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雷防冰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4354发布日期:2019-10-22 21:09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雷防冰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雷防冰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背景技术:

复合外套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用在保护电力设施上,避免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作为高压电站中应用数量巨大的电气元件,其表面如果覆冰会导致电气性能下降,最终导致闪络事故的发生。闪络是指固体绝缘子周围的气体或液体电介质被击穿时,沿固体绝缘子表面放电的现象,其放电时的电压称为闪络电压,发生闪络后,电极间的电压迅速下降到零或接近于零,闪络通道中的火花或电弧使绝缘表面局部过热造成炭化,损坏表面绝缘。现阶段国内的避雷器伞裙大多采用等径伞或两种直径的伞裙,其伞间距对于融冰期的覆冰桥接所需要的长度不足,容易导致闪络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雷防冰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采用多种不等径伞裙设计方式,其伞间距能有效应对融冰期时覆冰桥接的长度不足问题,避免闪络现象的发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雷防冰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包括金属基座和设于所述金属基座上部的避雷器本体,所述避雷器本体外部分别设有大伞、中伞及小伞,所述大伞外径大于中伞,中伞外径大于小伞,所述避雷器本体外部按照大伞、中伞及小伞交替设置,所述避雷器本体内部自下而上设有第一多孔金具、绝缘垫块、接线块、多个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及第二多孔金具,所述避雷器本体内壁上还设有多个绝缘杆,绝缘杆与第一多孔金具和第二多孔金具组成鼠笼结构,所述接线块上插接有伸出避雷器本体外部的接线柱。

进一步地,所述避雷器本体外部自上而下依次按照大伞、小伞、中伞、小伞的顺序设置,之后再次按照上述顺序重复。

所述接线柱设置处位于所述大伞和小伞之间。

各绝缘杆之间有间隙,通过在间隙中设置硅橡胶,使硅橡胶直接与各金属氧化物电阻片粘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避雷器本体外套创造性的设计为大中小伞形,上方大伞可遮蔽下方中小伞,增加伞间距,阻止伞裙覆冰桥接,具有防冰作用;内部安装非线性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具有限制雷电和操作过电压作用;上下金具采用多孔结构,中间穿入绝缘杆作为绝缘支撑,具有良好的抗弯和抗扭性能,由于绝缘杆之间有空隙,非线性金属氧化物电阻片直接与硅橡胶粘接,因此在短路实验中具备优良的防爆性能,不会在避雷器故障爆炸时影响和损害周边电气设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特征作进一步描述。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中,1.大伞,2.中伞,3.小伞,4.金属氧化物电阻片,5.绝缘杆,6.接线柱,7.绝缘垫块,8.第一多孔金具,9.金属基座,10.第二多孔金具,11.避雷器本体,12.接线块。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雷防冰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包括金属基座9和设于所述金属基座9上部的避雷器本体11,所述避雷器本体11外部分别设有大伞1、中伞2及小伞3,所述大伞1外径大于中伞2,中伞2外径大于小伞3,所述避雷器本体11外部自上而下依次按照大伞1、小伞3、中伞2、小伞3的顺序设置,之后再次按照上述顺序重复,此处设计中,大伞1可以为下方2中伞和3小伞提供遮蔽,增大伞间距,阻止覆冰桥接,所述避雷器本体11内部自下而上设有第一多孔金具8、绝缘垫块7、接线块12、多个金属氧化物电阻片4及第二多孔金具10,所述避雷器本体11内壁上还设有多个绝缘杆5,绝缘杆5与第一多孔金具8和第二多孔金具10组成鼠笼结构,将内部的金属氧化物电阻片4牢牢压紧,绝缘垫块7提供必要的绝缘支撑,所述接线块12上插接有伸出避雷器本体外部的接线柱6,所述接线柱6设置处位于所述大伞1和小伞3之间,提高了接线柱6的保护性;各绝缘杆5之间有间隙,通过在间隙中设置硅橡胶,使硅橡胶直接与各金属氧化物电阻片4粘接;避雷器本体11牢固安装在金属基座9上,提供必要的支撑性能和安装空间。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