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体四辊压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8760发布日期:2019-08-07 01:3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体四辊压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FFC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导体四辊压延机。



背景技术:

FFC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FFC)是一种用PET绝缘材料和极薄的镀锡扁平铜线,通过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压合而成的新型数据线缆。众所周知,很多电器元件的电路连接利用普通导体,然而普通导体稳定性差,容易短路漏电,且在密集线路中,普通导体连接容易造成线路复杂缠绕,在维护和安装时较为困难;因此在一些特殊电路中利用FFC金属导体来取代了普通导体,最为常见的是在电脑主机中的集成主板上,或者其他的密集型电路中。

原始的导体压延机一般只能一次对一根导线进行加工,工作效率低,且现有的导体压延机的压延辊的直径都较大,导致整个压延机的体积过大,使用过程中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对环境大小的要求较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可以一次对多根导体压延且同时压延辊直径较小的压延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体四辊压延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体四辊压延机,它包括机架、固定于机架上的固定辊筒组件、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机架上且位于固定辊筒组件上方的活动辊筒组件、用于驱动固定辊筒组件和活动辊筒组件同步转动的动力驱动组件以及驱动活动辊筒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用于调节固定辊筒组件和活动辊筒组件之间的间隙的微调组件,所述固定辊筒组件包括水平方向轴转连接于机架上的第一辊筒以及平行于第一辊筒的轴线方向轴转连接于机架上且贴合于第一辊筒上方的第一压延辊,所述第一压延辊传动连接于第一辊筒且相向转动,所述活动辊筒组件包括固定于微调组件下方的两个滑动块、平行于第一辊筒的轴线方向轴转连接于两个滑动块之间的第二辊筒以及平行于第二辊筒的轴线方向轴转连接于两个滑动块之间且贴合于第二辊筒下方的第二压延辊,所述第二压延辊传动连接于第二辊筒且相向转动,所述第一辊筒或第一压延辊传动连接于动力驱动组件,所述第二辊筒或第二压延辊传动连接于动力驱动组件,所述第二压延辊和第一压延辊相向转动,所述第二压延辊和第一压延辊之间形成有用于导体穿过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动力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传动箱、平行于第一辊筒的轴线方向轴转连接于传动箱上的下转轴、平行于第一辊筒的轴线方向轴转连接于传动箱上的上转轴以及用于驱动上转轴或下转轴转动的动力电机,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辊筒传动连接于下转轴,所述第二辊筒传动连接于上转轴。

优选地,所述动力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一辊筒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于下转轴,所述第二辊筒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于上转轴,所述第二联轴器为挠性联轴器,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传动连接且相向转动。

优选地,所述微调组件包括一组或两组固定连接于滑动块上方的移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移动机构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一个滑动块上方的竖直丝杆、螺纹连接于竖直丝杆外周且轴转连接于机架上用于驱动竖直丝杆向下移动的螺纹套以及固定于螺纹套外周的斜齿轮,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且啮合于斜齿轮的水平丝杆以及用于驱动水平丝杆转动的微调电机。

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位于竖直丝杆的外周且固定于机架上的固定座、固定于斜齿轮或螺纹套下方且与竖直丝杆同轴的转动套,所述转动套通过轴承轴转连接于固定座上。

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为两组,每组所述移动机构的竖直丝杆分别固定于一个滑动块上,所述水平丝杆同时与两组移动机构的斜齿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微调组件还包括一根水平杆,两根所述竖直丝杠的上端同时固定于水平杆上。

优选地,它还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用于输送导体的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若干轴转连接于机架上的导向滚筒以及两组分别位于第一压延辊两侧用于对第一压延辊和第二压延辊两侧的导线进行牵引和导向的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平行于第一辊筒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于机架上滑板、垂直于滑板的移动方向水平设置且固定于滑板两端的安装板以及轴转连接于两个安装板之间的牵引滚筒。

优选地,所述牵引机构还包括轴转连接于机架上或滑板用于驱动滑板移动的调节旋钮。

优选地,所述机架包括支架、固定于支架上的两块竖直且平行设置的固定板,每块所述固定板上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辊筒组件还包括分别置于两块固定板的滑槽底部的两个固定块,所述第一辊筒和第一压延辊均轴转连接于固定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所述微调组件位于固定板的上方。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分别对第一压延辊和第二压延辊的压力使得第一压延辊和第二压延辊不容易变形,可以对多根导体进行加工的同时将第一压延辊和第二压延辊的直径设计的较小,减小对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辊筒组件、活动辊筒组件以及动力驱动

组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微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辊筒组件、活动辊筒组件、动力驱动组

件以及微调组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牵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体四辊压延机,它包括机架1、固定于机架1上的固定辊筒组件2、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机架1上且位于固定辊筒组件2上方的活动辊筒组件3、用于驱动固定辊筒组件2和活动辊筒组件 3同步转动的动力驱动组件4以及驱动活动辊筒组件3沿竖直方向移动用于调节固定辊筒组件2和活动辊筒组件3之间的间隙的微调组件5,固定辊筒组件 2包括水平方向轴转连接于机架1上的第一辊筒21以及平行于第一辊筒21的轴线方向轴转连接于机架1上且贴合于第一辊筒21上方的第一压延辊22,第一压延辊22传动连接于第一辊筒21且相向转动(第一压延辊22和第一辊筒21通过齿轮连接),活动辊筒组件3包括固定于微调组件5下方的两个滑动块 31、平行于第一辊筒21的轴线方向轴转连接于两个滑动块31之间的第二辊筒32以及平行于第二辊筒32的轴线方向轴转连接于两个滑动块31之间且贴合于第二辊筒32下方的第二压延辊33(第二压延辊33和第二辊筒32通过轴承固定于滑动块31),第二压延辊33传动连接于第二辊筒32且相向转动(第二压延辊33和第二辊筒32通过齿轮连接),第一辊筒21或第一压延辊22传动连接于动力驱动组件4,第二辊筒32或第二压延辊33传动连接于动力驱动组件4,第二压延辊33和第一压延辊22相向转动,第二压延辊33和第一压延辊22之间形成有用于导体穿过的间隙(图中未标出)。

基于以上结构,导体经过第二压延辊33和第一压延辊22时,在第二压延辊33和第一压延辊22之间的压力的作用下进行压延,动力驱动组件4同时驱动固定辊筒组件2和活动辊筒组件3运动,保证第二压延辊33和第一压延辊22的同步转动,微调组件5控制滑动块31移动从而调节第二压延辊33 和第一压延辊22之间的间隙,控制压延的导体的宽度;由于第一辊筒21和第二辊筒32分别对第一压延辊22和第二压延辊33的压力使得第一压延辊22 和第二压延辊33不容易变形,可以对多根导体进行加工的同时将第一压延辊 22和第二压延辊33的直径设计的较小,减小对空间的占用。

为了保证第一压延辊22和第二压延辊33的同步转动,本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组件4包括固定于机架1上的传动箱41、平行于第一辊筒21的轴线方向轴转连接于传动箱上的下转轴42、平行于第一辊筒21的轴线方向轴转连接于传动箱41上的上转轴43以及用于驱动上转轴43或下转轴42转动的动力电机44,上转轴43和下转轴42传动连接,第一辊筒21传动连接于下转轴42,第二辊筒32传动连接于上转轴43。利用动力电机44以及上转轴43和下转轴 42传动连接保证上转轴43和下转轴42的同步运动从而使得和第一辊筒21和第二辊筒32同步转动,由于第一辊筒21和第二辊筒32分别贴合且传动连接于第一压延辊22和第二压延辊33,从而实现第一压延辊22和第二压延辊33 的同步转动。

为了保证微调第一压延辊22和第二压延辊33的间隙后,第一压延辊22 和第二压延辊33依然同步转动,本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组件4还包括第一联轴器45和第二联轴器56,第一辊筒21通过第一联轴器41连接于下转轴42,第二辊筒32通过第二联轴器46连接于上转轴43,第二联轴器46为挠性联轴器(本实施例的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为十字滑块连轴器),上转轴13和下转轴42传动连接且相向转动。利用挠性联轴器允许联轴器两端的转子有单独的轴向位移,且相连两转子对中可有一定的偏差的特性,当微调第一压延辊22和第二压延辊33的间隙时,第二辊筒32的轴线相对上转轴13的轴线移动一定的距离时,保证第二辊筒32的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压延辊22和第二压延辊33依然同步转动。

为了控制第一压延辊22和第二压延辊33之间的间隙,本实施例的微调组件5包括一组或两组固定连接于滑动块31上方的移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移动机构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一个滑动块31上方的竖直丝杆51、螺纹连接于竖直丝杆51外周且轴转连接于机架1上用于驱动竖直丝杆51向下移动的螺纹套52(螺纹套52和竖直丝杆51上的螺纹图中未示出)以及固定于螺纹套52外周的斜齿轮53,转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且啮合于斜齿轮53的水平丝杆54以及用于驱动水平丝杆54转动的微调电机55。利用微调电机55转动控制水平丝杆54驱动斜齿轮53转动,斜齿轮53转动带动螺纹套52转动;同时螺纹套52和竖直丝杆51的螺纹连接,螺纹套52转动使得螺纹套52和竖直丝杆51在竖直方向发生相对移动,由于螺纹套52轴转连接于机架1,螺纹套52转动时竖直方向不会发生移动,从而竖直丝杆51相对螺纹套5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使得固定于竖直丝杆51底部的滑动块31实现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控制第二压延辊33相对第一压延辊22移动,实现对第一压延辊22和第二压延辊33之间间隙的控制和调节。

为了保证螺纹套52竖直方向不会发现移动,移动机构还包括位于竖直丝杆51的外周且固定于机架1上的固定座56、固定于斜齿轮53或螺纹套54下方且与竖直丝杆51同轴的转动套57,转动套57通过轴承轴转连接于固定座 56上。转动套57对螺纹套54起到支撑作用,保证螺纹套54只会发生转动,不会发生竖直方向的移动。

为了保证螺纹套54的轴线处于水平,且滑动块31的移动平稳,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设置为两组,每组所述移动机构的竖直丝杆51分别固定于一个滑动块31上,水平丝杆54同时与两组移动机构的斜齿轮53啮合。在同一根水平丝杆54的啮合作用下,两根水平丝杆54同步发生移动,从而实现两个滑动块31的平稳移动。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两个滑动块31同步移动,本实施例的微调组件5还包括一根水平杆58,两根竖直丝杠51的上端同时固定于水平杆58上。利用水平杆58的固定,保证两根竖直丝杠51始终同步移动,进一步保证两个滑动块31的同步移动。

为了保证导体在该压延机上的输送,本实施例的四辊压延机还包括固定于机架1上用于输送导体的输送组件6,输送组件6包括若干轴转连接于机架上的导向滚筒61(导向滚筒61用于将导体引入和引出本压延机)以及两组分别位于第一压延辊22两侧用于对第一压延辊22和第二压延辊33两侧的导线进行牵引和导向的牵引机构62,牵引机构62包括平行于第一辊筒21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于机架1上滑板621、垂直于滑板621的移动方向水平设置且固定于滑板621两端的安装板622以及轴转连接于两个安装板622之间的牵引滚筒623。由此,导体经过第一压延辊22一侧牵引滚筒623后,经过第一压延辊22和第二压延辊33之间的压延后,通过第一压延辊22另一侧的牵引滚筒623牵引导出。

为了控制滑板621的移动,本实施例的牵引机构62还包括轴转连接于机架1上或滑板621用于驱动滑板621移动的调节旋钮624。调节旋钮624用于调节滑板621移动从而控制牵引滚筒623的移动,最终控制牵引滚筒623上的导体相对第一压延辊22发生移动。

为了便于滑块的移动和限位,本实施例的机架1包括支架11、固定于支架11上的两块竖直且平行设置的固定板12,每块固定板12上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13,固定辊筒组件2还包括分别置于两块固定板12的滑槽底部的两个固定块23,第一辊筒21和第一压延辊22均轴转连接于固定块23,滑动块31滑动连接于滑槽13内,微调组件5位于固定板的上方。滑槽13的设置为固定辊筒组件2和活动辊筒组件3的固定和移动提供了安装位置。

进一步的,滑槽13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用于避免固定块23和滑动块31 发生水平移动的凸起14,固定块23和滑动块31上对位凸起均设置有与凸起配合凹槽15。利用凸起14和凹槽15的配合限定固定块23和滑动块31水平方向的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