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5657发布日期:2020-06-30 20:4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压接部的连接器,该压接部将覆盖多个电缆外周的护套压接至装接于内壳体的护套固定部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外壳体;保持部件,其容纳和保持在所述外壳体中;上壳,该上壳装接至所述保持部件的外周;多个端子,其容纳在所述保持部件中;多个电缆,其端部分别与多个端子连接,并且从所述保持部件引出;外部件,该外部件整体地覆盖从所述保持部件引出的多个电缆的外周;以及压接部,其设置于上壳并且压接至所述外部件的外周(见jp2017-204335a)。

这种连接器能够保持通过如下方式安装的各个部件,即,通过在多个端子容纳在保持部件中的同时将上壳装接至保持部件的外周,用外部件整体覆盖从保持部件引出的多个电缆的外周,并且用压接部压接外部件的外周而装接的所述各个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同时,在前述连接器中,多个电缆可能并未完全地贴附至护套,并且在多个电缆与护套之间可能存在空隙(间隙)。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压接部压接至护套的外周,也可能在多个电缆与护套之间留有空隙。

当多个电缆与护套之间留存空隙时,在压接部处护套向多个电缆逃逸,并且压接部相对于护套的保持力减小。

由此,当向多个电缆和护套施加了在远离内壳体的方向上的拉力时,在压接部中,相对于护套的压接位置可能移位,或者护套可能从压接部脱离。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提高压接部相对于护套的保持力。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其容纳并保持在外壳体中;护套固定部件,其装接至内壳体的外周;多个端子,其容纳在内壳体中;多个电缆,其端部分别连接至多个端子的各个端子,并且其从内壳体引出;护套,其整体地覆盖从内壳体引出的多个电缆的外周;压接部,其形成于护套固定部件并且压接至护套的外周;以及至少一个锯齿,该至少一个锯齿形成于所述压接部,向所述护套突出,并且布置为相对于所述护套的长度方向倾斜。

在该连接器中,向护套突出并且布置为相对于护套的长度方向倾斜的锯齿形成在压接部中。由此,当压接部压接至护套的外周时,锯齿能够布置为咬入护套的外周中。

此外,由于锯齿相对于护套的长度方向倾斜地布置,所以相比于锯齿布置为垂直于护套的长度方向的情形,所述压接部处的锯齿的长度能够增加。由此,锯齿相对于护套的咬入量能够增加。

因此,在前述连接器中,即使多个电缆和护套之间留存空隙,锯齿也能够稳定地咬入护套的外周,并且能够提高压接部相对于护套的保持力。

向护套突出的至少一个锯齿的角部可以是圆角化的。

当向护套突出的锯齿的角部圆角化时,锯齿的角部能够防止拉力施加于护套的多个电缆时对护套的损坏。

至少一个锯齿可以包括多个锯齿。

当至少一个锯齿包括多个锯齿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压接部相对于护套的保持力。

具有上述构造,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提高压接部相对于护套的保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用于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示出护套固定部件装接至内壳体之前的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护套固定部件装接至内壳体的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并且

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护套固定部件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各种实施例。

将参考图1至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

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包括:外壳体3;内壳体5,其容纳并保持在外壳体3中;护套固定部件7,该护套固定部件7装接至内壳体5的外周;多个端子9,其容纳在内壳体5中;多个电缆11,其各个端部分别连接至多个端子9的各个端子,并且从内壳体5引出;护套13,其整体地覆盖从内壳体5引出的多个电缆11的外周;以及压接部15,其设置于护套固定部件7并且压接至护套13的外周。

压接部15设置有向护套13突出并且布置为相对于护套13的长度方向倾斜的锯齿17。

此外,向护套突出的锯齿17的角部19是圆角化的。

此外,锯齿17设置为多个。

如图1至7所示,外壳体3由诸如合成树脂这样的绝缘材料制成,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能够配合至配对壳体(未示出)。

在该外壳体3的上部设置了锁定臂21,该锁定臂21是与外壳体3连续并且在高度方向上能够振荡的部件。

锁定臂21设置有在外壳体3和配对壳体互相配合时与设置在配对壳体中的被锁定部(未示出)卡合的锁定部23。

在将外壳体3与配对壳体互相配合时,通过锁定部23与被锁定部之间的滑动,该锁定臂21向下弯曲。当外壳体3与配对壳体互相配合时,锁定臂21向上恢复,并且锁定部23与被锁定部卡合。

通过锁定臂21的锁定部23与配对壳体的被锁定部之间的这种卡合,保持了外壳体3与配对壳体之间的配合。

锁定臂21设置有通过按压而使锁定臂21向下弯曲的操作部25。通过按压操作部25,释放锁定部23与被锁定部之间的卡合,并且能够释放外壳体3与配对壳体之间的配合。

在前述外壳体3内,设置能够容纳内壳体5的收容部27。

在收容部27内部,设置了能够在外壳体3的高度方向上弯曲的锁定矛杆29。

通过从收容部27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开口将内壳体5容纳在收容部27中,锁定矛杆29在内壳体5和装接至该内壳体5的护套固定部件7上滑动并且向下弯曲。当内壳体5定位在收容部27中的正规容纳位置处时,锁定矛杆29向上恢复并且锁定至护套固定部件7。

该锁定矛杆29与装接至内壳体5的护套固定部件7的锁定防止了内壳体5从收容部27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开口脱出,并且内壳体5保持在外壳体3的收容部27中。

内壳体5由诸如合成树脂这样的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形成为能够容纳在收容部27中的矩形形状。

该内壳体5内部设置了多个(此处,两个)端子容纳室31,其能够容纳多个(此处,两个)端子9。

在多个端子容纳室31中,端子9分别从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开口容纳,并且通过从内壳体5的外周向多个端子容纳室31装接的锁定部件33防止端子9从端子容纳室31滑出。

在容纳在外壳体3的收容部27中的同时,具有分别容纳在该多个端子容纳室31中的端子9的所述内壳体5被布置为:使得在端子容纳室3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开口侧的部分对应于收容部27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开口。

在前述内壳体5的外周上,设置了用于装接护套固定部件7的多个(此处,四个)卡合凹部35。

通过使金属板材料经过例如冲压加工,护套固定部件7设置有安装部37和压接部15。

安装部37包括布置为面对内壳体5的底表面的底壁39以及从底壁39两侧向上弯曲且布置为面对内壳体5的两侧表面的侧壁41。

在安装部37的侧壁41的内表面上,设置了与内壳体5的多个卡合凹部35卡合的多个(此处,四个)卡合突起43。

通过多个卡合凹部35和多个卡合突起43之间的该卡合,护套固定部件7通过安装部37而装接至内壳体5的外周。

在设置有多个卡合突起43的这些侧壁41中,位于向外壳体3中的插入方向上的前侧的侧壁41设置有抵接部47,该抵接部设置于在离开外壳体3的方向上与设置于内壳体5中的被抵接部45对置的部分中并且能够与被抵接部45抵接。

即使向从内壳体5引出的多个电缆11和护套13施加在从内壳体5离开的方向上的拉力时,通过抵接内壳体5的被抵接部45,这些抵接部47也能够保持护套固定部件7相对于内壳体5的布置位置。

此外,安装部37的底壁39设置有通过切割和抬升而形成的锁定部49,并且该锁定部49锁定至外壳体3的锁定矛杆29以防止护套固定部件7从外壳体3滑出。

前述安装部37设置有压接部15,其为与底壁39和侧壁41连续的部件。

压接部15包括从底壁39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一对压接片51。

在该压接部15中,一对压接片51通过例如夹具而压接至将从内壳体5引出的多个电缆11的外周整体地覆盖的护套13的外周。

多个端子9分别连接至多个电缆11的端部,所述多个电缆布置在通过前述压接部15压接的护套13内部。

多个端子9(此处,两个)为具有盒状连接部的阴端子,其从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开口部分别插入到内壳体5的多个端子容纳室31,并且容纳在端子容纳室31中的正规位置。

通过将外壳体3配合至配对壳体中,容纳在配对壳体中的多个(此处,两个)配对端子(未示出)的凸片状连接部分别从内壳体5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的开口插入,使得多个端子9电连接至多个配对端子。

前述多个端子9分别电连接至多个电缆11的端部。

多个(此处,两个)电缆11由在芯线的外周上具有绝缘被覆的被覆电缆制成,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电连接至例如电源或者设备,并且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通过压接而电连接至端子9。

外周整体地覆盖有护套13并且具有容纳在内壳体5中的端子9的该多个电缆11从端子容纳室3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开口引出。

护套13由绝缘材料制成,形成为筒状,并且整体覆盖引出至内壳体5外部的多个电缆11的外周。

在护套13内部,两个电缆11插入但也可以绞合地布置。在护套13内部绞合地布置的电缆11称为双绞线。

护套固定部件7的压接部15压接至护套13的多个电缆11露出侧的端部的外周,并且护套13固定至护套固定部件7。

顺便提及,多个电缆11和护套13之间形成空隙(间隙)。

当多个电缆11和护套13之间形成空隙时,即使压接部15压接至护套13的外周,空隙也可能留存在多个电缆11和护套13之间。

当多个电缆11和护套13之间留存空隙时,在压接部15处护套13向多个电缆11逃逸,并且压接部15相对于护套13的保持力减小。

结果,当对多个电缆11和护套13施加在从内壳体5离开的方向上的拉力时,在压接部15中,相对于护套13的压接位置可能移位,或者护套13可以从压接部15脱离。

由此,压接部15设置有锯齿17。

锯齿17在压接部15的护套13侧的表面上形成为横跨一对压接片51,并且在护套13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为多个(此处,两个)。

通过在护套13的相反侧冲压压接部15而使该多个锯齿17分别向护套13突出并且布置为相对于护套13的长度方向倾斜。

通过例如图3和4所示地在压接部15中设置前述锯齿17,即使在压接部15中在护套13和电缆11之间保留空隙53,锯齿17在压接部15压接至护套13时也能够咬入护套13的外周表面。

因此,即使在从内壳体5离开的方向上对多个电缆11和护套13施加拉力,护套13也能够稳定地保持在压接部15中。

此外,由于锯齿17相对于护套13的长度方向倾斜地布置,所以相比于锯齿17布置为垂直于护套13的长度方向的情形,各个锯齿17在压接部15中的长度能够增加,并且锯齿17相对于护套13的咬入量能够增加。

由此,在压接部15中设置前述锯齿17使得能够增加压接部15相对于护套13的保持力,并且防止压接部15中相对于护套13的压接位置移动或者护套13从压接部15脱离。

此处,向护套突出的锯齿17的角部19是圆角化的。

通过形成圆角化的角部19,即使在从内壳体5远离的方向上对多个电缆11和护套13施加拉力,已经咬入护套13的外周表面的锯齿17的角部19也能够防止诸如护套13磨损这样的对护套13的损坏。

通过首先将多个端子9连接至从护套13露出的多个电缆11的各个端部并且将多个端子9分别容纳在内壳体5的多个端子容纳室31中而进行前述连接器1的装接。

接着,将设置在护套固定部件7的安装部37上的多个卡合突起43与内壳体5的多个卡合凹部35卡合,并且将护套固定部件7装接至内壳体5的外周。

接着,将护套固定部件7的压接部15通过例如夹具而压接至护套13的外周,并且将护套13固定至护套固定部件7。

然后,将内壳体5插入到外壳体3的收容部27中,并且锁定矛杆29锁定到装接于内壳体5的护套固定部件7以完成连接器1的装接。

在前述连接器1中,压接部15设置有向护套13突出并且布置为相对于护套13的长度方向倾斜的锯齿17。由此,当压接部15压接至护套13的外周时,锯齿17能够布置为咬入护套13的外周中。

此外,由于锯齿17相对于护套13的长度方向倾斜地布置,所以相比于锯齿17布置为垂直于护套13的长度方向的情形,各个锯齿17在压接部15中的长度能够增加,并且锯齿17相对于护套13的咬入量能够增加。

因此,在前述连接器1中,即使多个电缆11和护套13之间留存空隙,锯齿17也能够稳定地咬入护套13的外周,并且能够提高压接部15相对于护套13的保持力。

此外,由于向护套突出的锯齿17的角部19圆角化,所以当拉力施加于多个电缆11和护套13时,锯齿17的角部19能够防止对护套13的损坏。

此外,由于多个锯齿17形成于压接部,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压接部15相对于护套13的保持力。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中,锯齿的数量为两个但不限于两个并且可以是一个或者三个以上。

此外,端子和电缆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但不限于两个并且分别可以是三个以上。

此外,端子为阴端子但不限于阴端子并且可以是具有凸片状连接部的阳端子。

虽然已经描述了特定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仅通过示例地方式而公开,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本文描述的新颖实施例可以以各种其他形式实施;此外,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形式中的各种省略、替代和改变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进行。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对应物意在覆盖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这样的形式或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