52上设有压紧导电片43一侧的第一接触部56,第一接触部56位于第一弹片52的收缩段与扩张段的连接部,第二弹片53上设有压紧导电片43另一侧的第二接触部57,第二接触部57位于第二弹片53的收缩段与扩张段的连接部,第一接触部56朝向第二接触部57凸出,第二接触部57朝向第一接触部56凸出,导电片43上的插接段44凸伸入第一弹片52和第二弹片53之间的间隙,第一弹片52和第二弹片53压紧导电片43,防止导电片43从导电座5内脱落,进一步第一接触部56和第二接触部57之间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导电片43的厚度,能够将导电片43更加稳固的压紧在导电座5内,防止导电片43从导电座5内脱落。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在电路板2上的导电座5与导电片43配合插接的结构来实现电连接,这样一来,与传统结构采用导线来连接导电片43和电路板2的结构相比,本实施例具有生产方便的优点。且本实施例中,导电片43的端部凸伸出第一弹片52的上表面和第二弹片53的上表面,使得大部分导电片43均能够凸伸出第一弹片52的上表面和第二弹片53的上表面,该结构设置在插拔的时候需要的力较多,不容易因为晃动,导电片43掉出,或者误操作将导电片43拔出,可以防止误操作。第一接触部56朝向第二接触部57凸出,第二接触部57朝向第一接触部56凸出,该第一接触部56和第二接触部57之间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导电片43的外径,利用第一弹片52的弹性力和第二弹片53的弹性力,将导电片43压紧在第一弹片52和第二弹片53之间,防止导电片43从第一弹片52和第二弹片53的间隙中脱落,即使导电片43经过多次插拔,依旧能够将导电片43压紧在第一弹片52和第二弹片53之间的间隙内。

外壳1的首端设有一对导电插脚6,该导电插脚6的一端用于与插座电连接,导电插脚6的另一端伸入外壳1内,电路板2上安装有与上述结构相同的两个导电座5,两个导电座5分别与一对导电插脚6插接以实现电连接,每一导电座5包括第一主板50、第二主板51、第一弹片52、第二弹片53、第一连接片54和第二连接片55,第一弹片52自第一主板50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弹片53自第二主板51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弹片52和第二弹片53的自由端均向内收缩再向外扩张,第一主板50和第二主板51位置对应,且第一主板50的一端的端部与第二主板51的一端的端部通过第一连接片54连接,第一主板50的该端端部和第二主板51的该端端部位于同一端,第二主板51的另一端的端部与第一主板50的另一端的端部通过第二连接片55连接,第一主板50的该端端部和第二主板51的该端端部位于同一端,第一连接片54和第二连接片55的自由端向外扩张,且第一弹片52、第二弹片53的自由端的向外扩张的方向为朝向外壳1内部的方向,第一连接片54、第二连接片55的自由端向外扩张的方向为朝向远离外壳1内部的方向,导电插脚6自第一连接片54、第二连接片55的自由端的方向向上插入第一弹片52和第二弹片53之间的间隙。第一主板50和第二主板51均朝向电路板2的方向延伸有插件58,两个插件58用于插入电路板2上的插孔内,用于将导电插脚6通过导电座5连接电路板2。

第一弹片52和第二弹片53用于压紧导电插脚6的外侧壁,导电插脚6的端部向外凸伸出第一弹片52的上表面和第二弹片53的上表面,并朝向外壳1的内部方向延伸,第一弹片52上设有压紧导电插脚6一侧的第一接触部56,第一接触部56位于第一弹片52的收缩段与扩张段的连接部,第二弹片53上设有压紧导电插脚6另一侧的第二接触部57,第二接触部57位于第二弹片53的收缩段与扩张段的连接部,第一接触部56朝向第二接触部57凸出,第二接触部57朝向第一接触部56凸出,该第一接触部56和第二接触部57之间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导电插脚6的外径,能够将导电插脚6弹性压紧在导电座5内,防止导电插脚6从导电座5内脱落。相比传统的结构:导电座5包括一对用于压紧在导电插脚6的外侧壁上的弹片及用于连接一对弹片的连接片,弹片与连接片一体成型,弹片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沿弹片长度方向分布的防滑槽,本实施例中,导电插脚6的端部凸出第一弹片52的上表面和第二弹片53的上表面,使得大部分导电插脚6均能够凸伸出第一弹片52的上表面和第二弹片53的上表面,该结构设置在插拔的时候需要的力较多,不容易因为晃动,导电插脚6掉出,或者误操作将导电插脚6拔出,可以防止误操作。第一接触部56朝向第二接触部57凸出,第二接触部57朝向第一接触部56凸出,该第一接触部56和第二接触部57之间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导电插脚6的外径,利用第一弹片52的弹性力和第二弹片53的弹性力,将导电插脚6压紧在第一弹片52和第二弹片53之间,防止导电插脚6从第一弹片52和第二弹片53的间隙中脱落,即使导电插脚6经过多次插拔,依旧能够将导电插脚6压紧在第一弹片52和第二弹片53之间的间隙内。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