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式USB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8274发布日期:2019-06-28 23:38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伸缩式USB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伸缩式usb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usb插座连接器,包括microusb及typec等,一般均焊接于手机主机内的电路板上,再在手机壳的底侧开孔形成供usb插头插入的插孔,usb插头通过所述插孔插入所述usb插座的对接腔后实现电连接。此种方式需要在手机壳的底侧开足够大的孔供usb插头插入。为吸引消费者,各手机厂商均在进行差异化设计,以求与传统不同,从而获得消费者的亲赖,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伸缩式usb连接器,以实现差异化设计,增加产品竞争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伸缩式usb连接器,包括遮蔽壳体、可于所述遮蔽壳体内移动的金属件及固定于所述金属件内的端子组,所述遮蔽壳体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形成的容置腔,所述金属件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前向延伸形成的对接舌部及自后方贯穿所述基部并延伸至所述对接舌部处的安装腔,所述端子组装入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端子组包括露出于所述对接舌部上下表面的导电端子,所述基部的外周面与所述遮蔽壳体的容置腔内侧面配合滑动,所述金属件可在所述容置腔内移动使所述对接舌部裸露的导电端子向前移动至所述遮蔽壳体前端外。

优选地,所述安装腔前端的上下两侧设有裸露口,所述导电端子自所述裸露口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上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容置腔的前端设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孔径小于所述容置腔的孔径,所述对接舌部自所述开口部移动至所述遮蔽壳体前端外。

优选地,所述对接舌部位于所述裸露口后端的上下表面设有加厚部,所述加厚部覆盖所述安装腔的上下表面,所述加厚部的厚度不大于所述开口部的高度以使所述加厚部移动出所述遮蔽壳体的前端。

优选地,所述基部外周套设有防水圈,所述基部外周为平面结构以与所述容置腔内壁面紧密配合。

优选地,所述基部向后延伸形成有施力端,移动所述金属件的外力施加于所述施力端上,所述施力端是自所述基部底侧中心位置向后延伸形成的。

优选地,所述端子组包括印刷电路板及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前端上下表面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为金手指。

优选地,所述端子组包括第一、第二端子组、置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之间的屏蔽板及将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与屏蔽板成型于一体的塑胶体。

优选地,所述印刷电路板或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的焊脚通过板对板或fpc连接器连接至一主板上以传输信号或电能。

优选地,所述对接舌部包括两横向外框及在前端连接两横向外框的前框部,所述两横向外框的横向外侧设有卡槽。

本申请伸缩式usb连接器所述金属件带动其内的端子组伸出遮蔽壳体与对接插头连接,此设计可以将所述外壳上的伸缩口缩小至仅与所述对接舌部的尺寸即可,使手机外观更符合消费者喜好,也增加了手机功能差异化,有利于提高竞争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伸缩式usb连接器组装于移动终端内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伸缩式usb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伸缩式usb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伸缩式usb连接器的伸缩组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伸缩式usb连接器的伸缩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本申请移动终端包括外壳10、组装于所述外壳10内的伸缩式usb连接器20、驱动机构30及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0与所述伸缩式usb连接器20的连动杆40。

所述外壳10为中框后盖一体结构或者为中框,所述外壳10包括框体11及开设于所述框体11底侧的伸缩口12。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6所示,所述伸缩式usb连接器20包括遮蔽壳体21、金属件22及组装于所述金属件22内的端子组23。

所述遮蔽壳体21包括壳体211、前后贯穿所述壳体211的容置腔212、自所述壳体211横向两侧延伸形成的焊脚214及套设于或成型于所述壳体211前端的防水环213。所述容置腔212朝向所述外壳10位置一侧设有开口部215,所述开口部215的尺寸小于所述容置腔212的尺寸。

所述金属件22包括基部221、自所述基部221前向延伸形成的对接舌部222、自所述基部221一侧后向延伸形成的施力端223及自后端贯通所述基部221直至所述对接舌部222前端的安装腔2225。所述对接舌部222包括两横向外框2221、在前端连接两横向外框2221的前框部2223、覆盖于所述两横向外框2221之间的加厚部2224及使所述安装腔2225的前部露出于所述对接舌部222上下两侧面的裸露口2226。

所述两横向外框2221的前端横向外侧凹陷形成有卡槽2222。所述加厚部2224覆盖所述安装腔2225后部的上下表面,所述安装腔2225在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加厚部2224。所述加厚部2224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横向外框2221的垂直方向厚度。所述基部221的外周开设有用于安装防水圈24的环形槽224。所述基部221的外表面为平面结构且与所述遮蔽壳体21的容置腔212内表面相配合滑动。所述防水圈24贴合于所述容置腔212内表面与所述基部221的环形槽224以防水,或者所述防水圈24为一体成型于所述基部221的外表面且在插拔方向延伸一定距离使金属件22相对于所述遮蔽壳体21的滑动更顺畅。

所述施力端223是自所述基部221的底部中间位置向后延伸形成的以使所述金属件22的受力集中于中间位置,防止受力不均而偏移。

所述端子组23包括印刷电路板231及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231前端上下两侧面的若干导电端子232。所述端子组23自所述金属件22的后端插入所述安装腔2225内,所述导电端子232位于所述安装腔2225的裸露口2226位置处以使所述导电端子232露出于所述对接舌部222的上下表面。所述印刷电路板231的后端还焊接有板对板或fpc连接器,所述板对板或fpc连接器通过软线连接至手机主板上。所述印刷电路板231固定于所述金属件22的安装腔2225内,如采用胶水粘结、卡扣等方式。

所述端子组23也可以采用传统的第一、第二端子组及屏蔽中板通过注塑成型以形成所述端子组23,此时实例中,所述端子组23同样插入所述金属件22的安装腔2225内并使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露出于所述对接舌部222的上下表面。此时,所述端子组23后端通过印刷电路板的方式焊接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的焊脚再通过板对板或fpc连接器电连接至手机主板上。

所述驱动机构30为电机,所述驱动机构30设于伸缩式usb连接器20一侧,所述驱动机构30的轴通过所述连动杆40连接,通过所述驱动机构30的轴来回收缩驱使所示金属件22带动所述端子组23移动。

重点参阅图6所示,所述遮蔽壳体21前端的防水环213向前抵顶在所述外壳10的内侧面上,所述遮蔽壳体21的开口部215与所述外壳10的伸缩口12对应,所述开口部215的孔径大于所述伸缩口12的孔径。所述金属件22的对接舌部222的裸露口2226位置处的厚度不大于所述伸缩口12的高度,所述对接舌部222的加厚部2224处的厚度不大于所述开口部215的高度,所述对接舌部222的加厚部2224处的厚度不小于所述伸缩口12的高度。由此,所述对接舌部222的裸露部2226位置处的导电端子232在驱动机构30的推动下可向前伸出所述外壳10的伸缩口12并与插头连接器对接,而所述加厚部2224会限位于所述伸缩口12内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对接舌部222的加厚部2224一起移动出所述外壳10外,所述加厚部2224同时与对接插头的金属壳对接以增强连接的强度与稳定性。

本申请伸缩式usb连接器通过固定遮蔽壳体21于手机内,再通过驱动机构30驱动所述金属件22并带动其内的端子组23伸出所述外壳10外与对接插头连接,此设计可以将所述外壳10上的伸缩口缩小至仅与所述对接舌部222的尺寸即可,使手机外观更符合消费者喜好,也增加了手机功能差异化,有利于提高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