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型键盘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71020发布日期:2021-07-16 16:16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音型键盘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键盘按键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音型键盘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2.现代社会无论工作场合还是私人住宅都离不开电脑,有电脑就离不开键盘,有的人用来办公,有的人用来娱乐,正是机械键盘给予使用者的感受是多做多样的,使得机械键盘越来越普及,有的人在追求手感,有的人追求

click’声音,也有的人追求按键速度,等等。
3.但是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电脑,一天甚至十几个钟的陪伴,键盘和有声键盘的敲击声就变成了噪音,严重干扰的使用者的思维,使得使用者变得更烦躁;而且在需要静音的场合,键盘的敲击声尤其影响到旁人的思维或休息。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静音键盘,使用户在使用键盘时非常静音而且还保留原有声键盘的波浪手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静音键盘按键开关,以解决按轴弹起或按压时会发出声音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静音型键盘按键开关,包括基座和胶盖,所述基座与胶盖扣合连接,并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有按挚和端子组件,所述按挚和端子组件相配合,所述基座上设有导向槽,所述按挚一端与导向槽连接,且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导向槽底部设有第一软胶,所述胶盖中空开口,所述按挚另一端从开口处穿过并与胶盖抵接,且按挚与胶盖的抵接处设有第二软胶,通过第一软胶避免按挚在按压时与基座直接碰撞,达到缓冲静音效果,通过第二软胶避免按挚在回弹复位时与胶盖直接碰撞,达到缓冲静音效果。
6.进一步的,所述按挚包括按轴和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套设于按轴上,且按轴与滑动块之间设有第三软胶,所述按轴两侧分别设有卡钩和挂台,所述卡钩与挂台之间设有软胶槽,所述第三软胶设置在软胶槽内,所述第三软胶设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设于挂台处,且两端高度高于挂台两端高度,所述第二接触部设于卡钩处,且第二接触部顶部高度高于卡钩高度,所述滑动块内侧设有卡槽和台阶,并通过卡槽套设于按轴上,所述第三软胶通过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对滑动块进行限位。
7.进一步的,所述按挚包括按轴和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套设于按轴上,且按轴与滑动块之间设有第三软胶,所述按轴两侧分别设有卡钩和挂台,所述滑动块内侧设有卡槽和台阶,所述滑动块通过卡槽套设于按轴上,并由挂台和卡钩进行限位,所述第三软胶设于台阶处,且第三软胶的上下两端分别高于台阶的上下两端。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软胶设于胶盖上,并设于开口边缘处,且第二软胶底部高度要高于胶盖内表面高度。
9.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底部与第一软胶连接处设有凸起。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软胶与导向槽之间,第二软胶与胶盖之间,第三软胶与软胶槽或台阶之间均采用二次注塑成型。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软胶还可采用过盈或粘贴方式与导向槽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软胶、第二软胶和第三软胶采用pvc或聚酰胺弹性体或聚烯烃弹性体或聚氨酯弹性体材质制成。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静音型键盘按键开关,在基座的导向槽底部设置第一软胶,通过第一软胶避免按轴在按压时,与基座之间直接碰撞,从而使按轴与基座之间静音,同时,在胶盖上设置第二软胶,通过第二软胶避免按轴在回弹时,与胶盖之间直接碰撞,从而使按轴与胶盖之间静音,还可在按轴和滑动块之间设置第三软胶,在按压或回弹按轴时,避免按轴与滑动块之间直接碰撞,从而使按轴与滑动块之间静音,最终,使整个键盘按键开关实现静音,还可保留原有声按键开关的波浪手感。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静音型键盘按键开关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静音型键盘按键开关实施例一按挚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静音型键盘按键开关实施例一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静音型键盘按键开关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静音型键盘按键开关实施例二按挚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静音型键盘按键开关实施例二剖视图。
15.如附图所示:1、基座;2、胶盖;3、按挚;4、端子组件;5、导向槽;6、弹簧;7、第一软胶;8、第二软胶;9、第三软胶;91、第一接触部;92、第二接触部;31、按轴;32、滑动块;311、卡钩;312、挂台;313、软胶槽;321、卡槽;322、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示,一种静音型键盘按键开关,包括基座1和胶盖2,所述基座1与胶盖2扣合连接,并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有按挚3和端子组件4,所述按挚3和端子组件4相配合,所述基座1上设有导向槽5,所述按挚3一端与导向槽5连接,且之间设有复位弹簧6,所述导向槽5底部设有第一软胶7,所述胶盖2中空开口,所述按挚3另一端从开口处穿过并与胶盖2抵接,且按挚3与胶盖2的抵接处设有第二软胶8,通过第一软胶7避免按挚3在按压时与基座1直接碰撞,达到缓冲静音效果,通过第二软胶8避免按挚3在回弹复位时与胶盖2直接碰撞,达到缓冲静音效果。
18.如图2或图3所示,所述按挚3包括按轴31和滑动块32,所述滑动块32套设于按轴31上,且按轴31与滑动块32之间设有第三软胶9,所述按轴31两侧分别设有卡钩311和挂台312,所述卡钩311与挂台312之间设有软胶槽313,所述第三软胶9设置在软胶槽313内,所述第三软胶9设有第一接触部91和第二接触部92,所述第一接触91部设于挂台312处,且两端高度高于挂台312两端高度,所述第二接触部92设于卡钩311处,且第二接触部92顶部高度
高于卡钩311高度,所述滑动块32内侧设有卡槽321和台阶322,并通过卡槽321套设于按轴31上,所述第三软胶9通过第一接触部91和第二接触部92对滑动块32进行限位。
19.如图3或图6所示,所述第二软胶8设于胶盖2上,并设于开口边缘处,且第二软胶8底部高度要高于胶盖2内表面高度。
20.本实施例中,在使用键盘开关时,需要对按挚3进行按压,通过按压使端子组件4进行连通,后通过复位弹簧6对按挚3进行复位,使端子组件4断开,在按挚3进行按压或复位时都会发出响声,而按挚3由按轴31和滑动块32组成,因此在按轴31与滑动块32之间设置第三软胶9,在按轴31的挂台312与卡钩311处设置一个软胶槽313,将第三软胶9固定设置在软胶槽313内,同时第三软胶9的第一接触部91上下两端要高于挂台312的上下两端,第二接触部92的顶部高度要高于卡钩311的高度,在按轴31进行按压时,第一接触部91的底部与台阶322顶部进行接触,避免挂台312与台阶322直接碰撞,而在按轴31进行回弹时,第二接触部92的顶部与台阶322底部进行接触,避免卡钩311与台阶322直接碰撞,而第一接触部91的顶部则与胶盖2进行接触,避免挂台312与胶盖2直接碰撞,通过第三软胶9避免按轴31与滑动块32和胶盖2直接碰撞时发生声响,从而达到按轴31与滑动块32和胶盖2之间的静音效果;在对按轴31进行按压或回弹时,按轴31会在导向槽内上下移动,而按压时按轴31的底部会与导向槽5的底部进行接触,并发出声响,因此在导向槽5的底部设置第一软胶7,通过第一软胶7避免按轴31底部与导向槽5底部直接碰撞,从而使按轴31与基座1之间达到静音效果;同时,还可在按挚3与胶盖2的抵接处设有第二软胶8,使其与第三软胶配合,能更好的使按挚与胶盖之间静音,最终,通过第一软胶7、第二软胶8和第三软胶9使键盘按键开关整体达到静音,同时还保留了原有声键盘开关使用时的波浪手感。
21.实施例二: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按挚3包括按轴31和滑动块32,所述滑动块32套设于按轴31上,且按轴31与滑动块32之间设有第三软胶9,所述按轴31两侧分别设有卡钩311和挂台312,所述滑动块32内侧设有卡槽321和台阶322,所述滑动块32通过卡槽321套设于按轴31上,并由挂台312和卡钩311进行限位,所述第三软胶9设于台阶322处,且第三软胶9的上下两端分别高于台阶322的上下两端。
22.本实施例中,在采用实施例一中第一软胶7和第二软胶8的静音方式时,还可采用在台阶322处设置第三软胶9,并使第三软胶9的上下两端高度都高于台阶322的上下两端高度,在对按轴31进行按压时,按轴31下降,挂台312与第三软胶9的顶部进行接触,避免挂台312与台阶322直接碰撞,在按轴31回弹时,卡钩311在卡槽321内向上移动,卡钩311与第三软胶9的底部进行接触,避免卡钩311与台阶322直接碰撞;最终,通过将第三软胶9设置在台阶322处,避免按轴31与滑动块32的直接碰撞,从而使按键开关在使用时,达到静音效果。
23.如图3或图6所示所述导向槽5底部与第一软胶7连接处设有凸起10。在导向槽5的底部设置凸起10,可使第一软胶7与导向槽5的连接更为稳定。
24.所述第一软胶7与导向槽5之间,第二软胶8与胶盖2之间,第三软胶9与软胶槽313或台阶322之间均采用二次注塑成型;所述第一软胶7还可采用过盈或粘贴方式与导向槽5连接;所述第一软胶7、第二软胶8和第三软胶9分别采用pvc或聚酰胺弹性体或聚烯烃弹性体或聚氨酯弹性体材质制成。
25.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二次注塑成型通常也称为二次包胶,通过二次注塑成
型分别将第一软胶7与导向槽5进行连接,第二软胶8与胶盖2进行连接,第三软胶9与软胶槽313或台阶322进行连接,从而使其连接紧密;同时,第一软胶7还可直接采用过盈方式或粘贴方式与导向槽5连接,而第一软胶7、第二软胶8和第三软胶9采用pvc或聚酰胺弹性体或聚烯烃弹性体或聚氨酯弹性体材质制成,这些材质具有抗冲击性能高、易加工、可重复使用等特点,能更好的使键盘按键开关达到静音效果,同时还可提高键盘按键开关的使用寿命。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