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7087发布日期:2019-09-11 22:2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用电安全,人们发明了很多种防水插座,只有在插头插入插座后,插座内的火线插片和零线插片才开始带电,在插头未插入插座时,插座内的火线插片和零线插片是不带电的,即使人们尤其是小朋友把手指或金属针类的物品插入插座内,也不会误触电,所以更安全,深受人们喜爱。

专利号为cn201310358030.5,专利名称为“一种防水防触电安全插座”的中国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较为典型的防水插座,该防水插座包括电气线路腔、控制输入腔、面板;电气线路腔包括电源进线、及在所述电源进线上串接两个可自动复位的双刀单掷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安装在电气线路腔腔壁上,其安装位置均设有带o型圈的开关防水帽;面板上有两个独立的插槽,插槽内分别设有经两个控制个开关与电源进线连接的零线触片、火线触片;插槽内设推杆,推杆一端设在插槽内,另一端设在控制输入腔内;推杆分别与弹性部件相连;插头与零线触片、火线触片相接,并推动推杆经过一个带触发面板的平衡联动机构触碰控制开关,使两个控制开关同时闭合,电源的进线经控制开关与零线触片、火线触片、插头形成一个回路,该发明的优点在于,能防水、防触电,非常好,但该方案火线插槽推杆和零线插槽推杆与绝缘壳体仍然是直接接触,需要相对运动,所以水仍然会从两者的配合间隙处进入,有磨损,使用次数越多,间隙越大,防水效果也越差,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效果更好的防水插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水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件、上盖、第一防水硅胶垫、火线插片、火线引入片、火线底部连接片、零线插片、零线引入片、零线底部连接片、火线内浮动件、火线外浮动件、零线内浮动件和零线外浮动件;

所述绝缘件上设有相互隔离的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所述火线插片设置在火线插孔内,所述零线插片设置在零线插孔内;所述绝缘件上还设有火线内浮动件滑槽、零线内浮动件滑槽、火线外浮动件滑槽、零线外浮动件滑槽,所述火线内浮动件可在火线内浮动件滑槽上下滑动,所述零线内浮动件可在零线内浮动件滑槽上下滑动,所述火线外浮动件可在火线外浮动件滑槽内上下滑动和内外滑动,所述零线外浮动件可在零线外浮动件滑槽内上下滑动和内外滑动;

所述火线内浮动件滑槽与火线插孔相连通,所述火线内浮动件位于火线插片的一侧或两侧,所述火线内浮动件下端设有复位弹簧,所述零线内浮动件滑槽与零线插孔相连通,所述零线内浮动件位于零线插片的一侧或两侧,所述零线内浮动件下端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火线外浮动件滑槽和零线外浮动件滑槽位于绝缘件的外侧,所述上盖设置在绝缘件的上表面,用于防止火线内浮动件和零线内浮动件脱出,所述第一防水硅胶垫设置在上盖和绝缘件之间,所述第一防水硅胶垫上设有用于火线插针和零线插针穿过的避让孔;

所述火线内浮动件上半部和下半部均设有磁铁,且极性布置方向相反,所述火线外浮动件上半部、中部和下半部均设有磁铁,火线外浮动件上半部的磁铁与火线内浮动件上半部的磁铁极性布置方向相反,火线外浮动件中部的磁铁与火线内浮动件下半部的磁铁极性布置方向相反,火线外浮动件下半部的磁铁与其上半部的磁铁布置方向极性相同;所述火线内浮动件向下移动时,通过磁力推动火线外浮动件向下和向外移动;

所述零线内浮动件上半部和下半部均设有磁铁,且极性布置方向相反,所述零线外浮动件上半部、中部和下半部均设有磁铁,零线外浮动件上半部的磁铁与零线内浮动件上半部的磁铁布置方向极性相反,零线外浮动件中部的磁铁与零线内浮动件下半部的磁铁布置方向极性相反,零线外浮动件下半部的磁铁与其上半部的磁铁布置方向极性相同;所述零线内浮动件向下移动时,通过磁力推动零线外浮动件向下和向外移动;

所述火线底部连接片和零线底部连接片均位于绝缘件的外部,所述火线插孔底部设有螺钉孔,所述火线插片和火线底部连接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形成静密封,所述零线插孔底部设有螺钉孔,所述零线插片和零线底部连接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形成静密封;

所述火线外浮动件上设有第一金属片,所述零线外浮动件上设有第二金属片;在火线外浮动件被向下和向外推时,所述第一金属片与火线底部连接片和火线引入片均电连接,在零线外浮动件被向下和向外推时,所述第二金属片与零线底部连接片和零线引入片均电连接。

其中,所述火线内浮动件包括相互独立的火线左浮动件和火线右浮动件,所述零线内浮动件包括相互独立的零线左浮动件和零线右浮动件。

其中,所述火线底部连接片还向上弯折出竖直的第一接触片,在火线外浮动件被向下和向外推时,所述第一接触片与第一金属片侧面电连接;所述零线底部连接片还向上弯折出竖直的第二接触片,在零线外浮动件被向下和向外推时,所述第二接触片与第二金属片侧面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外侧表面和底面还设有镀银层。

其中,所述防水插座还包括地线插片和地线底部连接片,所述绝缘件上设有地线插孔,所述地线插孔与火线插孔及零线插孔均相互隔离,所述地线插孔底部设有螺钉孔,所述地线插片和地线底部连接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形成静密封。

其中,所述绝缘件下方还设有第二防水硅胶垫,用于绝缘件内外实现静密封。

其中,所述火线底部连接片、火线引入片、零线底部连接片和零线引入片均固定在底部电路板上。

其中,所述火线内浮动件和零线内浮动件上端均设有卡肩。

以上所述磁铁的极性是指内浮动件和外浮动件之间相互配合面处磁铁的极性。

所述的绝缘件内外是指:火线插孔、零线插孔、地线插孔均为绝缘件的内部,其它部分为绝缘件的外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所述防水插座的绝缘件上的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相互隔离,并且设置在绝缘件内部,所述火线底部连接片和零线底部连接片均位于绝缘件的外部,所述火线插片和火线底部连接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形成静密封,所述零线插片和零线底部连接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形成静密封,所以水无法从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进入插座内部,所述上盖和第一防水硅胶垫用于防止水从插座周边进入插座内部,避免插座内部的火线引入片和零线引入片短路;所述火线插片和火线引入片,以及零线插片和零线引入片通过非接触式的驱动复位结构实现电路的导通和断路,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实现隔离式驱动,无接触磨损;当未插入插头时,火线插片和零线插片是不带电的,此时即使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都进水,火线插片和零线插片也不会短路;当插入插头时,火线插片和零线插片开始带电,即使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都进水,由于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相互隔离,也不会直接短路,所以具有更好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插座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插座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插座中二脚插座单元内部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插座中二脚插座单元内部零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插座中二脚插座单元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插座中二脚插座单元内部金属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插座中二脚插座单元内部金属零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插座中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插座中绝缘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插座中火线内浮动件和火线外浮动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1a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插座中火线内浮动件和火线外浮动件处于初始位置的示意图;

图11b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插座中火线内浮动件和火线外浮动件处于中间过渡位置的示意图;

图11c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插座中火线内浮动件和火线外浮动件处于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插座的电路连接原理图;

图13是本发明所述火线内浮动件和火线外浮动件另一实施例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插座中三脚插座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5中a-a向剖示图。

其中,1、绝缘件;101、火线插孔;102、零线插孔;103、火线内浮动件滑槽;104、零线内浮动件滑槽;105、火线外浮动件滑槽;106、零线外浮动件滑槽;107、地线插孔;2、上盖;3、第一防水硅胶垫;31、避让孔;4、火线插片;5、火线引入片;6、火线底部连接片;61、第一接触片;7、零线插片;8、零线引入片;9、零线底部连接片;91、第二接触片;10、火线内浮动件;11、火线外浮动件;12、零线内浮动件;13、零线外浮动件;14、卡肩;15、复位弹簧;16、磁铁;17、第一金属片;18、第二金属片;19、地线插片;20、地线底部连接片;21、底部电路板;22、第二防水硅胶垫;23、螺钉。除图11外l表示火线,n表示零线,图11中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细箭头表示零件运动方向,粗箭头表示火线外浮动件的受力方向。部分附图中省略了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作为本发明所述防水插座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15所示,包括绝缘件1、上盖2、第一防水硅胶垫3、火线插片4、火线引入片5、火线底部连接片6、零线插片7、零线引入片8、零线底部连接片9、火线内浮动件10、火线外浮动件11、零线内浮动件12和零线外浮动件13;

所述绝缘件1上设有相互隔离的火线插孔101和零线插孔102,所述火线插片4设置在火线插孔101内,所述零线插片7设置在零线插孔102内;所述绝缘件1上还设有火线内浮动件滑槽103、零线内浮动件滑槽104、火线外浮动件滑槽105、零线外浮动件滑槽106,所述火线内浮动件10可在火线内浮动件滑槽103上下滑动,所述零线内浮动件12可在零线内浮动件滑槽104上下滑动,所述火线外浮动件11可在火线外浮动件滑槽105内上下滑动和内外滑动,所述零线外浮动件13可在零线外浮动件滑槽106内上下滑动和内外滑动;

所述火线内浮动件滑槽103与火线插孔101相连通,所述火线内浮动件10位于火线插片4的一侧或两侧,所述火线内浮动件10下端设有复位弹簧15,所述零线内浮动件滑槽104与零线插孔102相连通,所述零线内浮动件12位于零线插片7的一侧或两侧,所述零线内浮动件12下端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火线外浮动件滑槽105和零线外浮动件滑槽106位于绝缘件1的外侧,所述上盖2设置在绝缘件1的上表面,用于防止火线内浮动件10和零线内浮动件12脱出,所述第一防水硅胶垫3设置在上盖2和绝缘件1之间,所述第一防水硅胶垫3上设有用于火线插针和零线插针穿过的避让孔31;

所述火线内浮动件10上半部和下半部均设有磁铁16,且极性布置方向相反,所述火线外浮动件11上半部、中部和下半部均设有磁铁16,火线外浮动件11上半部的磁铁与火线内浮动件10上半部的磁铁极性布置方向相反,火线外浮动件11中部的磁铁与火线内浮动件10下半部的磁铁极性布置方向相反,火线外浮动件11下半部的磁铁与其上半部的磁铁布置方向极性相同;所述火线内浮动件10向下移动时,通过磁力推动火线外浮动件11向下和向外移动;

所述零线内浮动件12上半部和下半部均设有磁铁,且极性布置方向相反,所述零线外浮动件13上半部、中部和下半部均设有磁铁,零线外浮动件13上半部的磁铁与零线内浮动件12上半部的磁铁布置方向极性相反,零线外浮动件13中部的磁铁与零线内浮动件12下半部的磁铁布置方向极性相反,零线外浮动件13下半部的磁铁与其上半部的磁铁布置方向极性相同;所述零线内浮动件12向下移动时,通过磁力推动零线外浮动件13向下和向外移动;

所述火线底部连接片6和零线底部连接片9均位于绝缘件1的外部,所述火线插孔101底部设有螺钉孔,所述火线插片4和火线底部连接片6通过螺钉23固定连接,并形成静密封,所述零线插孔102底部设有螺钉孔,所述零线插片7和零线底部连接片9通过螺钉23固定连接,并形成静密封;

所述火线外浮动件11上设有第一金属片17,所述零线外浮动件13上设有第二金属片18;在火线外浮动件11被向下和向外推时,所述第一金属片17与火线底部连接片6和火线引入片5均电连接,在零线外浮动件13被向下和向外推时,所述第二金属片18与零线底部连接片9和零线引入片8均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火线内浮动件10和零线内浮动件12上端均设有卡肩14,所述卡肩14用于与插头的插片相配合。

以二脚插座单元为例,所述火线内浮动件和火线外浮动件的动作原理为:如图11a所示,在插头插片未插入插座时,为初始状态,此时在复位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火线内浮动件10处在最上端(有上盖2和密封硅胶垫3阻挡,防止脱出),火线内浮动件10和火线外浮动件11之间为吸力,使火线外浮动件11稳定地处于最内侧和最上端(此处称为初始位置),即使在外部有较大振动的情况下,也不会脱离初始位置,不会发生误接触;如图11b所示,在插头插片逐步插入插座内时,插头插片推动火线内浮动件10的卡肩14使其向下移动,火线内浮动件10和火线外浮动件11之间由吸力逐渐变为受力平衡,再变为排斥力,推动火线外浮动件11向外和向下移动;如图11c所示,当插头插片完全插入插座时,火线内浮动件10处于最下端,火线外浮动件11稳定地处于最外侧和最下端(此处称为工作位置),由于火线内浮动件10和火线外浮动件11之间存在排斥力,即使在外部有较大振动的情况下,也不会脱离工作位置,不会发生误断开。当插头插片拔出后,火线内浮动件10在复位弹簧15的推力下,向上移动回复到初始位置,同时带动火线外浮动件11向上和向内移动至初始位置。这样做的好处,不需要很大的弹簧回复力就可以做到很大行程的上下复位。零线内浮动件12和零线外浮动件13的动作原理是完全一致的,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上面是防水插座的动作过程和原理,下面讲电路通断的原理:如图12所示,当插头插片未插入时,火线外浮动件10和零线外浮动件11处在初始位置,第一金属片17和第二金属片18与其它金属零件均处于断开状态,火线插片4和火线引入片5、零线插片7和零线引入片8处于断开状态,所以火线插片4和零线插片7不带电,起到了基础的安全防护;当插头插片插入后,火线外浮动件11和零线外浮动件13处在工作位置,火线插片4依次与火线底部连接片6、第一金属片17和火线引入片5电连接,零线插片7依次与零线底部连接片9、第二金属片18和零线引入片8电连接,这样火线插片4和零线插片7带电,起到正常的插座导电作用。

所述防水插座的绝缘件1上的火线插孔101和零线插孔102相互隔离,并且设置在绝缘件1内部,所述火线底部连接片6和零线底部连接片9均位于绝缘件1的外部,所述火线插片4和火线底部连接片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形成静密封,所述零线插片7和零线底部连接片9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形成静密封,所以水无法从火线插孔101和零线插孔102进入插座内部,所述上盖2和第一防水硅胶垫3用于防止水从插座周边进入插座内部,避免插座内部的火线引入片4和零线引入片7短路;所述火线插片4和火线引入片5,以及零线插片7和零线引入片8通过非接触式的驱动复位结构实现电路的导通和断路,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实现隔离式驱动,无接触磨损;当未插入插头时,火线插片4和零线插片7是不带电的,此时即使火线插孔101和零线插孔102都进水,火线插片4和零线插片7也不会短路;当插入插头时,火线插片4和零线插片7开始带电,即使火线插孔101和零线插孔102都进水,由于火线插孔101和零线插孔102相互隔离,也不会直接短路,所以具有更好的防水效果。

所述防水插座同样具有防触电功能,只有在插头插入插座后,插座内的火线插片和零线插片才开始带电,在插头未插入插座时,插座内的火线插片和零线插片是不带电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火线内浮动件10包括相互独立的火线左浮动件和火线右浮动件,所述零线内浮动件12包括相互独立的零线左浮动件和零线右浮动件(未示出)。因为这样分开,可以根据施加外力的物体的大小,调整两者之间的位置,可以适应于更多的场景,还可以防止外物误插接触,不是所有外置物体都可以推动该结构,只有符合形状的物体才可以,比如标准插头。另外,火线左浮动件和火线右浮动件如果单独运动,不会导致火线外浮动件11动作,因为只有一半的磁力无法推动火线外浮动件11,只有同时运动,才会使火线外浮动件11动作,可以防止其误动作,开关误触发。火线外浮动件11上的不做成分体结构单独运动的原因主要是想要保证动作的一致性,当然在不同功能的场合也可以做成分体结构。零线左浮动件和零线右浮动件也是同样的道理,此处不再重复。

如图13所示,所述火线左浮动件和火线右浮动件也可以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为一体,不能独立运动,也是可行的,只是应用场景会减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火线底部连接片6还向上弯折出竖直的第一接触片61,在火线外浮动件11被向下和向外推时,所述第一接触片61与第一金属片17侧面电连接,这样火线底部连接片6和第一金属片17具有二个接触点,可以通过更大的电流,提高可靠性;所述零线底部连接片9还向上弯折出竖直的第二接触片91,在零线外浮动件13被向下和向外推时,所述第二接触片91与第二金属片18侧面电连接,这样零线底部连接片9和第二金属片18具有二个接触点,可以通过更大的电流,提高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片17、第二金属片18外侧表面和底面还设有镀银层,主要目的也是要通过更大的电流,提高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火线底部连接片6、火线引入片5、零线底部连接片9和零线引入片8均固定在底部电路板21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绝缘件1下方还设有第二防水硅胶垫22,用于绝缘件1内外实现静密封,尤其是可以防止水从火线插孔101和零线插孔102下端的螺钉孔处流出来。

如图14所示,为三脚插座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动作原理和电路原理与二脚插座单元一致,区别在于还包括地线插片19和地线底部连接片20,所述绝缘件1上设有地线插孔107,所述地线插孔107与火线插孔101及零线插孔102均相互隔离,所述地线插孔107底部设有螺钉孔,所述地线插片19和地线底部连接片2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形成静密封,水无法从地线插孔107处进入防水插座内部。

在发明中,如果把火线插片和零线插片与插头的接触点设置在尽量靠底部的位置,大约插头的1/3处,这样结合那种插头的插针根部设有绝缘包裹体的插头(例如中国香港、欧标那种插头),可以实现水下插拔操作,因为在插头插入过程中,第一防水硅胶垫在接触到绝缘包裹体后,火线插片和零线插片才开始带电;在拔出时,火线插片和零线插片先断电,然后绝缘包裹体才从第一防水硅胶垫脱离,所以可以防止插拔过程中的接触点的火花外溅,防止电火灾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