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板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9516发布日期:2019-03-15 23:4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连接端子板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端子板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用于将继电器和定时器等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插座,在与外部电路的连接中,采用只要在外壳的插入孔插入引线即可的弹簧式的端子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989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时在引线中压接带卡圈部的套圈端子来使用。在将该套圈端子插入外壳的插入孔的情况下,存在操作者根据在外壳的内部套圈端子与板簧卡合时的触感误认为插入已经完成,而插入量却不充分的情况。此外,即使插入量不充分,只靠看一眼也难以识别。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在视觉上识别带卡圈部的套圈端子的插入操作是否正确地完成。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连接端子板,能够保持被插入到外壳的带卡圈部的套圈端子,其中:

外壳包括:

与套圈端子的插入方向正交的第一面;

与插入方向正交的第二面,其与第一面之间具有台阶且配置在与第一面相比靠插入方向的进深侧;

能够供套圈端子插通的插入孔,其沿着插入方向从第二面贯通至外壳的内部;和

抵接部,其形成在插入孔的内周面,在套圈端子被插入时通过与卡圈部的前端抵接来阻止套圈端子被进一步插入,

台阶被设定在,使得在卡圈部的前端与抵接部抵接时,卡圈部的根端配置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范围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插入孔插入套圈端子,卡圈部的前端抵接于抵接部时,卡圈部的根端配置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因此能够在视觉上识别是否正确地完成了插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连接端子板的立体图。

图2是部分地表示内部的连接端子板的立体图。

图3是插线孔的截面图(插入前)。

图4是表示第一面与第二面的台阶的立体图(插入前)。

图5是插线孔的截面图(插入后)。

图6是表示第一面与第二面的台阶的立体图(插入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各附图只是示意地进行表示,存在于现实不符的情况。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对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装置和方法进行例示,并不是将结构特定于下述内容。即,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能够在发明内容的范围内记载的技术性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结构)

实施方式为能够保持被插入到外壳的带卡圈部的套圈端子的连接端子板,其中外壳包括:与套圈端子的插入方向正交的第一面;与插入方向正交的第二面,其与第一面之间具有台阶且配置在与第一面相比靠插入方向的进深侧;能够供套圈端子插通的插入孔,其沿着插入方向从第二面贯通至外壳的内部;和抵接部,其形成在插入孔的内周面,在套圈端子被插入时通过与卡圈部的前端抵接来阻止套圈端子被进一步插入,台阶被设定在,使得在卡圈部的前端与抵接部抵接时,卡圈部的根端配置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范围内。

图1是连接端子板的立体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而令在空间内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为宽度方向、纵向和进深方向。

连接端子板11是用于将继电器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终端插座。在纵向的一端侧形成有能够连接一次侧的引线的线圈端子用的一次侧端子部12。在纵向的中央,例如形成有能够连接具有4极的触点的继电器的继电器端子部13。在纵向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共同端子用、a触点端子用、b触点端子用的能够连接二次侧的引线的二次侧端子部14。一次侧端子部12、继电器端子部13和二次侧端子部14通过外壳15形成为一体。

在外壳15中,在作为进深方向的跟前侧的上表面,继电器端子部13配置在与一次侧端子部12和二次侧端子部14相比位于进深方向的里侧的位置。

一次侧端子部12为弹簧式的端子结构,在外壳15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够沿进深方向插入引线的多个插线孔21。在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作为一个极性用形成有二个插线孔21c和21d,在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作为另一个极性用形成有二个插线孔21a和21b。因而,在一次侧端子部12具有共计4个插线孔21。极性相同的二个插线孔21在宽度方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错开排列。在外壳15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够沿进深方向插入工具的多个工具插入孔22。工具插入孔22相对于各插线孔21a~21d各设置一个,分别配置在与插线孔21a~21d相比的纵向的另一端侧。因而,在一次侧端子部12具有共计4个工具插入孔22。

继电器端子部13为插入式的端子结构,在外壳15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够沿进深方向插入插头的多个插头插入口23。在纵向的一端侧,作为线圈端子用形成有二个插头插入口23。在纵向的另一端侧,作为共同端子用、a触点端子用和b触点端子用,沿纵向形成有三个插头插入口23,将它们三个作为一个组,沿宽度方向排列四组。因而,在继电器端子部13具有共计14个插头插入口23。

二次侧端子部14为弹簧式的端子结构,在外壳15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够沿进深方向插入引线的、与4极对应的多个插线孔24。二次侧端子部14从纵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具有进深方向的高度依次降低的三级。在上级,例如作为b触点端子用,每1极形成有二个插线孔24a~24h,在中级,例如作为a触点端子用,每1极形成有二个插线孔24i~24p,在下级,例如作为共同端子用,每1极形成有二个插线孔24q~24x。在各级,1个电极的二个插线孔24(例如24a和24b)在宽度方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错开排列。将这六个插线孔24(例如24a、24b、24i、24j、24q和24r)作为一个组,沿宽度方向排列4极的量。因而,在二次侧端子部14具有共计24个插线孔24。在外壳15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够沿进深方向插入工具的多个工具插入孔25。在各级,工具插入孔25相对于各插线孔24a~24x一一对应地设置,分别配置在与插线孔24相比位于纵向的一端侧的位置。因而,在二次侧端子部14具有共计24个工具插入孔25。

图2是部分地表示内部的连接端子板的立体图。

一次侧端子部12和二次侧端子部14基本上为相同的结构,因此此处以二次侧端子部14为例进行说明。

在外壳15的内部,各插头插入口23的进深方向的里侧设置有刀承弹簧31。刀承弹簧31包括相对施力的一对弹簧片,夹持插入到该一对弹簧片之间的插头。在各插线孔24a~24x的进深方向的里侧设置有弹簧支架32(导电端子部件),各弹簧支架32安装于作为基座部件的中间基座46。弹簧支架32包括与进深方向和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推压面33以及对该推压面33施力的板簧34(弹性部件),夹持插入到这些推压面33与板簧34之间的引线。在与刀承弹簧31和弹簧支架32相比位于进深方向的里侧的位置设置有将它们电连接的中继导电板35。中继导电板35有线圈端子用的二套,共同端子用、a触点端子用和b触点端子用的各四套。

在插入插线孔24的引线16上压接有带卡圈部17的套圈端子18。套圈端子18是用于防止绞线松动,使电连接的品质稳定的棍形压接端子。卡圈部17的前端侧形成有越向前端17a去直径越小的锥形面19,根端17b侧的直径比套圈端子18的端子部18a大。

接着对插线孔24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形成于二次侧端子部14的插线孔24均为相同的结构,不过此处以在下级形成的插线孔24为例进行说明。

图3是插线孔的截面图(插入前)。

外壳15包括与进深方向正交的第一面41和与进深方向正交、且与第一面41之间具有台阶d且配置在与第一面41相比靠进深方向的里侧的位置的第二面42。

图4是表示第一面与第二面的台阶的立体图(插入前)。

第一面41在外壳15中与成为纵向的另一端侧的侧面26相接。因而,第一面41并不全周都被台阶d包围,而处于纵向的另一端侧开放的状态。

如图3所示,插线孔24从第二面42向外壳15的内部去依次包括大径部43、抵接部44和小径部45。大径部43的直径为与卡圈部17相比稍大的尺寸。大径部43的内周面中的、与朝推压面33推压的推压方向相反的方向一侧、即纵向的一端侧越向第二面42去越向与推压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角度θ。抵接部44为越向进深方向的里侧去越直径越小的锥形面。抵接部44相对于外壳15的进深方向的锥角比锥形面19相对于卡圈部17的进深方向的角度大。外壳15的小径部45的直径为比卡圈部17的前端17a的直径小且比套圈端子18的端子部18a的直径大的尺寸。

图5为插线孔的截面图(插入后)。

当在插线孔24插入套圈端子18时,板簧34被套圈端子18的端子部18a推压而弹性变形。而且,当在板簧34的前端与推压面33之间插入套圈端子18的端子部18a时,由于板簧34的弹力,套圈端子18的端子部18a被朝向推压面33推压,且被抑制抽出方向的位移。此处,为了便于制图而表示带卡圈部17的套圈端子18无倾斜的状态,实际上由于套圈端子18的端子部18a被板簧34向推压面33一侧推压,带卡圈部17的套圈端子18相对于进深方向向纵向的一端侧倾斜,与推压面33接触。因而,为了在将套圈端子18插入时积极地容许带卡圈部17的套圈端子18的微小的倾斜而设定大径部43的直径、角度θ、抵接部44的锥角、小径部45的直径等。

抵接部44通过在插入到套圈端子18时与卡圈部17的前端17a抵接来阻止更进一步的插入。此外,抵接部44设定成在套圈端子18的端子部18a的前端与中间基座46之间空出间隙,如图5所示,使得在插入套圈端子18时端子部18a的前端不碰到中间基座46。而且,使得在卡圈部17的锥形面19抵接于抵接部44时卡圈部17的根端17b配置在第一面41与第二面42之间的方式设定台阶d。此处,设想使用卡圈部17的长度为6.0mm、套圈端子18的长度为8.0mm、全长14.0mm的尺寸,台阶d在1.5~2.0mm的范围设定。

另外,当在工具插入孔25例如插入一字螺丝刀等工具时,板簧34被工具的前端推压而弹性变形,套圈端子18被从板簧34的弹力解放时能够抽出。

《作用》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的主要作用。

在将套圈端子18插入外壳15的插线孔24的情况下,存在操作者根据在外壳15的内部套圈端子18与板簧34卡合时的触感而误认为插入已经完成,而插入量却不充分的情况。此外,即使插入量不充分,只靠看一眼也难以识别。

因此,在外壳15形成有具有台阶d的第一面41与第二面42。插线孔24的抵接部44在插入套圈端子18时与卡圈部17的锥形面19抵接,阻止更进一步的插入。以使得在该状态下卡圈部17的根端17b配置在第一面41与第二面42之间的方式设定台阶d的高度。

图6是表示第一面与第二面的台阶的立体图(插入后)。

当在插线孔24插入套圈端子18、卡圈部17的前端17a抵接于抵接部44时,卡圈部17的根端17b配置在第一面41与第二面42之间。因而,能够在视觉上识别插入操作是否正确地完成。即,卡圈部17的根端17b处于第一面41与第二面42之间时,表示插入完成,卡圈部17的根端17b与第一面41相比靠外侧时,表示插入量不充分。这样,不需要新追加部件,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容易地识别是否正确地完成了插入操作。

当在插线孔24插入套圈端子18时,板簧34被套圈端子18推压而弹性变形。而且,当套圈端子18插入板簧34的前端与推压面33之间时,套圈端子18被板簧34的弹力推压向推压面33,且抑制被抽出方向的位移。因而,能够抑制套圈端子18的松缓和脱落。

另一方面,当在工具插入孔25插入工具时,板簧34被工具推压而弹性变形,套圈端子18从板簧34的弹力解放。这样,能够通过使用工具,容易地抽出套圈端子18。

在插线孔24中,大径部43比卡圈部17大,内周面中的与朝向推压面33推压的推压方向相反的方向一侧,越向第二面42去越向与推压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角度θ。此外,使抵接部44的锥角与锥形面19的角度不同,以使得抵接部44与卡圈部17的锥形面19不发生面接触。进一步,小径部45比套圈端子18大。由此,带卡圈部17的套圈端子18具有一定程度的余裕地与插线孔24嵌合。因而,在插了入套圈端子18时,容许带卡圈部17的套圈端子18的微小的倾斜,能够可靠地使套圈端子18与推压面33接触,因此电连接的品质稳定。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抵接部44为锥形面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不过并不限定于此。只要通过使得套圈端子18在插入时与卡圈部17的前端抵接来阻止更进一步的插入即可,所以也可以采用简单的台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抵接部44相对于进深方向的锥角比锥形面19相对于进深方向的角度大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不过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抵接部44相对于进深方向的锥角比锥形面19的角度小。这是为了容易容许带卡圈部17的套圈端子18的倾斜。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卡圈部17相对于大径部43的余裕和/或套圈端子18相对于小径部45的余裕而容许带卡圈部17的套圈端子18的倾斜,则也可以使抵接部44相对于进深方向的锥角与锥形面19的角度一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a触点端子和b触点端子组合而成的c触点的继电器进行了说明,不过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应用于a触点的继电器和b触点的继电器。此外,对具有4极的触点的继电器进行了说明,不过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应用于1极、2极或3极的继电器。进一步,并不限定于继电器,还能够应用于定时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用于将继电器和定时器等连接至外部电路的终端插座进行了说明,不过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为能够保持插入外壳15的带卡圈部17的套圈端子18的弹簧式的端子结构,还能够应用于其它任何电子设备及附属装置。

以上,参照数量有限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不过权利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自然清楚基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改变。

附图标记说明

11连接端子板

12一次侧端子部

13继电器端子部

14二次侧端子部

15外壳

16引线

17卡圈部

17a卡圈部的前端

17b卡圈部的根端

18套圈端子

18a端子部

19锥形面

21插线孔

21a~21d插线孔(线圈端子用)

22工具插入孔

23插头插入口

24插线孔

24a~24h插线孔(b触点端子用)

24i~24p插线孔(a触点端子用)

24q~24x插线孔(共同端子用)

25工具插入孔

26侧面

31刀承弹簧

32弹簧支架

33推压面

34板簧

35中继导电板

41第一面

42第二面

43大径部

44抵接部

45小径部

46中间基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